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方程
大自然鬼斧神工、天地造化,一年有四季,名“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有每個季節(jié)的風景。
人生四季景不同
大自然鬼斧神工、天地造化,一年有四季,名“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有每個季節(jié)的風景。
人生歲月蹉跎、苦樂悲歡,一生亦有“四季”,曰“少青壯暮”,每個季節(jié)有每個季節(jié)的精彩。
大自然的四季,風景多姿多彩,豐富而有序。春天萬物蘇醒、百花爛漫、草長鶯飛;夏天熱烈奔放、輕風拂柳、綠葉葳蕤;秋霜既降,柿紅梨香、碩果累累、厚實豐盈;雪映寒月、江天遼闊、朔風浮云、山瘦梅艷。四季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風姿,或嬌羞、或熱烈、或厚重、或沉靜,日升月落中天地悠悠、滄海桑田,斗轉(zhuǎn)星移間時光飛逝、春華秋實。
這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與周期,在春天里孕育,在夏天里成長,在秋天里收獲,在冬云下安詳。草木魚蟲,江河湖海,就這樣有條不紊地由萌動走向成熟,由熱烈歸于沉靜,步伐從不停歇卻又從容不迫、生機勃勃。你看春天的田野,沃土清流,滋養(yǎng)禾苗,花兒盡情地綻放,草兒自由地拔節(jié),不急不躁,積蓄生長的偉力。夏天的山川,明峰秀水,連天接地,千溝萬壑,魚兒弄波逐浪;陽光燦爛,果兒悄然成長。十月金風,潑墨群山,紅葉嬌似二月春華;飛雪揚花,寒凝大地,青松傲然昂首佇立。
大自然的這個規(guī)律和秩序又何嘗不是人的生命歷程所應(yīng)遵循的呢?如果把人的一生也分作四季,那么,年少時節(jié)就恰似大自然的盎然春色,稚嫩中孕育著無窮的希望。
梁啟超就說過:“少年人如春前之草?!鄙蛇蓧嫷?,就如同禾苗出土,喜迎陽光,在家庭、社會的呵護中一天天成長……是的,除了成長,這時的你,沒有更多的責任,不需要有更多的思想,一如春苗只要雨露陽光、沃土芬芳。
步入青春的歲月,就迎來人生的盛夏,當年所有的滋養(yǎng)在此刻轉(zhuǎn)化為一腔激情,成為勃發(fā)智慧的能量。這能量足夠排山倒海,不可阻擋,這能量是創(chuàng)造,是開拓,是揮寫人生最美的詩行。
隨著閱歷與知識的增長,經(jīng)過青春的耕耘與暢想,走上壯年的舞臺,人生便翻開又一頁厚實的篇章,目標的準確,努力的充分,會讓你功成名就,事業(yè)輝煌,在成就自我的同時造福于社會,助力于他人,胸有成竹地攀登新的人生制高點;而你如果錯失了春天的汲取,此時此刻,你就會心灰意冷,失落迷茫,痛悔耽誤了耕耘的時光,徒自悲傷。
既至兩鬢飛霜,回首來路,更渴望生命的太陽,撫今追昔,感慨于“逝者如斯”,留下許多無法兌現(xiàn)的鴻篇構(gòu)想,一切歸于安詳。人生就是這樣千秋萬代、香火永繼,前浪后浪,匯成生命的江河,奔流激蕩,浩浩蕩蕩。
常有人在失意時詛咒:造物弄人,歲月不公,其實,只要循規(guī)守律,不廢天時,有序耕耘,人生的每個季節(jié)都必然會有自己的喜悅和榮光。
春風秋雨,潮漲潮落,不是江河任性而為;播種收獲,果香稻黃,不是大地隨意布場。一如大自然每季都有每季的風景,人生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所為與擔當、有不同的內(nèi)涵和指向,不能時序顛倒、率性鋪張。春夏秋冬一天天過,少青壯暮一年年長。少小時汲取生命的營養(yǎng),培育求知的意識,積蓄出發(fā)的能量。在精力充沛的青春歲月奮發(fā)學(xué)習、刻苦鉆研,在學(xué)習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學(xué)習;壯年時期,年富力強,服務(wù)社會,奉獻自我,創(chuàng)造輝煌。有了這樣的努力,才能有老年時的安詳。這是對生命規(guī)律的尊重,步步為營,不亂不慌,最終圓滿實現(xiàn)一生的夢想。不能急于求成,在春天里奢想有秋天的果實和豐收,在夏日中妄思冬天的飛雪和銀裝。然而,古往今來,卻總有人要去打破這樣的規(guī)律,不切實際地要去搏奇跡,拼奢望,或是目標好高騖遠,或是努力偏離方向,結(jié)果,心血付諸東流,愿望越來越迷茫。錯過季節(jié),田荒糧缺;亂了方寸,人生無望。把這種狀態(tài)稱為“人生季節(jié)錯亂癥”,我看也不為過吧。
北宋大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講述的方仲永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方仲永自小聰慧過人,五六歲時即能提筆寫詩,如果珍重天性,順勢培養(yǎng),定可成為一代大家、萬世風光。然而他的父親卻目光短淺,偏思偏想,把他的這點天賦當作有利可圖的選項,放棄給他補充必需的“營養(yǎng)”,帶他“走穴”四方,賺取銀兩。結(jié)果,方仲永因為后勁不足,漸漸江郎才盡,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那點“能量”轉(zhuǎn)眼便被耗空,稍大后,也就必然“泯然于眾人焉”。本該以成功人士的榜樣被后世景仰,不料卻成了拔苗助長的負面形象,方仲永留給后人的是沉痛的教訓(xùn)和警鐘長響。
遺憾的是,千余年過去,人類步入21世紀的殿堂,歷史又翻開新的篇章,方仲永的悲劇卻仍然在上演。少兒本應(yīng)是無憂無慮、游戲歡樂的人生花季,卻被迫承擔了過多的責任,讓歲月變得沉重而慌張。前不久媒體報道,一位頗有藝術(shù)天賦的兒童,通過某個選秀活動脫穎而出,成為廣受歡迎的童星,從此頻繁甚至帶病參加各類演出活動,勞累過度,在失去童年歡樂的同時,耽誤了治病,最后令人惋惜地過早告別了人世,給世人留下難言的悲傷。
迎合著人們出天才、出英才的奢望,以營利為目的某些社會機構(gòu)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等驚世口號當作誘餌,搞出了五花八門的“培訓(xùn)、早教”項目,還有一些人恨不能孩子一出生就會背百家姓千字文唐詩宋詞,能飛檐走壁武藝高強,吹拉彈唱門門都學(xué),琴棋書畫樣樣不落,節(jié)假日也緊張地東城西鄉(xiāng)奔忙,到各類課堂趕場。娛樂、游戲、玩耍?根本就顧不上,結(jié)果是孩子受苦大人叫屈。雖說前人有“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的古訓(xùn),但如果苦到不堪言之時,苦功之下結(jié)出的就只能是苦果了,真的到這一天,哭干了眼淚也于事無補了。
把玩耍還給孩子,把輕松還給童年,不要少年老成,要自然生長,童年就是要玩耍,少年方要學(xué)習,青年要有責任,中年更是擔當,老來才會平靜享受,弄亂了這個規(guī)律,就像車無軌行無矩,越快越易翻車。
青春年華本應(yīng)是人生出彩的奮斗季,可有的人卻浪擲光陰,貪圖享樂,暮氣沉沉,不思進取,不愿付出,生活的追求很高,現(xiàn)實的努力卻很少,甘當伸手派,把“啃老、吃老”視為理所當然。不事耕耘,妄思收獲,這樣的人生自然不會有理想的答卷。
也有人因生活事業(yè)的坎坷不順,行至中年便暮氣沉沉,在挫折面前愁眉不展,只嘆枉待了春風,錯過了秋雨,卻沒有即時猛醒、奮起直追的信心和勇氣,或借酒澆愁,或自暴自棄,在名與利的誘惑、得與失的抉擇、愁與怨的糾結(jié)中,亂了方寸、迷了前程。
凡斯種種,皆因患上了“人生季節(jié)錯亂癥”。
天才是偶然,規(guī)律是常態(tài)。不是每個人生都能創(chuàng)造奇跡,不是每個生命天天都有驚喜。正視平凡,才能締造輝煌;腳踏實地,才能功德圓滿。玩耍的年代盡情地游戲,求知的歲月勤奮地學(xué)習,奉獻的時光不留余地,這才是人生的完美秩序。
人才的培養(yǎng)、能量的積累,是一個細致的過程,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超常規(guī)的潛能,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好人生路,完成好每一階段的人生使命,厚積薄發(fā),才能最終實現(xiàn)豐滿的人生。漫漫人生路,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遠。如果一味地不顧客觀規(guī)律,只想著“早成才、快成才”,結(jié)果往往會適得其反。行文至此,不禁又想起了早年名噪一時的“少年班”,那批頭戴“神童”、“天才”光環(huán)的少年,在步入創(chuàng)造、奉獻的年齡后,又有多少最終成為人們所期待的杰出之才?
種瓜點豆、桃紅柳綠,各有時節(jié),亂了就會人饑畜亡、山河失色;玩耍學(xué)習、成長努力,自有規(guī)律,急了就會顧此失彼、難成所愿;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強扭的瓜不甜”,都是這個道理。不能因為冬的嚴寒而詛咒老天的冷酷,也不能因為挫折而埋怨社會的不公。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曲折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正如冬雪是莊稼的滋養(yǎng),有春風才有秋雨,有夏日的熱烈才有秋收的豐盈。順勢而為又能因勢利導(dǎo)方是“高招”。嚴寒酷暑是四季的規(guī)律,困難挫折是人生的功課。善耕善耘,會種會收,日子平凡而充實;無怨無悔,不折不撓,歲月美滿而幸福。
人生四季景不同,楓葉只待十月紅。
春風秋雨有時序,大千世界理相通。
清江揚帆,桃源耕田
這是一幅山水畫。
一年前,我請一位擅長國畫的朋友為我畫幅山水畫,用來掛在我辦公室的墻上,以期為工作的環(huán)境再添幾分文化氣息。至于畫面的內(nèi)容,我沒有提更具體的要求,只說相信以他對我興趣愛好的了解,一定會畫出我中意的作品。
朋友欣然應(yīng)諾。一周后,先是將他為我“私人定制”的畫作拍了張照片,用微信發(fā)了過來,并謙虛地附言:畫得匆忙,少了琢磨,若不滿意可重新另畫一幅。我點開圖片,只看了一眼,便十分喜愛。這是一幅典型的彩色中國山水畫。畫面的主體是連綿的群山,山下是一灣清澈的河流,河面上有幾只風帆高懸的木船,順著水流駛向遠方。河流兩岸,有片片粉紅的桃花在枝頭綻放燦爛的笑顏。遠景、中景、近景,都安排得十分細心、周到,整個畫面可謂清新淡雅、動靜相宜、賞心悅目。再細端詳,畫面的右上角,友人筆力蒼勁的行書題款竟是“清江揚帆,桃源耕田”這八個大字!書畫輝映,清新雋永,我不禁脫口贊嘆道:“精品!”并急切地讓他將原作快遞給了我,不日便裝裱入框,掛在了我的辦公室里。工作之余,我都要仔細觀摩這幅作品,不僅是在欣賞朋友的藝術(shù),也更是在品味這幅畫的意境。“清江揚帆,桃源耕田”,從那一刻起,這八個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不時引發(fā)我生出些有關(guān)山川河流、人生歲月的聯(lián)想。
這也是一首言志詩。
從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來說,中國畫是最富詩意的作品。自古以來,詩中見畫,畫里有詩,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翻開一部中國文化史,歷朝歷代,有很多著名的大詩人,同時也都是畫風獨特的大畫家,在他們的筆下,有的詩就是一幅畫,有的畫就是一首詩。詩畫同源,詩畫同味,畫寫意,詩言志,詩情畫意,詩與畫這兩大藝術(shù)種類在他們高超的藝術(shù)素養(yǎng)調(diào)和之下而渾然一體,意蘊深厚,飽人眼福,動人情思??磁笥堰@幅畫,也顯然有這樣的特點。山,大筆勾勒、層層疊疊,盡顯偉岸與蒼翠、凝重與莊嚴;河流幾乎不著一墨,卻能讓你仿佛看見水在流動,浪花翻卷;揚帆之舟,結(jié)伴同行,順流而下,一日千里,引你心境頓開,極目遠天;那片灼灼的桃花,靜立河畔,目送風帆遠去,是無聲的祝福,有纏綿的掛念。想必舟中之人,此刻也正注目群山芳華,體味清風暖陽,或感奮,或沉思;或激昂,或堅定。而桃花掩映之中,點綴著幾間農(nóng)舍,房前屋后,若隱若現(xiàn)的農(nóng)人正在耕耘忙碌。田園、山水,情思、念想,在這一幅不大的畫面上盡顯無余。正可謂方寸之間有天地,筆墨濃淡見乾坤。
這更是一種人生。
滄海桑田,蕓蕓眾生。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不盡相同,但都少不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寧靜平和的時光,這也就構(gòu)成了人生大致相像的上、下兩個半場?!扒褰瓝P帆、百舸爭流“是人生賽場的競技比拼,“桃源耕田、稼禾茁壯”是生命歷程的自我圓滿。常言道,沒有奮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同樣,沒有歸宿的人生同樣也是不健全的?!扒褰瓝P帆”正是人生奮斗的姿態(tài)。這姿態(tài)是“愿將黃鶴翅,一借飛云空”(孟郊)的憧憬,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ɡ畎祝┑暮肋~,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潘閬)的頑強,是“放船千里凌波去”(朱敦儒)、“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張孝祥)的氣度,總而言之,是努力與勤勉奏響的生命的華彩樂章。
江流湍急,浪高水深,人生之舟要想不沉沒、行千里,就要有勇氣,有毅力,有膽識。“清江揚帆”的歲月是人生之動、人生之爭、人生之闖的激蕩;“清江揚帆”的歲月是對酒當歌、豪氣沖天、舍我其誰的昂揚。有風懸帆,無雨作浪,手把人生之舵,犁碎萬頃白浪,駛向渴望的遠方,那是何等的壯闊、何等的瀟灑!
然而,人生如同江河,有波峰也有浪谷;人生亦如草木,有豐榮也有枯萎。清江放舟、揚帆遠航的豪邁之后,一切奮斗與喧囂最終都將歸于平靜。功過得失,喜怒哀愁,都化作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痕跡刻印在生命的歷程之中。而這時,“桃源耕田”便是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好的選擇。“桃源耕田”的時光是人生之悟、人生之靜、人生之穩(wěn)的舒暢;“桃源耕田”的時光是率性而為、寵辱不驚、我思我在的曠達。
“清江揚帆”是人生的急速行軍,“桃源耕田”是人生的從容散步。如果把“清江揚帆”看作是一種“入世”的人生姿態(tài),那么,“桃源耕田”就是在歷經(jīng)滄桑之后的“出世”風度。人生、社會的江河湖海,波峰浪谷、激流險灘,要讓自己的生命之舟順利遠航,抵達一個又一個壯美、溫暖的彼岸,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執(zhí)著的信念、切實的付出。而這樣一個旅程又是充滿艱辛和痛苦的。奮斗、努力之后,余生就再也沒有勁頭去云帆高懸、把舵搖櫓,迎風斗雨,征濤搏浪,待彼岸已成此岸,你也許會在筋疲力盡的同時又生出些失落和幽怨,一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慨會涌上你的心頭。這時,你盼望著能有一種讓你平靜的所在,向往著過上一段恬靜安適的日子。這個所在就是桃源,這個日子就是桃源耕田,這是人生在闖過險灘、躲過暗礁,收獲了時代的饋贈過后悄然而起的心境。今天的人們要感謝一千多年前的陶淵明先生,是他給了這個所在一個詩意盎然的名字“桃花源”。
陶淵明筆下——我更相信他心中的桃花源乃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地,這里波瀾不驚、日月靜好,萬物生長、共享陽光,正可以修身養(yǎng)性、撫思來路,更可以療傷怡情、細訴衷腸。他故弄玄虛地聲稱桃源只是其有幸偶入,再尋便“未果”且“后遂無問津者”,有意無意之間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心欲往而不可達”的世間勝境,也留給了后人一種期待和追求的方向。
其實,大好河山,又何處不是陶淵明所說的那個桃花源呢?無論是“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的遠村,還是“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的深山,都富有桃花源的靜美與溫馨,以我中華地域之遼闊、山川之多彩,要找到這樣的所在是無須費什么周折的。告別刀光劍影的疆場,回歸風調(diào)雨順的田園,在沃土之上,植幾株桃樹,耕幾畝良田,當是一種理想的歸宿?;赝麣v史的星空,陶淵明感慨“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率性地過上了“晨興理荒蕪,戴月荷鋤歸”的生活,孟浩然期待“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的隨意和自得,歐陽修也盼望“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的無拘和松弛,這些或官或吏的前輩們都表達了一種歷經(jīng)喧囂、享盡榮光之后,內(nèi)心生發(fā)的那種對寧靜的渴望和向往。真正讓他們感到悠然自得、天人和諧的不僅是桃源的美景,更是他們櫛風沐雨之后對人生真諦的徹悟。由此也可見,桃源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佳境勝地,更是心靈的向往與醒悟,沒有心靈的渴望,缺少生命的認知,即使是走進了這片桃源,你也只能是一個走馬觀花的過客,迷失在柳綠花紅之間。有意氣風發(fā)、“清江揚帆”之后的大徹大悟,“桃源耕田”才能少一些“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的悲愴和孤獨。
當然,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縱然是悟透了人生的真諦,有心要在卸下社會的各種角色之后尋一種輕松的生活,恐怕也難以尋找到陶夫子描繪的那個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化身為一個農(nóng)夫,在這樣的桃源里伴日升月落,飲朝露清泉,荷鋤培苗、田園耕作。然而,我要說,每個人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桃花源”,這桃花源也許是你早年未能兌現(xiàn)的心愿,也許是你久未了結(jié)的一個規(guī)劃,甚至是積壓太久、無處釋放的一聲怒吼、一次高歌,那么,進入人生的下半場,你就可以去扣響心中桃源的大門,這扇門也許就在廣場舞的旋律中、在含飴弄孫的愜意里、在研墨舒毫的雅致間,在這樣的桃源里,你盡可舒展地去耕種屬于你的那一畝良田。因此,我更要說:桃源耕田,不只是耕作沃土良田,更是耕作你的心田。你一生的喜怒哀樂就是最富營養(yǎng)的底肥,能讓你的心田生長出生命園林中又一朵絢爛的花朵、又一顆甘甜的果實。
清江揚帆萬里路,
日升月落光陰短。
歷經(jīng)世間苦與樂,
有心處處桃花源。
打好底色,描繪出彩的人生
深秋,一夜強勁的北風,吹散了積壓在人們頭頂多日的霧霾。極目遠眺,碧空如洗,似一幅無邊的藍色綢緞,漫漫鋪陳開去,幽遠而寧靜。一朵朵閑散的白云,似花,如絮,儀態(tài)萬千,在這片湛藍的底色映托下,顯得格外悠閑飄逸、皎潔耀眼。梧桐和銀杏此刻也褪去了夏日的盛裝,在陽光下閃耀著明亮的金黃,生動而豐滿。天地輝映,風光宜人,此景此意,似乎向人們昭示著一個道理:風景的美麗,是因為有了底色的烘托。
白云有遼闊的藍天作底色,才構(gòu)成了風輕云淡的景致,美得幽遠而壯闊;紅葉有蒼翠的群山作底色,才鋪展開層林盡染的韻律,美得熱烈而隆重。
沒有底色,美就是空洞的;沒有底色,美就是縹緲的?;蛘吒纱嗫梢哉f,沒有底色,一切的美只是虛幻的“存在”。
不同的底色,烘托不同的風景,也即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曾經(jīng)在郁金香盛開的五月,看見摩肩接踵的攝影愛好者流連在公園或郊野,于一片燦爛的花海中攝取花兒們的倩影。有的人隨手一拍,便沾沾自喜,以為將美艷收入囊中。然而,仔細審視一番他們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隨意記錄的畫面中,背景是零亂和蕪雜的,底色和主角沒能很好地相映相襯。在這個零亂和蕪雜的背景之上,原本鮮活俏艷的花朵也顯得毫無生氣,只是一團顏色而已。再看一些有心人,他們不急于見花就拍、遇景便攝,而是耐心地在花海中徜徉、在花朵前端詳,遠、近、高、低,從不同的角度細細觀察,然后選擇一個滿意的視角,或俯下身子,或舉起相機,在這俯、仰之間,就給花朵選擇了一個恰好的底色、一個和諧的背景,讓花兒在這底色的映襯下顯得突出而高貴。更有人隨身帶著一張背景板,選好要拍的花兒之后,便將板子置于花后,讓它襯托出花朵的風姿。花兒在簡潔的底色前,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他們懂得底色的重要性,于是便收獲了一份獨具風格的美的景致。
由此可見,底色不是簡單的襯托,底色是美的保證,是美的基礎(chǔ),是美的前提,是決定美的檔次和水準的關(guān)鍵,不信,你抽掉底色試試?!
底色是美之源、美之本。
不同的底色,不僅能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而且會造就不同的美感刺激。霧霾之下,青枝綠葉也會無精打采。只有在藍天白云為它們作底色時,它們才能顯出盎然的生機,一起構(gòu)成大千世界的動人風景。
攝影如此,繪畫亦是。偉大的畫家,都十分重視底色的設(shè)置。每一幅藝術(shù)價值超凡的作品,都有著能為畫面主體增光添彩的底色。你看凡·高的《星夜》、《向日葵》等名作,不都是在燦爛的底色上構(gòu)成了獨特的色調(diào)和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shù)氣勢嗎?即便是以空靈寫意見長的中國畫,其實也是很講究底色運用的,或不著一墨,盡顯深邃;或濃墨重彩,托舉主體。齊白石的小品雖看似只有前景里的蒼翠青紅,但宣紙的潔白和淡淡的紋理正構(gòu)成它天然的底色,和前景中的魚蟲花鳥渾然一體,才能活靈活現(xiàn),生機盎然。而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則更是將底色運用到了極致,渲染出沉雄博大、韻致幽深、氣象萬千的藝術(shù)境界。
如果把人生也比作一幅畫卷,那么,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天,其實就是在為這一幅畫卷布局著色、添枝描葉。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畫卷的畫師,都會竭盡全力讓這幅畫卷燦爛而美好。這是比繪畫更加細致的“創(chuàng)作”,比攝影更加費心的“構(gòu)思”。要想讓這幅畫卷出彩、出色,無疑更需要打好底色?;驖饽夭?、鋪陳渲染;或簡筆勾勒、寫意傳情,以此來呈現(xiàn)人生碩果的豐盛、人生之花的雍容。
人生的底色是什么?
——人生的底色是堅定的信仰。
底色決定著畫面的美感,恰當?shù)牡咨尞嬅嫘涯慷挥泄?jié)奏,“美”就變得和諧、生動;而雜亂的底色只能抑制、銷蝕畫面的意境,“美”會流于空洞、虛幻。堅定的信仰就是人生畫卷中必不可缺的底色。沒有堅定信仰的人生,就如同一幅糊涂亂抹的畫面,雖五顏六色,卻雜亂無序。誠如羅曼·羅蘭所說的“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無論人生有多長,都要有信仰指引前行的方向。只有以信仰作為托舉的力量,人生的花朵才會炫麗芬芳。盧梭認為:“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钡咨皇请S意涂抹出來的,而是需要畫師精心選擇;人生的信仰也不會與生俱來,而需要在實踐中精心培養(yǎng)。有堅定的信仰作底色,你用奮斗的每一天,去描繪人生的一枝一葉、一花一石,才會有美好的人生畫卷。缺少信仰的人生,如隨風飄舞的塵埃;有了堅定的信仰,人生才有方向;有了堅定的信仰,人生的畫卷才會更加生動,才有超越時空的力量。
——人生的底色是高尚的品德。
先人告誡我們: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品德是人的第二個生命,高尚的品德會讓人生更加偉岸和燦爛。如果說品德是一座山,那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思一念,就是壘起這座山的土壤、石塊。高尚的品德映襯的是完美的人生,低劣的品德只能讓人生灰暗。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成功,不只取決于他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他的品德修養(yǎng)等非智力因素?!敝腥A民族素有“修身養(yǎng)性”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提倡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靶奚怼辈皇恰岸氵M小樓成一統(tǒng)”,不是閉門苦思、面壁幻想,“修身”要見賢思齊、取長補短;“養(yǎng)性”要不懼風雨、淡看得失,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讓自己的言行時刻傳遞正能量?!墩撜Z》有言,人要每日“三省吾身”,王安石更說“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這都是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作為,以高尚的品德作為你做人行事的準則,不可私欲行世,置社會公德于不顧。古人云: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品德不僅是才之統(tǒng)帥,更是人生的統(tǒng)帥。沒有高尚的品德作底色,人生的畫卷即使色彩紛呈,也只不過是紙扎的玩偶、蠟制的擺設(shè),經(jīng)不起歲月的風吹雨打。
——人生的底色是執(zhí)著的精神。
人生不缺乏高遠的理想,正如自然界不缺少鮮花和芳草。但是,如果缺少執(zhí)著的精神,“理想”就永遠只會是“理想”,化作不了美好的現(xiàn)實;一如沒有藍天、陽光的底色,花兒就不會嬌艷,草兒就不會茂盛。每個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都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然而,這幸福來源于辛勤扎實、敢于犧牲的努力奮斗,這價值產(chǎn)生于百折不撓、不舍不棄的拼搏進取。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會有疾風暴雨、險阻坎坷,有了執(zhí)著的精神,你就可以無懼挑戰(zhàn),一往無前,用毅力戰(zhàn)勝風雨,用勤奮克服困難。有道是:“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蘇軾也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币环矫?,志當存高遠;一方面,多獲由力耕?!安唤?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才有美好前程、豐碩果實?!八问钡脑⒀浴ⅰ拌F杵成針”的故事,都是在證明執(zhí)著、堅持的可貴和價值。執(zhí)著的奮斗,會讓你的人生畫卷豐滿而生動;辛勤的努力,會讓你的人生畫卷明亮而深邃。讓我們牢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古老的格言吧。
堅定的信仰為人生導(dǎo)航,指引你前行的方向;高尚的品德是人生坐標,激勵你勇敢向上;執(zhí)著的精神讓人生充實,帶給你圓夢的力量。有這樣厚重、和諧的底色作襯托,人生的畫卷就會洋溢出勃勃的生機。
人生:“加減乘除”一道題
有人說:“人生如夢?!?/p>
有人說:“人生如戲?!?/p>
還有人說:“人生如歌。”
而在我看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道集合了“加減乘除”算法的四則運算題。無論這一生有多么曲折坎坷、炫麗輝煌,無論這一生會遇到多少雨雪風霜、鮮花艷陽,都無法繞開“加減乘除”這四種“算法”。換句話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面對著這道題,漫漫歲月,其實就是一個加加減減、得失取舍的運算過程。而這同樣的一道題,因情商、智商、志商的差異,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成功的人生,就是運算合規(guī)合則,答案正確圓滿,交出的是一份優(yōu)秀的試卷;失敗的人生,就是無視規(guī)則程序,不講算法套路,理不清頭緒,失算丟分,交出的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試看蕓蕓眾生的生命流程,哪個不是在加、減之中,感悟歲月冷暖、斗轉(zhuǎn)星移、草木枯榮?哪個不是在乘、除之際,閱盡世態(tài)炎涼、日升月落、雨雪風霜?
對于“四則運算”大家都不會陌生,是指數(shù)學(xué)中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四種計算法則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式子里,按規(guī)定的運算順序來運算的一種題型。它可以說是數(shù)學(xué)中最基礎(chǔ)的運算,也是人們學(xué)習文化、掌握知識過程中較為初始級的功課。“四則運算”看似簡單,但簡單中有技巧,平淡里見深奧,自有其規(guī)則、要領(lǐng),一樣不能少,一步都不能錯,否則,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而要做好人生這道“四則運算”題,同樣有其規(guī)律和方法。不同的是,數(shù)學(xué)中的“四則運算”程序是“先乘除、后加減”,而人生這道題則要先做“加法”、“乘法”,后做“減法”、“除法”,有時還得加減乘除同時運作。
那么,在人的一生中,何時該做加法,何時該做減法呢?要我說,人的一生可分上下兩個半場,在上半場更多的是要做加法和乘法,為人生壘基筑業(yè),不斷地讓生命的內(nèi)容更豐滿、形象更偉岸,一點一滴地增加著自己的知識、能力,一朝一夕地積聚并釋放著自己的能量,服務(wù)社會、實現(xiàn)價值;而在下半場則是要做好減法和除法,像一棵歷經(jīng)滄桑的大樹,風雨過后,要修剪枝丫,才能精神抖擻地吸納日月光華,修身養(yǎng)性、完善自我。金庸所言“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正合此意。
具體說來,從童年至壯年的時光是人生的上半場,這是一個人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學(xué)習工作、創(chuàng)造業(yè)績的重要階段,“加法”和“乘法”是這一階段的主要功課。人能行于世、立于世,且有發(fā)展、有業(yè)績,都在于有知識、有能力。而這知識、能力的積累和培養(yǎng)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地做加法、乘法的過程。吸收知識、消化知識,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的能量,每個人都是在積累、添加、升華中努力歷練成職場的嬌子、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棟梁,以其品德去“乘”肩負的社會責任,用其智慧去“乘”擔當?shù)穆殬I(yè)使命,從而獲得人生財富的最大之“和”、呈現(xiàn)出人生價值的最大之“積”。
人生的四則運算中,需要在做好加法、乘法的同時,適當?shù)刈鲂p法、除法,才能夠鞏固并放大加法、乘法帶來的成果。比如要減掉玩世不恭、見異思遷的飄浮心態(tài),堅守嚴謹誠實、擔當作為的品德情懷;要去除愛慕虛榮、淺嘗輒止的陋習俗規(guī),堅定慎行慎言、執(zhí)著勤奮的秉性操守。“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坝兴鶠椤本褪且园僬鄄粨?、孜孜不倦的努力,去積累自己的精神文化乃至物質(zhì)財富,施展自己的才華、能量,使人生充實、圓滿甚至輝煌;“有所不為”就是要放棄、減除與自己人生大目標相抵觸的事與情,解除一切羈絆,遠離一切誘惑,心無旁騖,輕裝前行,摘取人生的甘甜果實。加、減得當,人生才能行遠致勝;乘、除有方,人生才有無上榮光。
人生的上半場要轟轟烈烈,多做加法、乘法,才能主宰命運、實現(xiàn)理想抱負。而步入老年,就開始了人生的下半場,減法和除法就成了主旋律、主課題。無論你在過往的歲月中,加法做得如何,到了這個階段,都要以做減法為主業(yè),不再去為點滴的得失而寢食不安,不再把榮譽地位看作心頭肉。要果斷地減去所有的功名之心、利祿之求,卸下所有的面具,回歸本真的自我。
減法不易做。因為人之常情常態(tài),總是習慣于做加法,向往多多益善,為自己增加財富、為自己增加地位權(quán)力,為自己增加榮譽光環(huán),樂此不疲,爭斗不息。而要將這一切都減去,很多人會有一種難舍之情。其實,辯證地看,做好下半場的減法,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人生在做加法——“減”去了過多的外在負擔,會增“加”身心的輕松舒暢。退出職場,減去了幾十年早九晚五的規(guī)律性忙碌,換來寢食自便、來往自主的自由;放下工作,減去了起草公文召開會議的搜腸刮肚、通宵達旦,爭取到去水邊溪頭垂釣怡情、去曠野廣場慢舞輕唱的時間;遠離喧囂,減去了酒桌飯局的推杯換盞、無聊應(yīng)酬,贏得了云游天下、尋古覓奇的雅趣。你減掉的是工作的壓力,得到的是生活的愜意。這不都是做“減法”帶來(增加)的成果嗎?
該做加法時努力地“加”,到需做減法時堅決地“減”,才是人生的真諦。青壯歲月,多做加法、乘法,加知識、加擔子、加責任,你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書寫你不同于他人的人生篇章;暮年時光,平心靜氣,淡看一切,以減法為主,減去不必要的應(yīng)酬、社交,減少沉重的榮譽的外衣。不再去為得失而煩惱,不再糾結(jié)于成功與失敗、付出與回報,減少前呼后擁的熱鬧,減少面紅耳赤的爭吵,減去的是生命中的累贅,得到的是身心的自由。
如果說,做“加法”“乘法”的人生,是成長和前進的人生,是旭日東升、光芒四射,是一幕大戲的開篇,不斷地綻放色彩、豐富故事,引領(lǐng)生命的劇情漸次走向高潮,跌宕起伏,呈現(xiàn)澎湃活力;那么,做“減法”“除法”的人生,就是回顧與思考的人生,是青山夕照、余暉漫天,是一曲交響的尾聲,旋律婉轉(zhuǎn)低沉,余音裊裊,帶著輝煌、悲愴緩緩走向平靜。
做“加法”“乘法”要一鼓作氣、一往無前,趁著年富力強,去積累智慧能量、去服務(wù)社會人民;做“減法”“除法”要當機立斷、雷厲風行,在余生晚年當退則退、見好就收,清茶一杯,回味耕耘的甜美與艱辛。做好加法,生命才會充實;做好減法,生命才能持久。
“加法”固然是建設(shè)性人生的必要算法,而做好“減法”則更能為人生帶來建設(shè)性的喜悅。“加法”是為了“增多”,但“減法”并不一定意味著“減少”?!岸唷迸c“少”常?;檗D(zhuǎn)化、異變。雖然一般而言,“多”就是“多”,是豐富、是滿足。然而,當“多”得“多”了之后,就成了“少”了:錢多了,安全少了;榮譽多了,自由少了;這時候,做做減法,就能以“少”換來“多”:減去點工作、操勞,業(yè)績雖然少了,自由卻多了;減去點煙酒、油膩,口福似乎少了,身心卻舒坦多了。正可謂:加法有加法的價值,減法有減法的意義。
多到多時多為少,加來減去有奧妙。
拿起放下尋常事,人生輕裝才逍遙。
“三局”支撐完美人生
“完美人生”是每一個人的追求。
古往今來,在這條追求的征途中,蕓蕓眾生前赴后繼,嘔心瀝血,付出了畢生的努力;更有無數(shù)志士仁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去書寫人生最壯麗的篇章。
“完美人生”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的普遍價值觀和共同的愿景。雖然由于時代環(huán)境、地緣特點、社會角色、生存狀態(tài)的差異,每個個體生命對“完美人生”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仕者期望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墨客企求文傳百代、萬世誦讀;農(nóng)夫叨念稼禾永豐、福潤子孫……但其中也不乏普遍的理解和共同的認知:“完美人生”就是生的坦蕩、充實,死的無憾、無怨;就是活躍在這個世界時能圓滿地或者能盡可能多地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和規(guī)劃,在離開這個世界時沒有留下多少未盡的愿望和目標。如果要再簡單一點表述“完美人生”的內(nèi)涵,我想無外乎就是“來去平安,天遂人愿”。
然而,看似簡單、平常的這一人生愿景,又有多少人能夠圓滿實現(xiàn)呢?歲月的星空下,匆匆的光陰里,大千世界興衰交替,天地之間風云變幻,更多的人還是懷著希望而來,帶著遺憾而去。完美的人生,似乎始終是一個生命的珠穆朗瑪,只有寥若晨星的攀登者能夠如愿登頂,一覽時代、歲月壯麗的無限風光。
不可否認,這其中,目標的大小、愿景的高低是影響人生能否完美的幾個重要因素——不切實際的過高目標自然難以實現(xiàn),超乎能力的愿景自然也無法圓滿。同樣的道理,即使是一些本分的期待、基本的心愿,如果缺乏正確的方法、科學(xué)的路徑,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成為人生路上的一個虛幻的風景,最終,心愿未了、壯志未酬的嘆惜會成為一個人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聲音。
人類在思索:究竟有沒有實現(xiàn)完美人生的可能?
人類在尋找:在追求完美人生的道路上,有沒有捷徑和密鑰?
千古難題,萬般解答;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真理在實踐中確立,道路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古人有言:人無善志,雖勇必傷?!吧浦尽辈粌H是美好的愿望,更是科學(xué)的方法。萬丈高樓,起于堅實的基礎(chǔ),完美的人生,需要強力的支撐。綜觀歷史與現(xiàn)實,格局意識、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正是支撐“完美人生”的三根柱石。即是說:一個人必須有格局、識大局、懂全局,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收獲成功與希望;“格局、大局、全局”,這“三局”恰似攀登珠峰的必由之路,由此才能登頂“完美人生”,領(lǐng)略生命的壯麗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