當然,河南舞陽縣北辛渡村的晚霞特別美。收完麥子的青年男女都在河里洗澡,青春和歡笑交織在一起,變成閃光的尖叫、動感的晶瑩和瞬間的彩虹。我坐在河邊看黑亮的發(fā)、潔白的牙、強壯的肌肉,看插科打諢、打情罵俏。我使勁兒搓著麥穗思忖:這些年輕人會去想楊云峰老頭子怎么生活嗎?他們知道日本對中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嗎?他們知道盧溝橋事變中的二十九軍嗎?
看著這些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人,我還在想:一路上,楊云峰老頭子能要到吃的東西嗎?怎么張口要呢?
楊云峰在受到譏諷、嘲弄、嘲笑、蔑視和侮辱時的習慣動作是挺起胸膛。管用嗎?
我后來終于就“要飯”的問題采訪了楊老頭兒。采訪后,我感到楊云峰要飯應該是積極生活、積極生存的舉動。他說:“我老了,趕不動牛,也犁不動田了?!彼f他要飯,先“偵察”一個村莊的殷實人家和村公所的所在地,然后,對那里的人們訴說要飯的理由:“我都九十多了,我曾經(jīng)是二十九軍大刀隊的,我和日本鬼子拼殺過。”
“干部、群眾相信你嗎?”我問。
“村民有時不相信,我就拉開架勢給他們掄一遍二十九軍大刀實戰(zhàn)操?!?/p>
“用什么掄?”我問。
“用打狗的木棍唄?!?/p>
我感到好笑,“到底是二十九軍的,連要飯都和別人不一樣,”我想。
老爺子說,中國人尊重老人還崇拜英雄,尤其是殺日本鬼子的二十九軍和八路軍,因此,他有飯吃,有覺睡。但是,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那樣總說車轱轆話,也不成。于是,就“轉移”下一個村子。那里還有殷實人家,還有村公所,還崇拜英雄。
說起要飯生涯,老爺子很有興趣地連比畫帶說:“華北平原真大呀!村莊和村莊,近的10里,遠的30里。每天早晨都是一輪火紅的日頭和忙碌的人們;每天傍晚都是橙紅的晚霞和靜謐的村莊里升起的裊裊炊煙。我想,咱中國的莊戶人家,再也不用扶老攜幼地跑反啦!”
我不明白“跑反”的意思,大概是村民為躲鬼子的大逃亡吧?
楊云峰老漢倒很驚訝,他反問我:“你連‘跑反’都不知道?”
我彎腰,一臉的慘相,伸出右手,說:“您給我一點剩飯吧,我三天沒吃了?!?/p>
楊云峰大笑:“我們二十九軍的官兵從不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