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個真實的例子。
我的一位朋友招聘兩名大學生,巧的是,這兩名大學生畢業(yè)于同一所大學,學的是同樣的專業(yè),甚至兩個人還是老鄉(xiāng)。面試、筆試的結果都相同,但是朋友只需要一個人來公司實習。
最后朋友挑選了其中一個大學生做助理設計師。原因很簡單,朋友說感覺這個大學生的長相、穿著、語速就更像一個有靈氣的設計師的樣子。還說在他的公司,很多大牌的設計師就是這樣的一種氣質。
不得不承認,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視覺動物。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和某個人第一次見面,聊完之后就感覺投緣。還有的人,沒說什么話,就讓你感覺不好,感覺談不到一起。
談得好的人,往往因為他的氣質與你相同。
氣質的組成,除了外在的包裝,還有內在的影響,例如我們總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因為感覺氣場相符。尤其對于銷售人員來說,有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氣質相近的客戶,就聊得很投機,生意也會順利得多。
當然,銷售的主要任務就是拜訪不同類型的客戶,碰到和自己相似的客戶的概率實在是太小,那其他的客戶我們是不是就束手無策了呢?
其實不然,當兩個人的生活不在一個世界上的時候,依然可以利用人類的一些共性,創(chuàng)造出共同語言和話題。
比如你要先了解客戶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學歷背景,是否有共同的挫折經歷。一名聰明的銷售人員在和客戶接觸的過程中,總能找到與客戶的相似性。
比如在與客戶聊天的過程中,銷售的肢體語言就會與客戶同步,銷售的語氣語調和說話方式就會和客戶趨同,在客戶玩笑的時候玩笑,在客戶高雅的時候高雅等,這些無非都是在找一些與客戶的相似之處,以產生共鳴,最后獲得好感。當然這里要提醒的一點是,相似的氣質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當客戶是山西人,銷售人員是山東人,偏要說山東和山西是一家人,要以老鄉(xiāng)相稱,就會讓客戶產生你在故意套近乎和拉關系的不太好的感覺。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策略不同,當對方很放松,很隨和的時候,你沒有壓力。當對方是一個高雅的人,很講究的人,你的放松就會讓別人覺得很“浮”。
一個人由雅入俗不難,一個人由俗入雅很難,平時只有對自己要求嚴格一些,你才不會在遇到一個高雅的人的時候感覺拘泥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