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提法
此時距離江澤民預定的6月9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只有10天了。國內外觀察家都判定,這次講話將為十四大定調。
此時,講話起草組已經概括出了三個提法:一是建立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二是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三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講話前,江澤民再次多方征詢意見,斟酌是否適合在黨校講話中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說法。
最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明確的提法,出現(xiàn)在6月9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的講話中。
江澤民以討論問題的方式指出,上述這幾種提法,究竟哪一種更切合中國的經濟實際,更易于為大多數(shù)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進我們經濟建設的發(fā)展,還可以繼續(xù)研究,眼下不必忙于做出定論。“我個人的看法,比較傾向于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
江澤民還對“什么是市場經濟體制”做了闡釋。
他在講話中批評有些人“很少看到市場對激勵企業(yè)競爭推動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特別是看不到市場也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方式,看不到它對優(yōu)化資源配置所起的促進作用”,同時指出“市場是配置資源和提供激勵的有效方式,它通過競爭和價格杠桿把稀缺物資配置到能創(chuàng)造最好效益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并給企業(yè)帶來壓力和動力。”
“他講到目標是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候,我聽到全場熱烈鼓掌。”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于2009年3月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
江澤民還在講話中重申鄧小平的看法: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在后來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報告中,他仍反復表述了這一看法。
小平支持
“六九講話”之后,江澤民專程拜訪了鄧小平、陳云等老同志。黨內高層意見達成統(tǒng)一。
6月12日,江澤民專程到鄧小平家拜訪。鄧小平表示,贊成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還說:“實際上我們是在這樣做,深圳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搞市場經濟,沒有競爭,沒有比較,連科學技術都發(fā)展不起來。產品總是落后,影響消費,影響到對外貿易和出口。”
他還說,黨校講話可以先發(fā)內部文件,反映好的話,就可以講,這樣十四大也就有個主題了。
此后,根據“六九講話”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起草小組進一步修改十四大報告。
這是一面旗幟
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進入沖刺階段,但進展并非一帆風順。1992年七八月間,起草十四大文件的班子中有人提出,把調子往下降降,打算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成報告中的第三級標題。
同在起草組的劉國光堅持主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當下最重要的,應該放在第一級標題。
顯然,“計劃與市場”的議題在十四大報告起草中依然是矛盾焦點。
在看到十四大報告征求意見稿后,吳敬璉十分焦急,于9月5日再度上書江澤民:“把我國經濟改革的目標規(guī)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鄧小平同志所倡導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的進一步闡明,也是本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項最重大的發(fā)展,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十分深遠,應當用有分量的語言加以概括和評價。”并直言不諱“目前的文稿似乎體現(xiàn)不足”。
此時,江澤民決心已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