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夏天,當時英國海軍部里有一位嶄露頭角的年輕人塞繆爾·佩皮斯,他邀請他的上司海軍專員彼得·佩特上他在倫敦塔附近的家里吃飯。佩皮斯29歲,很可能希望要給他的上司留個好印象。恰恰相反,令他驚恐和失望的是,當一盤鱘魚端到他的面前時,他發(fā)現(xiàn)里面有“好多小爬蟲”。
發(fā)現(xiàn)自己的食物里長滿蟲子,即使在佩皮斯的時代也不是常有的事——他確實感到失了面子——但是,對食物的新鮮和完整程度有點缺少把握,至少這是比較常有的事。食物即使不是因保管不好而在迅速腐爛,也很可能會變顏色,或者長出了某種令人討厭的危險東西。
在食品里摻假的商人,好像對幾乎所有東西都動了手腳。食糖和別的價錢昂貴的原料,常常摻入石膏、熟石膏、沙子、塵土和其他形式的“粗貨”——人們把這類添加物統(tǒng)稱為“粗貨”。據(jù)報道,黃油由于加入了動物脂油和豬油而膨脹。據(jù)各種權(quán)威說,喝茶的人有可能不知不覺地把從鋸木屑到碾碎的羊糞等任何東西喝進嘴里。朱迪思·弗蘭德斯報道說,經(jīng)過仔細檢查,有一船貨證明只有一半多一點兒是茶葉,其余都是沙子和泥土。硫酸加在醋里使醋的味道更濃,白堊加在牛奶里,松脂加在杜松子酒里。砷化銅使蔬菜更綠,使果凍發(fā)亮。鉻酸鉛使烘烤食品閃耀出一種黃燦燦的光華,使芥子醬發(fā)亮。醋酸鉛作為甜味劑添加到飲料里,鉛丹不知怎的能使格洛斯特奶酪看上去更可愛,如果不是吃起來更安全的話。
在零售商看來,只要動一點兒欺騙性的手腳,幾乎沒有哪種食品的外觀是不能變得更好看的,成本是不能變得更低的。托拜厄斯·斯莫利特報道,連櫻桃也能變得又新鮮又亮澤,小販只要把它放進嘴里輕輕地轉(zhuǎn)一轉(zhuǎn),再擺出來賣。他心里轉(zhuǎn)念,不知道有多少對質(zhì)量毫無疑心的太太享用過了一盤甘美多汁的櫻桃,而實際上這些櫻桃已經(jīng)“在圣賈爾市場上一名小販骯臟的——也許是患有潰瘍的——嘴巴里滾動過,沾滿了他的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