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駛離羊八井不久,公路的高度就開始下降。車上裝的和我腕上戴的氣壓式高度計測量的上限是四千米,前幾天已經(jīng)失效,這時又都重新顯出數(shù)字——我們又回到了海拔四千米以下。
樹木漸漸增加,在拉薩河邊連成一片。空氣變得清新,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公路旁的農(nóng)田中見到了正在犁地的農(nóng)民,最引人注目的,是并排引犁的兩頭耕牛,身上都披紅掛彩,頭上豎起的花球足有一人高。我們剛在為未能拍上照而惋惜,前面路旁出現(xiàn)了更多成對的“彩?!薄N覀兯餍酝O萝噥?,步入春天的田野。這是由三家農(nóng)戶組成的“互助組”,動用了八頭牛,九個人在掌犁和整地,五個人在撒播青稞。地里還停著一臺手扶拖拉機,原來昨天已經(jīng)先用拖拉機翻過地,今天再用牛犁后才能播種,明天還要引水灌溉。
農(nóng)田的盡頭就是一排新樹起的鐵柵,后面是即將通車的鐵路。大概是為了人畜的安全,不少路段都是封閉的,為人畜另辟了專用通道。在沿途的車站和公共場所,還看到過不少形象生動的宣傳畫,用漢藏兩種文字說明注意事項,如不能隨便穿越鐵路,不要從列車底下鉆過,禁止拆毀鐵路及其附屬設(shè)施等,都配著卡通畫或?qū)嵨镎掌?。要知道,沿途藏民祖祖輩輩從未見過火車,內(nèi)地的常識在這里得從零開始普及。
路對面的山下是他們的村莊,無論新舊,一幢幢住房一律藏式,藏紅、土黃的基色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分外鮮艷。每座院墻上都豎著風馬旗,飄著經(jīng)幡,外墻上貼著待曬干的牛糞餅——這是農(nóng)民們的主要燃料。但在院子里可以見到正在燒水的太陽灶,在這片離太陽最近的高原上,陽光已成為新的能源。
這是我的第三次拉薩之行,離上一次已有十年,但在進入城區(qū)時,就像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自治區(qū)成立四十周年大慶和青藏鐵路的建設(shè),使拉薩變得更年輕更美麗。記得十九年前從城里到羅布林卡時,公共汽車要穿過大片荒野,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連成一片。寬闊平坦的道路、連排成片的新建筑、各式各樣的商店、如流的車輛和如云的游人,使拉薩博得了“小成都”的稱號。欣喜之余,我也在擔憂,心目中的拉薩還存在嗎?
我們直接來到布達拉宮前,雖然還是長假的最后一天,但出入口已經(jīng)相當寧靜。早就聽說布達拉宮已嚴格控制每天的參觀人數(shù),一到限額,絕無通融余地。穿過大道,在廣場眺望這座高達一百五十米的雄偉宮殿,就像在瞻仰一位歷經(jīng)風霜的百歲老人,他穿上了新衣,但慈顏依然。這就是拉薩,就是西藏。
第二天來到大昭寺前,上次見到的成排商鋪已經(jīng)拆除,寺門前一覽無遺。供酥油燈的場地從露天遷入地下室,免除了古碑和唐柳的煙熏火燎。只有柏枝和藏香燃燒時冒出的淡淡輕煙,帶來陣陣清香。大批遠道而來的信眾和僧人按照藏傳佛教的規(guī)矩,或在寺前叩長頭,或者圍著大昭寺、沿著八廓街轉(zhuǎn),雖然有時比較擁擠,卻井然有序。八廓街上游人如云,但地面平整光潔,見不到一點污物。以往在人群中免不了會聞到異味,擁擠中會將衣服弄臟,但如今新來的游客不會再有這樣的感受。這固然是藏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結(jié)果,但也得益于這些圣地嚴格的管理。保潔員在人群中穿行巡察,不放過一點紙屑垃圾。不過,從她們幾乎空著的簍子看,游人已相當文明,信眾僧人自然更會維護圣地的潔凈。我問一位值勤的警察,有沒有采用罰款或什么其他手段。他有些茫然:“從來沒有呀!就是讓保潔員清掃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