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國①法,凡所生子,皆往禮天廟②。
時凈飯王及諸釋子③,未識三寶④,即與諸臣侍女,嚴七寶輦,太子往詣天廟。時梵天⑤形像,即從座起,禮太子足,而語王言:“今此太子,天人中尊,虛空天神,皆悉禮敬,大王豈不見耶?云何而令來此禮我?”王聞見已,嘆曰:“是乃天中天⑥!”回即以為號。時諸釋子,咸皆默然畏服。王曰:“諸釋默然,應(yīng)字太子為牟尼⑦。”此言寂默。時太子三歲矣。
【注釋】
①“天竺國”,印度之古稱。案《后漢書》卷八八《西域傳》:“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shù)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其國臨大水。乘象而戰(zhàn)。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②“天廟”,指供奉、祭祀梵天之廟。
③“釋子”,指釋迦族之子弟。
④“三寶”,梵tri-ratna,即佛寶、法寶、僧寶。佛(梵buddha),指覺悟宇宙人生真相之大智慧者;法(梵dharma),指佛為度化眾生而宣說之教法;僧(梵sa/gha),指依佛及其教法而出家修行者之集團。以上三者,不依時移,不以地遷,如世間之寶,稀有恒常,故稱三寶。
⑤“梵天”,梵Brahmq,指佛教中色界初禪天之天神。婆羅門教、印度教認為梵天為宇宙萬物之創(chuàng)造者,為最高最大之神。
⑥“天中天”,梵devqtideva,指諸天之中最尊勝者,為佛尊號之一。因釋尊誕生之后,受到諸天禮拜,故有此號。
⑦“牟尼”,梵muni,意譯為寂默者。在佛教創(chuàng)立之前,印度就有此稱,多指婆羅門中那些托缽開悟之修行者。
【譯文】
天竺國之俗法,凡是家中降生了兒子的,都要前去禮拜天廟。
當(dāng)時凈飯王與諸位釋迦族之子弟,還沒有接觸過佛、法、僧三寶,于是就與諸位大臣、侍女,坐者由七寶莊嚴的車輦,帶著太子前往天廟。當(dāng)時天廟中供奉的梵天形像,見到太子來了,立即從神座上起來,頂禮太子的足,并對國王說道:“您這位太子,是天界和人界中最為尊貴的,所有虛空中之天神,都應(yīng)該向太子行禮致敬,難道大王您還看不出來嗎?怎么能讓太子來這里給我行禮呢?”國王聽到之后,感嘆道:“這是天界中最為尊貴的人啊!”回宮之后,就以“天中天”作為太子的號。當(dāng)時諸位釋迦族之子弟,全都默然畏服。國王說道:“既然諸位釋子全都默然,就應(yīng)該將太子的字取為牟尼。”牟尼是梵語之音譯,意譯為寂默。當(dāng)時太子已經(jīng)三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