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都是大學教師。所以在他高考結束后,父母自然是希望他進入一所師范學校,然后從事和自己一樣的職業(yè)。但是他卻并不想當老師,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IT精英。于是,在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留在北京發(fā)展。在一家軟件開發(fā)公司內(nèi),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最終成為公司的一名高級主管。
雖然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是我們顯然可以看到一點,那就是適合我們的才是最好的選擇。而所謂適合的工作,就是自己覺得喜歡的、想要去從事的。如果王明明按照父母的意愿,在畢業(yè)之后從事教師工作,那么他在工作崗位上未必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
可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么工作,或者是喜歡什么工作,這樣對工作茫然的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中并不少見。那么究竟要怎么樣去分析自己,才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分析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有的人認為將愛好當作職業(yè)是不可取的,認為職業(yè)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愛好當作職業(yè),那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丟棄了愛好。其實不然,正因為工作中充滿了枯燥,根本沒有那么自由,所以才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有這樣才會讓你所選擇的職業(yè)做起來并不是那么枯燥無味。因此,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從事什么工作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喜歡做什么事情,或者是自己有什么特長,然后從這里下手。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要做的其實和自己的愛好是分不開的。
其次,分析自己的性格和脾性。
對于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講,要適應工作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由于工作性質和種類的不同,會要求工作人員的性格也是有所差別的。比如從事IT行業(yè)的人,多半比較內(nèi)向和穩(wěn)重。如果你將一個有“多動癥”的人安排在實驗室內(nèi),那么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將實驗室的工作弄得一團糟。由此可見,當你想要從事一項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去反問自己,自己的性格到底適不適合,如果選擇一項和自己性格不對路的工作,你會在工作中吃盡苦頭。
第三,聽取他人意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當你實在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工作適合自己,那么你不妨去聽取一下親朋好友的意見。這個時候,你可以向他們求助。因為你身邊的人是最了解你的性格和思想的,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這個時候不妨聽取他們的建議,或許聽了他們的話,你會明白自己的特點,然后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最終才能在職場上站穩(wěn)腳跟。
第四,分析自己的優(yōu)缺點。
無論是什么人,都會有優(yōu)點和缺點,所以說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盡量分析自己的優(yōu)點或者缺點,盡量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避開自己的缺點。這樣在工作中,你會找到成功的竅門。故此,在工作中,你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分析和認定,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不要避諱,要積極改正,避免自己的缺點影響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