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
□[中國]梁衡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懸甕。山上原有巨石,如甕倒懸。山腳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晉水。在這山下水旁,參天古木中林立著百余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綠水碧波繞回廓而鳴奏,紅墻黃瓦隨樹影而閃爍,悠久的歷史文物與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景,渾然一體,這就是古晉名勝晉祠。
西周時,年幼的成王姬誦即位,一日與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隨后拾起一片落地的桐葉,剪成玉圭形,說:“把這個圭給你,封你為唐國諸侯?!碧熳訜o戲言,于是其弟長大后便來到當(dāng)時的唐國,即現(xiàn)在的山西作了諸侯?!妒酚洝贩Q此為“剪桐封弟”。姬虞后來興修水利,唐國人民安居樂業(yè)。后其子繼位,因境內(nèi)有晉水,便改唐國為晉國。人們緬懷姬虞的功績,便在這懸甕山下修一所祠堂來祀奉他,后人稱為晉祠。
晉祠之美,在山美、樹美、水美。
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伸開的兩臂,將這處秀麗的古跡擁在懷中。春日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秋來,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拾級登山,探古洞,訪亮閣,都情悅神爽。古祠設(shè)在這綿綿的蒼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嬌羞迷人。
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于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出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其余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jīng)的風(fēng)骨,人游其間,總有一種緬古思昔的肅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卻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絲紋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其余有的偃如老嫗負(fù)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蔭護(hù)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這里的水,多、清、靜、柔。在園內(nèi)信步,那里一泓深潭,這里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有細(xì)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有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從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聞佩環(huán)齊鳴,卻找不到一處泉眼,原來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隱于亭后。更可愛的是水清得讓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線好,游魚、碎石,絲紋可見。而水勢又不大,清清的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玉欄倒影,織成了一條條的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當(dāng)年李白至此,曾贊嘆道:“晉祠流水如碧玉,百盡清潭瀉翠娥?!蹦阊刂ベp那亭臺樓閣,時常會發(fā)出這樣的自問:怕這幾百間建筑都是在水上漂著的吧!
然而,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這里保存著我國古建筑的“三絕”。
一是圣母殿。這是全祠的主殿,是為虞侯的母親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寧元年(一一○二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xiàn)在能找到的最早實(shí)例。殿內(nèi)寬七間、深六間,極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靠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nèi)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扣,遠(yuǎn)看飛閣流丹,氣勢雄偉。殿堂內(nèi)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國現(xiàn)存宋塑中的珍品。她們或梳妝、灑掃,或奏樂、歌舞,形態(tài)各異。人物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專注,衣紋流暢,匠心之巧,絕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