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部總論
禮記
曲禮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陳
注
疏曰支子庶子也祖禰廟在適子之家庶子賤
不敢輒祭若宗子有疾不堪當(dāng)祭則庶子代攝可
也猶必告于宗子然后祭呂氏曰別子為祖繼別
為宗百世不遷者大宗也繼禰繼祖繼曾祖繼高
祖五世則遷者小宗也宗子上繼祖禰族人兄弟
皆宗之冠娶妻必告死必赴況于祭乎所宗乎宗
子者皆支子也支子不敢祭也如諸侯不敢祖天
子大夫不敢祖諸侯尊者之祭非卑者所敢尸也
故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
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則支子雖貴可
以用其祿而不敢專其事也宗子去在他國則支
子攝主以祭其禮有殺全程子曰古所謂支子不
祭者唯使宗子立廟主之而已支子雖不祭至于
齋戒致其誠意則與主祭者不異可與則以身執(zhí)
事不可與則以物助但不別立廟為位行事而已
后世如欲立宗子當(dāng)從此義雖不祭情亦可安若
不立宗子徒欲廢祭適足長惰慢之心不若使之
祭猶愈于已也
又
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吊
陳
注
大夫之喪適子為主拜賓或以他故不在則庶
子不敢受吊不敢以卑賤為有爵者之喪主也
郊特牲
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
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陳
注
著代顯其為主人之次也酌而無酬酢曰醮客
位在戶牖之間加有成加禮于有成之人也三加
始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又加爵弁也喻其志者
使其知廣充志意以稱尊服也此適子之禮若庶
子則冠于房戶外南面醮亦戶外也
內(nèi)則
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
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世子則皆降一等
陳
注
冢子大牢謂天子之元子也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擇
日卜日也卜而擇之故也 山陰陸氏曰據(jù)上庶
人特豚應(yīng)云國君大牢今曰國君世子大牢為其
接以大牢同于王也是以盛言之盡其詞焉爾且
言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
世子大牢惟國君而遠(yuǎn)之使不逼上也又以著自
庶人積隆至是窮矣蓋理窮則同此皆言之法也
慶源輔氏曰父子之氣未嘗不相接也生三日
而又以禮接之于是為至
又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階西
鄉(xiāng)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
陳
注
諸侯朝服元端素裳夫人亦如之者亦朝服也
當(dāng)是展衣注云褖衣者以見子畢即侍御于君故
服進(jìn)御之褖衣也人君見世子于路寢此升自西
階是自外而入也凡生子無問妻妾皆在側(cè)室
大
全
山陰陸氏曰不言三月之末嫌緩不言執(zhí)其右手
咳而名之嫌慢皆非所以言世子故也上下比義
使從可知而已
又
適子庶子見于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
陳
注
此適子蓋世子之弟庶子則妾子也外寢君燕
寢也燕寢在內(nèi)以側(cè)室在旁處內(nèi)故謂此為外也
疏曰庶子見于側(cè)室此以撫首咳名無辭之事同
故與適子連文云見于外寢耳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適
子庶子止見于外寢則世子見于路寢可知
又
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子生三月之末
漱澣夙齊見于內(nèi)寢禮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徹焉使
之特馂遂入御
陳
注
此言大夫士之妾生子之禮宮室之制前有路
寢次則君之燕寢次大夫正寢卿大夫以下前有
適室次則燕寢次則適妻之寢此言內(nèi)寢正謂適
妻寢耳如始入室者如初來嫁時也特馂使此生
子者獨(dú)馂不如常時眾妾同馂也
大
全
慶源輔氏曰
妾生子而禮之如始入室所以使之知大分已定
于其初矣特馂所以寵之然其分不可得而易也
又
公庶子生就側(cè)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于君
擯者以其子見君所有賜君名之眾子則使有司名
之
陳
注
擯者傅姆之屬也君所有賜者此妾君所偏愛
而特加恩賜者故其子君自名之若眾妾之子恩
寵輕略者則使有司名之也疏曰前文已云適子
庶子見異于世子今更重出者以前庶適連文故
此特言庶子之禮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庶子言就側(cè)室
則世子不就側(cè)室其母沐浴朝服則君不沐浴朝
服
又
冢子未食而見必執(zhí)其右手適子庶子已食而見必
循其首
陳
注
疏曰此天子諸侯之禮未與后夫人禮食而先
見冢子急于正也禮食之后乃見適子庶子緩于
庶耳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執(zhí)而見之待之若與己等冢
子故也
喪服小記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陳
注
此據(jù)適士立二廟祭禰及祖今兄弟二人一適
一庶俱為適士其適子之為適士者固祭祖及禰
矣其庶子雖適士止得立禰廟不得立祖廟而祭
祖者明其宗有所在也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適士二廟
則有祖廟矣官師一廟則有禰廟而已此言庶子
不祭祖者言適士家也下言庶子不祭禰者言官
師之家也夫立宗所以重本適子本也庶子支也
其不祭也雖祖之不同至于明其宗之義則一而
已其曰不祭祖則禰客祭之也
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為長子服斬衰三年者以己非繼祖
之宗又非繼禰之宗則長子非正統(tǒng)故也
庶子不祭殤與無后者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
陳
注
長中下殤蓋未成人而死者也無后者謂成人
未昏或已娶無子而死者也庶子所以不得祭此
二者以己是父之庶子不得立父廟故不得自祭
其殤子也若己是祖之庶孫不得立祖廟故無后
之兄弟己亦不得祭之也祖廟在宗子之家此殤
與此無后者當(dāng)祭祖之時亦與祭于祖廟也故曰
從祖祔食
大
全
金華應(yīng)氏曰殤與無后者皆庶子之
子也殤者幼而未成人無后者長而未有子鄭氏
以殤為己之子而系于父之庶以無后為兄弟而
系于祖之庶蓋以殤惟適可祭今適子之下又有
無后者不應(yīng)更祭故指此為兄弟而言之夫所謂
殤與無后者包羅其義云爾非謂庶子之子其適
與庶皆死也適子或殤而死或無后而死皆從祖
而祭于宗子之家故謂之從祖祔食
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立禰廟故不得祭禰所以然者明主
祭在宗子廟必在宗子之家也庶子雖貴止得供
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禮也上文言庶子不祭祖是
猶得立禰廟以其為適士也此言不祭禰以此庶
子非適士或未仕故不得立廟以祭禰也
又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
陳
注
大夫?yàn)槭臃蠊Χ又觿t為父三年
也大夫不服其妾故妾子為其母大功
大
全
嚴(yán)陵方
氏曰庶子之子不降庶子以尊可以降卑卑不可
以降尊也
又
為慈母后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
陳
注
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之為子
母此謂為慈母后者也若庶母嘗有子而子已死
命他妾之子為其后故云為庶母可也若父之妾
有子而子死巳命己之妾子后之亦可故云為祖
庶母可也 石梁王氏曰為慈母后者為庶母為
祖庶母后皆可謂既是妾子此三母皆妾皆可以
妾生之子為后
又
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
陳
注
不世祭者謂子祭之而孫不祭也
又
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
陳
注
此言不命之士父子同宮者
庶子不以杖即位
陳
注
此言適庶俱有父母之喪者適子得執(zhí)杖進(jìn)阼
階哭位庶子至中門外則去之矣
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父主適子喪故適子之子不得以杖即位避祖
之尊故然非厭之也今父既不主庶子之喪故庶
子之子得以杖即位祖不厭孫孫得伸也父皆厭
子故舅主適婦喪而適子不杖大夫不服賤妾故
妾子亦以厭而降服以服其母祖雖尊貴不厭其
孫故大夫降庶子而孫不降其父也
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舅主適婦故適子不得杖舅不主庶婦故庶子
為妻可以杖即位此以即位言者蓋庶子厭于父
母雖有杖不得特以即位故明言之也
又
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
陳
注
妾常祔于妾祖姑上章言亡則中一以上而祔
是祔高祖之妾今又無高祖妾則當(dāng)易妾之牲而
祔于適祖姑女君謂適祖姑也
又
父不為眾子次于外
陳
注
適長子死父為之居喪次于中門外庶子否
又
適婦不為舅姑后者則姑為之小功
陳
注
禮舅姑為適婦大功為庶婦小功今此言不為
后者以其夫有廢疾或他故不可傳重或死而無
子不受重者故舅姑以庶婦之服服之也
大
全
山陰
陸氏曰著為舅后者姑為之大功非情有厚薄以
傳重也
儀禮
喪服
父為長子
注
不言嫡子通上下也亦言立嫡以長
疏
釋曰言
長子通上下則適子之號唯據(jù)大夫士不通天子
諸侯若言大子亦不通上下案服問云君所主大
夫妻大子嫡婦鄭注云言妻見大夫已下亦為此
三人為喪主也則大子下及大夫之子不通士若
言世子亦不通上下唯據(jù)天子諸侯之子是以鄭
云不言適子通上下非直長子得通上下冢子亦
通上下故內(nèi)則云冢子則太牢注云冢子猶言長
子通于下也是冢子亦通上下也云亦言立嫡以
長者欲見適妻所生皆名適子第一子死也則取
適妻所生第二長者立之亦名長子若言適子唯
據(jù)第一者若云長子通立適以長故也
傳曰何以三年也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庶子
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
注
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重其當(dāng)先祖
之正體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庶子者為父
后者之弟也言庶者遠(yuǎn)別之也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
疏
釋曰云何以
者亦是問比例以其俱是子不杖章父為眾子期
此章長子則為之三年故發(fā)何以之傳也不問斬
而問三年者斬重而三年輕長子非極尊故舉輕
以問之輕者尚問明重者可知故舉輕以明重也
云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者此是答辭也以
其父祖適適相承為上己又是適承之于后故云
正體于上云又乃將所傳重者為宗廟主是有此
二事乃得三年云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
也者此明適適相承故須繼祖乃得為長子三年
也 釋曰云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者
經(jīng)云繼祖即是為祖后乃得為長子三年鄭云為
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不同者周之道有適子
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后乃立適
孫乃得為長子三年是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
年也云重其當(dāng)先祖之正體者解經(jīng)正體于上又
云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者釋經(jīng)傳重也云
庶子者為父后者之弟也者謂兄得為父后者是
適子其弟則是庶子是為父后者之弟不得為長
子三年此鄭據(jù)初而言其實(shí)繼父祖身三世長子
四世乃得三年也云言庶者遠(yuǎn)別之也者庶子妾
子之號適妻所生第二者是眾子今同名庶子遠(yuǎn)
別于長子故與妾子同號也云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者案祭法云適
士二廟官師一廟鄭注云官師中下之下祖禰共
廟則此容祖禰共廟據(jù)官師而言若然小記所云
祖禰并言者是適士二廟者也祖禰共廟不言禰
直言祖舉尊而言也鄭注小記云言不繼祖禰則
長子不必五世者鄭前有馬融之等解為長子五
世鄭以義推之己身繼祖與禰通己三世即得為
長子斬長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此微破先師馬
融之義也以融是先師故不正言而云不必而已
也若然雖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種一則正體不得
傳重謂適子有廢疾不堪主宗廟也二則傳重非
正體庶孫為后是也三則體而不正立庶子為后
是也四則正而不體立適孫為后是也案喪服小
記云適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鄭注云謂
夫有廢疾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婦既小功
不大功則夫死亦不三年期可知也
又
適孫
疏
釋曰孫卑于昆弟故次之此謂適子死其適孫
承重者祖為之期
傳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適也有適子者無適孫孫
婦亦如之
注
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是適孫將上為祖后
者也長子在則皆為庶孫耳孫婦亦如之適婦在
亦為庶孫之婦凡父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
疏
釋曰傳云何以問比例者亦為眾孫大功此獨(dú)
期故發(fā)問也云有適子者無適孫者謂適子在不
得立適孫為后也云孫婦亦如之亦謂不立之故
云亦如之也 釋曰云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
是適孫將上為祖后者也者此釋祖為孫服重之
義言周之道對殷道則不然以其殷道適子死弟
乃當(dāng)先立故言周之道也云長子在則皆為庶孫
耳者既適子在不得立孫明同庶孫之例云凡父
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者案喪服小記云適
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
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也凡
父母于子舅姑于婦將不傳重于適及將傳重者
非適服之皆如眾子庶婦也是以鄭云凡父母于
子舅姑于婦非長子皆期明非長子婦及非適孫
傳重同于庶孫大功可知也若然長子為父斬父
亦為斬適孫承重為祖斬祖為之期不報之?dāng)卣?br /> 父子一體本有二年之情故特為祖斬祖為孫本
非一體但以報期故期不得斬也
春秋四傳
隱公不書即位
春秋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
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
仲子婦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公羊傳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
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
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
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
立之隱于是焉而辭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
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
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
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
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王使歸仲子赗
春秋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
之赗
左傳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
公羊傳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為以官氏宰士
也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
稱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喪事有赗赗者蓋以馬以
乘馬束帛乘馬曰赗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
諸侯曷為來赗之隱為桓立故以桓母之喪告于諸
侯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其言來何不及事也其言
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
子微也
谷梁傳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
禮赗人之母則可赗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
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馬曰赗衣衾曰襚
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胡傳上古應(yīng)時稱號故其名三變春秋以天自處創(chuàng)
制立名系王于天為萬世發(fā)其義備矣冢宰稱宰咺
者名也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
士書人咺位六卿之長而名之何也仲子惠公之妾
爾以天王之尊下赗諸侯之妾是加冠于屨人道之
大經(jīng)拂矣天王紀(jì)法之宗也六卿紀(jì)法之守也議紀(jì)
法而修諸朝廷之上則與聞其謀頒紀(jì)法而行諸邦
國之間則專掌其事而承命以赗諸侯之妾是壞法
亂紀(jì)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庶之分故特貶而書名
以見宰之非宰也或曰僖公之母成風(fēng)亦莊公妾也
其卒也王使榮叔歸含且赗其葬也王使召伯來會
葬下赗諸侯之妾而名其宰榮召何以書字而不名
也于前赗仲子則名冢宰于后葬成風(fēng)王不稱天其
法嚴(yán)矣
大
全
程子曰王者奉若天道故稱天王其命曰天命
其討曰天討盡此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把持
天下者霸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稱天王以
奉天命夫婦人倫之本最當(dāng)先正春秋之時嫡庶
僭亂圣人猶謹(jǐn)其名分男女之配終身不變者也
故無再娶之禮大夫而下內(nèi)無主則家道不立故
不得已有再娶之禮天子諸侯內(nèi)職具備后夫人
已可以攝治無再娶之禮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
仲子羽數(shù)特異僖公而后無復(fù)辨矣春秋因其竊
號而書之以志僭亂仲子系惠公而言故正其名
不曰夫人曰惠公仲子謂惠公之仲子妾稱也以
夫人禮赗人之妾不天亂倫之甚也然春秋之始
天王之義未見故不可去天而名咺以見其不王
王臣雖微不名況于宰乎 趙氏曰天子而赗妾
母是起僭也 汪氏曰在禮君不撫仆妾以其賤
也外臣之妾而天王赗之何以宗法則于天下乎
張氏曰惠公以去年薨仲子卒之年月不可知或
亦去年也天子于諸侯有赗禮所以褒有功而厚
其終也諸侯無再娶之禮惠公牽于私愛寵庶妾
而立為夫人正犯以妾為妻之戒瀆亂夫婦之綱
乃天討之所當(dāng)加九伐之法所謂犯令陵政蓋此
類也平王不能正惠公之罪反厚其送終之禮遣
冢宰而來赗冢宰不能以紀(jì)法詔王乃奉命以赗
上僭之妾仲尼以春秋之初方書天王以立法于
是貶冢宰于上中士之例深罪其以百揆之尊
官失職一至于此貶其臣則君可知矣凡春秋之
書以尊者而貶從卑者之例必有大罪極惡而后
加焉不可以常事觀也
考仲子宮
春秋隱公五年秋九月考仲子之宮
公羊傳考宮者何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桓未君
則曷為祭仲子隱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然則何
言爾成公意也
谷梁傳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
子為君為其母筑宮使公子主其祭也于子祭于孫
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禮也
胡傳考者始成而祀也其稱仲子者惠公欲以愛妾
為夫人隱公欲以庶弟為嫡子圣人以為諸侯不再
娶于禮無二適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
為別立宮以祀之非禮也故因其來赗而正名之曰
仲子之赗因其考宮而正名之曰仲子之宮而夫人
眾妾之分定矣隱公攝讓之實(shí)辨矣桓公篡弒之罪
昭矣存則以氏系姓以姓系號歿則以謚系號以姓
系謚者夫人也存不稱號歿不稱謚單舉姓字者妾
也凡宮廟非志災(zāi)失禮則不書
大
全
杜氏曰諸侯無二嫡惠公欲以仲子為夫人隱
公成父之志為別立宮也 汪氏曰桓母非夫人
則隱桓皆庶子隱長當(dāng)立非攝也隱欲與桓乃讓
之也 汪氏曰谷梁云庶母筑宮而君終則廢禮
曰妾母不世祭乃庶子為君之禮也戴記稱妾祔
于妾祖姑乃公子之為大夫士者之禮也若庶子
未為君而祭其妾母則固無其禮也禮稱女君死
則妾為女君之黨服攝女君則不為先女君之黨
服所以防嫡妾之亂也孟子卒則聲子攝小君矣
仲子先君之妾耳安可為之立宮乎隱公立宮以
祭庶弟之母遂啟后世追尊妾母皆援春秋考宮
之義圣人特書以著失禮之始厥后成風(fēng)敬嬴定
姒齊歸皆以妾母祔廟而不書矣
桓公即位
春秋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谷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jǐn)始也其曰無王何也
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
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
治桓也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
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
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
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
即位是無恩于先君也
胡傳桓公與聞乎故而書即位著其弒立之罪深絕
之也美惡不嫌同辭或問桓非惠公之適子乎適子
當(dāng)立而未能自立是故隱公攝焉以俟其長而授之
位久攝而不歸疑其遂有之也是以至于見弒而惡
亦有所分矣春秋曷為深絕桓也曰古者諸侯不再
娶于禮無二適惠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攝
行內(nèi)主之事矣仲子安得為夫人母非夫人則桓乃
隱之庶弟安得為適子謂當(dāng)立乎桓不當(dāng)立則國乃
隱公之國其欲授桓乃實(shí)讓之非攝也攝讓異乎曰
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故周公即政而謂之?dāng)z推己
所有以與人者讓也故堯舜禪授而謂之讓惠無適
嗣隱公繼室之子于次居長禮當(dāng)嗣世其欲授桓所
謂推己所有以與人者也豈曰攝之云乎以其實(shí)讓
而桓乃弒之春秋所以惡桓深絕之也然則公羊所
謂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子以母貴者其說非歟曰此
徇惠公失禮而為之詞非春秋法也仲子有寵惠公
欲以為夫人母愛者子抱惠公欲以桓為適嗣禮之
所不得為也禮不得為而惠公縱其邪心而為之隱
公又探其邪心而成之公羊又肆為邪說而傅之漢
朝又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之大倫亂矣春秋明著
桓罪深加貶絕備書終始討罪之義以示王法正人
倫存天理訓(xùn)后世不可以邪汨之也
大
全
趙氏曰妾母不得為夫人桓何以得貴若然是
禮可得而越分可得而逾也若母得以子貴即成
風(fēng)之赗葬不應(yīng)有譏而公羊經(jīng)外妄生此文遂令
漢朝引以為證而亂大法良可惜哉 或問桓公
非受命于惠公乎家氏曰否惠公暮年溺于私愛
或有立桓之意而未見于事故惠卒而隱遂立左
氏謂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奉之
者隱也非惠公嘗有治命也谷梁謂既勝其邪心
以與隱者事之實(shí)也隱欲讓桓所謂成父之惡也
使惠公確有立桓之志則隱將有蒲屈之難國可
得乎
子同生
春秋桓公六年秋九月丁卯子同生
左傳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太牢卜士負(fù)
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于申繻對
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
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
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
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
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
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xiàn)武廢
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
命之曰同
公羊傳子同生者孰謂謂莊公也何言乎子同生喜
有正也未有言喜有正者此其言喜有正何久無正
也子公羊子曰其諸以病桓與
谷梁傳疑故志之時曰同乎人也
胡傳嫡冢始生即書于策與子之法也唐虞禪夏后
殷周繼春秋兼帝王之道賢可禪則以天下為公而
不拘于世及之禮子可繼則以天下為家而不必于
讓國之義萬世之通道也與賢者貴于得人與子者
定于立嫡傳子以嫡天下之達(dá)禮也故有君薨而世
子未生之禮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者以名分
素明而民志定也經(jīng)書子同生所以明與子之法正
國家之本防后世配嫡奪正之事垂訓(xùn)之義大矣此
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無生而貴者誓于天
子然后為世子
大
全
程子曰書子同生圣人所以正大本而防僭亂
也子同者桓之嫡長子也于其始生即書之其位
固己定矣嫡冢之生國之大事故書 啖氏曰君
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禮接之則史書之 趙氏曰
禮備于嫡是重宗廟記其是以著其非也 蜀杜
氏曰書同生正魯國之傳嗣而遏篡逆也 張氏
曰蓋嫡夫人之長子備用太子之禮故史書于策
春秋于此明與子之法在于正始明分則私愛之
所不能行嬖孽之所不能干所以定國本息亂源
也
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春秋僖公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左傳晉侯使以殺太子申生之故來告初晉侯使士
蒍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
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讎焉
無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
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
惟寧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
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
誰適從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
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披斬其袪遂出奔
翟
公羊傳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
甚之也
谷梁傳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胡傳公羊子曰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申生
進(jìn)不能自明退不能違難愛父以姑息而陷之不義
讒人得志幾至亡國先儒以為大仁之賊也而目晉
侯斥殺專罪獻(xiàn)公何也春秋端本清源之書也內(nèi)寵
并后嬖子配適亂之本也驪姬寵奚齊卓子嬖亂本
成矣尸此者其誰乎是故目晉侯斥殺專罪獻(xiàn)公使
后世有欲紊妃妾之名亂適庶之位縱人欲滅天理
以敗其家國知所戒焉以此防民猶有以堯母名門
使奸臣逆探其意有?;屎筇又囊猿晌仔M之
禍者
大
全
何氏曰甚惡殺親親也 啖氏曰稱晉侯言申
生之無罪也 陳氏曰太子縊于新城則其斥殺
保春秋之法茍有讒而不見則其君之罪也是故
申生以驪姬之譖自殺宋痤以伊戾之譖自殺直
稱君殺而已矣 家氏曰獻(xiàn)公殘忍不君溺于內(nèi)
嬖所與朝夕潛圖密慮不過為樹建庶孽之計耳
方東山皋落之伐豈無他人乃以命冢嗣狐突先
友梁余子先丹木之徒固洞見公之肺肝而勸太
子為避禍之謀不待歸胙于君人皆知其不免矣
張氏曰獻(xiàn)公嬖寵庶孽聽讒如流輕世適之重忽
社稷之計申生既死而公卒之復(fù)奚齊亦被殺徒
設(shè)此心兩俱棄之致晉亂二十余年兵敗國破所
謂為人父而蒙首惡之名者此也 高氏曰諸侯
世子皆誓于天子不可專殺也且父子人之大倫
非他人所得間者今至于相殺則人倫廢矣況世
子至親非其君自殺之則無敢殺者是故斥言晉
侯所以深罪其聽讒而忍殺其子也觀采苓之詩
蓋可見其好聽讒矣
晉獻(xiàn)公卒
春秋僖公九年秋九月甲子晉侯詭諸卒
左傳九月晉獻(xiàn)公卒里克奔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
子之徒作亂初獻(xiàn)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
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
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jì)君之靈也不濟(jì)則以死
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送往事居偶俱無猜貞也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
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將死之
里克曰無益也荀息曰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
欲復(fù)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且人之欲善
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已乎
晉里克殺奚齊
春秋僖公九年冬晉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齊
左傳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書曰殺其君之子未
葬也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
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詩所謂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
為也荀息有焉
公羊傳此未逾年之君其言弒其君之子奚齊何弒
未逾年君之號也
谷梁傳其君之子云者國人不子也國人不子何也
不正其殺世子申生而立之也
胡傳谷梁子曰其君之子云者國人不子也不正其
殺申生而立之也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為其所子則
當(dāng)子矣國人何為不子也民至愚而神是非好惡靡
不明且公也其為子而弗子者莫能使人弗之子也
非所子而子之者莫能使人之亦子也周幽王嘗黜
太子宜臼子伯服矣而犬戎殺其身晉獻(xiàn)公亦殺世
子申生立奚齊矣而大臣?xì)⑵渥釉姴辉坪跆焐?br />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此言天理根于人
心雖以私欲滅之而有不可滅也春秋書此以明獻(xiàn)
公之罪抑人欲之私示天理之公為后世戒其義大
矣以此防民猶有欲易太子而立趙王如意致夫人
之為人彘者
大
全
汪氏曰衛(wèi)宣殺伋壽立朔而國人傷之賦二子
乘舟之詩以悼伋壽之亡漢武奇愛少子因巫蠱
事殺戾太子而壺關(guān)三老田千秋等咸訟其冤隋
文以讒譖廢太子勇左右莫不閔默文武大臣皆
知其不可而弗敢言此皆人心天理之本然知嫡
庶長幼之分不可紊也觀獻(xiàn)公訟其子于荀息自
知廢正恐有后患則天理之正非唯國人知之獻(xiàn)
公亦自知之矣 孫氏曰奚齊庶孽獻(xiàn)公殺世子
而立之春秋不與故曰君之子奚齊惡之也 張
氏曰奚齊謂之其君之子以晉獻(xiàn)殺嫡立庶而奪
之也齊舍未逾年而謂之君以舍之正而與之也
或抑或揚(yáng)得是非之公可以觀矣
晉里克弒其君卓
春秋僖公十年晉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公羊傳及者何累也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
孔父仇牧皆累也舍孔父仇牧無累者乎曰有有則
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荀息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齊卓子者驪姬之子也荀息傅
焉驪姬者國色也獻(xiàn)公愛之甚欲立其子于是殺世
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獻(xiàn)公病將死謂荀息曰士
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
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獻(xiàn)公死奚齊立里克謂荀息
曰君殺正而立不正廢長而立幼如之何愿與子慮
之荀息曰君常訊臣矣臣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
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里克知其不可與謀退弒奚
齊荀息立卓子里克弒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謂不
食其言矣
谷梁傳以尊及卑也荀息閑也
胡傳國人不君奚齊卓子而曰里克弒其君卓何也
是里克君之也克者世子申生之傅也驪姬將殺世
子而難里克使優(yōu)施飲之酒而告之以其故里克聽
其謀乃欲以中立自免稱疾不朝居三旬而難作是
謂持祿容身速獻(xiàn)公殺適立庶之禍者故成其君臣
之名以正其弒逆之罪克雖欲辭而不受其可得乎
使克明于大臣之義據(jù)經(jīng)廷諍以動其君執(zhí)節(jié)不貳
固太子以攜其黨多為之故以變其志其濟(jì)則國之
福也其不濟(jì)而死于其職亦無歉矣人臣所明者義
于功不貴幸而成所立者節(jié)于死不貴幸而免克欲
以中立祈免自謂智矣而終亦不能免等死耳不死
于世子而死于弒君其亦不知命之蔽哉語曰不知
命無以為君子也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義者必陷
于篡弒誅死之罪克之謂也荀息者奚齊卓子之傅
也君弒而死于難書及所以著其節(jié)書大夫不失其
官也于荀息何取焉若息者可謂不食其言矣或曰
息既從君于昏不食其言庸足取乎世衰道微人愛
其情私相疑貳以成傾危之俗至于刑牲歃血要質(zhì)
鬼神猶不能固其約也孰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
里之命臨死節(jié)而不可奪如息者哉自古皆有死民
無信不立故圣人以信易食而君子以信易生息不
食言其可少乎
齊侯小白卒
春秋僖公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左傳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
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wèi)姬生武孟少衛(wèi)
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
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
子雍巫有寵于衛(wèi)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于公亦有
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
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
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
谷梁傳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見矣其不正
之前見何也以不正入虛國故稱嫌焉耳
大
全
東萊呂氏曰桓公雖能用管仲攘夷狄霸諸侯
有一匡天下之功然仲無正心誠意格君之學(xué)徒
急于一時之功利卒致五子之亂其所以有始無
終者家法不正也管仲且有三歸之失豈能正其
君哉
風(fēng)氏薨
春秋文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fēng)氏薨
左傳冬成風(fēng)薨
胡傳風(fēng)氏僖公之母莊公妾也而稱夫人自是嫡妾
亂矣語曰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
曰寡小君蓋敵體之稱也若夫妾媵則非敵矣其生
亦以夫人之名稱號之其沒亦以夫人之禮卒葬之
非所以正其分也以妾媵為夫人徒欲尊寵其所愛
而不虞卑其身以妾母為夫人徒欲崇貴其所生而
不虞賤其父卑其身則失位賤其父則無本越禮至
是不亦悖乎夫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無服不敢貳尊
者也春秋于成風(fēng)記其卒葬各以實(shí)書不為異辭者
謹(jǐn)禮之所由變也
大
全
程子曰自成風(fēng)以后妾母稱夫人嫡妾亂矣仲
子始僭尚未敢同嫡也 馬氏曰是時嫡妾不正
稱號不審夫子嘗言古禮如此故記之正其名所
以責(zé)其實(shí)也 陳氏曰夫人某氏嫡稱也喪之以
夫人之禮也隱公之喪桓母猶有疑焉是故別廟
也祔姑稱謚伉然如夫人則自文公之喪成風(fēng)始
薛氏曰妾母為夫人僭也僭則何以取乎春秋不
沒其實(shí)也 朱子曰僖公成風(fēng)與晉簡文帝鄭太
后一也皆所以著妾母之義 汪氏曰嫡妾之分
乃人君所當(dāng)謹(jǐn)以妾母為夫人必致以妾為嫡以
妾為嫡必致庶孽奪正之禍敬嬴之殺惡及視乃
視習(xí)僖文之尊成風(fēng)而動于為惡也后世妾母皆
稱太后或妾而加以皇后之號又其甚則唐高宗
立武昭儀為后而致移其宗社矣朱子于綱目書
尊帝母貴人為太后又或書立貴嬪某氏為皇后
或曰立婕妤某氏為皇后或曰立婢某氏為后蓋
取法春秋譏成風(fēng)之例然春秋隱其辭而綱目直
斥本稱者春秋乃本國之史而綱目則筆削前代
之史故不同也
王歸成風(fēng)含赗
春秋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赗
公羊傳含者何口實(shí)也其言歸含且赗何兼之兼之
非禮也
谷梁傳含一事也赗一事也兼歸之非正也其曰且
志兼也其不言來不周事之用也赗以早而含以晚
胡傳珠玉曰含車馬曰赗歸含且赗者厚禮妾母也
不稱天王者弗克若天也春秋系王于天以定其名
號者所履則天位也所治則天職也所敕而惇之者
則天之所敘也所敘而庸之者則天之所秩也所賞
所刑者則天之所命而天之所討也夫婦人倫之本
王法所尤謹(jǐn)者今成風(fēng)以妾僭嫡王不能正又使大
夫歸含赗焉而成之為夫人則王法廢人倫亂矣是
謂弗克若天而悖其道非小失耳故特不稱天以謹(jǐn)
之也
大
全
杜氏曰成風(fēng)莊公之妾天子以夫人禮赗之
劉氏曰不知者乃謂天子赗人之妾小過耳而譏
之深求車殺母弟大惡也而譏之略是不及知春
秋正人倫之意也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治之三
綱也道莫先焉桓以臣弒君而王命之成風(fēng)以妾
僭嫡而王成之于是三綱廢矣是失人之所以為
人也王之無天不亦明乎
葬成風(fēng)
春秋文公五年春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fēng)
公羊傳成風(fēng)者何僖公之母也
胡傳仲子雖聘非惠公之嫡也春秋之初尚以為疑
故別為立宮而羽數(shù)特異此雖非禮之正然不祔于
姑猶有辨焉至是成風(fēng)書葬乃有二夫人祔廟而亂
倫易紀(jì)無復(fù)辨矣故禮之失自成風(fēng)始也
大
全
蘇子曰仲子非惠公之嫡故特為之立宮而不
祔不書其葬蓋禮之正也自成風(fēng)以來妾母皆葬
蓋祔也魯禮之變自此始矣 汪氏曰后世以妾
母為正嫡至于喪事乃黜正嫡而嬖妾合葬焉如
中宗之葬干陵嚴(yán)善思諫而弗正循襲而莫知其
失矣孰有如漢之孝文自謂側(cè)室之子而不以為
嫌者乎
王使會葬成風(fēng)
春秋文公五年春三月王使召伯來會葬
左傳王使榮叔來含且赗召昭公來會葬禮也
谷梁傳會葬之禮于鄙上
胡傳王臣下聘桓公冢宰書名示貶而大夫再聘則
無譏焉或以為從同同也或以為同則書重也成風(fēng)
薨王使榮叔歸含且赗既不稱天矣及使召伯來會
葬又與貶焉何也歸含且赗施于妾母已稠迭矣又
使卿來會葬恩數(shù)有加焉是將祔之于廟也而致禮
于成風(fēng)盡矣聘一也含赗而又葬則其事益隆亂人
倫廢王法甚矣再不稱天者圣人于此尤謹(jǐn)其戒而
不敢略也
大
全
程子曰天子以妾母同嫡亂天理也故不稱天
圣人于此尤謹(jǐn)其戒
秦歸成風(fēng)襚
春秋文公九年冬秦人來歸僖公成風(fēng)之襚
左傳禮也諸侯相吊賀也雖不當(dāng)事茍有禮焉書也
以無忘舊好
公羊傳其言僖公成風(fēng)何兼之兼之非禮也曷為不
言及成風(fēng)成風(fēng)尊也
谷梁傳秦人弗夫人之也即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胡傳秦人歸禭而曰僖公成風(fēng)者非兼襚也亦猶平
王來赗仲子而謂之惠公仲子爾仲子惠公之妾也
然則風(fēng)氏亦莊公之妾曷不書曰來歸莊公成風(fēng)之
襚乎曰寵愛仲子以妾為妻者惠公也故書惠公仲
子所以正后世之為人夫者當(dāng)明夫道不可亂嫡妾
之分以卑其身尊崇風(fēng)氏立為夫人者僖公也故書
僖公成風(fēng)所以正后世之為人子者當(dāng)明子道不可
行僭亂之禮以賤其父圣人垂戒之義明矣
大
全
程子曰過時始至故云來歸雖子母先君后夫
人體當(dāng)然也書秦人不云君使以失禮夷之也言
其尚夷也蓋嫡妾之亂自茲而始 劉氏曰僖公
成風(fēng)者妾母系子而言耳諸侯無二嫡故妾母系
子為重
子卒
春秋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子卒
左傳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書曰子卒諱之
也仲以君命召惠伯其宰公冉務(wù)人止之曰入必死
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wù)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
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公冉務(wù)人奉
其帑以奔蔡既而復(fù)叔仲氏
公羊傳子卒者孰謂謂子赤也何以不日隱之也何
隱耳弒也弒則何以不日不忍言也
谷梁傳子卒不日故也
胡傳諸侯在喪稱子繼世不忍當(dāng)也既葬不名終人
子之事也逾年稱君緣民臣之心也子卒何以不日
遇弒不忍言也既葬而不名不名而遇弒者不日以
見其弒子赤是也逾年而稱君稱君而遇弒者不地
以見其弒閔公是也何以知其賊乎上書大夫并使
下書子卒夫人歸則知罪之在公子遂矣孫于邾出
奔莒則知罪之在夫人與慶父矣繼世之恩終事之
重情文之節(jié)隱惡之禮記事之信誅亂臣討賊子之
義備矣
大
全
茅堂胡氏曰子赤之生不見于經(jīng)蓋文公不知
重嫡庶之義故仲尼削之 張氏曰私事公子遂
敬嬴奪嫡之心也然其敢啟是心者嬖故也有夫
人太子而嬖寵妾則文公所以怠于政事者有自
來矣國君昏于嬖寵慢棄國政故妾媵大臣相與
謀賊君嗣而不能察所謂前有讒而不見后有賊
而不知者文公之謂矣叔彭生身為大臣既無以
救文公之失政又不能撓仲遂之邪謀有公冉務(wù)
人之忠言不能用甘心就死無一毫扶持之實(shí)沒
而不書有以也哉
哀姜?dú)w齊
春秋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夫人姜氏歸子齊
左傳大歸也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殺嫡
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妻
谷梁傳惡宣公也有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有待貶
絕而惡從之者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
人緩帶一曰就賢也
胡傳書夫人則知其正書姜氏則知其非見絕于先
君書歸于齊則知其無罪異于孫于邾者而魯國臣
子殺適立庶敬嬴宣公不能事主君存適母其罪不
書而并見矣
大
全
汪氏曰以氏系姓以姓系號與媵妾不同 張
氏曰文定于九年夫人姜氏至自齊傳曰出姜至
是蓋不安于魯適庶之亂未有不始于妾上僭夫
人失位而致之者是以知文公之首惡也
夫人嬴氏薨
春秋宣公八年戊子夫人嬴氏薨
胡傳敬嬴文公妾也何以稱夫人自成風(fēng)聞季友之
繇事友而屬其子及僖公得國立以為夫人于是乎
嫡庶亂矣春秋于風(fēng)氏凡始卒四貶之則禘于太廟
秦人歸禭榮叔含赗召伯會葬去其姓氏不稱夫人
王再書而無天是也敬嬴又嬖私事襄仲而屬宣公
不待致于太廟援例以立則從同同而無貶矣其意
若曰以義起禮為可繼茍出于私情而非義后雖欲
正可若何
大
全
啖氏曰成風(fēng)之后妾母皆僭用夫人禮故亦書
薨以著其罪 家氏曰哀姜淫亂與慶父同弒二
君齊桓討而殺之僖于是尊其母成風(fēng)為夫人以
配其父此僭也然非哀姜不終則僖亦未敢遽如
此今敬嬴之事則異于是嬴以嬖妾私事襄仲弒
子赤立宣公逐嫡母歸齊而已僭夫人之位出姜
無罪為賊臣悖妾所逐不得與哀姜同例嬴與其
子弒君逐母僭號夫人亦不得與成風(fēng)偶使遇齊
桓則敬嬴襄仲皆當(dāng)比而誅戮王室不競中國無
伯得以肆行無忌孰知天道禍盈至是八年遂使
齊死于路后八日嬴隕于魯與哀姜慶父先后即
誅其事相類但有天討人刑之異耳 汪氏曰春
秋既書夫人姜氏薨于夷又書夫人風(fēng)氏薨則知
哀姜為莊公夫人而成風(fēng)乃妾也既書夫人姜氏
歸于齊又書夫人嬴氏薨則知出姜為文公夫人
而敬嬴乃妾也直書于策讀者比事以考之雖微
傳而嫡妾之分明矣
葬敬嬴
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
左傳葬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
胡傳成風(fēng)薨以夫人葬以小君將祔于廟而始有二
夫人也則四貶之以正其事今敬嬴亦薨以夫人葬
以小君使祔于廟無貶以正之從同同可也而于宣
公元年即以所逆穆姜婦之何也曰婦有姑之詞見
敬嬴遂以子貴援例而亟立為夫人也僖公享國八
年然后致成風(fēng)而敬嬴之亟也雖云援例魯君臣之
責(zé)亦可知矣無貶而書法若此者猶桓宣弒君而書
即位爾
大
全
臨川吳氏曰僖宣襄昭四妾母群臣皆逢君之
意而尊為夫人也象山陸氏曰襄仲殺太子惡
敬嬴為之也敬嬴非嫡而薨以夫人葬以小君魯
君臣之責(zé)深矣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蓋為此也
宋殺其世子痤
春秋襄公二十有六年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左傳初宋芮司徒生女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
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平公入夕共姬與之食公
見棄也而視之尤姬納諸御嬖生佐惡而婉太子痤
美而很合左師畏而惡之寺人惠墻伊戾為太子內(nèi)
師而無寵秋楚客聘于晉過宋太子知之請野享之
公使往伊民請從之公曰夫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
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yuǎn)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
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內(nèi)臣請往也遣之至則
坎用牲加書征之而騁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
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公使視之則
信有焉問諸夫人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公囚太子
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
死矣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過期乃縊而死佐為太
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烹伊戾左師見夫人之步馬
者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左師曰誰為君夫人余胡
弗知圉人歸以告夫人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
玉曰君之妾棄使某獻(xiàn)左師改命曰君夫人而后再
拜稽首受之
胡傳殺世子母弟直書君者甚之也宋寺人伊戾為
太子內(nèi)師無寵譖于宋公而殺之則賊世子痤者寺
人矣而獨(dú)甚宋公何哉譖言之得行也必有嬖妾配
嫡以惑其心又有小人欲結(jié)內(nèi)援者以為之助然后
愛惡一移父子夫婦之間不能相保者眾矣尸此者
其誰乎晉獻(xiàn)公之殺申生宋公之殺痤直稱君者春
秋正其本之意
大
全
高氏曰晉獻(xiàn)公惑驪姬之讒而殺申生宋平公
聽伊之言而殺子痤漢武帝唐明皇猶蹈之以
二君猶爾晉宋不足道也自古讒人之為國患雖
其君之父子不能相保況臣下乎 家氏曰宋寺
人伊戾內(nèi)連宮禁外結(jié)大臣其造讒而殺太子宋
平尋知其子之無罪僅烹一伊戾而芮棄之寵愛
向戍之權(quán)任不為之衰更立棄之子為太子此人
道之大變春秋謹(jǐn)而識之榖梁所謂目君以著其
惡者也傳者稱痤美而很佐惡而婉婉者巧于自
結(jié)很者疏于內(nèi)交佐日以親痤日以疏以至于死
故居近君之地者自處為難隋煬所以傾勇其事
似之勇則痤也楊素則左師也獨(dú)孤后惡其子楊
素從而陷之及隋文疾革乃悟則已無及由明不
足以察奸內(nèi)外相煽而為讒故也
陳招殺世子偃
春秋昭公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
左傳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
留下妃生公子勝二妃嬖留有寵屬諸司徒招與公
子過哀公有廢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悼太
子偃師而立公子留
谷梁傳鄉(xiāng)曰陳公子招今曰陳侯之弟招何也曰盡
其親所以惡招也兩下相殺不志于春秋此其志何
也世子云者唯君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
諸侯之尊兄弟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之也親而
殺之惡也
胡傳此公子招特以弟稱者著招憑寵稔惡而陳侯
失親親之道也招以公子為司徒乃貴戚之卿親則
介弟尊則叔父號令廢立自己而出莫敢干之者也
不能援立嫡冢安靖國家而逢君之惡戕殺偃師以
致太寇宗社覆沒罪固大矣陳侯信愛其弟何以為
失親親乎尊賢者親親之本不能擇親之賢者厚加
尊寵以表儀公族而徇其私愛施于不令之人以至
亡國敗家豈不失親親之道乎其曰陳侯之弟招殺
陳世子偃師交貶之也
大
全
陸氏曰稱弟以殺世子既罪其逆且言骨肉相
殘又譏陳侯失教也 孫氏曰招以叔父之親不
顧宗社之重殞冢嗣以立庶孽致楚滅陳招之由
也其曰陳侯之弟親之者所以甚招之惡也 汪
氏曰隱七年傳書盟書帥師而稱弟者罪其有寵
愛之私今按此書殺世子亦罪其寵任之私也
陳氏曰哀有世子矣又屬其嬖子于二公子為是
殺世子則譏不但其人也書曰陳侯斥君之辭也
襄陵許氏曰陳哀寵其庶子資以強(qiáng)輔而之權(quán)
以軋?zhí)邮怪氈劣趤y作躬受其禍惟其溺
愛法不勝私也悲夫 汪氏曰經(jīng)書殺世子者三
晉獻(xiàn)嬖奚齊卓子而殺申生宋平嬖佐而殺痤陳
哀嬖留而殺偃師皆嬖子匹嫡之禍也然申生痤
之誅權(quán)在于晉宋之君故雖亂國而不至于亡陳
哀基怨造禍勢不兩全遂至寵弟戕其國本而且
以憂殞其身而國隨以亡矣其罪得不又甚于晉
獻(xiàn)宋平者歟故申生與痤目君以殺惟偃師之殺
目陳侯之弟招夫以弟招系之陳侯則陳哀之罪
章章明矣不曰殺其世子而重舉國者偃師非招
之世子也下書楚滅陳執(zhí)招放之以見楚之滅陳
托于討招而公子留之嬖實(shí)亡陳之本也歟
呂氏春秋
慎勢
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慎子曰今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耳
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
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
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
漢賈誼新書
立后義
古之圣帝將立世子則帝自朝服自阼階上西鄉(xiāng)于
妃妃抱世子自房出東鄉(xiāng)太史奉書而上堂當(dāng)兩階
之間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三帝執(zhí)禮稱辭命世
子曰授太祖太宗與社稷于子者三其命也妃曰不
敢者再于三命曰謹(jǐn)受命拜而退太史以告太祝太
祝以告太祖太宗與社稷太史出以告太宰太宰以
告州伯州伯命藏之州府凡諸貴以下至于百姓男
女無敢與世子同者以此防民百姓猶有爭為君者
夫勢明則民定而出于一道故人皆爭為宰相而不
奸為世子非宰相尊而世子卑也不可以智求不可
以力爭也今以為知子莫如父故疾死置后者恣父
之所以比使親戚不相親兄弟不相愛亂天下之紀(jì)
使天下之俗失聞尊敬而不讓其道莫經(jīng)于此疾死
置后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
下之至義也
孔叢子
雜訓(xùn)
穆公問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
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適而立其次微子舍孫而立其
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質(zhì)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
文而親其親故立子亦各其禮也文質(zhì)不同其禮則
異文王舍適立次權(quán)也公曰茍得行權(quán)豈唯圣人唯
賢與愛立也子思曰圣人不以權(quán)教故立制垂法順
之為貴若必欲犯何有于異公曰舍賢立圣舍愚立
賢何如子思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則
各賢其所愛不殊于適何以限之必不能審賢愚之
分請父兄群臣卜于祖廟亦權(quán)之可也
班固白虎通
封公侯
君薨適夫人無子有育遺腹必待其產(chǎn)立之何專適
重正也曾子問曰立適以長不以賢何以言為賢不
肖不可知也尚書曰惟帝其難之立子以貴不以長
防愛憎也春秋曰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賢不以
長也
唐杜氏通典
諸侯崇所生母議
后漢許慎五經(jīng)異義云妾母之子為君子得尊其母
為夫人按春秋公羊說妾子立為君母得稱夫人故
上堂稱妾屈于嫡下堂稱夫人尊行國家則士庶起
為人君母亦不得稱夫人父母者子之天也子不得
爵命父母至于妾子為君爵其母者以妾本接事尊
者有所因也谷梁說魯僖公立妾母成風(fēng)為夫人入
宗廟是子而爵母也以妾為妻非禮也故春秋左氏
說成風(fēng)得立為夫人母以子貴謹(jǐn)按尚書舜為天子
瞽瞍為士明起于匹庶者子不得爵父母也至于魯
僖公本妾子尊母成風(fēng)為小君經(jīng)無譏文公羊左氏
義是也鄭元駁曰禮喪服父為長子三年以將傳重
故也眾子則為之周明無二嫡也女君卒貴妾繼室
攝其事耳不得復(fù)立夫人魯僖公妾母為夫人者乃
緣莊夫人哀姜有殺子般閔公之罪應(yīng)貶故也近漢
呂后殺戚夫人及庶子趙王不仁廢不得配食文帝
更尊其母薄后非其比耶妾子立者得尊其母禮未
之有也袁準(zhǔn)正論云時俗之論曰庶子為公可以尊
其母為夫人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按隱公二年夫人
子氏薨五年考仲子之宮上稱夫人下不應(yīng)復(fù)言仲
子明其以妾為妻也秦人來歸成風(fēng)之襚不稱夫人
明其私尊不通于鄰國也左氏傳曰并后匹嫡亂之
本也公羊亦云母以子貴說曰谷梁云秦人來歸成
風(fēng)之襚秦不云夫人也就外不云夫人而見正焉夫
身為國君而母為妾庶子孫所不忍臣下所不安故
私稱于國中不加境外此人子之情國人之私而立
于禮法之正也假有庶子數(shù)人并為三公欲各尊其
母將何以止之非圣人者無法此大亂之道也
二嫡妻議
魏征東長史吳綱亡入?yún)瞧拮恿粼谥袊趨歉?br />吳亡綱與后妻并子俱還二婦并存時人以為依典
禮不宜有二嫡妻袁準(zhǔn)正論以為并后匹嫡禮之大
忌然此為情愛所偏無故而立之者爾綱夫婦之絕
非犯宜出之罪來還則復(fù)初焉得而廢之在異域則
事勢絕可以取妻后妻不害焉得而遣之按并后匹
嫡事不兩立前嫡承統(tǒng)后嫡不傳重可也二母之服
則無疑于兩三年矣虞喜議曰法有大防禮無二嫡
趙姬以君女之尊降身翟婦著在春秋此吳氏后妻
所宜軌則庾蔚之謂袁準(zhǔn)制之得其衷矣
世子卒無子立次子議
宋孝武大明二年有司奏凡侯伯子男世子卒無嗣
求進(jìn)次子為世子檢無其例下禮官議正博士傅郁
議禮記微子立衍商禮斯降仲子舍孫姬典攸貶歷
代遵循靡替于舊今君存而世子卒厥嗣未育非舍
孫之謂愚以為世子有子自宜紹為嗣孫若其未有
無容遠(yuǎn)搜輕屬承統(tǒng)繼體傳之有由父在立子允稱
禮情典曹郎諸葛雅之議按春秋傳云世子死有母
弟則立長年均擇賢義均則卜古之制也今長子早
喪無嗣進(jìn)立次子以為世子取諸左氏理義無違
天子奪宗議
晉元帝建武初孫文上事宣帝支子不應(yīng)祭章郡京
兆二府君仆射刁協(xié)云諸侯奪宗圣庶奪嫡豈況天
子乎自皇祚以來五十余年宗廟已序而又攻乎異
端宜加議罪按漢梅福云諸侯奪宗此謂父為士庶
子封為諸侯則庶子奪宗嫡主祭祀也在諸侯尚有
奪義豈況天子乎所言圣庶者謂如武王庶子有圣
德奪代伯邑考之宗嫡也
宣帝司馬懿章郡京兆懿祖父也
諸王公侯留輔朝政嫡子監(jiān)國議
晉博士孫旒等議按周禮典命職凡諸侯之嫡子誓
于天子攝其君則下其君一等謂公之子如侯伯而
執(zhí)珪侯伯之子如子男而執(zhí)璧春秋曹伯使其太子
射姑來朝行國君之禮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使其母弟
武如會經(jīng)書曰衛(wèi)武蔡
闕
甲午序于諸侯又左傳冢
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古之制
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非太子
之事也
周制諸侯以功德入為王卿士則上卿理其國事今
諸王公侯受任天朝而嫡子攝其君事車服禮數(shù)國
封大小領(lǐng)兵軍數(shù)自當(dāng)如本制而王公侯遣上卿及
軍將掌其事合于古議今之車服與古禮不同依禮
應(yīng)下其君一等其嫡子皆以有爵命印綬冠服佩玉
之制宜如本令而嫡子但知其政不干其位君不可
二尊無二上國相以下見嫡子宜如臣而不稱臣又
禮非其臣則答拜國之命士上達(dá)于其君者嫡子宜
答拜其文書稱嗣子宜曰王嗣子其公侯嗣子系于
父爵明不專國其燕見則稱第下文書表疏皆臣禮
而不稱臣今之監(jiān)司上官文書皆為記告嫡子監(jiān)國
其下群臣官文書宜稱告不言命稱教
兄弟俱封各得立禰廟議
晉中山王睦上言乞依六蓼之祀皋陶杞鄫之祀相
立廟按睦譙王之弟兄弟俱封今求各立禰廟下太
常議博士祭酒劉喜等議王制諸侯五廟是則立始
祖謂嫡統(tǒng)承重一人得立祖禰之廟群弟雖并為諸
侯始封之君未得立廟也唯今正統(tǒng)當(dāng)立祖廟中山
不得并也后代中乃得為睦立廟為后代子孫之始
耳司徒荀顗議以為宜各得立廟時詔從顗議又詔
曰禮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太祖即始封
君也其廟不毀前詔以譙王中山王父非諸侯尊同
禮不相厭故欲令各得祭以申私恩也然考之典制
事不經(jīng)通若安平王諸子并封皆得立廟祭禰親盡
數(shù)終其廟當(dāng)毀無故下食支庶之國猥更隨昭穆而
廢非尊祖敬宗之義也其如前奏施行虞喜曰譙與
中山俱始封之君父非諸侯尊同體敵無所為厭并
立禰廟恩情兩伸荀議是也詔書所喻恐非禮意令
上祭四代自以諸侯位尊得伸其恩祭及四代不論
毀且不毀為始封之君則譙王雖承父統(tǒng)禰廟亦在
應(yīng)毀之例不得長立也又安平獻(xiàn)王自為始封諸子
雖別封而同為諸侯諸侯尊同故不復(fù)各立此則公
子為諸侯不得立禰廟也而譙王父非諸侯使與諸
侯同列不得并祭或難曰禮庶子不祭禰明其宗也
若俱得祭父則并統(tǒng)二嫡非明其宗也答曰若宗子
與庶子位俱為士禰已有廟無為重設(shè)與公子為諸
侯不立禰廟同也若尊卑不同則己恩得施并祭無
嫌也禮大夫三廟太祖百世不遷者也使大夫之后
有庶統(tǒng)為諸侯者當(dāng)上祭四代四代之前不得復(fù)祭
若當(dāng)奪尊則大夫太祖為廢其祀以此推之明得兼
祭一者恩得伸隨代而毀一者繼太祖百代不替也
徐禪非荀是虞曰愚等謂尊祖敬宗禮之所同若列
國秩同則祭歸嫡所以明宗也嫡輕庶重禮有兼享
所以致孝也今譙王為長既享用重祿中山之祀無
以加焉二國兩祭禮無所取詔青禁之是也詔稱安
平獻(xiàn)王諸子并封不可各令立廟是荀暢之義美矣
然虞謂中山父非諸侯而祭更闕疑如禮意也虞征
士答衛(wèi)將軍虞喜以嫡為大夫庶為諸侯諸侯禮重
應(yīng)各立廟禪謂為允矣喜曰尊同體敵恩情兩伸諸
兄弟俱始為諸侯命數(shù)無降今士庶始封之君尚得
上祭四代不拘于嫡以貴異之況已尊同五等更嫌
不得其均用豐禮并祭四代所以寵之理非僭宗此
蓋先王以孝理天下肅恭明祀之達(dá)義也昔周公有
王功魯立文王之廟鄭有平王東遷之勛特令祖厲
是為榮之非計享之祭在于周室魯鄭豈得過之哉
宋庾蔚之謂大夫士尊不相絕故必宗嫡而立宗承
別子之嫡謂之宗子收族合食□正一宗者也故特
加齊衰三月之服至四小宗則服無所加唯昆弟之
為人后姊妹雖出一降而已曾子問宗子為士庶子
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鄭云貴祿重宗也小
記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至諸侯尊絕大夫不得
以大牢祭卿大夫之家是以經(jīng)無諸侯為宗服文則
知諸侯奪宗各自祭不復(fù)就宗祭也又諸侯別子封
為國君亦得各祭四代何以知其然諸侯既不就祭
人子不可終身不得享其祖考居然別祭四代或疑
神不兩享舉魯鄭祭文祖厲足以塞矣余以弟祿卑
于兄不得兩祭虞以為可兩祭由于父非諸侯又未
善也
天子為庶祖母持重服議
漢文帝所生薄太后以景帝前二年崩天子朝臣并
居重服
東晉安帝崇安四年太皇太后李氏崩祠部郎中徐
廣議左氏春秋母以子貴成風(fēng)稱夫人文公服三年
之喪凡子于父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固
宜遂服若嫌禮文不存則宜從重同為祖母服齊衰
三年百官一周廣又尋按漢文所生薄太后亡朝臣
亦居重服太常殷茂曰太皇太后名稱雖尊而據(jù)非
正體主上纂承宗祖不宜持重謂齊服為安徐野人
云若以魯侯所行失禮者左傳不見譏責(zé)而漢代持
服與正嫡無異殷太常所上服事于禮中尋求俱無
明文然仆之所言專據(jù)春秋也車引答云漢代皆服
重且大體已定此當(dāng)無復(fù)□革耶于是安帝服齊衰
三年百寮并服周于西堂設(shè)菇蘆神武門施兇門柏
歷
朱庾蔚之謂公羊明母以子貴者明妾貴賤若無嫡
子則妾之子為先立又子既得立則母隨貴豈謂可
得與嫡同耶成風(fēng)稱夫人非禮之正谷梁已自為通
小記云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此謂凡庶子
故鄭元云祖不厭孫耳非謂承祖之重而可得申其
私服也庶子為后不得服其母以廢祭故也則己卒
己子亦不得服庶祖母可知矣小記言妾子不代祭
谷梁傳曰于子祭于孫止此所明凡妾非謂有加崇
之禮者也今古異禮三代殊制漢魏以來既加庶以
尊號徽旗章服為天下小君與嫡不異故可得服重
而廟祭傳祀六代耳非古有其議也
天子立庶子為太子不宜加薨服議
晉惠帝愍懷太子以庶子立為太子及薨議疑上當(dāng)
服三年司隸王堪議圣上統(tǒng)緒無所他擇踐祚之初
拜于南郊告于天地謁于祖廟明皇儲也正體承重
豈復(fù)是過司隸從事王接議愍懷太子雖己建立所
謂傳重而非正體者也依喪服及鄭氏說制服不得
與嫡同應(yīng)從庶例天子諸侯不為庶子服圣上于愍
懷無服之喪難者曰君父立之與后所生同矣焉有
既為太子而復(fù)非嫡乎答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
喪服庶子為其母緦不言嫡子為其妾母而曰庶子
為其母許其為后庶名猶存矣
宋庾蔚之謂王堪以為拜為太子則全同嫡正王接
據(jù)庶子為后為其母緦庶名不去故雖為太子猶應(yīng)
與眾子同天子不為服可謂兩失其衷嘗試言之按
喪服傳通經(jīng)長子三年言以正體乎上又將所傳重
明二義兼足乃得加至三年今拜為太子雖將所傳
重而非正體安得便同嫡正為之?dāng)厮ズ跫劝轂樘?br />子則是將所傳重寧得猶與眾庶子同其無服乎天
子諸侯絕旁周今拜庶子為太子不容得以尊降之
既非正嫡但無加崇耳自宜伸其本服一周庶子為
后不得全與嫡同庶名何由得去己服祖曾與嫡不
異是與嫡同者也曾祖為己服無加崇是與嫡異者
也天子諸侯大夫不以尊降又與眾子不同矣
太子為所生母服議
晉廢帝海西公太和中太子所生陳淑媛薨尚書疑
所服徐邈以為宜依公子為母練冠麻衣既葬除之
殷仲堪以為當(dāng)依庶子為后服所生母緦皇子服乃
練冠耳按緦麻章中有庶子為后為其母傳曰與尊
者為體今皇太子繼體宸極正位儲宮猶可同稱庶
乎當(dāng)與尊者為體徐邈又曰嫡子服所生禮無其文
者蓋不異于庶子故總以公子為言推義可知既曰
君之所不服則正庶均于降奪雖登位儲宮而上厭
所天義不異也至于既孤則余尊之厭輕矣故諸庶
子服其母大功而為后者服其母緦此存亡異禮何
可一其制耶殷又曰傳曰與尊者為體諸無子者立
宗人為子便當(dāng)降其本親尋為后之言將關(guān)于存亡
也徐又按喪服傳三月不舉祭因而服緦明已主烝
嘗非復(fù)嫡子之時也姜輯議渤海王服范太妃事喪
服云君為女子子嫁于國君者傳曰尊同則得服其
親服然則君之庶子有封為君者其父亦不降之明
矣士之妾子不降母者以其與父貴賤不足殊也然
則尊與父同不見厭者亦宜伸其情盡禮于其母渤
海王既不承安平之祀而母已受王命之寵成太妃
之號愚謂太妃之尊但當(dāng)自降于渤海不得配食于
安平之廟耳至于渤海三王自宜盡為母之制不復(fù)
厭于安平以從公子降等之禮按薛公謀議皇子已
封為王列土守藩不得戚于天子者父卒為母三年
士為所生母服議
周制庶子在父之室則其為母不禫
晉解遂問司徒蔡謨曰庶子喪所生嫡母尚存不知
制輕重答云士之妾子服其母與凡人喪母同鍾陵
胡淡所生母喪自嫡兄承統(tǒng)而嫡母存疑不得三年
問范宣答曰按禮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春秋傳曰
大夫有側(cè)室士有二宗皆斯之謂是以庶子有母之
喪自居其室而遂其情經(jīng)載稟命為慈母且猶三年
況親所生乎嫡母雖貴然厭降之制父所不及婦人
無專制之事豈得引父為比而屈降支子也謝奉問
范汪云吾兒服所生至今四月應(yīng)大祥禮云庶子為
其母無禫如此當(dāng)以四月下旬祥逾月便除居心喪
耶汪答禮自天子達(dá)于庶人也虞君賓云從兄益子
昔遭所生喪張帷為次諸弟居廬未知此何所依今
兄子先有周喪今應(yīng)緦麻如即先服則情重而無變
若釋齊衰著緦麻又是以輕奪重又得稱哀子以不
賀隰答云時人所行皆是士禮大夫庶子父在以尊
厭降其母其士賤其庶子為母則不降若士庶子一
身有君在堂唯可杖不得居廬稱哀子也徐邈答謝
靜云漢魏以來通用士禮庶子父在為所生周心喪
三年如諸侯大夫之子乃厭降而近代所不行夫?yàn)?br />有子之妾緦而妾有從夫之制又兩妾之子依禮宜
兩相為庶母緦
庶子父在為出嫡母服議
晉徐邈答劉閏之問庶子服出嫡母邈以經(jīng)言出妻
之子為母明非所生則無服也邈又答范寧問曰若
但言出母嫌妾子亦服故言出妻之子則非所生也
殷仲堪答宗氏庶子服出母按王賀以父在服齊衰
周父沒不服故以為父喪之服父在齊衰周本自心
喪終二十五月今雖無服當(dāng)不應(yīng)減三年之節(jié)也
嫡庶部紀(jì)事一
史記殷本紀(jì)帝陽甲之時殷衰自中丁以來廢適而
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
莫朝
呂氏春秋當(dāng)務(wù)篇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
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
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
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jù)法而爭之
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后
史記周本紀(jì)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
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
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
為太子
國語魯武公以括與戲見王王立戲樊仲山甫諫曰
不可立也不順必犯犯王命必誅故出令不可不順
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夫下事
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也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是
教逆也若魯從之而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若不
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是事也誅亦失不誅亦失
天子其圖之王卒立之魯侯歸而卒及魯人殺懿公
而立伯御三十二年宣王代魯立孝公諸侯從是而
不睦
左傳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
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
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
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臣
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
階之為禍夫?qū)櫠或滘湺芙到刀缓逗抖?br />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
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
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
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吁游
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四年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
周公欲弒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
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初子儀有寵于桓王桓王屬諸
周公辛伯諫曰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周公
弗從故及
晉獻(xiàn)公娶于賈無子烝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
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
吾晉代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
子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guān)嬖五使言
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
無主宗邑?zé)o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
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
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
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說
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
皆鄙惟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群公子而
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
初驪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余
子亦為余子其庶子為公行晉于是有公族余子公
行趙盾請以括為公族曰君姬氏之愛子也微君姬
氏則臣狄人也公許之冬趙盾為旄車之族使屏季
以其故族為公族大夫
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趙衰生原同
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姬曰得寵而
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
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nèi)子而
己下之
莒紀(jì)公生太子仆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仆且多行
無禮于國仆因國人以弒紀(jì)公
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訪于申豐
曰彌與紇吾皆愛之欲擇才焉而立之申豐趨退歸
盡室將行他日又訪焉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乃
止訪于臧紇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季氏飲大
夫酒臧紇為客既獻(xiàn)臧孫命北面重席新樽潔之召
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及旅而召公鉏使與之齒季
孫失色季氏以公鉏為馬正慍而不出閔子馬見之
曰子無然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
患無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
也奸回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
居官次季孫喜使飲己酒而以具往盡舍旃故公鉏
氏富又出為公左宰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孟氏之
御騶豐點(diǎn)好羯也曰從余言必為孟孫再三云羯從
之孟莊子疾豐點(diǎn)謂公鉏茍立羯請讎臧氏公鉏謂
季孫曰孺子秩固其所也若羯立則季氏信有力于
臧氏矣弗應(yīng)己卯孟孫卒公鉏奉羯立于戶側(cè)季孫
至入哭而出曰秩焉在公鉏曰羯在此矣季孫曰孺
子長公鉏曰何長之有惟其才也且夫子之命也遂
立羯秩奔邾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孫之
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
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孟氏閉門告于季孫曰臧氏將為亂不使我葬季孫
不信臧孫聞之戒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于臧氏臧
孫使正夫助之除于東門甲從己而視之孟氏又告
季孫季孫怒命攻臧氏乙亥臧紇斬鹿門之關(guān)以出
奔邾初臧宣叔取于鑄生賈及為而死繼室以其侄
穆姜之姨子也生紇長于公宮姜氏愛之故立之臧
賈臧為出在鑄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且致大蔡焉
曰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紇之罪不及不祀子
以大蔡納請其可賈曰是家之禍也非子之過也賈
聞命矣再拜受龜使為以納請遂自為也臧孫如防
使來告曰紇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請茍守先
祀無廢二勛敢不辟邑乃立臧為臧紇致防而奔齊
襄公三十一年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公子裯穆叔
不欲曰大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均擇賢
義均則卜古之道也非適嗣何必娣之子且是人也
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謂不度不度之人鮮
不為患若果立之必為季氏憂武子不聽卒立之比
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
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魯叔孫穆子初避僑如之難奔齊及庚宗遇婦人私
為食而宿焉適齊娶國氏生孟丙仲壬后庚宗婦以
私子來見名曰牛使為豎豎牛以計令穆子殺孟丙
逐仲壬穆子疾急命召仲壬許而不召因絕穆子之
食而卒牛立昭子而相之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
牛殺適立庶罪莫大焉必速殺之豎牛奔齊孟仲之
子殺諸塞關(guān)之外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
也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云有
覺德行四國順之
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
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
見于群望曰當(dāng)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
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康
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晢皆遠(yuǎn)之平王弱抱而
入再拜皆厭紐斗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
其危哉
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曰太子壬弱其母非
適也王子建實(shí)聘之子西長而好善立長則順建善
則治王順國治可不務(wù)乎子西怒曰是亂國而惡君
王也國有外援不可瀆也王有適嗣不可亂也敗親
速讎亂嗣不祥我受其名賂我以天下吾滋不從也
楚國何為必殺令尹令尹懼乃立昭王
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xiàn)其禮對
曰無之公怒曰汝為宗正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
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
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
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太子國人始惡之
季孫有疾命正常曰無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告
而立之女也則肥也可季孫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
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載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遺言命
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則以告于君與大夫而立之今
生矣男也敢告遂奔衛(wèi)康子請退公使共劉視之則
或殺之矣乃討之召正常正常不反
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諸子鬻姒之子荼嬖諸大夫
恐其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齒長矣未有太子若
之何公曰二三子間于憂虞則有疾疢亦姑謀樂何
憂于無君公疾使國惠子高昭子立荼置群公子于
萊秋齊景公卒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奔衛(wèi)公子鉏
公子陽生來奔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
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晏子淳于人納女于景公生孺子荼景公愛之諸臣
謀欲廢公子陽生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
夫以賤匹貴國之害也置大立少亂之本也夫陽生
而長國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有等故賤不陵貴
立子有禮故孽不亂宗愿君教荼以禮而勿陷于邪
導(dǎo)之以義而勿湛于利長少行其道宗孽得其倫夫
陽生敢毋使荼饜粱肉之味玩金石之聲而有患乎
廢長立少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愛長
少無等宗孽無別是設(shè)賊樹奸之本也君其圖之古
之明君非不知繁樂也以為樂淫則哀非不知立愛
也以為義失則憂是故制樂以節(jié)立子以道若夫恃
讒諛以事君者不足以責(zé)信今君用讒人之謀聽亂
夫之言也廢長立少臣恐后人之有因君之過以資
其邪廢少而立長以成其利者君其圖之公不聽景
公沒田氏殺君荼立陽生殺陽生立簡公殺簡公而
取齊國
說苑楚恭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
多亂夫一兔走于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萬人不復(fù)
走分未定則一兔走使萬人擾分已定則雖貪夫知
止今楚多寵子而嫡位無主亂自是生矣夫世太子
者國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國既無基又使百姓失
望絕其本矣本絕則撓亂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
王為太子其后猶有令尹圍公子棄疾之亂也
禮記檀弓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
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趨而就子服伯
子于門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
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司寇惠子之喪子游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辭曰子
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敢辭子游曰禮也文
子退反哭子游趨而就諸臣之位文子又辭曰子辱
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敢辭子游
曰固以請文子退扶適子南面而立曰子辱與彌牟
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虎也敢不復(fù)位子
游趨而就客位
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人六人卜所以為后者曰沐
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zhí)
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wèi)
人以龜為有知也
新序延陵季子者吳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長
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札即季子最小而
賢兄弟皆愛之既除喪將立季子季子辭曰曹宣公
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
遂不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jié)矣君義嗣也誰
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才愿附子臧以無失
節(jié)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作而與
季子季子必不受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
致諸侯乎季子皆曰諾故諸其為君者皆輕死為勇
飲食必祝曰天若有吳國必疾有禍于身故遏也死
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國宜之季子也季
子使而未還僚者長子之庶兄也自立為吳王季子
使而還至則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號曰闔閭不
悅曰先君之所為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也將
從先君之命則國宜之季子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而
與子我宜當(dāng)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于是使專諸刺僚
而致國乎季子季子曰爾殺我君吾受爾國是吾與
爾為亂也爾殺我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
身無已也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侍栐谎恿?br />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國為義以其不殺為仁是以春
秋賢季子而尊貴之也
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見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
子卿曰無為將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
嘗見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
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
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自是之后簡子
盡召諸子與語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
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
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
臨代代可取也簡子于是知毋恤果賢乃廢太子伯
魯而以毋恤為太子
太史公贊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于悼
襄王悼襄王廢適子嘉而立遷遷素?zé)o行信讒故誅
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繆哉秦既擄遷趙之亡大
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jìn)兵破嘉遂滅趙以為
郡
孟嘗君傳田嬰齊宣王庶弟也有子四十余人其賤
妾有子曰文嬰使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jìn)名聲聞于
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
嬰卒謚為靜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
李斯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
抵瑯邪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
始皇有二十余子長子扶蘇以數(shù)直諫上上使監(jiān)兵
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
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
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dú)子胡亥丞相李
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
也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
辒辌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辒辌車中
可諸奏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而謂公子胡亥曰
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dú)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
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聞
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
趙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權(quán)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
耳愿子圖之且夫臣人與見臣于人制人與見制于
人豈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
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強(qiáng)因人之功
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
食高請謀之丞相斯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
齊桓兄弟爭位身死而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
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
安足為謀高曰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斯乃聽高高
報胡亥于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
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
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
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jìn)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
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
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
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
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
奉書賜扶蘇于上郡使者至發(fā)書扶蘇泣入內(nèi)舍欲
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
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jiān)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即
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fù)請復(fù)請而后死未暮也使者
數(shù)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fù)
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于陽周使
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陽發(fā)喪太子立為二世
皇帝
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杜門不出歲余上欲廢太子
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
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用計策
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
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
始上數(shù)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
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余人何益呂澤強(qiáng)要曰
為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
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
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
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
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
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于是呂后令呂澤
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
所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四人
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
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
從此受禍矣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
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且步圆豢?br />為盡力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
夜侍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
愛子之上明乎必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請呂后
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
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qū)⒗悄?br />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qiáng)載輜車
臥而護(hù)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qiáng)于
是呂澤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
人意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
自將兵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強(qiáng)起
至曲郵見上曰臣宜從病甚楚人剽疾愿上無與楚
人爭鋒因說上曰令太子為將軍監(jiān)關(guān)中兵上曰子
房雖病強(qiáng)臥而傅太子是時叔孫通為太傅留侯行
少傅事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
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
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
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
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
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
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
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
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
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diào)護(hù)太子四人為壽已畢
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
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
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
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奈何雖
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
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周昌傳昌沛人也封汾陰侯昌為人強(qiáng)力敢直言嘗
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
昌項(xiàng)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
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
止而周昌廷爭之強(qiáng)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cè)耳于東廂
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袁盎傳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從其在禁中嘗同席
坐及坐郎署長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
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
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豈
可與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
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dú)不見人彘乎于是上乃說
召語慎夫人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后漢書公沙穆傳穆遷繒相時繒侯劉敞東海恭王
之后也所為多不法廢嫡立庶傲很放恣穆到官謁
曰臣始除之日京師咸謂臣曰繒有惡侯以吊小相
明侯何因得此丑聲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體傳茅
土之重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違越法度故朝廷使臣為輔
愿改往修來自求多福乃上沒敞所侵官民田地廢
其庶子還立嫡嗣
王符傳符字節(jié)信安定臨涇人也安定俗鄙庶孽而
符無外家為鄉(xiāng)人所賤
袁紹傳董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
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dāng)立之紹曰今上
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
立庶恐眾議未定卓按劍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
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
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fù)言劉氏種不足復(fù)遺紹
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而奔冀
州
紹自軍敗發(fā)病薨未及定嗣逢紀(jì)審配宿以驕侈為
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于譚而與配紀(jì)有隙眾以譚
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
尚為嗣譚自稱車騎將軍郭圖辛評謂譚曰使先公
出將軍為兄后者皆是審配之所構(gòu)也譚然之遂引
兵攻尚戰(zhàn)于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別駕王修率
吏自青州往救譚譚還欲更攻尚修譬之不從劉表
以書諫譚又與尚書諫之并不從曹操因此進(jìn)攻破
之
劉表傳初平元年表為荊州刺史十三年曹操自將
征表未至八月表疽發(fā)背卒在荊州幾二十年家無
余積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類于己甚愛之后為琮
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yù)之言
日聞于表表寵□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
甥張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而琦不自寧嘗與瑯
邪人諸葛亮謀自安之術(shù)亮初不對后乃共升高樓
因令去梯謂亮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
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
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表將江夏太守
黃祖為孫權(quán)所殺琦遂求代其任及表病甚琦歸省
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見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
意乃謂琦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其任至重今釋眾
擅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
遂遏于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之眾聞而傷焉
遂以琮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將因奔喪
作難會曹操軍至新野琦走江南蒯越韓嵩及東曹
掾傅巽等說琮歸降及曹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
三國志毛玠傳時太子未定而臨災(zāi)侯植有寵玠密
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
所宜聞后群僚會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
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孫霸傳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和為太子霸為魯王
寵愛崇特與和無殊頃之和霸不穆之聲聞于權(quán)耳
權(quán)禁斷往來假以精學(xué)督軍使者羊上疏曰臣聞
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
祖宗為國藩表也二宮拜授海內(nèi)稱宜斯乃大吳興
隆之基頃聞二宮并絕賓客遠(yuǎn)近悚然大小失望竊
從下風(fēng)聽采眾論咸謂二宮智遠(yuǎn)英茂自正名建號
于今三年德行內(nèi)著美稱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聞
謂陛下當(dāng)副順遐邇所以歸德勤命二宮賓延四遠(yuǎn)
使異國聞聲思為臣妾今既未垂意于此而發(fā)明詔
省奪備衛(wèi)抑絕賓使四方禮敬不復(fù)得通雖實(shí)陛下
敦尚古義欲令二宮專志于學(xué)不復(fù)顧慮觀聽小宜
期于溫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傾企喁喁之至愿也
或謂二宮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寢息不寧就如所嫌
猶宜補(bǔ)察密加斟酌不使遠(yuǎn)近得容異言臣懼積疑
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遠(yuǎn)異同之語易
以聞達(dá)聞達(dá)之日聲論當(dāng)興將謂二宮有不順之愆
不審陛下何以解之若無以解異國則亦無以釋境
內(nèi)境內(nèi)守疑異國興謗非所以育巍巍鎮(zhèn)社稷也愿
陛下早發(fā)優(yōu)詔使二宮周旋禮命如初則天清地晏
萬國幸甚矣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陰共附霸圖
危太子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死流竺尸于江
兄穆以數(shù)諫戒竺得免大辟猶徙南州霸賜死后又
誅寄安奇等咸以黨霸構(gòu)和故也
陳武傳武子修修弟表字文奧武庶子也少知名兄
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謂其母曰兄不幸早亡
表統(tǒng)家事當(dāng)奉嫡母母若能為表屈情承順嫡母者
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當(dāng)出別居耳表于大義公正
如此由是二母感悟雍穆
嫡庶部紀(jì)事二
晉書裴秀傳秀字季彥河?xùn)|聞喜人也祖茂漢尚書
令父潛魏尚書令秀少好學(xué)有風(fēng)操八歲能屬文叔
父徽有盛名賓客甚眾秀年十歲有詣徽者出則過
秀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jìn)饌于客見者
皆為之起秀母曰微賤如此當(dāng)應(yīng)為小兒故也宣氏
知之后遂止
姚興載記興立其子泓為皇太子立其昭儀張氏為
皇后封子懿弼洸宣諶愔璞質(zhì)逵裕國兒皆為公天
水人姜紀(jì)好間人之親戚興子弼有寵于興紀(jì)遂傾
心附之弼時為雍州刺史與密謀還朝令傾心事常
山公至是興以弼為尚書令侍中大將軍既居將相
收結(jié)朝士勢傾東宮遂有奪嫡之謀矣弼寵愛方隆
所欲施行無不信納左右機(jī)要皆其黨人漸欲廣樹
爪牙彌縫其闕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謙京兆尹尹昭
承間言于興曰父子之際人罕得而言然臣等理不
容默并后匹嫡未始不傾國亂家廣平公弼奸兇無
狀潛有陵奪之志市巷諷議皆言陛下欲有廢立之
志誠如此者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詔興曰安有此
乎昭等曰若無廢立之事陛下愛弼適所以禍之愿
去左右減其威權(quán)興默然興寢疾其太子泓屯兵于
東華門侍疾于諮議堂姚弼潛謀為亂招集數(shù)千人
被甲伏于其第姚紹及任謙梁喜姚贊尹昭斂曼嵬
并典禁兵宿衛(wèi)于內(nèi)姚裕遣使告姚懿于蒲□并密
信諸藩論弼逆狀懿流涕以告將士將士無不奮怒
于是建牙誓眾將赴長安鎮(zhèn)東豫州牧姚洸起兵洛
陽平西姚諶起兵于雍將以赴泓之難興疾瘳朝其
群臣征虜劉羌泣謂興曰陛下寢疾數(shù)旬奈何忽有
斯事興曰朕過庭無訓(xùn)使諸子不穆卿等各陳所懷
以安社稷尹昭曰廣平公弼恃寵懷貳自宜置之刑
書陛下若含忍且可削奪威權(quán)使散居藩國興謂梁
喜曰卿以為何如喜曰臣之愚見如昭所陳興未忍
致法免其尚書令以將軍公就第懿等聞興疾瘳各
罷兵還鎮(zhèn)懿恢及弟諶等皆抗表罪弼請致之刑法
興弗許時姚懿姚洸姚宣姚諶來朝使姚裕言于興
曰懿等今悉在外欲有所陳興曰汝等正欲道弼事
耳吾已知之裕曰弼茍有可論陛下所宜垂聽若懿
等言違大義便當(dāng)肆之刑辟奈何距之于是引見諮
議堂宣流涕曰先帝以大圣起基陛下以神武定業(yè)
安可使弼謀傾社稷宜委之有司肅明刑憲臣等敢
以死請興曰吾自處之非汝等所憂先是大司農(nóng)竇
溫司徒左長史王弼皆有密表勸興廢立興雖不從
亦不以為責(zé)撫軍東曹屬姜虬上疏興以虬表示梁
喜曰天下之人莫不以吾兒為口實(shí)將何以處之喜
曰信如虬言陛下宜早裁決興默然太子詹事王周
亦樹黨東宮弼惡之周抗志確然興嘉其守正以周
為中書監(jiān)弼恨姚宣之毀己遂譖宣于興興大怒遂
收宣于杏城下獄而使弼將三萬人鎮(zhèn)秦州尹昭言
于興曰廣平公與皇太子不平握強(qiáng)兵于外陛下一
旦不諱恐社稷必危興弗納時興藥動姚弼稱疾不
朝集兵于第興聞之怒甚泓言于興曰臣誠不肖不
能訓(xùn)諧于弟致弼構(gòu)造是非陛下若以臣為社稷之
憂除臣而國寧若垂天性之恩乞聽臣守藩興慘然
改容召姚贊梁喜尹昭斂曼嵬于諮議堂密謀收弼
時姚紹屯兵雍城馳遣告之?dāng)?shù)日不決興慮其為變
乃收弼囚之中曹將殺之泓流涕固請之乃止于是
興如華陰泓監(jiān)國入居西宮因疾篤還長安泓欲出
迎其宮臣曰今主上疾篤奸臣在側(cè)廣平公每希覬
非常變故難測今殿下若出進(jìn)則不得見主上退則
有弼等之禍安所歸乎泓乃拜迎于黃龍門樽下弼
黨先謀因泓出迎害之今欲隨興入殿中作亂復(fù)未
知興之存亡疑而不發(fā)興疾轉(zhuǎn)篤興少子耕兒出告
其兄愔曰上已崩矣宜速決計于是愔與其屬率甲
士攻端門遣壯士登門緣屋而入及于馬道泓時侍
疾于諮議堂遣斂曼嵬率殿中兵登武庫距戰(zhàn)太子
右衛(wèi)率姚和都率東宮兵入屯馬道南愔等既不得
進(jìn)遂燒端門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禁兵見興喜躍
貫甲赴賊賊眾駭擾和都勒東宮兵自后擊之愔等
奔潰逃于驪山興引紹及贊梁喜尹昭斂曼嵬入內(nèi)
寢受遺輔政義熙十二年興死時年五十一
劉曜載記初靳準(zhǔn)之亂曜世子穎沒于黑匿郁鞫部
至是□自言郁鞠大驚資給衣馬遣子送之曜對□
悲慟嘉郁鞠忠款□字義孫年十歲身長七尺五寸
眉鬢如畫聰奇之謂曜曰此兒神氣豈同義真乎固
當(dāng)應(yīng)為卿之冢嫡卿可思文王廢伯邑考立武王之
意也曜曰不可以亂長幼之倫也聰曰義真既不能
遠(yuǎn)追太伯高讓之風(fēng)吾不過為卿封之以一國義真
曜子儉之字也于是封儉為臨海王立□為世子□
雖少離屯難而風(fēng)骨俊茂身長八尺三寸發(fā)與身齊
多力善射曜因以重之其朝臣亦屬意焉曜于是顧
謂群下曰義孫可謂歲寒而不雕涅而不淄者矣義
光雖先已樹立然沖幼儒謹(jǐn)恐難乎為今之儲貳也
朕欲遠(yuǎn)追周文近蹤光武使宗廟有太山之安義光
饗無疆之福于諸卿意如何其太傅呼延晏等咸曰
陛下遠(yuǎn)擬周漢為國家無窮之計豈惟臣等賴之實(shí)
亦宗廟四海之慶左光祿卜泰太子太保韓光等進(jìn)
曰陛下若以廢立為是也則不應(yīng)垂訪群下若以為
疑也固思聞臣等異同之言何則昔周文以未建之
前擇圣表而超樹之可也光武緣母色而廢立豈足
為圣朝之模范皇子穎文武才略神度弘遠(yuǎn)信獨(dú)絕
一時足以擬蹤周發(fā)然太子孝友仁慈志尚沖雅亦
足以堂負(fù)圣基為承平之賢主不可輕以廢易陛下
誠實(shí)爾者臣等有死而已未敢奉詔曜默然穎前泣
曰慈父之于子也當(dāng)務(wù)存尸鳩之仁何可替熙而立
臣也陛下謬恩乃爾者臣請死于此以明赤心因歔
欷流涕悲感朝臣曜亦以太子羊氏所生羊有寵哀
之不忍廢乃止追謚前妻卜氏為元悼皇后穎之母
也封穎為永安王
宋書鮮卑吐谷渾傳阿柴虜吐谷渾遼東鮮卑也父
奕洛韓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別
為慕容氏渾庶長廆正嫡父在時分七百戶與渾渾
與廆二部俱牧馬馬斗相傷廆怒遣信謂渾曰先公
處分與兄異部牧馬何不相遠(yuǎn)而致斗爭相傷渾曰
馬是畜生所以致斗斗在于馬而怒及人邪永別甚
易于是擁馬西行日移一頓頓八十里經(jīng)數(shù)頓廆悔
悟深自咎責(zé)遣舊父老及長史乙那樓追渾令還渾
曰我是卑庶理無并大今以馬致別諸君試擁馬令
東馬若還東我當(dāng)隨去樓喜即使所從二千騎共遮
馬令回不盈三百步□然悲鳴突走聲若頹山如是
者十余輩一向一遠(yuǎn)于是遂西附陰山遭晉亂遂得
上隴后廆追思渾作阿干之歌鮮卑呼兄為阿干
南齊書劉懷珍傳懷珍子靈哲嫡母崔氏及兄子景
煥泰始中沒虜靈哲為布衣不聽樂及懷珍卒當(dāng)襲
爵靈哲固辭以兄子在虜中存亡未測無容越當(dāng)茅
土朝廷義之靈哲傾產(chǎn)私贖嫡母及景煥累年不能
得世祖哀之令北使告虜主虜主送以還南襲懷珍
封爵
魏書崔元伯傳崔道固字季堅父輯泰山太守道固
賤出適母兄攸之目連等輕侮之輯謂攸之曰此兒
姿識如此或能興人門戶汝等何以輕之攸之等遇
之彌薄略無兄弟之禮時劉義隆子駿為徐兗二州
刺史得辟他州民為從事輯乃資給道固令其南仕
既至彭城駿以為從事道固美形容善舉止便弓馬
好武事駿稍嘉之會青州刺史新除過彭城駿謂之
曰崔道固人身如此豈可為寒士至老乎而世人以
其偏庶便相陵侮可為嘆息青州刺史至州辟為主
簿轉(zhuǎn)治中后為義隆諸子參軍事被遣向徐州募人
長史已下皆詣道固道固諸兄等逼道固所生母自
致酒炙于客前道固驚起接取謂客曰家無人力老
親自執(zhí)劬勞諸客皆知其兄弟所作咸起拜謝其母
母謂道固曰我賤不足以報貴賓汝宜答拜諸客皆
嘆美道固母子賤其諸兄
夏侯道遷傳道遷長子夬死夬子籍年十余歲襲祖
封已數(shù)年而夬弟□等言其眇目癇疾不任承繼自
以與夬同庶己應(yīng)紹襲尚書奏籍承封
楊大眼傳大眼武都氐難當(dāng)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
如飛然側(cè)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饑寒之切
韓延之傳延之字顯宗前妻羅氏生子措措隨父入
國又以淮南王女妻延之生道仁措推道仁為嫡襲
父爵位至殿中尚書進(jìn)爵西平公
陸俟傳俟子麗麗長子定國薨謚曰莊王初定國娶
河?xùn)|柳氏生子安保后納范陽盧度世女生昕之二
室俱為舊族而嫡妾不分定國亡后兩子爭襲父爵
仆射李沖有寵于時與度世子泉婚親相好沖遂左
右申助昕之由是承爵尚主職位赫奕安保沉廢貧
賤不免饑寒
盧元傳元子度世字子遷有四子淵敏昶尚初元有
五子嫡惟度世余皆別生崔浩之難其庶兄弟常欲
危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約令絕妾
孽不得使長以防后患至淵兄弟婢賤生子雖形貌
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淵長子道將字祖業(yè)應(yīng)襲父爵而讓其第八弟道舒
有司奏聞詔曰長嫡承重禮之大經(jīng)何得輒授也而
道將引清河國王常侍韓子熙讓弟仲穆魯陽男之
例尚書李平重申奏詔乃聽許
崔僧淵傳僧淵入國坐兄弟徙于薄骨律鎮(zhèn)僧淵元
妻房氏生二子伯驎伯驥后薄房氏更納平原杜氏
僧淵之徙也與杜俱去生四子伯鳳祖龍祖螭祖虬
得還之后棄絕房氏遂與杜氏及四子家于青州伯
驥與母房氏居于冀州雖往來父間而心存母氏孝
慈之道頓阻一門僧淵卒年七十余伯驎雖往奔赴
不敢入家哭沙門寺祖龍司空行參軍性剛躁父亡
后與兄伯驎訟競嫡庶并以刀劍自衛(wèi)若怨讎焉
薛安都傳安都從祖弟真度有子十二人嫡長子懷
徹襲封庶長子懷吉自以支庶餌誘勝己共為婚姻
畢眾敬傳眾敬子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
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
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后賜之妻
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后卒祖
朽等三年終禮
北齊書元弼傳弼字輔宗魏司空之子性剛正有文
學(xué)位中散大夫以世嫡應(yīng)襲先爵為季父尚書仆射
麗因于氏親寵遂奪弼王爵橫授同兄子誕于是弼
絕棄人事托疾還私第宣武中為侍中弼上表固讓
入嵩山以穴為室布衣蔬食卒建元元年子暉業(yè)訴
復(fù)王爵永安三年追贈尚書令司徒公謚曰文獻(xiàn)初
弼嘗夢人謂之曰君身不得傳世封其紹先爵者君
長子紹遠(yuǎn)也弼覺即告暉業(yè)終如其言也
邢邵傳邵字子才子大寶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
不識字焉
孫騰傳騰遷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貧家子賈氏以
為養(yǎng)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適鄭伯猷攜賈于鄭氏賈
有姿色騰納之始以為妾其妻袁氏死騰以賈有子
正以為妻詔封丹陽郡君
隋書房陵王勇傳勇字睍地伐高祖長子也周世高
祖輔政立為世子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令勇
參決多所損益上每納之上嘗從容謂群臣曰前世
皇王溺于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
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nèi)寵孽子忿諍為
亡國之道邪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恐致奢侈
之漸因而誡之其后經(jīng)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
高祖知之下詔停斷自此恩寵始衰漸生疑阻勇多
內(nèi)寵昭訓(xùn)云氏尤稱嬖幸禮匹于嫡勇妃元氏無寵
嘗遇心疾二日而薨獻(xiàn)皇后意有他故甚責(zé)望勇自
是云昭訓(xùn)專擅內(nèi)政后彌不平頗遣人伺察求勇罪
過晉王知之彌自矯飾皇后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
行其后晉王來朝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敬接朝臣禮
極卑屈聲名籍甚冠于諸王臨還揚(yáng)州入內(nèi)辭皇后
因哽咽流涕伏不能興皇后泫然泣下相對歔欷王
曰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
東宮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是用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漸不可耐我為伊索得元家女
竟不聞作夫妻專寵阿云使有如許豚犬前新婦本
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逝何因復(fù)于汝
處發(fā)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后當(dāng)魚肉汝乎每思東
宮竟無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
云兒前再拜問訊此是幾許大苦痛邪晉王又拜嗚
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勝此別之后知皇后意移
始構(gòu)奪宗之計因引張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
楊約令喻旨于越國公素具言皇后此語素瞿然曰
但不知皇后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為者后數(shù)日素
入侍宴微稱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用此揣皇后
意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兒大孝順又其新婦亦大
可憐豈若睨地伐共阿云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昵近
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者常恐暗地殺之
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皇后遂遺素金始有廢
立之意勇頗知其謀憂懼計無所出高祖知其不安
在仁壽宮使楊素觀勇素還言勇怨望恐有他變愿
深防察高祖聞素譖毀甚疑之皇后又遣人伺覘東
宮纖介事皆聞奏因加媒孽構(gòu)成其罪高祖惑于邪
議遂疏忌勇乃于元武門達(dá)至德門量置候人以伺
動靜皆隨事奏聞晉王又命段達(dá)私于東宮幸臣姬
威遺以財貨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楊素于是內(nèi)外喧
謗過失日聞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仁壽宮翌日御大
興殿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yuǎn)而令我
每還京師嚴(yán)備仗衛(wèi)如入敵國豈非爾輩欲壞我國
家邪于是執(zhí)唐令則等數(shù)人付所司訊鞫令楊素陳
東宮事狀以告近臣素顯言之曰臣奉敕向京令皇
太子檢校劉居士余黨太子奉詔乃作色奮厲骨肉
飛騰語臣云居士黨盡伏法遣我何處窮討爾作右
仆射委寄不輕自檢校之何關(guān)我事又云若大事不
遂我先被誅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諸弟一事以
上不得自由因長嘆回視云我大覺身妨高祖曰此
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勸我廢之我以布素時生
復(fù)是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勇昔從南兗州來語
衛(wèi)王云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因指皇后
侍兒曰是皆我物此言幾許異事新婦初亡我深疑
使馬嗣明藥殺我曾責(zé)之便懟曰會殺元孝矩此欲
害我而遷怒耳初長寧誕育朕與皇后共抱養(yǎng)之自
懷彼此連遣來索且云定興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
由來何必是其體嗣勇嘗引曹妙達(dá)共定興女同燕
妙達(dá)在外說云我今得勸妃酒直以其諸子偏庶畏
人不服故逆縱之欲收天下之望耳我雖德□堯舜
終不以萬姓付不肖子也我恒畏其加害如防大敵
今欲廢之以安天下左衛(wèi)大將軍五原公元旻諫曰
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后悔無及讒言罔
極惟陛下察之旻辭直爭強(qiáng)聲色俱厲上不答是時
姬威又抗表告太子非法高祖謂威曰太子事跡宜
皆盡言威對曰皇太子由來共臣語惟意在驕奢欲
得從樊川以至于散關(guān)總規(guī)為苑又于苑內(nèi)筑一小
城春夏秋冬作役不輟營起亭殿朝造夕改每云至
尊嗔我多側(cè)庶高緯陳叔寶豈是孽子乎嘗令師姥
卜吉兇語臣曰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高祖泫
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舊使婦女令看東
宮奏我云勿令廣平王至皇太子處東宮憎婦亦廣
平教之元贊亦知其陰惡勸我于左藏之東加置兩
隊(duì)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效
尤邪于是勇及諸子被禁錮部分收其黨與楊素舞
文巧詆鍜煉以成其獄勇由是遂敗先是勇嘗從仁
壽宮參起居還涂中見一枯槐顧左右曰此堪作何
器用或?qū)υ还呕庇瓤叭』鹩跁r衛(wèi)士皆佩火燧勇
因令匠者造數(shù)千枚欲以分賜左右至是獲于庫又
藥藏局貯艾數(shù)斛亦搜得之大將為怪以問姬威威
曰太子此意別有所在比令長寧王已下詣仁壽宮
還每嘗急行一宿便至恒飼馬千匹云徑往捉城門
自然餓死素以威言詰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shù)
萬匹勇備位太子有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fā)泄
東宮服玩似加雕飾者悉陳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
為太子之罪高祖遣將諸物示勇以誚詰之皇后又
責(zé)之罪高祖使使責(zé)問勇勇不服太史令袁充進(jìn)曰
臣觀天文皇太子當(dāng)廢上曰元象久見矣群臣無敢
言者于是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耶高
祖戎服陳兵御武德殿集百官立于東面諸親立于
西面引勇及諸子列于殿庭命薛道衡宣廢勇之詔
曰太子之位實(shí)為國本茍非其人不可虛立皇太子
勇地則居長情所鐘愛初登大位即建春宮冀德業(yè)
日新隆茲負(fù)荷而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
任奸佞前后愆舋難以具紀(jì)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
恭天命屬當(dāng)安育雖欲愛子實(shí)畏上靈豈敢以不肖
之子而亂天下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并可廢為
庶人令薛道衡謂勇曰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
廢其可得耶勇再拜而言曰臣合尸之都市為將來
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言畢泣下流襟既而舞蹈
而去左右莫不憫默廣平王雄答詔曰至尊為百姓
割骨肉之恩廢黜無德實(shí)為大慶天下幸甚乃移勇
于內(nèi)使省立晉王廣為皇太子仍以勇付之復(fù)囚于
東宮時文林郎楊孝政上書諫曰皇太子為小人所
誤宜加訓(xùn)誨不宜廢黜上怒撻其胸尋而貝州長史
裴肅表稱庶人罪黜已久當(dāng)克己自新請封一小國
高祖知勇之黜也不允天下之情乃征肅入朝具陳
廢立之意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面申冤屈
而皇子遏之不得聞奏勇于是升樹大叫聲聞于上
冀得引見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
復(fù)收上以為然卒不得見素誣陷經(jīng)營構(gòu)成其罪類
皆如此高祖寢疾于仁壽宮征皇太子入侍醫(yī)藥而
奸亂宮闈事聞于高祖高祖抵□曰枉廢我兒因遣
追勇未及發(fā)使高祖暴崩秘不發(fā)喪遽收柳述元巖
系于大理獄偽為高祖敕書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
不為立嗣
楊素傳文思字溫才素從叔也當(dāng)襲父爵自以非嫡
遂讓封于弟文紀(jì)當(dāng)世多之
唐書濮恭王泰傳泰月稟過皇太子遠(yuǎn)甚諫議大夫
褚遂良諫曰圣人尊嫡卑庶謂之儲君故用物不會
與王共之庶子不得為比所以塞嫌萌杜禍源先王
制法本諸人情知有國家者必有嫡庶庶子雖愛不
得過嫡子如當(dāng)親者疏當(dāng)尊者卑則私恩害公惑志
亂國今魏王稟料過東宮議者以為非是昔漢竇太
后愛梁王封四十余城王筑苑三百里治宮室為復(fù)
道費(fèi)財巨萬出警入蹕一不得意遂發(fā)病死宣帝亦
驕淮陽王幾至于敗輔以退讓之臣乃克免今魏王
新出合且當(dāng)示以節(jié)儉自可在后月加歲增又宜擇
師傅敦以謙儉勉以文學(xué)就成德器此所謂圣人之
教不肅而成也帝又敕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征亦
言王為陛下愛子欲安全之則不當(dāng)使居嫌疑之地
今武德殿在東宮之西昔海陵居之矣論者為不可
雖時與事異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
舍愿罷之成王以寵為懼之美帝悟乃止時皇太子
承干病蹇泰以計傾之
燕王忠傳忠字正本帝始為太子而忠生宴宮中俄
而太宗臨幸詔宮臣曰朕始有孫欲共為樂酒酣帝
起舞以屬群臣在位皆舞賚賜有差貞觀二十年始
王陳永徽初拜雍州牧王皇后無子后舅柳奭說后
以忠母微立之必親己后然之請于帝又奭與褚遂
良韓瑗長孫□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為皇太子后
廢武后子弘甫三歲許敬宗希旨建言國有正嫡太
子宜同漢劉強(qiáng)故事帝召見敬宗曰立嫡若何對曰
正本則萬事治太子國本也且東宮所出微今知有
正嫡不自安竊位而不自安非社稷計帝曰忠固自
讓敬宗曰能為太伯不亦善乎于是降封
郭子儀傳子儀子曖曖子釗釗子仲文仲恭仲詞開
成二年詔仲文襲太原郡公給事中盧弘宣奏釗妻
沈公主女代宗皇外孫其子仲詞尚饒陽公主仲文
冒嫡不應(yīng)襲使仲文承嫡則沈當(dāng)黜且仲詞亦不得
尚主乃詔仲詞檢校殿中少監(jiān)駙馬都尉襲封而仲
文以太皇太后故置不問
韋公肅傳公肅為太常博士兼修撰太子少傅判太
常卿事鄭余慶廟有二祖妣疑于祔祭請諸有司公
肅議古諸侯一娶九女故廟無二嫡自秦以來有再
娶前娶后繼皆嫡也兩祔無嫌晉驃騎大將軍溫嶠
繼室三疑并為夫人以問太學(xué)博士陳舒舒曰妻雖
先沒榮辱并從夫禮祔于祖姑祖姑有三則各推舅
之所生是皆夫人也生以正禮沒不可貶于是遂用
舒議且嫡繼于古有殊制于今無異等祔配之典安
得不同卿士之寢祭二妻廟享可異乎古繼以媵妾
今以嫡妻不宜援一娶為比使子孫榮享不逮也或
曰春秋魯惠公元妃孟子卒繼室以聲子聲子孟侄
娣也不入惠廟宋武公生仲子歸于魯生桓公而惠
薨立宮而奉之不合于惠公而別宮者何追父志也
然其比奈何曰晉南昌府君廟有荀薛兩氏景帝廟
有夏侯羊兩氏唐家睿宗室則昭成肅明二后故大
師顏真卿祖室有殷柳兩氏二夫人并祔故事則然
諸儒不能異
史思明傳思明諸子無嫡庶分以少者為尊朝義孽
長子寬厚下多附者及難起陰令向貢阿史那玉圖
朝清朝清喜田獵戕虐似思明淫酗過之養(yǎng)帳下三
千人皆剽賊輕死貢紿計曰聞上欲以王為太子且
車駕在遠(yuǎn)王宜入侍朝清謂然趣帳下出治裝貢使
高久仁高如震率壯士入牙城朝清問其故或曰軍
叛矣乃擐甲登樓責(zé)貢等士陳樓下朝清自射殺數(shù)
人阿史那玉軍偽北朝清下被執(zhí)與母辛俱死
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傳隱父謙封州刺史三子曰
隱臺龑龑謙庶子也其母段氏生龑于外舍謙妻韋
氏素妒聞之怒拔劍而出命持龑至將殺之及見而
悸劍輒墮地良久曰此非常兒也后三日卒殺段氏
養(yǎng)龑為己子
遼史耶律世良傳世良才敏給練達(dá)國朝典故及世
譜上書與族弟敵烈爭嫡庶帝始識之
宋史魏悼王廷美傳熙寧二年詔宣祖太祖太宗之
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世世封公以奉其祀不以服
屬盡故殺其恩禮三年太常禮院言本朝近制諸王
之后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去年詔祖宗之
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世世封公即與舊制有異按
禮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
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
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
孫曾孫以下準(zhǔn)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詔可乃以承
亮為秦國公奉秦王廷美祀
徐清叟傳清叟遷軍器監(jiān)主簿入對言太后舉哀之
日陛下以后服下同媵妾令別置大袖一襲文思院
觀望欲如后飾再造其一以進(jìn)詔卻之此真知嫡庶
之辨者請宜付史館以垂法后世
陸游家世舊聞祖母楚國鄭夫人撫視庶子與己子
等先君與四十二叔父提舉公諱棠字九珍同歲方
懷孕時祖母作襁褓二副付侍者曰先產(chǎn)者先用之
已而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支婆生叔父相距才
二十余日也先世以來庶母皆稱支婆
齊東野語胡致堂寅字明仲文定公安國之庶子也
將生欲不舉文定夫人夢大魚躍盆水中急往救之
則已溺將死矣遂抱以為己子少桀黠難制父閉之
空閣中其上有木過數(shù)旬寅盡刻為人形安國曰
當(dāng)思所以移其心遂別置書數(shù)千卷于其上年余悉
能成誦不遺一卷遂為名儒及貴顯不復(fù)為本生母
持服為右正言章夏所劾會秦丞相亦惡之遂謫新
州安置
金史突合速傳突合速宗室子封定國公授世襲千
戶卒年七十二初突合速以次室受封次室子因得
襲其猛安及分財異居次室子取奴婢千二百口正
室子得八百口久之正室子爭襲連年不決家資費(fèi)
且盡正室子奴婢存者二百口次室子奴婢存者纔
五六十口世宗聞突合速諸子貧窘以問近臣具以
爭襲之故為對世宗曰次室子豈當(dāng)受封耶遂以嫡
妻長子襲
世宗本紀(jì)大定二十一年正月丙子次永清縣有移
剌余里也者契丹人也隸虞王猛安有一妻一妾妻
之子六妾之子四妻死其六子廬墓下更宿守之妾
之子皆曰是嫡母也我輩獨(dú)不當(dāng)守墳?zāi)购跤谑且?br />更宿焉三歲如一上因獵過而聞之賜錢五百貫仍
令縣官積錢于市以示縣民然后給之以為孝子之
勸
雷淵傳淵字希顏庶出年最幼諸兄不齒父沒不能
安于家乃發(fā)憤入太學(xué)
元史耶律留哥傳留哥與其子薛阇奉金幣入覲帝
大悅命仍王自乙亥歲留哥納款遼東反復(fù)耶□
不僭號七十余日金山二年統(tǒng)古與喊舍亦僭二年
至己卯春留哥復(fù)定之庚辰留哥卒年五十六妻姚
里氏入奏會帝征西域皇太弟承制以姚里氏佩虎
符權(quán)領(lǐng)其眾者七年丙戌帝還姚里氏攜次子善哥
鐵哥永安及從子塔塔兒孫收國奴見帝于河西阿
里湫城帝曰健鷹飛不到之地爾婦人乃能來耶賜
之酒慰勞甚至姚里氏奏曰留哥既沒官民乏主其
長子薛阇扈從有年愿以次子善哥代之使歸襲爵
帝曰薛阇今為蒙古人矣其從朕之征西域也回回
圍太子于合迷城薛阇引千軍救出之身中槊又于
蒲華挦思干城與回回格戰(zhàn)傷于流矢以是積功為
拔都魯不可遣當(dāng)令善哥襲其父爵姚里氏拜且泣
曰薛阇者留哥前妻所出嫡子也宜立善哥者婢子
所出若立之是私己而蔑天倫婢子竊以為不可帝
嘆其賢給驛騎四十從征河西賜河西俘人九口馬
九匹白金九錠幣器皆以九計許以薛阇襲爵而留
善哥塔塔兒收國奴于朝惟遣其季子永安從姚里
氏東歸
羊仁傳李鵬飛池州人生母姚氏為嫡母不容改嫁
為朱氏妻鵬飛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學(xué)醫(yī)
以濟(jì)人愿早見母行求三歲至蘄羅田縣得焉時朱
氏家方疫鵬飛起之遂迎還奉養(yǎng)久之復(fù)歸朱氏時
渡江省覲既卒歲時攜子孫往祭墓終其身
察罕傳察罕初名孟德唐兀烏密氏父曲也怯律為
夏臣其妾方懷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
里木察罕稍長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察罕
武勇過人從帝攻西夏破肅州師次甘州察罕父曲
也怯律居守城中察罕射書招之且求見其弟時弟
年十三命登城于高處見之且遣使諭城中使早降
其副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曲也怯律父子并殺
使者并力拒守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
止罪三十六人
明外史楊成章傳成章道州人父泰為浙江長亭巡
檢以妻何氏無所出納丁氏女為妾生成章泰卒成
章甫四歲何將扶櫬歸丁氏父予之子而奪其母母
乃剪銀錢與何別約各藏其半俟成章長授之越六
年何臨歿授成章半錢告之故成章嗚咽受命既冠
娶婦月余即執(zhí)半錢往浙中尋母母先已適東陽郭
氏生子而成章不知也遍訪之無所遇而還弘治
十一年東陽典史李紹裔以事宿家母知為道
州人遣問成章存否知成章已為諸生乃令執(zhí)
半錢□其兄會有會稽人官訓(xùn)導(dǎo)者嘗設(shè)教東陽為
師與成章述母憶子狀成章亦在尋母遇于
江西舟次兄弟悲且喜各出半錢合之益信遂俱至
東陽母子始相聚自是成章三往迎母不遂棄月廩
赴東陽侍養(yǎng)及母卒廬墓三載始返
襄王瞻墡傳佑材佑櫍皆無子從侄陽山王厚颎立
厚颎事嫡母王太妃及生母潘太妃至孝潘卒殯之
東偏王太妃曰汝母有子社稷是賴毋以我故避正
寢厚颎泣曰臣不敢以非禮加臣母及葬跣足扶櫬
五十里
丘緒傳緒字繼先鄞縣諸生也生母黃為嫡余所逐
適江東包氏未幾轉(zhuǎn)適他所遂不復(fù)相聞緒年十五
父歿事余至孝余疾謹(jǐn)奉湯藥不解衣帶者數(shù)月余
重感其孝病革與訣曰我即死汝無忘若母當(dāng)是時
距其生母被逐已二十年矣一夕夢人告曰若母在
臺州金鰲寺前覺而忘之次日與一人憩于途詰之
則包氏故養(yǎng)馬□也叩以母所向曰有周平者曾悉
其事今已戍京衛(wèi)矣緒姊婿謁選在京遺書囑訪平
久之未得一日有避雨于邸門者其聲類鄞人叩之
即周平也言黃已適臺州李副使子緒得報即之臺
而李已歿其嗣子漫不知前事緒仿徨掩泣于道有
傷之者導(dǎo)謁老媒妁王四知黃已轉(zhuǎn)適仙居吳義官
吳仙居巨族也緒至歷瞷數(shù)十家無所遇已而抵一
儒生吳秉朗家語之故生感其意留止焉有嬸氏聞
所留者異鄉(xiāng)人也恚而咻之生告以緒意嬸即黃故
主母也頗憶前事然不詳所往呼舊蒼頭問之云金
鰲寺前去歲經(jīng)之棺已殯寺旁矣緒以其言與夢合
信之行且泣道遭一牛觸墜于溝則輿夫馬長之門
也駭而出問所從來緒以情告長曰吾前輿一婦至
縉云蒼嶺下殆是也輿緒至其處緒遍物色無所遇
倀倀行委巷中忽一媼立門首探之知為鄞人告以
所從來媼亦轉(zhuǎn)詢丘氏耗則緒母也抱持而哭閭里
皆感動寺旁棺者蓋其姒氏云所適陳翁貧而無子
且多負(fù)緒還取金償之并迎翁以歸備極孝養(yǎng)嘉靖
十四年知縣趙民順入覲疏聞于朝獲旌表
王守仁傳守仁始無子育弟子正憲為后晚年生子
正億二歲而孤既長襲錦衣副千戶隆慶初襲伯爵
萬歷五年卒子承勛嗣督漕運(yùn)二十年號稱職子先
進(jìn)無子將以弟先達(dá)子業(yè)弘繼達(dá)妻曰何繼為伯無
子爵自傳吾夫由父及子爵將安往先進(jìn)怒因育族
子業(yè)洵為后及承勛卒先進(jìn)未襲死承勛資產(chǎn)盡歸
業(yè)洵業(yè)洵自以非守仁嫡嗣爵終歸先進(jìn)弟先達(dá)既
襲必爭產(chǎn)乃謗先達(dá)為乞養(yǎng)而別推承勛弟子先通
當(dāng)嗣由是先達(dá)與先通屢爭于朝數(shù)十年不決崇禎
時先達(dá)子業(yè)弘復(fù)與先通疏辨而業(yè)洵兄業(yè)浩時為
兩廣總督所司懼忤業(yè)浩竟以先通嗣業(yè)弘憤持疏
入禁門訴自刎不殊執(zhí)下獄先通為伯四年流賊陷
京城被殺業(yè)弘獲免
徐祥傳祥封興安伯卒孫亨嗣卒子賢嗣卒子盛嗣
卒無子再從弟良當(dāng)嗣其祖母故小妻也良父既生
其祖繼娶定襄伯女至是郭氏之孫爭襲朝議以郭
氏初嘗適人法不當(dāng)為正嫡良竟得嗣
陳志傳志封遂安伯卒長子良坐謫戍死次子春數(shù)
從志破敵累功至指揮僉事先志卒其子瑛嗣官比
志卒瑛與良子瑄爭襲帝曰瑄父誠有罪然志嫡孫
也與瑛爵奈嫡孫何今瑛又不讓其下廷議廷議請
予瑄帝曰呼二子來以鬮決之竟為瑛所得
徐達(dá)傳孫鵬舉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
坐奪祿
孝肅周太后傳太后英宗妃憲宗生母也孝宗即位
尊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三月太后崩謚孝肅貞
順康懿光烈輔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孝宗與大
學(xué)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議立奉慈殿別祀不祔廟遂
罷謚仍稱太皇太后語在錢皇后傳嘉靖十五年遷
后奉慈殿主與紀(jì)邵二太后并祀陵殿不系帝謚以
別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
熹宗母孝和莊烈帝母孝純咸遵用其制
英宗孝莊皇后錢氏傳后海州人正統(tǒng)八年立為后
無子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憲宗立兩宮并尊弘
治十七年周太后崩詔禮部集群臣會議孝宗御便
殿問祔廟禮健等言祔二后自唐始也祔三后自宋
始也漢以前一帝一后曩者定議合祔配享考莊太
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且引唐宋故事為證
臣等以此不敢復(fù)論帝曰二后已非況復(fù)三后遷曰
宋祔三后一繼立一生母也帝曰事須師古太皇太
后鞠育朕躬朕豈敢忘顧私情耶祖宗來一帝一后
今并祔壞禮自朕始且奉先殿祭皇祖特座一飯一
匙而已夫孝穆皇后朕生母也別祀之奉慈殿今仁
壽宮前殿稍寬朕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
皇太后于后歲時祭享如太廟東陽對曰陛下言及
孝穆萬世之心也干是詔群臣詳議禮部尚書吳寬
集眾議上帝大喜遂定祀周太后于奉慈殿稱孝肅
太皇太后殿居奉先殿西帝初祀孝穆于奉慈殿至
是中奉孝肅左奉孝穆稱合禮焉
王如堅傳如堅字介石安福人為刑科給事中三王
并封議起如堅疏爭之其略曰謹(jǐn)按十四年正月圣
諭元子幼小冊立事俟二三年舉行是明言長子之
為元子也又十八年正月詔旨朕無嫡子長幼自有
定序是明示倫次之不可易也已而十九年八月奉
旨冊立之事改于二十一年舉行此則陛下雖怒群
臣激聒輒更定期未嘗遽寢冊立之事也乃今已屆
期忽傳□封為王以待嫡嗣臣始而疑既而駭陛下
言猶在耳豈忘之耶曩者謂二三年舉行已遲至二
十年矣二十年舉行又改至二十一年矣今二十一
年倏改為并封是陛下前此灼然之命尚不自堅今
日群臣將何所取信耶立嫡之條祖宗為廢嫡者戒
也今日有嫡可廢乎且陛下欲待正嫡意非真待也
古之王者后宮無偏愛故嫡后多裔嗣后世愛有所
專則天地之交不常泰故裔嗣之繁難矣我祖宗以
來中宮誕生者有幾國本早定惟元子是屬或二三
齡而立或五六齡而立未嘗遲回于歲月也即如陛
下春宮受冊時止六齡當(dāng)時寧有待嫡之議與璐王
并封之詔哉今皇長子且十二齡矣聞皇后撫育無
間己出元子早定一日即早慰中宮一日之心后素
賢明何有舍當(dāng)前之冢而覬幸不可知之?dāng)?shù)耶在陛
下睿謀英斷臣固知無他心但宮闈之內(nèi)□席之間
左右近習(xí)之輩見形生疑未必不以他意窺陛下即
如昨歲冊立之旨方待舉行而宗室中已有□封之
疏安知非機(jī)事外泄彼將量朝廷之淺深耶夫別名
號辯嫌疑禮之善經(jīng)也元子與眾子其間冠服之制
鹵簿之節(jié)恩寵之?dāng)?shù)接見之儀迥然其不齊矣藉一
旦并封而同號則有并大之嫌逼長之患執(zhí)狐疑而
來讒賊幾微之際不可不慎茍謂渙命新頒難于遽
改則數(shù)年已定之明旨尚可移易今綸言初發(fā)何不
可中止也疏入帝怒甚命與朱維城皆戍極邊閣臣
王錫爵疏救則免戍為民
代簡王桂傳恭王廷琦萬歷元年薨子定王鼐鉉嗣
二十二年薨弟鼐鈞嗣嫡妃無子從妃裴生子鼎渭
巳請名矣裴死次妃張生子鼎莎有寵奏以為嗣禮
官謂鼎莎母雖封不得稱嫡鼐鈞不奉詔內(nèi)閣禮部
屢上章言之不報后十余年鼎莎死復(fù)請以其弟嗣
神宗怒鐫鼐鈞錄鼎渭始得嗣
鄭王瞻□傳簡王祈有子十人次盟津王見濍次
東垣王見見濍母有寵于祈規(guī)奪嫡不得竊世
子金冊以去祈索之急因怨不復(fù)朝所為益不法
祈言之憲宗革為庶人
淮王瞻墺傳載堅薨子翊嗣翊之未王也與妓
王愛善冒妾額入宮且令撫庶子常洪為子陳妃與
庶子常清俱失愛潛謀易嫡御史陳王道以理諭翊
出之外舍常洪遂與宗人翊銂等謀夜入宮盜冊
寶資貨以出守臣上其事王愛論死勒常洪自盡翊
銂等削屬籍永錮奪翊四歲祿薨子常清嗣
唐儼傳儼全州諸生也父蔭郴州知州歸老得危疾
儼年十二潛割臂肉進(jìn)之疾良已及父歿哀毀如成
人其后游學(xué)于外嫡母寢疾儼妻鄧氏年十八奮曰
吾婦人安知湯藥昔夫子以臂肉療吾舅吾獨(dú)不能
療吾姑哉于是割□肉以進(jìn)姑疾亦愈儼聞母疾馳
歸則無恙久矣拜其妻曰此吾分也當(dāng)急召我何自
苦如此妻曰子事父婦事姑一也方危急時召子何
及且事必待子安用婦為儼益嘆異儼事嫡母甚謹(jǐn)
生母亦如之而儀節(jié)稍殺焉曰禮不敢逾也嫡母歿
二十年而生母歿儼廬墓三年知州顧璘訪之書山
之壁曰望母巖嘉靖四年貢至京有司奏旌其門
任昂傳昂拜禮部尚書廣東指揮狄崇王臻為次妻
乞封下廷臣議昂議曰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妾
不可為嫡魯莊公妾成風(fēng)僖公母也稱為夫人春秋
非之哀公庶子荊之母嬖將立為夫人使宗人釁夏
獻(xiàn)其禮對曰無之古者夫人歿貴妾攝內(nèi)事不得稱
為夫人為庶子而貴推恩其母亦不得稱夫人并嫡
也崇臻所奏非禮不可許從之遂命昂及翰林院定
嫡庶封贈例
剪勝野聞貴妃某氏薨太祖詔太子服齊衰杖期太
子以禮惟士為庶母服緦大夫以上為庶母則無服
又公子為其母練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蓋諸侯絕
期喪諸侯之庶子雖為其母亦壓于父不得伸其私
然則諸侯之庶子不為庶母服而況于天子之嗣乎
帝大怒以劍擊之太子且走曰大杖則走翰林正字
桂彥良諫太子曰禮可援君父之命不可違也嫌隙
由是生矣太子感悟遂齊衰見帝謝罪帝怒始釋
嫡庶部雜錄
資暇錄寒食拜掃案開元禮第七十八云昔者宗子
去在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望墓為壇以時祭祀今
之上墓或有憑焉
容齋續(xù)筆今時人家雙生男女或以后生者為長謂
受胎在前或以先生者為長謂先后當(dāng)有序然固有
經(jīng)一日或亥子時生則弟乃先兄一日矣辰時為弟
巳時為兄則弟乃先兄一時矣按春秋公羊傳隱公
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何休注云
子謂左右媵及侄娣之子質(zhì)家親親先立娣文家尊
尊先立侄其雙生也質(zhì)家據(jù)見立先生文家據(jù)本意
立后生乃知長幼之次自商周以來不同如此
讀書雜鈔禮緯嫡長稱伯庶長稱孟李微之云齊武
孟魯孟氏衛(wèi)孟摯又詳見月令孟春疏
聞見后錄昔人賤庶生子孫堅五子吳史載其四仁
生也不錄故陳武贊曰子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比
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然田嬰有子四十人而
賤妾之子文最賢故以為太子孟嘗君也
嫡庶部匯考
漢劉熙釋名
釋親屬
嫡敵也與匹相敵也
庶摭也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待遇之也
增韻
釋嫡
正室曰嫡正室所生之子曰嫡子一曰嫡敵也言無
與敵也
嫡庶部藝文
言事疏 漢匡衡
臣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fēng)禮本
冠婚始乎國風(fēng)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
兆而防未然也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之道衰莫不
始乎捆內(nèi)故圣王必慎妃后之際別適長之位禮之
于內(nèi)也卑不隃尊新不先故所以統(tǒng)人情而理陰氣
也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禮之用醴眾子不
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非虛加其禮文而
已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圣人
動靜游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內(nèi)自修百姓
從化如當(dāng)親者疏當(dāng)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
以亂國家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
公義陛下圣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下無為而治詩
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傳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立定陶王昕為太子論 荀悅
圣人立制必有所定所以防忿爭一統(tǒng)序也春秋之
義立嫡以長立子以貴是以言嫡無二也貴有常也
以弟及兄則貴有常矣兄弟之子非一也不可以為
典雖立其長猶非正也且兄弟近而親所以繼父也
兄弟子疏而卑所以承亡也俱非正統(tǒng)舍親取疏廢
父立子非順也以弟繼父近于義矣春秋傳曰太子
亡則立母弟無則立長立均以順義均則卜之道也
繼立 黃憲
征君入見魏王長揖而言曰魏國天下之中原也人
民以守之山川以鎮(zhèn)之自先王以來國無大警而生
民之業(yè)日饒固鼎地也今國兇于饑饉民無所賴山
崩而河震民無所寧其憂在王乎魏王曰寡人王室
之叔父也社稷之安危寡人共之今天既敝國寡人
之戾也寡人雖處中土不能修德蹈義僥福于社稷
之神明以恐王室然寡人亦惟是泣血之故實(shí)無有
愆于群臣百姓天不賜寡人以刑乃饑饉我人民崩
溢我山川憂患我社稷蕩搖我王室寡人之顯戾不
可拯也寡人有母結(jié)發(fā)于先君而生寡人先君之側(cè)
室生寡人伯兄先君曰側(cè)室之子雖長非嫡也寡人
是命先君之側(cè)室亦舍長子伯兄而拾寡人告我先
君曰君無以妾之子為長而命以國使妾有他釁惟
嫡子仲氏立妾之福也先君曰立嫡之命出吾意也
而議未布于外內(nèi)以汝長子之故今汝以一婦而能
禮讓且智吾之內(nèi)釁由汝熄矣遂議立寡人先君之
侍臣謂寡人曰公子可以避矣如不避必有內(nèi)言是
難基也公子其圖之寡人對曰此吾君之側(cè)室意也
何難之為侍臣曰公子誤矣側(cè)室之請惡知其不以
心測君也君若謝國于宗廟千歲之后彼將挾其長
子而與公子爭則何如是挾長以為名而爭公子以
為釁也若讓而后受雖有釁而附令譽(yù)焉且公子不
聞伯夷叔齊之事乎孤竹君以愛易長而命立叔齊
國人疑之伯夷怨慕而逃遁國人哀之叔齊若可以
幸國者乃遜而不與天下稱仁焉今公子先為叔齊
之舉而后伯夷之心奚不可乎有嬖人曰不然伯夷
叔齊皆嫡產(chǎn)也故能相遜其國而有令名于后今舍
庶而立嫡其能遜乎夫公子有申生之賢而君無獻(xiàn)
公之惑側(cè)室無驪姬之讒公子宴然而居之至順也
又奚慮哉侍臣曰不然昔丹朱之于舜商均之于禹
彼皆異姓也而猶避焉今公子雖以嫡庶固同姓也
豈必皆嫡子而后為夷齊之事乎若驪姬以讒而禍
晉國則獻(xiàn)公之為也當(dāng)是時驪姬非特亂嫡也以弟
而侵其兄而況驪姬之讒得濟(jì)者獻(xiàn)公在也使獻(xiàn)公
死而申生立雖百驪姬豈能亂嫡庶之名而致新城
之難乎今君之側(cè)室其子雖庶兄也公子雖嫡弟也
其名不完故有后釁公子以嫡則不可避以弟而遜
人孰不然是公子有遜兄之名而不失得國之利且
無釁于后名全于叔齊而智高于申生也寡人是以
行先君之側(cè)室聞之而憂告先君曰夫人之公子行
矣君何不聞妾之子不可奪也意者君以妾之故而
遷其前言乎不然何公子捐國而行也若公子罪妾
妾將攜其子而假君子所以賜妾與子也妾與國孰
重妾與宗廟孰重妾與公子孰重妾在而公子行妾
安能一日求活耶愿君亟反之非為妾也為公子也
為國與宗廟人民也不然妾雖萬死而不足贖君之
心胡可明也先君遂反寡人于國寡人之母不能亮
先君之心又不能以寡人之返國而亮側(cè)室告先君
之心以為中讒也而側(cè)室死焉先君有疾寡人之兄
亦不食而死先君將薨執(zhí)寡人之手而命曰汝母悖
戾禍莫大焉雖及黃泉無相見也吾子勉之寡人是
以朝夕泣血一目玷明固寡人之惡也今天之為敝
國禍小心畏忌無敢諱也若王室討敝國之罪奈辱
宗廟何征君對曰王之是心也足以察庶物而和諸
侯乎雖然今之災(zāi)害其王室之憂也憂在王室則饑
饉崩溢豈惟降于王之一國哉臣為王道之夫今之
諸侯朝而不貢無壤也故山川之崩溢不必懼焉貴
而不親無民也故百姓之饑饉不必咎焉王無是職
又何以為宗廟辱臣故曰王室之憂也魏王曰然則
列國之壤地人民茍有饑饉崩溢之禍亦不足以為
諸侯憂乎曰四方有難則王室憂王室有難則諸侯
憂由此觀之諸侯雖無職亦安得而無憂也惟賢王
密厥志而已諺有之曰農(nóng)勤于朝女勤于宵宵必顧
杼朝必望雨言得時毋怠也王其圖之
嫡庶 前人
韓王欲以倚風(fēng)為夫人莊白諫曰不可夫先王因名
以定分使尊卑貴賤無相瀆也是故內(nèi)有后妃嬪御
以佐內(nèi)政宣陰郁也外有公卿大夫郎官之屬以贊
外務(wù)暢陽蔚也故天子以諸侯為級有級而后有序
有序而后有則和斯交焉故天子之于后猶諸侯之
于夫人也聘以示禮宴以示好居正以示位告廟以
示宗親蠶以示勤故能為天下母諸侯亦然禮有之
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惟齊體
于君是以光佐于內(nèi)而致享于神祇也由此觀之嫡
庶者禮之經(jīng)也不可亂也故嫡有庶而無降庶有寵
而無隆寵之以色則不可逾于恩寵之以賢則不可
瀆于禮夫禮名之防也天子以禮防兆民諸侯以禮
防國卿大夫以禮防家士庶人以禮防身皆所以防
乎名也瀆禮則名潰名潰則不尊不尊則悖悖則淫
淫則狎侮刑罰而為天下辱此國家危亡之形色也
昔桓公葵丘之會曰以妾為妻則伐之非私典也所
以尊王禁也今倚風(fēng)處君之宮執(zhí)庶之職賢聞諸侯
君之明亦孚矣倚風(fēng)美而有娠君之寵亦孚矣夫美
而賢端也執(zhí)庶恭也君欲一朝而隆之無乃不可乎
執(zhí)是名也不足以為君重而隆是名也亦不足以為
姬重且以玷姬之名累姬之美而返譽(yù)于諸侯即臣
見韓國之日卑也君其慎之王不聽乃訪于征君對
曰臣何必言韓王曰何謂也曰臣聞莊子諫王是也
臣故不言韓王曰然則寡人為何如也曰以王之所
為子其晉文乎王悟而悔之
奪嫡 前人
征君見韓王坐而論政乃設(shè)五喻以動王王喜而飲
酒倚風(fēng)鼓琴于宮學(xué)關(guān)雎之音征君聞之叱曰是琴
也始作有仁鶂之聲繼而有鷮捕物之聲誰其鼓
之誰其鼓之韓王笑曰此寡人之寵姬倚風(fēng)也征君
曰然則何為而琴關(guān)雎之詩乎曰此其所嗜也征君
曰不可夫關(guān)雎之詩詠后妃也亦惟后妃得而琴之
若倚風(fēng)雖賢妾也妾何得而述關(guān)雎乎下陵上卑越
尊不可謂順臣聞倚風(fēng)之好為關(guān)雎久矣王以為賢
臣竊以為憂也夫瑟以發(fā)音音以昭志志伏于內(nèi)則
瑟之音平以和志戰(zhàn)于外則瑟之音激以乖今姬也
有戰(zhàn)志王之夫人其將殆乎以姬之淑而播釁于琴
非祥之征也夫釁不可長以寵而長釁是玩百姓而
瀆諸侯且以倍盟誓王何利焉王若從其所誓則四
鄙之諸侯皆欲無禮于王而天下之謀士去矣昔周
之東遷也猶依晉鄙以為固今王室微弱所望而依
者諸侯也以韓之強(qiáng)王將修政之不暇而驟以一寵
隳其紀(jì)綱則千載后王室卒不能向韓而依矣何韓
之大國而不晉鄙也臣不佞寄食于諸侯亦視王之
此舉以為去就弗敢阿也倚風(fēng)聞之嘆曰事不立矣
征君出有嬖人讒于倚風(fēng)曰以夫人之賢而處卑位
雖有懿德婉行不能范于國竊以為夫人惜之今乘
君之寵幸而弗自圖恐落華不再榮而婕妤之怨踵
矣征君固賤士也聞夫人之鼓琴而驟諫彼將以二
姬待夫人恥孰孔焉夫人欲得志于宮必去征君而
后可倚風(fēng)曰君今聽其計為之奈何嬖人曰夫人尚
可為也君嘗與夫人宴碧華之池夫人是時宜窺君
之酣而泣于前曰妾處幽獨(dú)被日月之末光得奉箕
之役舉宮無間言妾何幸有此譽(yù)也君亦不以妾
之賤而殘其寵欲舉妾有不次之恩以為君重妾實(shí)
菲薄不敢仰手而承也側(cè)聞?wù)骶替谇岸Y(jié)君
之左右君信以為讜是妾罪也然以君之明不能照
妾而使為士者謗于道路以傷君之明君何以一妾
而自累也愿君賜妾以死無使賢士曠于市朝以為
君辱昔二姬之死愛君也不可謂怨妾欲與二姬游
于泉下以觀多士之集韓國也夫人以此說君君必
啟前之心而去之此堅寵隆愛之計也倚風(fēng)曰然計
其中矣明日王果與倚風(fēng)宴游碧華池倚風(fēng)如嬖人
之言以訴倚風(fēng)泣王亦泣遂議立倚風(fēng)為夫人是歲
征君行
上孫權(quán)魯王霸與太子和齊衡疏
吳顧譚
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
下有差階級逾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
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
有逆節(jié)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弟
不終饗國失之于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
于勢輕也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
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
帝既悅慎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
太子而便魯王也
孫權(quán)論 晉孫盛
盛聞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權(quán)年老志衰讒
臣在側(cè)廢嫡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shè)
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
夫人不荅妾拜議 摰虞
漢魏故事王公群妾見于夫人夫人不荅拜新禮以
為禮無不荅更制妃夫人荅妾拜臣虞謹(jǐn)按禮妾事
女君如婦之事姑而妾服女君期女君不報則敬與
婦同而又加賤也名位不同本無酬荅禮無不荅義
不謂此先圣殊嫡庶之別以絕陵替之漸峻明其防
猶有違宜定新法自如其舊
甲乙問議 荀顗
安豐太守程諒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前妻
亡后妻子勛疑所服中書令張華造甲乙之問曰
甲娶乙為妻后又娶景匿不說有乙居家如二嫡
無有貴賤之差乙亡景之子當(dāng)何服本實(shí)并列嫡
庶不殊雖二嫡非正此失在先人人子何得專制
折其親也若為庶母服又不成為庶進(jìn)退不知所
從太傅鄭沖議曰甲失禮于家二嫡并在誠非人
子所得正則乙景之子并當(dāng)三年禮疑從重車騎
賈充侍中少傅任愷議略與鄭同太尉荀顗議曰
春秋并后匹嫡古之明典也今不可以犯禮并立二
妻不別尊卑而遂其失也故當(dāng)斷之以禮先至為嫡
后至為庶景子宜以嫡母服乙乙子宜以庶母事景
昔屈建去芰古人以為違禮而得禮景子非為抑其
親斯自奉禮先后貴賤順敘之義也
上封事 北魏李彪
易稱主器者莫若長子傳曰太子奉冢嫡之粢盛然
則祭無主則宗廟無所饗冢嫡廢則神器無所傳圣
賢知其如此故垂誥以為長世之法昔姬王得斯道
也故恢崇儒術(shù)以訓(xùn)世嫡世嫡于是乎習(xí)成懿德用
大協(xié)于蒸是以世統(tǒng)黎元載祀八百逮嬴氏之君
于秦也弗以義方教厥冢子冢子于是習(xí)成兇德肆
虐以臨黔首是以享年不永二世而亡亡之與興道
在于師傅故禮云冢子生因舉以禮使士負(fù)之有司
齊肅端冕見于南郊明冢嫡之重見乎天也過闕則
下過廟則趨明孝敬之道也然古之太子自為赤子
而教固以行矣此則遠(yuǎn)世之鏡也高宗文成皇帝慨
少時師不勤教嘗謂群臣曰朕始學(xué)之日年尚幼沖
情未能專既臨萬幾不遑溫習(xí)今而思之豈非惟予
之咎抑師傅之不勤尚書李欣免冠而謝此則近日
之可鑒也伏惟太皇太后翼贊高宗訓(xùn)成顯祖使巍
巍之功邈乎前王陛下幼蒙鞠誨圣敬日躋及儲宮
誕育復(fù)親撫誥日省月課實(shí)勞神慮今誠宜準(zhǔn)古立
師傅以詔導(dǎo)太子詔導(dǎo)正則太子正太子正則皇家
慶皇家慶則人事幸甚矣
承襲立嫡議 北齊刁柔
柔除中書舍人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承襲者
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
子孫弟柔以為無嫡孫立嫡曾孫不應(yīng)立嫡子弟
議曰
柔案禮立嫡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
之子為嫡孫死則曾元亦然然則嫡子之名本為傳
重故喪服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禮
記公儀仲子之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
其孫而立其弟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
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發(fā)微子舍其
孫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鄭注曰仲子為
親者諱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權(quán)也微子嫡子
死立其弟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不立孫
注曰據(jù)周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
嫡子死立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義嫡子
有孫而死質(zhì)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喪服
云為父后者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后為祖母
后者三年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三
年者大宗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子孫死而立嫡子母
弟嫡子母弟者則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
無嫡故得為父后則嫡孫之弟理亦應(yīng)得為父后則
是父卒然后為祖后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
為傳重者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yīng)嫡
子死而立嫡子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
而立其弟或文或質(zhì)愚用惑焉小記復(fù)云嫡婦不為
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
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
婦將不傳重于嫡及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眾
子庶婦也言死無子者謂絕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
其有子焉得云無后夫雖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
嫡名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如禮何禮有損益代相
沿革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為后服斬亦宜有因
而改
隋高祖五男傳論 唐魏征
史臣曰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終其天命異哉房陵資
于骨肉之親篤以君臣之義經(jīng)綸締構(gòu)契闊夷險撫
軍監(jiān)國凡二十年雖三善未稱而視膳無闕恩寵既
變讒言間之顧復(fù)之慈頓隔于人理父子之道遂滅
于天性隋室將亡之效眾庶皆知之矣慎子有言曰
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積兔于市過者不顧豈其無欲
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開逆亂
之源長覬覦之望又維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寵而驕
厚自封植進(jìn)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憂卒實(shí)此
之由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秀窺岷蜀之阻諒起晉陽之甲成茲亂常之舋蓋亦
有以動之也棠棣之詩徒賦有鼻之封無期或幽囚
于囹圄或顛殞于鴆毒本根既絕枝葉畢剪十有余
年宗社淪陷自古廢嫡立庶覆族傾宗者多矣考其
亂亡之禍未有若隋之酷詩曰殷鑒不遠(yuǎn)在夏后之
世后之有國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殷人立弟辯 元金履祥
太紀(jì)論曰太史公記湯崩太丁蚤死外丙立二年仲
壬立四年相繼而崩然后伊尹立太甲非其實(shí)也何
以知其非實(shí)耶二帝官天下定于與賢三王家天下
定于立嫡立嫡者敬宗也敬宗者尊祖也尊祖者所
以親親也兄死弟及非所以為敬宗尊祖且本支亂
而爭奪起矣豈親親之道哉且成湯伊尹以元圣之
德戮力創(chuàng)業(yè)乃舍嫡孫而立諸子亂倫壞制開后嗣
爭奪之端乎公儀仲子舍孫而立子言偃問曰禮歟
孔子曰否立孫夫孔子殷人也宜知其先王之故矣
而不以立弟為是此以義理知其非者一也夫賢君
必能遵先王之道不賢者反之以殷世考之自三宗
及祖乙祖甲皆立子其立弟者沃丁耳必有所不得
已也豈有諸圣賢之君皆不遵先王之制而沃丁小
甲諸中材之君反能之耶此以人情知其非者二也
商自沃丁始立弟太史公陽甲之紀(jì)曰自仲丁以來
廢嫡而更立諸弟子諸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
以其世考之自沃丁至陽甲立弟者九世則仲丁之
名誤也沃丁既以廢嫡立諸弟子生亂為罪則成湯
未嘗立外丙仲壬明矣不然是成湯首為亂制又可
罪沃丁乎此以事實(shí)知其非者三也唐李淳風(fēng)通于
小數(shù)猶能逆知帝王世數(shù)以邵康節(jié)極數(shù)知來其作
皇極經(jīng)世史亦無外丙仲壬名世此以歷數(shù)知其非
者四也經(jīng)所傳者義也史所載者事也事有可疑則
棄事而取義可也義有可疑則假事以證義可也若
取事而無義則雖無經(jīng)史可也
嫡子眾子為庶母服議 明原子
或問大明令與集禮皆曰為庶母緦獨(dú)孝慈錄則曰
嫡子眾子與其妻為夫之庶母各杖期夫三書皆時
王制也其言輕重不相侔使今人有妾母之喪服將
焉適從耶原子曰士為妾母緦古禮也古者大夫以
上為庶母無服庶人無妾故無其制今庶人既得立
妾則其服必同于士然孝慈錄載諸杖期之條何也
以父妾母之名也妾為夫之嫡子為祖后者齊衰三
年為眾子期而子乃報之緦不已為薄乎且庶母之
子為己之昆弟則相為服期今也于其母則緦于其
子則期子母之間輕重頓殊求之禮情深非至理故
子之服妾母當(dāng)以孝慈錄為準(zhǔn)曰然則服緦之制可
廢乎曰何可廢也眾子為妾母杖期不以父存沒得
為之服也若長子為父后為宗廟主夫喪則不祭乃
以父妾之賤而廢尊者之祭可乎禮為父后者為出
母無服為不祭故也母子至親尚不敢以私廢祭況
父妾乎則長子為父后者決無服妾母杖期之理也
夫庶子為父后猶為其生母緦以此明之則嫡子之
不為妾母期可知也若父在服之可也謂己未代父
祭也然則為父后者服之何如曰禮君子子為庶母
慈己者小功鄭元曰此大夫公子嫡妻之子也言君
子子則父在也父在故以慈己加小功父卒則緦今
長子為父后獨(dú)不可以此禮相準(zhǔn)乎是故父在與眾
子同服期父沒則緦此禮義之至中者也亦于時王
之制得相發(fā)明矣
庶子為其母服議 前人
或問大明令載妾子為其母期注云謂嫡母在室者
夫嫡母在降而服期但不知嫡母所厭在父存時耶
抑在父沒之后原子曰婦人雖貴無厭降之義此小
注之誤也若集禮所載之條則無此注夫妾子服母
據(jù)其父存亡為制耳不得系于嫡母也記曰公子為
其母練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注曰公子厭于父也
為母不得伸權(quán)制此服不奪其恩也又曰庶子在父
之室為其母不禫注曰父在厭也此庶子之厭于父
載諸經(jīng)傳可考也未見有為嫡母所厭之文也禮大
夫之妾子父在為其母大功士則期鄭元曰父卒皆
得伸此亦據(jù)父而言也父卒則伸可見父沒之后雖
有嫡母亦得三年也夫父至尊也故可以厭子父所
不服子不敢服父所不降子不敢降則妾子之為母
期蓋據(jù)父在言也父沒則三年矣子之不厭于嫡母
何也婦人無專制之義也嫁則從夫夫死從子又何
厭之有夫?qū)O為祖母后者祖父卒則服三年不得以
其皇姑在而為祖母期也為長子斬者父沒則斬不
得以母在而不斬也夫以母姑之尊尚不能厭于子
婦而況嫡之于妾乎曰然則宋儒注王子有母喪章
謂厭于嫡母其說非歟曰此宋儒之謬說也夫王子
諸侯之妾子也諸侯于妾無服父所不服子亦不敢
服其傅為請則其父在可知也父在已厭于父矣而
何必母曰禮妾服嫡期而嫡于妾無服謂嫡有常尊
也若是則嫡庶之分不鄰于無別乎曰非是之謂也
夫妾之服嫡從夫也嫡若報之則重降之則近于嫌
也故不服不得以不服之故而遂行厭降之制也且
有嫡妾之名其分未嘗不正又何為其無別也待妾
之禮降殺于嫡自其夫施之可也豈有母子天性之
愛而孝子忍于以妾視其親哉曰嫡母在既為其母
三年矣其喪次如之何曰禮自命士以上父子異宮
妾子有母之喪自居其室而遂之可也若同室則不
敢當(dāng)中避正嫡也
禮記
曲禮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陳
注
疏曰支子庶子也祖禰廟在適子之家庶子賤
不敢輒祭若宗子有疾不堪當(dāng)祭則庶子代攝可
也猶必告于宗子然后祭呂氏曰別子為祖繼別
為宗百世不遷者大宗也繼禰繼祖繼曾祖繼高
祖五世則遷者小宗也宗子上繼祖禰族人兄弟
皆宗之冠娶妻必告死必赴況于祭乎所宗乎宗
子者皆支子也支子不敢祭也如諸侯不敢祖天
子大夫不敢祖諸侯尊者之祭非卑者所敢尸也
故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
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則支子雖貴可
以用其祿而不敢專其事也宗子去在他國則支
子攝主以祭其禮有殺全程子曰古所謂支子不
祭者唯使宗子立廟主之而已支子雖不祭至于
齋戒致其誠意則與主祭者不異可與則以身執(zhí)
事不可與則以物助但不別立廟為位行事而已
后世如欲立宗子當(dāng)從此義雖不祭情亦可安若
不立宗子徒欲廢祭適足長惰慢之心不若使之
祭猶愈于已也
又
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吊
陳
注
大夫之喪適子為主拜賓或以他故不在則庶
子不敢受吊不敢以卑賤為有爵者之喪主也
郊特牲
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
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陳
注
著代顯其為主人之次也酌而無酬酢曰醮客
位在戶牖之間加有成加禮于有成之人也三加
始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又加爵弁也喻其志者
使其知廣充志意以稱尊服也此適子之禮若庶
子則冠于房戶外南面醮亦戶外也
內(nèi)則
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
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世子則皆降一等
陳
注
冢子大牢謂天子之元子也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擇
日卜日也卜而擇之故也 山陰陸氏曰據(jù)上庶
人特豚應(yīng)云國君大牢今曰國君世子大牢為其
接以大牢同于王也是以盛言之盡其詞焉爾且
言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
世子大牢惟國君而遠(yuǎn)之使不逼上也又以著自
庶人積隆至是窮矣蓋理窮則同此皆言之法也
慶源輔氏曰父子之氣未嘗不相接也生三日
而又以禮接之于是為至
又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階西
鄉(xiāng)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
陳
注
諸侯朝服元端素裳夫人亦如之者亦朝服也
當(dāng)是展衣注云褖衣者以見子畢即侍御于君故
服進(jìn)御之褖衣也人君見世子于路寢此升自西
階是自外而入也凡生子無問妻妾皆在側(cè)室
大
全
山陰陸氏曰不言三月之末嫌緩不言執(zhí)其右手
咳而名之嫌慢皆非所以言世子故也上下比義
使從可知而已
又
適子庶子見于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
陳
注
此適子蓋世子之弟庶子則妾子也外寢君燕
寢也燕寢在內(nèi)以側(cè)室在旁處內(nèi)故謂此為外也
疏曰庶子見于側(cè)室此以撫首咳名無辭之事同
故與適子連文云見于外寢耳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適
子庶子止見于外寢則世子見于路寢可知
又
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子生三月之末
漱澣夙齊見于內(nèi)寢禮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徹焉使
之特馂遂入御
陳
注
此言大夫士之妾生子之禮宮室之制前有路
寢次則君之燕寢次大夫正寢卿大夫以下前有
適室次則燕寢次則適妻之寢此言內(nèi)寢正謂適
妻寢耳如始入室者如初來嫁時也特馂使此生
子者獨(dú)馂不如常時眾妾同馂也
大
全
慶源輔氏曰
妾生子而禮之如始入室所以使之知大分已定
于其初矣特馂所以寵之然其分不可得而易也
又
公庶子生就側(cè)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于君
擯者以其子見君所有賜君名之眾子則使有司名
之
陳
注
擯者傅姆之屬也君所有賜者此妾君所偏愛
而特加恩賜者故其子君自名之若眾妾之子恩
寵輕略者則使有司名之也疏曰前文已云適子
庶子見異于世子今更重出者以前庶適連文故
此特言庶子之禮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庶子言就側(cè)室
則世子不就側(cè)室其母沐浴朝服則君不沐浴朝
服
又
冢子未食而見必執(zhí)其右手適子庶子已食而見必
循其首
陳
注
疏曰此天子諸侯之禮未與后夫人禮食而先
見冢子急于正也禮食之后乃見適子庶子緩于
庶耳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執(zhí)而見之待之若與己等冢
子故也
喪服小記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陳
注
此據(jù)適士立二廟祭禰及祖今兄弟二人一適
一庶俱為適士其適子之為適士者固祭祖及禰
矣其庶子雖適士止得立禰廟不得立祖廟而祭
祖者明其宗有所在也
大
全
嚴(yán)陵方氏曰適士二廟
則有祖廟矣官師一廟則有禰廟而已此言庶子
不祭祖者言適士家也下言庶子不祭禰者言官
師之家也夫立宗所以重本適子本也庶子支也
其不祭也雖祖之不同至于明其宗之義則一而
已其曰不祭祖則禰客祭之也
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為長子服斬衰三年者以己非繼祖
之宗又非繼禰之宗則長子非正統(tǒng)故也
庶子不祭殤與無后者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
陳
注
長中下殤蓋未成人而死者也無后者謂成人
未昏或已娶無子而死者也庶子所以不得祭此
二者以己是父之庶子不得立父廟故不得自祭
其殤子也若己是祖之庶孫不得立祖廟故無后
之兄弟己亦不得祭之也祖廟在宗子之家此殤
與此無后者當(dāng)祭祖之時亦與祭于祖廟也故曰
從祖祔食
大
全
金華應(yīng)氏曰殤與無后者皆庶子之
子也殤者幼而未成人無后者長而未有子鄭氏
以殤為己之子而系于父之庶以無后為兄弟而
系于祖之庶蓋以殤惟適可祭今適子之下又有
無后者不應(yīng)更祭故指此為兄弟而言之夫所謂
殤與無后者包羅其義云爾非謂庶子之子其適
與庶皆死也適子或殤而死或無后而死皆從祖
而祭于宗子之家故謂之從祖祔食
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立禰廟故不得祭禰所以然者明主
祭在宗子廟必在宗子之家也庶子雖貴止得供
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禮也上文言庶子不祭祖是
猶得立禰廟以其為適士也此言不祭禰以此庶
子非適士或未仕故不得立廟以祭禰也
又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
陳
注
大夫?yàn)槭臃蠊Χ又觿t為父三年
也大夫不服其妾故妾子為其母大功
大
全
嚴(yán)陵方
氏曰庶子之子不降庶子以尊可以降卑卑不可
以降尊也
又
為慈母后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
陳
注
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之為子
母此謂為慈母后者也若庶母嘗有子而子已死
命他妾之子為其后故云為庶母可也若父之妾
有子而子死巳命己之妾子后之亦可故云為祖
庶母可也 石梁王氏曰為慈母后者為庶母為
祖庶母后皆可謂既是妾子此三母皆妾皆可以
妾生之子為后
又
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
陳
注
不世祭者謂子祭之而孫不祭也
又
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
陳
注
此言不命之士父子同宮者
庶子不以杖即位
陳
注
此言適庶俱有父母之喪者適子得執(zhí)杖進(jìn)阼
階哭位庶子至中門外則去之矣
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父主適子喪故適子之子不得以杖即位避祖
之尊故然非厭之也今父既不主庶子之喪故庶
子之子得以杖即位祖不厭孫孫得伸也父皆厭
子故舅主適婦喪而適子不杖大夫不服賤妾故
妾子亦以厭而降服以服其母祖雖尊貴不厭其
孫故大夫降庶子而孫不降其父也
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舅主適婦故適子不得杖舅不主庶婦故庶子
為妻可以杖即位此以即位言者蓋庶子厭于父
母雖有杖不得特以即位故明言之也
又
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
陳
注
妾常祔于妾祖姑上章言亡則中一以上而祔
是祔高祖之妾今又無高祖妾則當(dāng)易妾之牲而
祔于適祖姑女君謂適祖姑也
又
父不為眾子次于外
陳
注
適長子死父為之居喪次于中門外庶子否
又
適婦不為舅姑后者則姑為之小功
陳
注
禮舅姑為適婦大功為庶婦小功今此言不為
后者以其夫有廢疾或他故不可傳重或死而無
子不受重者故舅姑以庶婦之服服之也
大
全
山陰
陸氏曰著為舅后者姑為之大功非情有厚薄以
傳重也
儀禮
喪服
父為長子
注
不言嫡子通上下也亦言立嫡以長
疏
釋曰言
長子通上下則適子之號唯據(jù)大夫士不通天子
諸侯若言大子亦不通上下案服問云君所主大
夫妻大子嫡婦鄭注云言妻見大夫已下亦為此
三人為喪主也則大子下及大夫之子不通士若
言世子亦不通上下唯據(jù)天子諸侯之子是以鄭
云不言適子通上下非直長子得通上下冢子亦
通上下故內(nèi)則云冢子則太牢注云冢子猶言長
子通于下也是冢子亦通上下也云亦言立嫡以
長者欲見適妻所生皆名適子第一子死也則取
適妻所生第二長者立之亦名長子若言適子唯
據(jù)第一者若云長子通立適以長故也
傳曰何以三年也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庶子
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
注
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重其當(dāng)先祖
之正體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庶子者為父
后者之弟也言庶者遠(yuǎn)別之也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
疏
釋曰云何以
者亦是問比例以其俱是子不杖章父為眾子期
此章長子則為之三年故發(fā)何以之傳也不問斬
而問三年者斬重而三年輕長子非極尊故舉輕
以問之輕者尚問明重者可知故舉輕以明重也
云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者此是答辭也以
其父祖適適相承為上己又是適承之于后故云
正體于上云又乃將所傳重者為宗廟主是有此
二事乃得三年云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
也者此明適適相承故須繼祖乃得為長子三年
也 釋曰云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者
經(jīng)云繼祖即是為祖后乃得為長子三年鄭云為
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不同者周之道有適子
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后乃立適
孫乃得為長子三年是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
年也云重其當(dāng)先祖之正體者解經(jīng)正體于上又
云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者釋經(jīng)傳重也云
庶子者為父后者之弟也者謂兄得為父后者是
適子其弟則是庶子是為父后者之弟不得為長
子三年此鄭據(jù)初而言其實(shí)繼父祖身三世長子
四世乃得三年也云言庶者遠(yuǎn)別之也者庶子妾
子之號適妻所生第二者是眾子今同名庶子遠(yuǎn)
別于長子故與妾子同號也云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者案祭法云適
士二廟官師一廟鄭注云官師中下之下祖禰共
廟則此容祖禰共廟據(jù)官師而言若然小記所云
祖禰并言者是適士二廟者也祖禰共廟不言禰
直言祖舉尊而言也鄭注小記云言不繼祖禰則
長子不必五世者鄭前有馬融之等解為長子五
世鄭以義推之己身繼祖與禰通己三世即得為
長子斬長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此微破先師馬
融之義也以融是先師故不正言而云不必而已
也若然雖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種一則正體不得
傳重謂適子有廢疾不堪主宗廟也二則傳重非
正體庶孫為后是也三則體而不正立庶子為后
是也四則正而不體立適孫為后是也案喪服小
記云適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鄭注云謂
夫有廢疾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婦既小功
不大功則夫死亦不三年期可知也
又
適孫
疏
釋曰孫卑于昆弟故次之此謂適子死其適孫
承重者祖為之期
傳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適也有適子者無適孫孫
婦亦如之
注
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是適孫將上為祖后
者也長子在則皆為庶孫耳孫婦亦如之適婦在
亦為庶孫之婦凡父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
疏
釋曰傳云何以問比例者亦為眾孫大功此獨(dú)
期故發(fā)問也云有適子者無適孫者謂適子在不
得立適孫為后也云孫婦亦如之亦謂不立之故
云亦如之也 釋曰云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
是適孫將上為祖后者也者此釋祖為孫服重之
義言周之道對殷道則不然以其殷道適子死弟
乃當(dāng)先立故言周之道也云長子在則皆為庶孫
耳者既適子在不得立孫明同庶孫之例云凡父
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者案喪服小記云適
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
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也凡
父母于子舅姑于婦將不傳重于適及將傳重者
非適服之皆如眾子庶婦也是以鄭云凡父母于
子舅姑于婦非長子皆期明非長子婦及非適孫
傳重同于庶孫大功可知也若然長子為父斬父
亦為斬適孫承重為祖斬祖為之期不報之?dāng)卣?br /> 父子一體本有二年之情故特為祖斬祖為孫本
非一體但以報期故期不得斬也
春秋四傳
隱公不書即位
春秋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
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
仲子婦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公羊傳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
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
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
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
立之隱于是焉而辭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
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
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
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
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王使歸仲子赗
春秋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
之赗
左傳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
公羊傳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為以官氏宰士
也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
稱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喪事有赗赗者蓋以馬以
乘馬束帛乘馬曰赗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
諸侯曷為來赗之隱為桓立故以桓母之喪告于諸
侯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其言來何不及事也其言
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
子微也
谷梁傳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
禮赗人之母則可赗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
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馬曰赗衣衾曰襚
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胡傳上古應(yīng)時稱號故其名三變春秋以天自處創(chuàng)
制立名系王于天為萬世發(fā)其義備矣冢宰稱宰咺
者名也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
士書人咺位六卿之長而名之何也仲子惠公之妾
爾以天王之尊下赗諸侯之妾是加冠于屨人道之
大經(jīng)拂矣天王紀(jì)法之宗也六卿紀(jì)法之守也議紀(jì)
法而修諸朝廷之上則與聞其謀頒紀(jì)法而行諸邦
國之間則專掌其事而承命以赗諸侯之妾是壞法
亂紀(jì)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庶之分故特貶而書名
以見宰之非宰也或曰僖公之母成風(fēng)亦莊公妾也
其卒也王使榮叔歸含且赗其葬也王使召伯來會
葬下赗諸侯之妾而名其宰榮召何以書字而不名
也于前赗仲子則名冢宰于后葬成風(fēng)王不稱天其
法嚴(yán)矣
大
全
程子曰王者奉若天道故稱天王其命曰天命
其討曰天討盡此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把持
天下者霸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稱天王以
奉天命夫婦人倫之本最當(dāng)先正春秋之時嫡庶
僭亂圣人猶謹(jǐn)其名分男女之配終身不變者也
故無再娶之禮大夫而下內(nèi)無主則家道不立故
不得已有再娶之禮天子諸侯內(nèi)職具備后夫人
已可以攝治無再娶之禮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
仲子羽數(shù)特異僖公而后無復(fù)辨矣春秋因其竊
號而書之以志僭亂仲子系惠公而言故正其名
不曰夫人曰惠公仲子謂惠公之仲子妾稱也以
夫人禮赗人之妾不天亂倫之甚也然春秋之始
天王之義未見故不可去天而名咺以見其不王
王臣雖微不名況于宰乎 趙氏曰天子而赗妾
母是起僭也 汪氏曰在禮君不撫仆妾以其賤
也外臣之妾而天王赗之何以宗法則于天下乎
張氏曰惠公以去年薨仲子卒之年月不可知或
亦去年也天子于諸侯有赗禮所以褒有功而厚
其終也諸侯無再娶之禮惠公牽于私愛寵庶妾
而立為夫人正犯以妾為妻之戒瀆亂夫婦之綱
乃天討之所當(dāng)加九伐之法所謂犯令陵政蓋此
類也平王不能正惠公之罪反厚其送終之禮遣
冢宰而來赗冢宰不能以紀(jì)法詔王乃奉命以赗
上僭之妾仲尼以春秋之初方書天王以立法于
是貶冢宰于上中士之例深罪其以百揆之尊
官失職一至于此貶其臣則君可知矣凡春秋之
書以尊者而貶從卑者之例必有大罪極惡而后
加焉不可以常事觀也
考仲子宮
春秋隱公五年秋九月考仲子之宮
公羊傳考宮者何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桓未君
則曷為祭仲子隱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然則何
言爾成公意也
谷梁傳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
子為君為其母筑宮使公子主其祭也于子祭于孫
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禮也
胡傳考者始成而祀也其稱仲子者惠公欲以愛妾
為夫人隱公欲以庶弟為嫡子圣人以為諸侯不再
娶于禮無二適孟子入惠公之廟仲子無祭享之所
為別立宮以祀之非禮也故因其來赗而正名之曰
仲子之赗因其考宮而正名之曰仲子之宮而夫人
眾妾之分定矣隱公攝讓之實(shí)辨矣桓公篡弒之罪
昭矣存則以氏系姓以姓系號歿則以謚系號以姓
系謚者夫人也存不稱號歿不稱謚單舉姓字者妾
也凡宮廟非志災(zāi)失禮則不書
大
全
杜氏曰諸侯無二嫡惠公欲以仲子為夫人隱
公成父之志為別立宮也 汪氏曰桓母非夫人
則隱桓皆庶子隱長當(dāng)立非攝也隱欲與桓乃讓
之也 汪氏曰谷梁云庶母筑宮而君終則廢禮
曰妾母不世祭乃庶子為君之禮也戴記稱妾祔
于妾祖姑乃公子之為大夫士者之禮也若庶子
未為君而祭其妾母則固無其禮也禮稱女君死
則妾為女君之黨服攝女君則不為先女君之黨
服所以防嫡妾之亂也孟子卒則聲子攝小君矣
仲子先君之妾耳安可為之立宮乎隱公立宮以
祭庶弟之母遂啟后世追尊妾母皆援春秋考宮
之義圣人特書以著失禮之始厥后成風(fēng)敬嬴定
姒齊歸皆以妾母祔廟而不書矣
桓公即位
春秋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谷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jǐn)始也其曰無王何也
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
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
治桓也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
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
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
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
即位是無恩于先君也
胡傳桓公與聞乎故而書即位著其弒立之罪深絕
之也美惡不嫌同辭或問桓非惠公之適子乎適子
當(dāng)立而未能自立是故隱公攝焉以俟其長而授之
位久攝而不歸疑其遂有之也是以至于見弒而惡
亦有所分矣春秋曷為深絕桓也曰古者諸侯不再
娶于禮無二適惠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攝
行內(nèi)主之事矣仲子安得為夫人母非夫人則桓乃
隱之庶弟安得為適子謂當(dāng)立乎桓不當(dāng)立則國乃
隱公之國其欲授桓乃實(shí)讓之非攝也攝讓異乎曰
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故周公即政而謂之?dāng)z推己
所有以與人者讓也故堯舜禪授而謂之讓惠無適
嗣隱公繼室之子于次居長禮當(dāng)嗣世其欲授桓所
謂推己所有以與人者也豈曰攝之云乎以其實(shí)讓
而桓乃弒之春秋所以惡桓深絕之也然則公羊所
謂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子以母貴者其說非歟曰此
徇惠公失禮而為之詞非春秋法也仲子有寵惠公
欲以為夫人母愛者子抱惠公欲以桓為適嗣禮之
所不得為也禮不得為而惠公縱其邪心而為之隱
公又探其邪心而成之公羊又肆為邪說而傅之漢
朝又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之大倫亂矣春秋明著
桓罪深加貶絕備書終始討罪之義以示王法正人
倫存天理訓(xùn)后世不可以邪汨之也
大
全
趙氏曰妾母不得為夫人桓何以得貴若然是
禮可得而越分可得而逾也若母得以子貴即成
風(fēng)之赗葬不應(yīng)有譏而公羊經(jīng)外妄生此文遂令
漢朝引以為證而亂大法良可惜哉 或問桓公
非受命于惠公乎家氏曰否惠公暮年溺于私愛
或有立桓之意而未見于事故惠卒而隱遂立左
氏謂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奉之
者隱也非惠公嘗有治命也谷梁謂既勝其邪心
以與隱者事之實(shí)也隱欲讓桓所謂成父之惡也
使惠公確有立桓之志則隱將有蒲屈之難國可
得乎
子同生
春秋桓公六年秋九月丁卯子同生
左傳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太牢卜士負(fù)
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于申繻對
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
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
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
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
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
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xiàn)武廢
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
命之曰同
公羊傳子同生者孰謂謂莊公也何言乎子同生喜
有正也未有言喜有正者此其言喜有正何久無正
也子公羊子曰其諸以病桓與
谷梁傳疑故志之時曰同乎人也
胡傳嫡冢始生即書于策與子之法也唐虞禪夏后
殷周繼春秋兼帝王之道賢可禪則以天下為公而
不拘于世及之禮子可繼則以天下為家而不必于
讓國之義萬世之通道也與賢者貴于得人與子者
定于立嫡傳子以嫡天下之達(dá)禮也故有君薨而世
子未生之禮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者以名分
素明而民志定也經(jīng)書子同生所以明與子之法正
國家之本防后世配嫡奪正之事垂訓(xùn)之義大矣此
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無生而貴者誓于天
子然后為世子
大
全
程子曰書子同生圣人所以正大本而防僭亂
也子同者桓之嫡長子也于其始生即書之其位
固己定矣嫡冢之生國之大事故書 啖氏曰君
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禮接之則史書之 趙氏曰
禮備于嫡是重宗廟記其是以著其非也 蜀杜
氏曰書同生正魯國之傳嗣而遏篡逆也 張氏
曰蓋嫡夫人之長子備用太子之禮故史書于策
春秋于此明與子之法在于正始明分則私愛之
所不能行嬖孽之所不能干所以定國本息亂源
也
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春秋僖公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左傳晉侯使以殺太子申生之故來告初晉侯使士
蒍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
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讎焉
無戎而城讎必保焉寇讎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
不敬固讎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
惟寧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
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
誰適從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
校乃徇曰校者吾讎也逾垣而走披斬其袪遂出奔
翟
公羊傳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
甚之也
谷梁傳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胡傳公羊子曰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申生
進(jìn)不能自明退不能違難愛父以姑息而陷之不義
讒人得志幾至亡國先儒以為大仁之賊也而目晉
侯斥殺專罪獻(xiàn)公何也春秋端本清源之書也內(nèi)寵
并后嬖子配適亂之本也驪姬寵奚齊卓子嬖亂本
成矣尸此者其誰乎是故目晉侯斥殺專罪獻(xiàn)公使
后世有欲紊妃妾之名亂適庶之位縱人欲滅天理
以敗其家國知所戒焉以此防民猶有以堯母名門
使奸臣逆探其意有?;屎筇又囊猿晌仔M之
禍者
大
全
何氏曰甚惡殺親親也 啖氏曰稱晉侯言申
生之無罪也 陳氏曰太子縊于新城則其斥殺
保春秋之法茍有讒而不見則其君之罪也是故
申生以驪姬之譖自殺宋痤以伊戾之譖自殺直
稱君殺而已矣 家氏曰獻(xiàn)公殘忍不君溺于內(nèi)
嬖所與朝夕潛圖密慮不過為樹建庶孽之計耳
方東山皋落之伐豈無他人乃以命冢嗣狐突先
友梁余子先丹木之徒固洞見公之肺肝而勸太
子為避禍之謀不待歸胙于君人皆知其不免矣
張氏曰獻(xiàn)公嬖寵庶孽聽讒如流輕世適之重忽
社稷之計申生既死而公卒之復(fù)奚齊亦被殺徒
設(shè)此心兩俱棄之致晉亂二十余年兵敗國破所
謂為人父而蒙首惡之名者此也 高氏曰諸侯
世子皆誓于天子不可專殺也且父子人之大倫
非他人所得間者今至于相殺則人倫廢矣況世
子至親非其君自殺之則無敢殺者是故斥言晉
侯所以深罪其聽讒而忍殺其子也觀采苓之詩
蓋可見其好聽讒矣
晉獻(xiàn)公卒
春秋僖公九年秋九月甲子晉侯詭諸卒
左傳九月晉獻(xiàn)公卒里克奔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
子之徒作亂初獻(xiàn)公使荀息傅奚齊公疾召之曰以
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對曰臣竭其
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jì)君之靈也不濟(jì)則以死
繼之公曰何謂忠貞對曰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送往事居偶俱無猜貞也及里克將殺奚齊先告荀
息曰三怨將作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將死之
里克曰無益也荀息曰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
欲復(fù)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且人之欲善
誰不如我我欲無貳而能謂人已乎
晉里克殺奚齊
春秋僖公九年冬晉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齊
左傳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書曰殺其君之子未
葬也荀息將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荀息立
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殺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詩所謂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
為也荀息有焉
公羊傳此未逾年之君其言弒其君之子奚齊何弒
未逾年君之號也
谷梁傳其君之子云者國人不子也國人不子何也
不正其殺世子申生而立之也
胡傳谷梁子曰其君之子云者國人不子也不正其
殺申生而立之也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為其所子則
當(dāng)子矣國人何為不子也民至愚而神是非好惡靡
不明且公也其為子而弗子者莫能使人弗之子也
非所子而子之者莫能使人之亦子也周幽王嘗黜
太子宜臼子伯服矣而犬戎殺其身晉獻(xiàn)公亦殺世
子申生立奚齊矣而大臣?xì)⑵渥釉姴辉坪跆焐?br />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此言天理根于人
心雖以私欲滅之而有不可滅也春秋書此以明獻(xiàn)
公之罪抑人欲之私示天理之公為后世戒其義大
矣以此防民猶有欲易太子而立趙王如意致夫人
之為人彘者
大
全
汪氏曰衛(wèi)宣殺伋壽立朔而國人傷之賦二子
乘舟之詩以悼伋壽之亡漢武奇愛少子因巫蠱
事殺戾太子而壺關(guān)三老田千秋等咸訟其冤隋
文以讒譖廢太子勇左右莫不閔默文武大臣皆
知其不可而弗敢言此皆人心天理之本然知嫡
庶長幼之分不可紊也觀獻(xiàn)公訟其子于荀息自
知廢正恐有后患則天理之正非唯國人知之獻(xiàn)
公亦自知之矣 孫氏曰奚齊庶孽獻(xiàn)公殺世子
而立之春秋不與故曰君之子奚齊惡之也 張
氏曰奚齊謂之其君之子以晉獻(xiàn)殺嫡立庶而奪
之也齊舍未逾年而謂之君以舍之正而與之也
或抑或揚(yáng)得是非之公可以觀矣
晉里克弒其君卓
春秋僖公十年晉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公羊傳及者何累也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
孔父仇牧皆累也舍孔父仇牧無累者乎曰有有則
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荀息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齊卓子者驪姬之子也荀息傅
焉驪姬者國色也獻(xiàn)公愛之甚欲立其子于是殺世
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獻(xiàn)公病將死謂荀息曰士
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
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獻(xiàn)公死奚齊立里克謂荀息
曰君殺正而立不正廢長而立幼如之何愿與子慮
之荀息曰君常訊臣矣臣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
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里克知其不可與謀退弒奚
齊荀息立卓子里克弒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謂不
食其言矣
谷梁傳以尊及卑也荀息閑也
胡傳國人不君奚齊卓子而曰里克弒其君卓何也
是里克君之也克者世子申生之傅也驪姬將殺世
子而難里克使優(yōu)施飲之酒而告之以其故里克聽
其謀乃欲以中立自免稱疾不朝居三旬而難作是
謂持祿容身速獻(xiàn)公殺適立庶之禍者故成其君臣
之名以正其弒逆之罪克雖欲辭而不受其可得乎
使克明于大臣之義據(jù)經(jīng)廷諍以動其君執(zhí)節(jié)不貳
固太子以攜其黨多為之故以變其志其濟(jì)則國之
福也其不濟(jì)而死于其職亦無歉矣人臣所明者義
于功不貴幸而成所立者節(jié)于死不貴幸而免克欲
以中立祈免自謂智矣而終亦不能免等死耳不死
于世子而死于弒君其亦不知命之蔽哉語曰不知
命無以為君子也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義者必陷
于篡弒誅死之罪克之謂也荀息者奚齊卓子之傅
也君弒而死于難書及所以著其節(jié)書大夫不失其
官也于荀息何取焉若息者可謂不食其言矣或曰
息既從君于昏不食其言庸足取乎世衰道微人愛
其情私相疑貳以成傾危之俗至于刑牲歃血要質(zhì)
鬼神猶不能固其約也孰有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
里之命臨死節(jié)而不可奪如息者哉自古皆有死民
無信不立故圣人以信易食而君子以信易生息不
食言其可少乎
齊侯小白卒
春秋僖公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左傳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
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wèi)姬生武孟少衛(wèi)
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
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太
子雍巫有寵于衛(wèi)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于公亦有
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
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nèi)寵以殺群吏而
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
谷梁傳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見矣其不正
之前見何也以不正入虛國故稱嫌焉耳
大
全
東萊呂氏曰桓公雖能用管仲攘夷狄霸諸侯
有一匡天下之功然仲無正心誠意格君之學(xué)徒
急于一時之功利卒致五子之亂其所以有始無
終者家法不正也管仲且有三歸之失豈能正其
君哉
風(fēng)氏薨
春秋文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fēng)氏薨
左傳冬成風(fēng)薨
胡傳風(fēng)氏僖公之母莊公妾也而稱夫人自是嫡妾
亂矣語曰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
曰寡小君蓋敵體之稱也若夫妾媵則非敵矣其生
亦以夫人之名稱號之其沒亦以夫人之禮卒葬之
非所以正其分也以妾媵為夫人徒欲尊寵其所愛
而不虞卑其身以妾母為夫人徒欲崇貴其所生而
不虞賤其父卑其身則失位賤其父則無本越禮至
是不亦悖乎夫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無服不敢貳尊
者也春秋于成風(fēng)記其卒葬各以實(shí)書不為異辭者
謹(jǐn)禮之所由變也
大
全
程子曰自成風(fēng)以后妾母稱夫人嫡妾亂矣仲
子始僭尚未敢同嫡也 馬氏曰是時嫡妾不正
稱號不審夫子嘗言古禮如此故記之正其名所
以責(zé)其實(shí)也 陳氏曰夫人某氏嫡稱也喪之以
夫人之禮也隱公之喪桓母猶有疑焉是故別廟
也祔姑稱謚伉然如夫人則自文公之喪成風(fēng)始
薛氏曰妾母為夫人僭也僭則何以取乎春秋不
沒其實(shí)也 朱子曰僖公成風(fēng)與晉簡文帝鄭太
后一也皆所以著妾母之義 汪氏曰嫡妾之分
乃人君所當(dāng)謹(jǐn)以妾母為夫人必致以妾為嫡以
妾為嫡必致庶孽奪正之禍敬嬴之殺惡及視乃
視習(xí)僖文之尊成風(fēng)而動于為惡也后世妾母皆
稱太后或妾而加以皇后之號又其甚則唐高宗
立武昭儀為后而致移其宗社矣朱子于綱目書
尊帝母貴人為太后又或書立貴嬪某氏為皇后
或曰立婕妤某氏為皇后或曰立婢某氏為后蓋
取法春秋譏成風(fēng)之例然春秋隱其辭而綱目直
斥本稱者春秋乃本國之史而綱目則筆削前代
之史故不同也
王歸成風(fēng)含赗
春秋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赗
公羊傳含者何口實(shí)也其言歸含且赗何兼之兼之
非禮也
谷梁傳含一事也赗一事也兼歸之非正也其曰且
志兼也其不言來不周事之用也赗以早而含以晚
胡傳珠玉曰含車馬曰赗歸含且赗者厚禮妾母也
不稱天王者弗克若天也春秋系王于天以定其名
號者所履則天位也所治則天職也所敕而惇之者
則天之所敘也所敘而庸之者則天之所秩也所賞
所刑者則天之所命而天之所討也夫婦人倫之本
王法所尤謹(jǐn)者今成風(fēng)以妾僭嫡王不能正又使大
夫歸含赗焉而成之為夫人則王法廢人倫亂矣是
謂弗克若天而悖其道非小失耳故特不稱天以謹(jǐn)
之也
大
全
杜氏曰成風(fēng)莊公之妾天子以夫人禮赗之
劉氏曰不知者乃謂天子赗人之妾小過耳而譏
之深求車殺母弟大惡也而譏之略是不及知春
秋正人倫之意也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治之三
綱也道莫先焉桓以臣弒君而王命之成風(fēng)以妾
僭嫡而王成之于是三綱廢矣是失人之所以為
人也王之無天不亦明乎
葬成風(fēng)
春秋文公五年春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fēng)
公羊傳成風(fēng)者何僖公之母也
胡傳仲子雖聘非惠公之嫡也春秋之初尚以為疑
故別為立宮而羽數(shù)特異此雖非禮之正然不祔于
姑猶有辨焉至是成風(fēng)書葬乃有二夫人祔廟而亂
倫易紀(jì)無復(fù)辨矣故禮之失自成風(fēng)始也
大
全
蘇子曰仲子非惠公之嫡故特為之立宮而不
祔不書其葬蓋禮之正也自成風(fēng)以來妾母皆葬
蓋祔也魯禮之變自此始矣 汪氏曰后世以妾
母為正嫡至于喪事乃黜正嫡而嬖妾合葬焉如
中宗之葬干陵嚴(yán)善思諫而弗正循襲而莫知其
失矣孰有如漢之孝文自謂側(cè)室之子而不以為
嫌者乎
王使會葬成風(fēng)
春秋文公五年春三月王使召伯來會葬
左傳王使榮叔來含且赗召昭公來會葬禮也
谷梁傳會葬之禮于鄙上
胡傳王臣下聘桓公冢宰書名示貶而大夫再聘則
無譏焉或以為從同同也或以為同則書重也成風(fēng)
薨王使榮叔歸含且赗既不稱天矣及使召伯來會
葬又與貶焉何也歸含且赗施于妾母已稠迭矣又
使卿來會葬恩數(shù)有加焉是將祔之于廟也而致禮
于成風(fēng)盡矣聘一也含赗而又葬則其事益隆亂人
倫廢王法甚矣再不稱天者圣人于此尤謹(jǐn)其戒而
不敢略也
大
全
程子曰天子以妾母同嫡亂天理也故不稱天
圣人于此尤謹(jǐn)其戒
秦歸成風(fēng)襚
春秋文公九年冬秦人來歸僖公成風(fēng)之襚
左傳禮也諸侯相吊賀也雖不當(dāng)事茍有禮焉書也
以無忘舊好
公羊傳其言僖公成風(fēng)何兼之兼之非禮也曷為不
言及成風(fēng)成風(fēng)尊也
谷梁傳秦人弗夫人之也即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胡傳秦人歸禭而曰僖公成風(fēng)者非兼襚也亦猶平
王來赗仲子而謂之惠公仲子爾仲子惠公之妾也
然則風(fēng)氏亦莊公之妾曷不書曰來歸莊公成風(fēng)之
襚乎曰寵愛仲子以妾為妻者惠公也故書惠公仲
子所以正后世之為人夫者當(dāng)明夫道不可亂嫡妾
之分以卑其身尊崇風(fēng)氏立為夫人者僖公也故書
僖公成風(fēng)所以正后世之為人子者當(dāng)明子道不可
行僭亂之禮以賤其父圣人垂戒之義明矣
大
全
程子曰過時始至故云來歸雖子母先君后夫
人體當(dāng)然也書秦人不云君使以失禮夷之也言
其尚夷也蓋嫡妾之亂自茲而始 劉氏曰僖公
成風(fēng)者妾母系子而言耳諸侯無二嫡故妾母系
子為重
子卒
春秋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子卒
左傳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書曰子卒諱之
也仲以君命召惠伯其宰公冉務(wù)人止之曰入必死
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wù)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
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公冉務(wù)人奉
其帑以奔蔡既而復(fù)叔仲氏
公羊傳子卒者孰謂謂子赤也何以不日隱之也何
隱耳弒也弒則何以不日不忍言也
谷梁傳子卒不日故也
胡傳諸侯在喪稱子繼世不忍當(dāng)也既葬不名終人
子之事也逾年稱君緣民臣之心也子卒何以不日
遇弒不忍言也既葬而不名不名而遇弒者不日以
見其弒子赤是也逾年而稱君稱君而遇弒者不地
以見其弒閔公是也何以知其賊乎上書大夫并使
下書子卒夫人歸則知罪之在公子遂矣孫于邾出
奔莒則知罪之在夫人與慶父矣繼世之恩終事之
重情文之節(jié)隱惡之禮記事之信誅亂臣討賊子之
義備矣
大
全
茅堂胡氏曰子赤之生不見于經(jīng)蓋文公不知
重嫡庶之義故仲尼削之 張氏曰私事公子遂
敬嬴奪嫡之心也然其敢啟是心者嬖故也有夫
人太子而嬖寵妾則文公所以怠于政事者有自
來矣國君昏于嬖寵慢棄國政故妾媵大臣相與
謀賊君嗣而不能察所謂前有讒而不見后有賊
而不知者文公之謂矣叔彭生身為大臣既無以
救文公之失政又不能撓仲遂之邪謀有公冉務(wù)
人之忠言不能用甘心就死無一毫扶持之實(shí)沒
而不書有以也哉
哀姜?dú)w齊
春秋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夫人姜氏歸子齊
左傳大歸也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殺嫡
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妻
谷梁傳惡宣公也有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有待貶
絕而惡從之者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
人緩帶一曰就賢也
胡傳書夫人則知其正書姜氏則知其非見絕于先
君書歸于齊則知其無罪異于孫于邾者而魯國臣
子殺適立庶敬嬴宣公不能事主君存適母其罪不
書而并見矣
大
全
汪氏曰以氏系姓以姓系號與媵妾不同 張
氏曰文定于九年夫人姜氏至自齊傳曰出姜至
是蓋不安于魯適庶之亂未有不始于妾上僭夫
人失位而致之者是以知文公之首惡也
夫人嬴氏薨
春秋宣公八年戊子夫人嬴氏薨
胡傳敬嬴文公妾也何以稱夫人自成風(fēng)聞季友之
繇事友而屬其子及僖公得國立以為夫人于是乎
嫡庶亂矣春秋于風(fēng)氏凡始卒四貶之則禘于太廟
秦人歸禭榮叔含赗召伯會葬去其姓氏不稱夫人
王再書而無天是也敬嬴又嬖私事襄仲而屬宣公
不待致于太廟援例以立則從同同而無貶矣其意
若曰以義起禮為可繼茍出于私情而非義后雖欲
正可若何
大
全
啖氏曰成風(fēng)之后妾母皆僭用夫人禮故亦書
薨以著其罪 家氏曰哀姜淫亂與慶父同弒二
君齊桓討而殺之僖于是尊其母成風(fēng)為夫人以
配其父此僭也然非哀姜不終則僖亦未敢遽如
此今敬嬴之事則異于是嬴以嬖妾私事襄仲弒
子赤立宣公逐嫡母歸齊而已僭夫人之位出姜
無罪為賊臣悖妾所逐不得與哀姜同例嬴與其
子弒君逐母僭號夫人亦不得與成風(fēng)偶使遇齊
桓則敬嬴襄仲皆當(dāng)比而誅戮王室不競中國無
伯得以肆行無忌孰知天道禍盈至是八年遂使
齊死于路后八日嬴隕于魯與哀姜慶父先后即
誅其事相類但有天討人刑之異耳 汪氏曰春
秋既書夫人姜氏薨于夷又書夫人風(fēng)氏薨則知
哀姜為莊公夫人而成風(fēng)乃妾也既書夫人姜氏
歸于齊又書夫人嬴氏薨則知出姜為文公夫人
而敬嬴乃妾也直書于策讀者比事以考之雖微
傳而嫡妾之分明矣
葬敬嬴
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
左傳葬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
胡傳成風(fēng)薨以夫人葬以小君將祔于廟而始有二
夫人也則四貶之以正其事今敬嬴亦薨以夫人葬
以小君使祔于廟無貶以正之從同同可也而于宣
公元年即以所逆穆姜婦之何也曰婦有姑之詞見
敬嬴遂以子貴援例而亟立為夫人也僖公享國八
年然后致成風(fēng)而敬嬴之亟也雖云援例魯君臣之
責(zé)亦可知矣無貶而書法若此者猶桓宣弒君而書
即位爾
大
全
臨川吳氏曰僖宣襄昭四妾母群臣皆逢君之
意而尊為夫人也象山陸氏曰襄仲殺太子惡
敬嬴為之也敬嬴非嫡而薨以夫人葬以小君魯
君臣之責(zé)深矣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蓋為此也
宋殺其世子痤
春秋襄公二十有六年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左傳初宋芮司徒生女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
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平公入夕共姬與之食公
見棄也而視之尤姬納諸御嬖生佐惡而婉太子痤
美而很合左師畏而惡之寺人惠墻伊戾為太子內(nèi)
師而無寵秋楚客聘于晉過宋太子知之請野享之
公使往伊民請從之公曰夫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
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yuǎn)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
貳心乎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內(nèi)臣請往也遣之至則
坎用牲加書征之而騁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
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公使視之則
信有焉問諸夫人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公囚太子
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
死矣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過期乃縊而死佐為太
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烹伊戾左師見夫人之步馬
者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左師曰誰為君夫人余胡
弗知圉人歸以告夫人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
玉曰君之妾棄使某獻(xiàn)左師改命曰君夫人而后再
拜稽首受之
胡傳殺世子母弟直書君者甚之也宋寺人伊戾為
太子內(nèi)師無寵譖于宋公而殺之則賊世子痤者寺
人矣而獨(dú)甚宋公何哉譖言之得行也必有嬖妾配
嫡以惑其心又有小人欲結(jié)內(nèi)援者以為之助然后
愛惡一移父子夫婦之間不能相保者眾矣尸此者
其誰乎晉獻(xiàn)公之殺申生宋公之殺痤直稱君者春
秋正其本之意
大
全
高氏曰晉獻(xiàn)公惑驪姬之讒而殺申生宋平公
聽伊之言而殺子痤漢武帝唐明皇猶蹈之以
二君猶爾晉宋不足道也自古讒人之為國患雖
其君之父子不能相保況臣下乎 家氏曰宋寺
人伊戾內(nèi)連宮禁外結(jié)大臣其造讒而殺太子宋
平尋知其子之無罪僅烹一伊戾而芮棄之寵愛
向戍之權(quán)任不為之衰更立棄之子為太子此人
道之大變春秋謹(jǐn)而識之榖梁所謂目君以著其
惡者也傳者稱痤美而很佐惡而婉婉者巧于自
結(jié)很者疏于內(nèi)交佐日以親痤日以疏以至于死
故居近君之地者自處為難隋煬所以傾勇其事
似之勇則痤也楊素則左師也獨(dú)孤后惡其子楊
素從而陷之及隋文疾革乃悟則已無及由明不
足以察奸內(nèi)外相煽而為讒故也
陳招殺世子偃
春秋昭公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
左傳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二妃生公子
留下妃生公子勝二妃嬖留有寵屬諸司徒招與公
子過哀公有廢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悼太
子偃師而立公子留
谷梁傳鄉(xiāng)曰陳公子招今曰陳侯之弟招何也曰盡
其親所以惡招也兩下相殺不志于春秋此其志何
也世子云者唯君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
諸侯之尊兄弟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之也親而
殺之惡也
胡傳此公子招特以弟稱者著招憑寵稔惡而陳侯
失親親之道也招以公子為司徒乃貴戚之卿親則
介弟尊則叔父號令廢立自己而出莫敢干之者也
不能援立嫡冢安靖國家而逢君之惡戕殺偃師以
致太寇宗社覆沒罪固大矣陳侯信愛其弟何以為
失親親乎尊賢者親親之本不能擇親之賢者厚加
尊寵以表儀公族而徇其私愛施于不令之人以至
亡國敗家豈不失親親之道乎其曰陳侯之弟招殺
陳世子偃師交貶之也
大
全
陸氏曰稱弟以殺世子既罪其逆且言骨肉相
殘又譏陳侯失教也 孫氏曰招以叔父之親不
顧宗社之重殞冢嗣以立庶孽致楚滅陳招之由
也其曰陳侯之弟親之者所以甚招之惡也 汪
氏曰隱七年傳書盟書帥師而稱弟者罪其有寵
愛之私今按此書殺世子亦罪其寵任之私也
陳氏曰哀有世子矣又屬其嬖子于二公子為是
殺世子則譏不但其人也書曰陳侯斥君之辭也
襄陵許氏曰陳哀寵其庶子資以強(qiáng)輔而之權(quán)
以軋?zhí)邮怪氈劣趤y作躬受其禍惟其溺
愛法不勝私也悲夫 汪氏曰經(jīng)書殺世子者三
晉獻(xiàn)嬖奚齊卓子而殺申生宋平嬖佐而殺痤陳
哀嬖留而殺偃師皆嬖子匹嫡之禍也然申生痤
之誅權(quán)在于晉宋之君故雖亂國而不至于亡陳
哀基怨造禍勢不兩全遂至寵弟戕其國本而且
以憂殞其身而國隨以亡矣其罪得不又甚于晉
獻(xiàn)宋平者歟故申生與痤目君以殺惟偃師之殺
目陳侯之弟招夫以弟招系之陳侯則陳哀之罪
章章明矣不曰殺其世子而重舉國者偃師非招
之世子也下書楚滅陳執(zhí)招放之以見楚之滅陳
托于討招而公子留之嬖實(shí)亡陳之本也歟
呂氏春秋
慎勢
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別則宗族亂慎子曰今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耳
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
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
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
漢賈誼新書
立后義
古之圣帝將立世子則帝自朝服自阼階上西鄉(xiāng)于
妃妃抱世子自房出東鄉(xiāng)太史奉書而上堂當(dāng)兩階
之間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三帝執(zhí)禮稱辭命世
子曰授太祖太宗與社稷于子者三其命也妃曰不
敢者再于三命曰謹(jǐn)受命拜而退太史以告太祝太
祝以告太祖太宗與社稷太史出以告太宰太宰以
告州伯州伯命藏之州府凡諸貴以下至于百姓男
女無敢與世子同者以此防民百姓猶有爭為君者
夫勢明則民定而出于一道故人皆爭為宰相而不
奸為世子非宰相尊而世子卑也不可以智求不可
以力爭也今以為知子莫如父故疾死置后者恣父
之所以比使親戚不相親兄弟不相愛亂天下之紀(jì)
使天下之俗失聞尊敬而不讓其道莫經(jīng)于此疾死
置后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
下之至義也
孔叢子
雜訓(xùn)
穆公問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
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適而立其次微子舍孫而立其
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質(zhì)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
文而親其親故立子亦各其禮也文質(zhì)不同其禮則
異文王舍適立次權(quán)也公曰茍得行權(quán)豈唯圣人唯
賢與愛立也子思曰圣人不以權(quán)教故立制垂法順
之為貴若必欲犯何有于異公曰舍賢立圣舍愚立
賢何如子思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則
各賢其所愛不殊于適何以限之必不能審賢愚之
分請父兄群臣卜于祖廟亦權(quán)之可也
班固白虎通
封公侯
君薨適夫人無子有育遺腹必待其產(chǎn)立之何專適
重正也曾子問曰立適以長不以賢何以言為賢不
肖不可知也尚書曰惟帝其難之立子以貴不以長
防愛憎也春秋曰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賢不以
長也
唐杜氏通典
諸侯崇所生母議
后漢許慎五經(jīng)異義云妾母之子為君子得尊其母
為夫人按春秋公羊說妾子立為君母得稱夫人故
上堂稱妾屈于嫡下堂稱夫人尊行國家則士庶起
為人君母亦不得稱夫人父母者子之天也子不得
爵命父母至于妾子為君爵其母者以妾本接事尊
者有所因也谷梁說魯僖公立妾母成風(fēng)為夫人入
宗廟是子而爵母也以妾為妻非禮也故春秋左氏
說成風(fēng)得立為夫人母以子貴謹(jǐn)按尚書舜為天子
瞽瞍為士明起于匹庶者子不得爵父母也至于魯
僖公本妾子尊母成風(fēng)為小君經(jīng)無譏文公羊左氏
義是也鄭元駁曰禮喪服父為長子三年以將傳重
故也眾子則為之周明無二嫡也女君卒貴妾繼室
攝其事耳不得復(fù)立夫人魯僖公妾母為夫人者乃
緣莊夫人哀姜有殺子般閔公之罪應(yīng)貶故也近漢
呂后殺戚夫人及庶子趙王不仁廢不得配食文帝
更尊其母薄后非其比耶妾子立者得尊其母禮未
之有也袁準(zhǔn)正論云時俗之論曰庶子為公可以尊
其母為夫人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按隱公二年夫人
子氏薨五年考仲子之宮上稱夫人下不應(yīng)復(fù)言仲
子明其以妾為妻也秦人來歸成風(fēng)之襚不稱夫人
明其私尊不通于鄰國也左氏傳曰并后匹嫡亂之
本也公羊亦云母以子貴說曰谷梁云秦人來歸成
風(fēng)之襚秦不云夫人也就外不云夫人而見正焉夫
身為國君而母為妾庶子孫所不忍臣下所不安故
私稱于國中不加境外此人子之情國人之私而立
于禮法之正也假有庶子數(shù)人并為三公欲各尊其
母將何以止之非圣人者無法此大亂之道也
二嫡妻議
魏征東長史吳綱亡入?yún)瞧拮恿粼谥袊趨歉?br />吳亡綱與后妻并子俱還二婦并存時人以為依典
禮不宜有二嫡妻袁準(zhǔn)正論以為并后匹嫡禮之大
忌然此為情愛所偏無故而立之者爾綱夫婦之絕
非犯宜出之罪來還則復(fù)初焉得而廢之在異域則
事勢絕可以取妻后妻不害焉得而遣之按并后匹
嫡事不兩立前嫡承統(tǒng)后嫡不傳重可也二母之服
則無疑于兩三年矣虞喜議曰法有大防禮無二嫡
趙姬以君女之尊降身翟婦著在春秋此吳氏后妻
所宜軌則庾蔚之謂袁準(zhǔn)制之得其衷矣
世子卒無子立次子議
宋孝武大明二年有司奏凡侯伯子男世子卒無嗣
求進(jìn)次子為世子檢無其例下禮官議正博士傅郁
議禮記微子立衍商禮斯降仲子舍孫姬典攸貶歷
代遵循靡替于舊今君存而世子卒厥嗣未育非舍
孫之謂愚以為世子有子自宜紹為嗣孫若其未有
無容遠(yuǎn)搜輕屬承統(tǒng)繼體傳之有由父在立子允稱
禮情典曹郎諸葛雅之議按春秋傳云世子死有母
弟則立長年均擇賢義均則卜古之制也今長子早
喪無嗣進(jìn)立次子以為世子取諸左氏理義無違
天子奪宗議
晉元帝建武初孫文上事宣帝支子不應(yīng)祭章郡京
兆二府君仆射刁協(xié)云諸侯奪宗圣庶奪嫡豈況天
子乎自皇祚以來五十余年宗廟已序而又攻乎異
端宜加議罪按漢梅福云諸侯奪宗此謂父為士庶
子封為諸侯則庶子奪宗嫡主祭祀也在諸侯尚有
奪義豈況天子乎所言圣庶者謂如武王庶子有圣
德奪代伯邑考之宗嫡也
宣帝司馬懿章郡京兆懿祖父也
諸王公侯留輔朝政嫡子監(jiān)國議
晉博士孫旒等議按周禮典命職凡諸侯之嫡子誓
于天子攝其君則下其君一等謂公之子如侯伯而
執(zhí)珪侯伯之子如子男而執(zhí)璧春秋曹伯使其太子
射姑來朝行國君之禮踐土之盟衛(wèi)成公使其母弟
武如會經(jīng)書曰衛(wèi)武蔡
闕
甲午序于諸侯又左傳冢
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古之制
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軍旅君與國政之所圖非太子
之事也
周制諸侯以功德入為王卿士則上卿理其國事今
諸王公侯受任天朝而嫡子攝其君事車服禮數(shù)國
封大小領(lǐng)兵軍數(shù)自當(dāng)如本制而王公侯遣上卿及
軍將掌其事合于古議今之車服與古禮不同依禮
應(yīng)下其君一等其嫡子皆以有爵命印綬冠服佩玉
之制宜如本令而嫡子但知其政不干其位君不可
二尊無二上國相以下見嫡子宜如臣而不稱臣又
禮非其臣則答拜國之命士上達(dá)于其君者嫡子宜
答拜其文書稱嗣子宜曰王嗣子其公侯嗣子系于
父爵明不專國其燕見則稱第下文書表疏皆臣禮
而不稱臣今之監(jiān)司上官文書皆為記告嫡子監(jiān)國
其下群臣官文書宜稱告不言命稱教
兄弟俱封各得立禰廟議
晉中山王睦上言乞依六蓼之祀皋陶杞鄫之祀相
立廟按睦譙王之弟兄弟俱封今求各立禰廟下太
常議博士祭酒劉喜等議王制諸侯五廟是則立始
祖謂嫡統(tǒng)承重一人得立祖禰之廟群弟雖并為諸
侯始封之君未得立廟也唯今正統(tǒng)當(dāng)立祖廟中山
不得并也后代中乃得為睦立廟為后代子孫之始
耳司徒荀顗議以為宜各得立廟時詔從顗議又詔
曰禮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太祖即始封
君也其廟不毀前詔以譙王中山王父非諸侯尊同
禮不相厭故欲令各得祭以申私恩也然考之典制
事不經(jīng)通若安平王諸子并封皆得立廟祭禰親盡
數(shù)終其廟當(dāng)毀無故下食支庶之國猥更隨昭穆而
廢非尊祖敬宗之義也其如前奏施行虞喜曰譙與
中山俱始封之君父非諸侯尊同體敵無所為厭并
立禰廟恩情兩伸荀議是也詔書所喻恐非禮意令
上祭四代自以諸侯位尊得伸其恩祭及四代不論
毀且不毀為始封之君則譙王雖承父統(tǒng)禰廟亦在
應(yīng)毀之例不得長立也又安平獻(xiàn)王自為始封諸子
雖別封而同為諸侯諸侯尊同故不復(fù)各立此則公
子為諸侯不得立禰廟也而譙王父非諸侯使與諸
侯同列不得并祭或難曰禮庶子不祭禰明其宗也
若俱得祭父則并統(tǒng)二嫡非明其宗也答曰若宗子
與庶子位俱為士禰已有廟無為重設(shè)與公子為諸
侯不立禰廟同也若尊卑不同則己恩得施并祭無
嫌也禮大夫三廟太祖百世不遷者也使大夫之后
有庶統(tǒng)為諸侯者當(dāng)上祭四代四代之前不得復(fù)祭
若當(dāng)奪尊則大夫太祖為廢其祀以此推之明得兼
祭一者恩得伸隨代而毀一者繼太祖百代不替也
徐禪非荀是虞曰愚等謂尊祖敬宗禮之所同若列
國秩同則祭歸嫡所以明宗也嫡輕庶重禮有兼享
所以致孝也今譙王為長既享用重祿中山之祀無
以加焉二國兩祭禮無所取詔青禁之是也詔稱安
平獻(xiàn)王諸子并封不可各令立廟是荀暢之義美矣
然虞謂中山父非諸侯而祭更闕疑如禮意也虞征
士答衛(wèi)將軍虞喜以嫡為大夫庶為諸侯諸侯禮重
應(yīng)各立廟禪謂為允矣喜曰尊同體敵恩情兩伸諸
兄弟俱始為諸侯命數(shù)無降今士庶始封之君尚得
上祭四代不拘于嫡以貴異之況已尊同五等更嫌
不得其均用豐禮并祭四代所以寵之理非僭宗此
蓋先王以孝理天下肅恭明祀之達(dá)義也昔周公有
王功魯立文王之廟鄭有平王東遷之勛特令祖厲
是為榮之非計享之祭在于周室魯鄭豈得過之哉
宋庾蔚之謂大夫士尊不相絕故必宗嫡而立宗承
別子之嫡謂之宗子收族合食□正一宗者也故特
加齊衰三月之服至四小宗則服無所加唯昆弟之
為人后姊妹雖出一降而已曾子問宗子為士庶子
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鄭云貴祿重宗也小
記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至諸侯尊絕大夫不得
以大牢祭卿大夫之家是以經(jīng)無諸侯為宗服文則
知諸侯奪宗各自祭不復(fù)就宗祭也又諸侯別子封
為國君亦得各祭四代何以知其然諸侯既不就祭
人子不可終身不得享其祖考居然別祭四代或疑
神不兩享舉魯鄭祭文祖厲足以塞矣余以弟祿卑
于兄不得兩祭虞以為可兩祭由于父非諸侯又未
善也
天子為庶祖母持重服議
漢文帝所生薄太后以景帝前二年崩天子朝臣并
居重服
東晉安帝崇安四年太皇太后李氏崩祠部郎中徐
廣議左氏春秋母以子貴成風(fēng)稱夫人文公服三年
之喪凡子于父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固
宜遂服若嫌禮文不存則宜從重同為祖母服齊衰
三年百官一周廣又尋按漢文所生薄太后亡朝臣
亦居重服太常殷茂曰太皇太后名稱雖尊而據(jù)非
正體主上纂承宗祖不宜持重謂齊服為安徐野人
云若以魯侯所行失禮者左傳不見譏責(zé)而漢代持
服與正嫡無異殷太常所上服事于禮中尋求俱無
明文然仆之所言專據(jù)春秋也車引答云漢代皆服
重且大體已定此當(dāng)無復(fù)□革耶于是安帝服齊衰
三年百寮并服周于西堂設(shè)菇蘆神武門施兇門柏
歷
朱庾蔚之謂公羊明母以子貴者明妾貴賤若無嫡
子則妾之子為先立又子既得立則母隨貴豈謂可
得與嫡同耶成風(fēng)稱夫人非禮之正谷梁已自為通
小記云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此謂凡庶子
故鄭元云祖不厭孫耳非謂承祖之重而可得申其
私服也庶子為后不得服其母以廢祭故也則己卒
己子亦不得服庶祖母可知矣小記言妾子不代祭
谷梁傳曰于子祭于孫止此所明凡妾非謂有加崇
之禮者也今古異禮三代殊制漢魏以來既加庶以
尊號徽旗章服為天下小君與嫡不異故可得服重
而廟祭傳祀六代耳非古有其議也
天子立庶子為太子不宜加薨服議
晉惠帝愍懷太子以庶子立為太子及薨議疑上當(dāng)
服三年司隸王堪議圣上統(tǒng)緒無所他擇踐祚之初
拜于南郊告于天地謁于祖廟明皇儲也正體承重
豈復(fù)是過司隸從事王接議愍懷太子雖己建立所
謂傳重而非正體者也依喪服及鄭氏說制服不得
與嫡同應(yīng)從庶例天子諸侯不為庶子服圣上于愍
懷無服之喪難者曰君父立之與后所生同矣焉有
既為太子而復(fù)非嫡乎答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
喪服庶子為其母緦不言嫡子為其妾母而曰庶子
為其母許其為后庶名猶存矣
宋庾蔚之謂王堪以為拜為太子則全同嫡正王接
據(jù)庶子為后為其母緦庶名不去故雖為太子猶應(yīng)
與眾子同天子不為服可謂兩失其衷嘗試言之按
喪服傳通經(jīng)長子三年言以正體乎上又將所傳重
明二義兼足乃得加至三年今拜為太子雖將所傳
重而非正體安得便同嫡正為之?dāng)厮ズ跫劝轂樘?br />子則是將所傳重寧得猶與眾庶子同其無服乎天
子諸侯絕旁周今拜庶子為太子不容得以尊降之
既非正嫡但無加崇耳自宜伸其本服一周庶子為
后不得全與嫡同庶名何由得去己服祖曾與嫡不
異是與嫡同者也曾祖為己服無加崇是與嫡異者
也天子諸侯大夫不以尊降又與眾子不同矣
太子為所生母服議
晉廢帝海西公太和中太子所生陳淑媛薨尚書疑
所服徐邈以為宜依公子為母練冠麻衣既葬除之
殷仲堪以為當(dāng)依庶子為后服所生母緦皇子服乃
練冠耳按緦麻章中有庶子為后為其母傳曰與尊
者為體今皇太子繼體宸極正位儲宮猶可同稱庶
乎當(dāng)與尊者為體徐邈又曰嫡子服所生禮無其文
者蓋不異于庶子故總以公子為言推義可知既曰
君之所不服則正庶均于降奪雖登位儲宮而上厭
所天義不異也至于既孤則余尊之厭輕矣故諸庶
子服其母大功而為后者服其母緦此存亡異禮何
可一其制耶殷又曰傳曰與尊者為體諸無子者立
宗人為子便當(dāng)降其本親尋為后之言將關(guān)于存亡
也徐又按喪服傳三月不舉祭因而服緦明已主烝
嘗非復(fù)嫡子之時也姜輯議渤海王服范太妃事喪
服云君為女子子嫁于國君者傳曰尊同則得服其
親服然則君之庶子有封為君者其父亦不降之明
矣士之妾子不降母者以其與父貴賤不足殊也然
則尊與父同不見厭者亦宜伸其情盡禮于其母渤
海王既不承安平之祀而母已受王命之寵成太妃
之號愚謂太妃之尊但當(dāng)自降于渤海不得配食于
安平之廟耳至于渤海三王自宜盡為母之制不復(fù)
厭于安平以從公子降等之禮按薛公謀議皇子已
封為王列土守藩不得戚于天子者父卒為母三年
士為所生母服議
周制庶子在父之室則其為母不禫
晉解遂問司徒蔡謨曰庶子喪所生嫡母尚存不知
制輕重答云士之妾子服其母與凡人喪母同鍾陵
胡淡所生母喪自嫡兄承統(tǒng)而嫡母存疑不得三年
問范宣答曰按禮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春秋傳曰
大夫有側(cè)室士有二宗皆斯之謂是以庶子有母之
喪自居其室而遂其情經(jīng)載稟命為慈母且猶三年
況親所生乎嫡母雖貴然厭降之制父所不及婦人
無專制之事豈得引父為比而屈降支子也謝奉問
范汪云吾兒服所生至今四月應(yīng)大祥禮云庶子為
其母無禫如此當(dāng)以四月下旬祥逾月便除居心喪
耶汪答禮自天子達(dá)于庶人也虞君賓云從兄益子
昔遭所生喪張帷為次諸弟居廬未知此何所依今
兄子先有周喪今應(yīng)緦麻如即先服則情重而無變
若釋齊衰著緦麻又是以輕奪重又得稱哀子以不
賀隰答云時人所行皆是士禮大夫庶子父在以尊
厭降其母其士賤其庶子為母則不降若士庶子一
身有君在堂唯可杖不得居廬稱哀子也徐邈答謝
靜云漢魏以來通用士禮庶子父在為所生周心喪
三年如諸侯大夫之子乃厭降而近代所不行夫?yàn)?br />有子之妾緦而妾有從夫之制又兩妾之子依禮宜
兩相為庶母緦
庶子父在為出嫡母服議
晉徐邈答劉閏之問庶子服出嫡母邈以經(jīng)言出妻
之子為母明非所生則無服也邈又答范寧問曰若
但言出母嫌妾子亦服故言出妻之子則非所生也
殷仲堪答宗氏庶子服出母按王賀以父在服齊衰
周父沒不服故以為父喪之服父在齊衰周本自心
喪終二十五月今雖無服當(dāng)不應(yīng)減三年之節(jié)也
嫡庶部紀(jì)事一
史記殷本紀(jì)帝陽甲之時殷衰自中丁以來廢適而
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
莫朝
呂氏春秋當(dāng)務(wù)篇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
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
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
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jù)法而爭之
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后
史記周本紀(jì)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
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
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
為太子
國語魯武公以括與戲見王王立戲樊仲山甫諫曰
不可立也不順必犯犯王命必誅故出令不可不順
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夫下事
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也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是
教逆也若魯從之而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若不
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是事也誅亦失不誅亦失
天子其圖之王卒立之魯侯歸而卒及魯人殺懿公
而立伯御三十二年宣王代魯立孝公諸侯從是而
不睦
左傳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
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
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
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臣
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
階之為禍夫?qū)櫠或滘湺芙到刀缓逗抖?br />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
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
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
是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吁游
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四年衛(wèi)州吁弒桓公而立
周公欲弒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與王殺周
公黑肩王子克奔燕初子儀有寵于桓王桓王屬諸
周公辛伯諫曰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周公
弗從故及
晉獻(xiàn)公娶于賈無子烝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
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
吾晉代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
子驪姬嬖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guān)嬖五使言
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
無主宗邑?zé)o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
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
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
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說
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
皆鄙惟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群公子而
立奚齊晉人謂之二五耦
初驪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余
子亦為余子其庶子為公行晉于是有公族余子公
行趙盾請以括為公族曰君姬氏之愛子也微君姬
氏則臣狄人也公許之冬趙盾為旄車之族使屏季
以其故族為公族大夫
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趙衰生原同
屏括樓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子余辭姬曰得寵而
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為才固請
于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為內(nèi)子而
己下之
莒紀(jì)公生太子仆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仆且多行
無禮于國仆因國人以弒紀(jì)公
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訪于申豐
曰彌與紇吾皆愛之欲擇才焉而立之申豐趨退歸
盡室將行他日又訪焉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乃
止訪于臧紇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季氏飲大
夫酒臧紇為客既獻(xiàn)臧孫命北面重席新樽潔之召
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及旅而召公鉏使與之齒季
孫失色季氏以公鉏為馬正慍而不出閔子馬見之
曰子無然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
患無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
也奸回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
居官次季孫喜使飲己酒而以具往盡舍旃故公鉏
氏富又出為公左宰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孟氏之
御騶豐點(diǎn)好羯也曰從余言必為孟孫再三云羯從
之孟莊子疾豐點(diǎn)謂公鉏茍立羯請讎臧氏公鉏謂
季孫曰孺子秩固其所也若羯立則季氏信有力于
臧氏矣弗應(yīng)己卯孟孫卒公鉏奉羯立于戶側(cè)季孫
至入哭而出曰秩焉在公鉏曰羯在此矣季孫曰孺
子長公鉏曰何長之有惟其才也且夫子之命也遂
立羯秩奔邾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孫之
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
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孟氏閉門告于季孫曰臧氏將為亂不使我葬季孫
不信臧孫聞之戒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于臧氏臧
孫使正夫助之除于東門甲從己而視之孟氏又告
季孫季孫怒命攻臧氏乙亥臧紇斬鹿門之關(guān)以出
奔邾初臧宣叔取于鑄生賈及為而死繼室以其侄
穆姜之姨子也生紇長于公宮姜氏愛之故立之臧
賈臧為出在鑄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且致大蔡焉
曰紇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紇之罪不及不祀子
以大蔡納請其可賈曰是家之禍也非子之過也賈
聞命矣再拜受龜使為以納請遂自為也臧孫如防
使來告曰紇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請茍守先
祀無廢二勛敢不辟邑乃立臧為臧紇致防而奔齊
襄公三十一年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公子裯穆叔
不欲曰大子死有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均擇賢
義均則卜古之道也非適嗣何必娣之子且是人也
居喪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謂不度不度之人鮮
不為患若果立之必為季氏憂武子不聽卒立之比
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
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魯叔孫穆子初避僑如之難奔齊及庚宗遇婦人私
為食而宿焉適齊娶國氏生孟丙仲壬后庚宗婦以
私子來見名曰牛使為豎豎牛以計令穆子殺孟丙
逐仲壬穆子疾急命召仲壬許而不召因絕穆子之
食而卒牛立昭子而相之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
牛殺適立庶罪莫大焉必速殺之豎牛奔齊孟仲之
子殺諸塞關(guān)之外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
也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云有
覺德行四國順之
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
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
見于群望曰當(dāng)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
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康
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晢皆遠(yuǎn)之平王弱抱而
入再拜皆厭紐斗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
其危哉
楚平王卒令尹子常欲立子西曰太子壬弱其母非
適也王子建實(shí)聘之子西長而好善立長則順建善
則治王順國治可不務(wù)乎子西怒曰是亂國而惡君
王也國有外援不可瀆也王有適嗣不可亂也敗親
速讎亂嗣不祥我受其名賂我以天下吾滋不從也
楚國何為必殺令尹令尹懼乃立昭王
公子荊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xiàn)其禮對
曰無之公怒曰汝為宗正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
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
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
也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太子國人始惡之
季孫有疾命正常曰無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告
而立之女也則肥也可季孫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
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載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遺言命
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則以告于君與大夫而立之今
生矣男也敢告遂奔衛(wèi)康子請退公使共劉視之則
或殺之矣乃討之召正常正常不反
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諸子鬻姒之子荼嬖諸大夫
恐其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齒長矣未有太子若
之何公曰二三子間于憂虞則有疾疢亦姑謀樂何
憂于無君公疾使國惠子高昭子立荼置群公子于
萊秋齊景公卒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奔衛(wèi)公子鉏
公子陽生來奔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
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晏子淳于人納女于景公生孺子荼景公愛之諸臣
謀欲廢公子陽生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
夫以賤匹貴國之害也置大立少亂之本也夫陽生
而長國人戴之君其勿易夫服位有等故賤不陵貴
立子有禮故孽不亂宗愿君教荼以禮而勿陷于邪
導(dǎo)之以義而勿湛于利長少行其道宗孽得其倫夫
陽生敢毋使荼饜粱肉之味玩金石之聲而有患乎
廢長立少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愛長
少無等宗孽無別是設(shè)賊樹奸之本也君其圖之古
之明君非不知繁樂也以為樂淫則哀非不知立愛
也以為義失則憂是故制樂以節(jié)立子以道若夫恃
讒諛以事君者不足以責(zé)信今君用讒人之謀聽亂
夫之言也廢長立少臣恐后人之有因君之過以資
其邪廢少而立長以成其利者君其圖之公不聽景
公沒田氏殺君荼立陽生殺陽生立簡公殺簡公而
取齊國
說苑楚恭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
多亂夫一兔走于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萬人不復(fù)
走分未定則一兔走使萬人擾分已定則雖貪夫知
止今楚多寵子而嫡位無主亂自是生矣夫世太子
者國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國既無基又使百姓失
望絕其本矣本絕則撓亂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
王為太子其后猶有令尹圍公子棄疾之亂也
禮記檀弓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
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趨而就子服伯
子于門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
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司寇惠子之喪子游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辭曰子
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敢辭子游曰禮也文
子退反哭子游趨而就諸臣之位文子又辭曰子辱
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敢辭子游
曰固以請文子退扶適子南面而立曰子辱與彌牟
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虎也敢不復(fù)位子
游趨而就客位
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人六人卜所以為后者曰沐
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zhí)
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wèi)
人以龜為有知也
新序延陵季子者吳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長
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札即季子最小而
賢兄弟皆愛之既除喪將立季子季子辭曰曹宣公
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
遂不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jié)矣君義嗣也誰
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才愿附子臧以無失
節(jié)固立之棄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作而與
季子季子必不受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
致諸侯乎季子皆曰諾故諸其為君者皆輕死為勇
飲食必祝曰天若有吳國必疾有禍于身故遏也死
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國宜之季子也季
子使而未還僚者長子之庶兄也自立為吳王季子
使而還至則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號曰闔閭不
悅曰先君之所為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也將
從先君之命則國宜之季子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而
與子我宜當(dāng)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于是使專諸刺僚
而致國乎季子季子曰爾殺我君吾受爾國是吾與
爾為亂也爾殺我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
身無已也去而之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侍栐谎恿?br />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國為義以其不殺為仁是以春
秋賢季子而尊貴之也
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見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
子卿曰無為將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
嘗見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
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
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自是之后簡子
盡召諸子與語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
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
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
臨代代可取也簡子于是知毋恤果賢乃廢太子伯
魯而以毋恤為太子
太史公贊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于悼
襄王悼襄王廢適子嘉而立遷遷素?zé)o行信讒故誅
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繆哉秦既擄遷趙之亡大
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jìn)兵破嘉遂滅趙以為
郡
孟嘗君傳田嬰齊宣王庶弟也有子四十余人其賤
妾有子曰文嬰使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jìn)名聲聞于
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
嬰卒謚為靜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
李斯傳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會稽并海上北
抵瑯邪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
始皇有二十余子長子扶蘇以數(shù)直諫上上使監(jiān)兵
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
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
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dú)子胡亥丞相李
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
也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
辒辌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辒辌車中
可諸奏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而謂公子胡亥曰
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dú)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
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聞
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
趙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權(quán)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
耳愿子圖之且夫臣人與見臣于人制人與見制于
人豈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
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強(qiáng)因人之功
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
食高請謀之丞相斯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
齊桓兄弟爭位身死而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
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
安足為謀高曰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斯乃聽高高
報胡亥于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
亥為太子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
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
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jìn)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
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
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
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
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
奉書賜扶蘇于上郡使者至發(fā)書扶蘇泣入內(nèi)舍欲
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
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jiān)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即
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fù)請復(fù)請而后死未暮也使者
數(shù)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fù)
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于陽周使
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陽發(fā)喪太子立為二世
皇帝
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杜門不出歲余上欲廢太子
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
也呂后恐不知所為人或謂呂后曰留侯善用計策
上信用之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
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
始上數(shù)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
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余人何益呂澤強(qiáng)要曰
為我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
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
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
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
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
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于是呂后令呂澤
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
所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將往擊之四人
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
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
從此受禍矣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
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且步圆豢?br />為盡力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今戚夫人日
夜侍御趙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
愛子之上明乎必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請呂后
承間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今諸將皆
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將此屬無異使羊?qū)⒗悄?br />為用且使布聞之則鼓行而西耳上雖病強(qiáng)載輜車
臥而護(hù)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為妻子自強(qiáng)于
是呂澤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
人意上曰吾惟豎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
自將兵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強(qiáng)起
至曲郵見上曰臣宜從病甚楚人剽疾愿上無與楚
人爭鋒因說上曰令太子為將軍監(jiān)關(guān)中兵上曰子
房雖病強(qiáng)臥而傅太子是時叔孫通為太傅留侯行
少傅事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
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
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
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
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
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
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
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
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
臣等來耳上曰煩公幸卒調(diào)護(hù)太子四人為壽已畢
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
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
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
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奈何雖
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
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周昌傳昌沛人也封汾陰侯昌為人強(qiáng)力敢直言嘗
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
昌項(xiàng)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
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
止而周昌廷爭之強(qiáng)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cè)耳于東廂
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袁盎傳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從其在禁中嘗同席
坐及坐郎署長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
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
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豈
可與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
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dú)不見人彘乎于是上乃說
召語慎夫人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后漢書公沙穆傳穆遷繒相時繒侯劉敞東海恭王
之后也所為多不法廢嫡立庶傲很放恣穆到官謁
曰臣始除之日京師咸謂臣曰繒有惡侯以吊小相
明侯何因得此丑聲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體傳茅
土之重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違越法度故朝廷使臣為輔
愿改往修來自求多福乃上沒敞所侵官民田地廢
其庶子還立嫡嗣
王符傳符字節(jié)信安定臨涇人也安定俗鄙庶孽而
符無外家為鄉(xiāng)人所賤
袁紹傳董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
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dāng)立之紹曰今上
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
立庶恐眾議未定卓按劍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
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
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fù)言劉氏種不足復(fù)遺紹
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而奔冀
州
紹自軍敗發(fā)病薨未及定嗣逢紀(jì)審配宿以驕侈為
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于譚而與配紀(jì)有隙眾以譚
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
尚為嗣譚自稱車騎將軍郭圖辛評謂譚曰使先公
出將軍為兄后者皆是審配之所構(gòu)也譚然之遂引
兵攻尚戰(zhàn)于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別駕王修率
吏自青州往救譚譚還欲更攻尚修譬之不從劉表
以書諫譚又與尚書諫之并不從曹操因此進(jìn)攻破
之
劉表傳初平元年表為荊州刺史十三年曹操自將
征表未至八月表疽發(fā)背卒在荊州幾二十年家無
余積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類于己甚愛之后為琮
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yù)之言
日聞于表表寵□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
甥張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而琦不自寧嘗與瑯
邪人諸葛亮謀自安之術(shù)亮初不對后乃共升高樓
因令去梯謂亮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
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
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表將江夏太守
黃祖為孫權(quán)所殺琦遂求代其任及表病甚琦歸省
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見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
意乃謂琦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其任至重今釋眾
擅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
遂遏于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之眾聞而傷焉
遂以琮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將因奔喪
作難會曹操軍至新野琦走江南蒯越韓嵩及東曹
掾傅巽等說琮歸降及曹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
三國志毛玠傳時太子未定而臨災(zāi)侯植有寵玠密
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
所宜聞后群僚會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
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孫霸傳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和為太子霸為魯王
寵愛崇特與和無殊頃之和霸不穆之聲聞于權(quán)耳
權(quán)禁斷往來假以精學(xué)督軍使者羊上疏曰臣聞
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
祖宗為國藩表也二宮拜授海內(nèi)稱宜斯乃大吳興
隆之基頃聞二宮并絕賓客遠(yuǎn)近悚然大小失望竊
從下風(fēng)聽采眾論咸謂二宮智遠(yuǎn)英茂自正名建號
于今三年德行內(nèi)著美稱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聞
謂陛下當(dāng)副順遐邇所以歸德勤命二宮賓延四遠(yuǎn)
使異國聞聲思為臣妾今既未垂意于此而發(fā)明詔
省奪備衛(wèi)抑絕賓使四方禮敬不復(fù)得通雖實(shí)陛下
敦尚古義欲令二宮專志于學(xué)不復(fù)顧慮觀聽小宜
期于溫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傾企喁喁之至愿也
或謂二宮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寢息不寧就如所嫌
猶宜補(bǔ)察密加斟酌不使遠(yuǎn)近得容異言臣懼積疑
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遠(yuǎn)異同之語易
以聞達(dá)聞達(dá)之日聲論當(dāng)興將謂二宮有不順之愆
不審陛下何以解之若無以解異國則亦無以釋境
內(nèi)境內(nèi)守疑異國興謗非所以育巍巍鎮(zhèn)社稷也愿
陛下早發(fā)優(yōu)詔使二宮周旋禮命如初則天清地晏
萬國幸甚矣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陰共附霸圖
危太子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死流竺尸于江
兄穆以數(shù)諫戒竺得免大辟猶徙南州霸賜死后又
誅寄安奇等咸以黨霸構(gòu)和故也
陳武傳武子修修弟表字文奧武庶子也少知名兄
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謂其母曰兄不幸早亡
表統(tǒng)家事當(dāng)奉嫡母母若能為表屈情承順嫡母者
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當(dāng)出別居耳表于大義公正
如此由是二母感悟雍穆
嫡庶部紀(jì)事二
晉書裴秀傳秀字季彥河?xùn)|聞喜人也祖茂漢尚書
令父潛魏尚書令秀少好學(xué)有風(fēng)操八歲能屬文叔
父徽有盛名賓客甚眾秀年十歲有詣徽者出則過
秀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jìn)饌于客見者
皆為之起秀母曰微賤如此當(dāng)應(yīng)為小兒故也宣氏
知之后遂止
姚興載記興立其子泓為皇太子立其昭儀張氏為
皇后封子懿弼洸宣諶愔璞質(zhì)逵裕國兒皆為公天
水人姜紀(jì)好間人之親戚興子弼有寵于興紀(jì)遂傾
心附之弼時為雍州刺史與密謀還朝令傾心事常
山公至是興以弼為尚書令侍中大將軍既居將相
收結(jié)朝士勢傾東宮遂有奪嫡之謀矣弼寵愛方隆
所欲施行無不信納左右機(jī)要皆其黨人漸欲廣樹
爪牙彌縫其闕右仆射梁喜侍中任謙京兆尹尹昭
承間言于興曰父子之際人罕得而言然臣等理不
容默并后匹嫡未始不傾國亂家廣平公弼奸兇無
狀潛有陵奪之志市巷諷議皆言陛下欲有廢立之
志誠如此者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詔興曰安有此
乎昭等曰若無廢立之事陛下愛弼適所以禍之愿
去左右減其威權(quán)興默然興寢疾其太子泓屯兵于
東華門侍疾于諮議堂姚弼潛謀為亂招集數(shù)千人
被甲伏于其第姚紹及任謙梁喜姚贊尹昭斂曼嵬
并典禁兵宿衛(wèi)于內(nèi)姚裕遣使告姚懿于蒲□并密
信諸藩論弼逆狀懿流涕以告將士將士無不奮怒
于是建牙誓眾將赴長安鎮(zhèn)東豫州牧姚洸起兵洛
陽平西姚諶起兵于雍將以赴泓之難興疾瘳朝其
群臣征虜劉羌泣謂興曰陛下寢疾數(shù)旬奈何忽有
斯事興曰朕過庭無訓(xùn)使諸子不穆卿等各陳所懷
以安社稷尹昭曰廣平公弼恃寵懷貳自宜置之刑
書陛下若含忍且可削奪威權(quán)使散居藩國興謂梁
喜曰卿以為何如喜曰臣之愚見如昭所陳興未忍
致法免其尚書令以將軍公就第懿等聞興疾瘳各
罷兵還鎮(zhèn)懿恢及弟諶等皆抗表罪弼請致之刑法
興弗許時姚懿姚洸姚宣姚諶來朝使姚裕言于興
曰懿等今悉在外欲有所陳興曰汝等正欲道弼事
耳吾已知之裕曰弼茍有可論陛下所宜垂聽若懿
等言違大義便當(dāng)肆之刑辟奈何距之于是引見諮
議堂宣流涕曰先帝以大圣起基陛下以神武定業(yè)
安可使弼謀傾社稷宜委之有司肅明刑憲臣等敢
以死請興曰吾自處之非汝等所憂先是大司農(nóng)竇
溫司徒左長史王弼皆有密表勸興廢立興雖不從
亦不以為責(zé)撫軍東曹屬姜虬上疏興以虬表示梁
喜曰天下之人莫不以吾兒為口實(shí)將何以處之喜
曰信如虬言陛下宜早裁決興默然太子詹事王周
亦樹黨東宮弼惡之周抗志確然興嘉其守正以周
為中書監(jiān)弼恨姚宣之毀己遂譖宣于興興大怒遂
收宣于杏城下獄而使弼將三萬人鎮(zhèn)秦州尹昭言
于興曰廣平公與皇太子不平握強(qiáng)兵于外陛下一
旦不諱恐社稷必危興弗納時興藥動姚弼稱疾不
朝集兵于第興聞之怒甚泓言于興曰臣誠不肖不
能訓(xùn)諧于弟致弼構(gòu)造是非陛下若以臣為社稷之
憂除臣而國寧若垂天性之恩乞聽臣守藩興慘然
改容召姚贊梁喜尹昭斂曼嵬于諮議堂密謀收弼
時姚紹屯兵雍城馳遣告之?dāng)?shù)日不決興慮其為變
乃收弼囚之中曹將殺之泓流涕固請之乃止于是
興如華陰泓監(jiān)國入居西宮因疾篤還長安泓欲出
迎其宮臣曰今主上疾篤奸臣在側(cè)廣平公每希覬
非常變故難測今殿下若出進(jìn)則不得見主上退則
有弼等之禍安所歸乎泓乃拜迎于黃龍門樽下弼
黨先謀因泓出迎害之今欲隨興入殿中作亂復(fù)未
知興之存亡疑而不發(fā)興疾轉(zhuǎn)篤興少子耕兒出告
其兄愔曰上已崩矣宜速決計于是愔與其屬率甲
士攻端門遣壯士登門緣屋而入及于馬道泓時侍
疾于諮議堂遣斂曼嵬率殿中兵登武庫距戰(zhàn)太子
右衛(wèi)率姚和都率東宮兵入屯馬道南愔等既不得
進(jìn)遂燒端門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禁兵見興喜躍
貫甲赴賊賊眾駭擾和都勒東宮兵自后擊之愔等
奔潰逃于驪山興引紹及贊梁喜尹昭斂曼嵬入內(nèi)
寢受遺輔政義熙十二年興死時年五十一
劉曜載記初靳準(zhǔn)之亂曜世子穎沒于黑匿郁鞫部
至是□自言郁鞠大驚資給衣馬遣子送之曜對□
悲慟嘉郁鞠忠款□字義孫年十歲身長七尺五寸
眉鬢如畫聰奇之謂曜曰此兒神氣豈同義真乎固
當(dāng)應(yīng)為卿之冢嫡卿可思文王廢伯邑考立武王之
意也曜曰不可以亂長幼之倫也聰曰義真既不能
遠(yuǎn)追太伯高讓之風(fēng)吾不過為卿封之以一國義真
曜子儉之字也于是封儉為臨海王立□為世子□
雖少離屯難而風(fēng)骨俊茂身長八尺三寸發(fā)與身齊
多力善射曜因以重之其朝臣亦屬意焉曜于是顧
謂群下曰義孫可謂歲寒而不雕涅而不淄者矣義
光雖先已樹立然沖幼儒謹(jǐn)恐難乎為今之儲貳也
朕欲遠(yuǎn)追周文近蹤光武使宗廟有太山之安義光
饗無疆之福于諸卿意如何其太傅呼延晏等咸曰
陛下遠(yuǎn)擬周漢為國家無窮之計豈惟臣等賴之實(shí)
亦宗廟四海之慶左光祿卜泰太子太保韓光等進(jìn)
曰陛下若以廢立為是也則不應(yīng)垂訪群下若以為
疑也固思聞臣等異同之言何則昔周文以未建之
前擇圣表而超樹之可也光武緣母色而廢立豈足
為圣朝之模范皇子穎文武才略神度弘遠(yuǎn)信獨(dú)絕
一時足以擬蹤周發(fā)然太子孝友仁慈志尚沖雅亦
足以堂負(fù)圣基為承平之賢主不可輕以廢易陛下
誠實(shí)爾者臣等有死而已未敢奉詔曜默然穎前泣
曰慈父之于子也當(dāng)務(wù)存尸鳩之仁何可替熙而立
臣也陛下謬恩乃爾者臣請死于此以明赤心因歔
欷流涕悲感朝臣曜亦以太子羊氏所生羊有寵哀
之不忍廢乃止追謚前妻卜氏為元悼皇后穎之母
也封穎為永安王
宋書鮮卑吐谷渾傳阿柴虜吐谷渾遼東鮮卑也父
奕洛韓有二子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若洛廆別
為慕容氏渾庶長廆正嫡父在時分七百戶與渾渾
與廆二部俱牧馬馬斗相傷廆怒遣信謂渾曰先公
處分與兄異部牧馬何不相遠(yuǎn)而致斗爭相傷渾曰
馬是畜生所以致斗斗在于馬而怒及人邪永別甚
易于是擁馬西行日移一頓頓八十里經(jīng)數(shù)頓廆悔
悟深自咎責(zé)遣舊父老及長史乙那樓追渾令還渾
曰我是卑庶理無并大今以馬致別諸君試擁馬令
東馬若還東我當(dāng)隨去樓喜即使所從二千騎共遮
馬令回不盈三百步□然悲鳴突走聲若頹山如是
者十余輩一向一遠(yuǎn)于是遂西附陰山遭晉亂遂得
上隴后廆追思渾作阿干之歌鮮卑呼兄為阿干
南齊書劉懷珍傳懷珍子靈哲嫡母崔氏及兄子景
煥泰始中沒虜靈哲為布衣不聽樂及懷珍卒當(dāng)襲
爵靈哲固辭以兄子在虜中存亡未測無容越當(dāng)茅
土朝廷義之靈哲傾產(chǎn)私贖嫡母及景煥累年不能
得世祖哀之令北使告虜主虜主送以還南襲懷珍
封爵
魏書崔元伯傳崔道固字季堅父輯泰山太守道固
賤出適母兄攸之目連等輕侮之輯謂攸之曰此兒
姿識如此或能興人門戶汝等何以輕之攸之等遇
之彌薄略無兄弟之禮時劉義隆子駿為徐兗二州
刺史得辟他州民為從事輯乃資給道固令其南仕
既至彭城駿以為從事道固美形容善舉止便弓馬
好武事駿稍嘉之會青州刺史新除過彭城駿謂之
曰崔道固人身如此豈可為寒士至老乎而世人以
其偏庶便相陵侮可為嘆息青州刺史至州辟為主
簿轉(zhuǎn)治中后為義隆諸子參軍事被遣向徐州募人
長史已下皆詣道固道固諸兄等逼道固所生母自
致酒炙于客前道固驚起接取謂客曰家無人力老
親自執(zhí)劬勞諸客皆知其兄弟所作咸起拜謝其母
母謂道固曰我賤不足以報貴賓汝宜答拜諸客皆
嘆美道固母子賤其諸兄
夏侯道遷傳道遷長子夬死夬子籍年十余歲襲祖
封已數(shù)年而夬弟□等言其眇目癇疾不任承繼自
以與夬同庶己應(yīng)紹襲尚書奏籍承封
楊大眼傳大眼武都氐難當(dāng)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
如飛然側(cè)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饑寒之切
韓延之傳延之字顯宗前妻羅氏生子措措隨父入
國又以淮南王女妻延之生道仁措推道仁為嫡襲
父爵位至殿中尚書進(jìn)爵西平公
陸俟傳俟子麗麗長子定國薨謚曰莊王初定國娶
河?xùn)|柳氏生子安保后納范陽盧度世女生昕之二
室俱為舊族而嫡妾不分定國亡后兩子爭襲父爵
仆射李沖有寵于時與度世子泉婚親相好沖遂左
右申助昕之由是承爵尚主職位赫奕安保沉廢貧
賤不免饑寒
盧元傳元子度世字子遷有四子淵敏昶尚初元有
五子嫡惟度世余皆別生崔浩之難其庶兄弟常欲
危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約令絕妾
孽不得使長以防后患至淵兄弟婢賤生子雖形貌
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淵長子道將字祖業(yè)應(yīng)襲父爵而讓其第八弟道舒
有司奏聞詔曰長嫡承重禮之大經(jīng)何得輒授也而
道將引清河國王常侍韓子熙讓弟仲穆魯陽男之
例尚書李平重申奏詔乃聽許
崔僧淵傳僧淵入國坐兄弟徙于薄骨律鎮(zhèn)僧淵元
妻房氏生二子伯驎伯驥后薄房氏更納平原杜氏
僧淵之徙也與杜俱去生四子伯鳳祖龍祖螭祖虬
得還之后棄絕房氏遂與杜氏及四子家于青州伯
驥與母房氏居于冀州雖往來父間而心存母氏孝
慈之道頓阻一門僧淵卒年七十余伯驎雖往奔赴
不敢入家哭沙門寺祖龍司空行參軍性剛躁父亡
后與兄伯驎訟競嫡庶并以刀劍自衛(wèi)若怨讎焉
薛安都傳安都從祖弟真度有子十二人嫡長子懷
徹襲封庶長子懷吉自以支庶餌誘勝己共為婚姻
畢眾敬傳眾敬子元賓入國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
祖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祖
朽最長祖暉次祖髦故事前妻雖先有子后賜之妻
子皆承嫡所以劉氏先亡祖暉不服重元氏后卒祖
朽等三年終禮
北齊書元弼傳弼字輔宗魏司空之子性剛正有文
學(xué)位中散大夫以世嫡應(yīng)襲先爵為季父尚書仆射
麗因于氏親寵遂奪弼王爵橫授同兄子誕于是弼
絕棄人事托疾還私第宣武中為侍中弼上表固讓
入嵩山以穴為室布衣蔬食卒建元元年子暉業(yè)訴
復(fù)王爵永安三年追贈尚書令司徒公謚曰文獻(xiàn)初
弼嘗夢人謂之曰君身不得傳世封其紹先爵者君
長子紹遠(yuǎn)也弼覺即告暉業(yè)終如其言也
邢邵傳邵字子才子大寶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
不識字焉
孫騰傳騰遷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貧家子賈氏以
為養(yǎng)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適鄭伯猷攜賈于鄭氏賈
有姿色騰納之始以為妾其妻袁氏死騰以賈有子
正以為妻詔封丹陽郡君
隋書房陵王勇傳勇字睍地伐高祖長子也周世高
祖輔政立為世子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令勇
參決多所損益上每納之上嘗從容謂群臣曰前世
皇王溺于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
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nèi)寵孽子忿諍為
亡國之道邪勇嘗文飾蜀鎧上見而不悅恐致奢侈
之漸因而誡之其后經(jīng)冬至百官朝勇勇張樂受賀
高祖知之下詔停斷自此恩寵始衰漸生疑阻勇多
內(nèi)寵昭訓(xùn)云氏尤稱嬖幸禮匹于嫡勇妃元氏無寵
嘗遇心疾二日而薨獻(xiàn)皇后意有他故甚責(zé)望勇自
是云昭訓(xùn)專擅內(nèi)政后彌不平頗遣人伺察求勇罪
過晉王知之彌自矯飾皇后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
行其后晉王來朝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敬接朝臣禮
極卑屈聲名籍甚冠于諸王臨還揚(yáng)州入內(nèi)辭皇后
因哽咽流涕伏不能興皇后泫然泣下相對歔欷王
曰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
東宮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是用勤憂積念懼履危亡
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漸不可耐我為伊索得元家女
竟不聞作夫妻專寵阿云使有如許豚犬前新婦本
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逝何因復(fù)于汝
處發(fā)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后當(dāng)魚肉汝乎每思東
宮竟無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
云兒前再拜問訊此是幾許大苦痛邪晉王又拜嗚
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勝此別之后知皇后意移
始構(gòu)奪宗之計因引張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
楊約令喻旨于越國公素具言皇后此語素瞿然曰
但不知皇后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為者后數(shù)日素
入侍宴微稱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用此揣皇后
意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兒大孝順又其新婦亦大
可憐豈若睨地伐共阿云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昵近
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者常恐暗地殺之
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皇后遂遺素金始有廢
立之意勇頗知其謀憂懼計無所出高祖知其不安
在仁壽宮使楊素觀勇素還言勇怨望恐有他變愿
深防察高祖聞素譖毀甚疑之皇后又遣人伺覘東
宮纖介事皆聞奏因加媒孽構(gòu)成其罪高祖惑于邪
議遂疏忌勇乃于元武門達(dá)至德門量置候人以伺
動靜皆隨事奏聞晉王又命段達(dá)私于東宮幸臣姬
威遺以財貨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楊素于是內(nèi)外喧
謗過失日聞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仁壽宮翌日御大
興殿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yuǎn)而令我
每還京師嚴(yán)備仗衛(wèi)如入敵國豈非爾輩欲壞我國
家邪于是執(zhí)唐令則等數(shù)人付所司訊鞫令楊素陳
東宮事狀以告近臣素顯言之曰臣奉敕向京令皇
太子檢校劉居士余黨太子奉詔乃作色奮厲骨肉
飛騰語臣云居士黨盡伏法遣我何處窮討爾作右
仆射委寄不輕自檢校之何關(guān)我事又云若大事不
遂我先被誅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諸弟一事以
上不得自由因長嘆回視云我大覺身妨高祖曰此
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勸我廢之我以布素時生
復(fù)是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勇昔從南兗州來語
衛(wèi)王云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因指皇后
侍兒曰是皆我物此言幾許異事新婦初亡我深疑
使馬嗣明藥殺我曾責(zé)之便懟曰會殺元孝矩此欲
害我而遷怒耳初長寧誕育朕與皇后共抱養(yǎng)之自
懷彼此連遣來索且云定興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
由來何必是其體嗣勇嘗引曹妙達(dá)共定興女同燕
妙達(dá)在外說云我今得勸妃酒直以其諸子偏庶畏
人不服故逆縱之欲收天下之望耳我雖德□堯舜
終不以萬姓付不肖子也我恒畏其加害如防大敵
今欲廢之以安天下左衛(wèi)大將軍五原公元旻諫曰
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后悔無及讒言罔
極惟陛下察之旻辭直爭強(qiáng)聲色俱厲上不答是時
姬威又抗表告太子非法高祖謂威曰太子事跡宜
皆盡言威對曰皇太子由來共臣語惟意在驕奢欲
得從樊川以至于散關(guān)總規(guī)為苑又于苑內(nèi)筑一小
城春夏秋冬作役不輟營起亭殿朝造夕改每云至
尊嗔我多側(cè)庶高緯陳叔寶豈是孽子乎嘗令師姥
卜吉兇語臣曰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高祖泫
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舊使婦女令看東
宮奏我云勿令廣平王至皇太子處東宮憎婦亦廣
平教之元贊亦知其陰惡勸我于左藏之東加置兩
隊(duì)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效
尤邪于是勇及諸子被禁錮部分收其黨與楊素舞
文巧詆鍜煉以成其獄勇由是遂敗先是勇嘗從仁
壽宮參起居還涂中見一枯槐顧左右曰此堪作何
器用或?qū)υ还呕庇瓤叭』鹩跁r衛(wèi)士皆佩火燧勇
因令匠者造數(shù)千枚欲以分賜左右至是獲于庫又
藥藏局貯艾數(shù)斛亦搜得之大將為怪以問姬威威
曰太子此意別有所在比令長寧王已下詣仁壽宮
還每嘗急行一宿便至恒飼馬千匹云徑往捉城門
自然餓死素以威言詰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shù)
萬匹勇備位太子有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fā)泄
東宮服玩似加雕飾者悉陳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
為太子之罪高祖遣將諸物示勇以誚詰之皇后又
責(zé)之罪高祖使使責(zé)問勇勇不服太史令袁充進(jìn)曰
臣觀天文皇太子當(dāng)廢上曰元象久見矣群臣無敢
言者于是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耶高
祖戎服陳兵御武德殿集百官立于東面諸親立于
西面引勇及諸子列于殿庭命薛道衡宣廢勇之詔
曰太子之位實(shí)為國本茍非其人不可虛立皇太子
勇地則居長情所鐘愛初登大位即建春宮冀德業(yè)
日新隆茲負(fù)荷而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
任奸佞前后愆舋難以具紀(jì)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
恭天命屬當(dāng)安育雖欲愛子實(shí)畏上靈豈敢以不肖
之子而亂天下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并可廢為
庶人令薛道衡謂勇曰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
廢其可得耶勇再拜而言曰臣合尸之都市為將來
鑒誡幸蒙哀憐得全性命言畢泣下流襟既而舞蹈
而去左右莫不憫默廣平王雄答詔曰至尊為百姓
割骨肉之恩廢黜無德實(shí)為大慶天下幸甚乃移勇
于內(nèi)使省立晉王廣為皇太子仍以勇付之復(fù)囚于
東宮時文林郎楊孝政上書諫曰皇太子為小人所
誤宜加訓(xùn)誨不宜廢黜上怒撻其胸尋而貝州長史
裴肅表稱庶人罪黜已久當(dāng)克己自新請封一小國
高祖知勇之黜也不允天下之情乃征肅入朝具陳
廢立之意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面申冤屈
而皇子遏之不得聞奏勇于是升樹大叫聲聞于上
冀得引見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
復(fù)收上以為然卒不得見素誣陷經(jīng)營構(gòu)成其罪類
皆如此高祖寢疾于仁壽宮征皇太子入侍醫(yī)藥而
奸亂宮闈事聞于高祖高祖抵□曰枉廢我兒因遣
追勇未及發(fā)使高祖暴崩秘不發(fā)喪遽收柳述元巖
系于大理獄偽為高祖敕書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
不為立嗣
楊素傳文思字溫才素從叔也當(dāng)襲父爵自以非嫡
遂讓封于弟文紀(jì)當(dāng)世多之
唐書濮恭王泰傳泰月稟過皇太子遠(yuǎn)甚諫議大夫
褚遂良諫曰圣人尊嫡卑庶謂之儲君故用物不會
與王共之庶子不得為比所以塞嫌萌杜禍源先王
制法本諸人情知有國家者必有嫡庶庶子雖愛不
得過嫡子如當(dāng)親者疏當(dāng)尊者卑則私恩害公惑志
亂國今魏王稟料過東宮議者以為非是昔漢竇太
后愛梁王封四十余城王筑苑三百里治宮室為復(fù)
道費(fèi)財巨萬出警入蹕一不得意遂發(fā)病死宣帝亦
驕淮陽王幾至于敗輔以退讓之臣乃克免今魏王
新出合且當(dāng)示以節(jié)儉自可在后月加歲增又宜擇
師傅敦以謙儉勉以文學(xué)就成德器此所謂圣人之
教不肅而成也帝又敕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征亦
言王為陛下愛子欲安全之則不當(dāng)使居嫌疑之地
今武德殿在東宮之西昔海陵居之矣論者為不可
雖時與事異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
舍愿罷之成王以寵為懼之美帝悟乃止時皇太子
承干病蹇泰以計傾之
燕王忠傳忠字正本帝始為太子而忠生宴宮中俄
而太宗臨幸詔宮臣曰朕始有孫欲共為樂酒酣帝
起舞以屬群臣在位皆舞賚賜有差貞觀二十年始
王陳永徽初拜雍州牧王皇后無子后舅柳奭說后
以忠母微立之必親己后然之請于帝又奭與褚遂
良韓瑗長孫□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為皇太子后
廢武后子弘甫三歲許敬宗希旨建言國有正嫡太
子宜同漢劉強(qiáng)故事帝召見敬宗曰立嫡若何對曰
正本則萬事治太子國本也且東宮所出微今知有
正嫡不自安竊位而不自安非社稷計帝曰忠固自
讓敬宗曰能為太伯不亦善乎于是降封
郭子儀傳子儀子曖曖子釗釗子仲文仲恭仲詞開
成二年詔仲文襲太原郡公給事中盧弘宣奏釗妻
沈公主女代宗皇外孫其子仲詞尚饒陽公主仲文
冒嫡不應(yīng)襲使仲文承嫡則沈當(dāng)黜且仲詞亦不得
尚主乃詔仲詞檢校殿中少監(jiān)駙馬都尉襲封而仲
文以太皇太后故置不問
韋公肅傳公肅為太常博士兼修撰太子少傅判太
常卿事鄭余慶廟有二祖妣疑于祔祭請諸有司公
肅議古諸侯一娶九女故廟無二嫡自秦以來有再
娶前娶后繼皆嫡也兩祔無嫌晉驃騎大將軍溫嶠
繼室三疑并為夫人以問太學(xué)博士陳舒舒曰妻雖
先沒榮辱并從夫禮祔于祖姑祖姑有三則各推舅
之所生是皆夫人也生以正禮沒不可貶于是遂用
舒議且嫡繼于古有殊制于今無異等祔配之典安
得不同卿士之寢祭二妻廟享可異乎古繼以媵妾
今以嫡妻不宜援一娶為比使子孫榮享不逮也或
曰春秋魯惠公元妃孟子卒繼室以聲子聲子孟侄
娣也不入惠廟宋武公生仲子歸于魯生桓公而惠
薨立宮而奉之不合于惠公而別宮者何追父志也
然其比奈何曰晉南昌府君廟有荀薛兩氏景帝廟
有夏侯羊兩氏唐家睿宗室則昭成肅明二后故大
師顏真卿祖室有殷柳兩氏二夫人并祔故事則然
諸儒不能異
史思明傳思明諸子無嫡庶分以少者為尊朝義孽
長子寬厚下多附者及難起陰令向貢阿史那玉圖
朝清朝清喜田獵戕虐似思明淫酗過之養(yǎng)帳下三
千人皆剽賊輕死貢紿計曰聞上欲以王為太子且
車駕在遠(yuǎn)王宜入侍朝清謂然趣帳下出治裝貢使
高久仁高如震率壯士入牙城朝清問其故或曰軍
叛矣乃擐甲登樓責(zé)貢等士陳樓下朝清自射殺數(shù)
人阿史那玉軍偽北朝清下被執(zhí)與母辛俱死
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傳隱父謙封州刺史三子曰
隱臺龑龑謙庶子也其母段氏生龑于外舍謙妻韋
氏素妒聞之怒拔劍而出命持龑至將殺之及見而
悸劍輒墮地良久曰此非常兒也后三日卒殺段氏
養(yǎng)龑為己子
遼史耶律世良傳世良才敏給練達(dá)國朝典故及世
譜上書與族弟敵烈爭嫡庶帝始識之
宋史魏悼王廷美傳熙寧二年詔宣祖太祖太宗之
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世世封公以奉其祀不以服
屬盡故殺其恩禮三年太常禮院言本朝近制諸王
之后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去年詔祖宗之
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世世封公即與舊制有異按
禮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
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
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
孫曾孫以下準(zhǔn)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詔可乃以承
亮為秦國公奉秦王廷美祀
徐清叟傳清叟遷軍器監(jiān)主簿入對言太后舉哀之
日陛下以后服下同媵妾令別置大袖一襲文思院
觀望欲如后飾再造其一以進(jìn)詔卻之此真知嫡庶
之辨者請宜付史館以垂法后世
陸游家世舊聞祖母楚國鄭夫人撫視庶子與己子
等先君與四十二叔父提舉公諱棠字九珍同歲方
懷孕時祖母作襁褓二副付侍者曰先產(chǎn)者先用之
已而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支婆生叔父相距才
二十余日也先世以來庶母皆稱支婆
齊東野語胡致堂寅字明仲文定公安國之庶子也
將生欲不舉文定夫人夢大魚躍盆水中急往救之
則已溺將死矣遂抱以為己子少桀黠難制父閉之
空閣中其上有木過數(shù)旬寅盡刻為人形安國曰
當(dāng)思所以移其心遂別置書數(shù)千卷于其上年余悉
能成誦不遺一卷遂為名儒及貴顯不復(fù)為本生母
持服為右正言章夏所劾會秦丞相亦惡之遂謫新
州安置
金史突合速傳突合速宗室子封定國公授世襲千
戶卒年七十二初突合速以次室受封次室子因得
襲其猛安及分財異居次室子取奴婢千二百口正
室子得八百口久之正室子爭襲連年不決家資費(fèi)
且盡正室子奴婢存者二百口次室子奴婢存者纔
五六十口世宗聞突合速諸子貧窘以問近臣具以
爭襲之故為對世宗曰次室子豈當(dāng)受封耶遂以嫡
妻長子襲
世宗本紀(jì)大定二十一年正月丙子次永清縣有移
剌余里也者契丹人也隸虞王猛安有一妻一妾妻
之子六妾之子四妻死其六子廬墓下更宿守之妾
之子皆曰是嫡母也我輩獨(dú)不當(dāng)守墳?zāi)购跤谑且?br />更宿焉三歲如一上因獵過而聞之賜錢五百貫仍
令縣官積錢于市以示縣民然后給之以為孝子之
勸
雷淵傳淵字希顏庶出年最幼諸兄不齒父沒不能
安于家乃發(fā)憤入太學(xué)
元史耶律留哥傳留哥與其子薛阇奉金幣入覲帝
大悅命仍王自乙亥歲留哥納款遼東反復(fù)耶□
不僭號七十余日金山二年統(tǒng)古與喊舍亦僭二年
至己卯春留哥復(fù)定之庚辰留哥卒年五十六妻姚
里氏入奏會帝征西域皇太弟承制以姚里氏佩虎
符權(quán)領(lǐng)其眾者七年丙戌帝還姚里氏攜次子善哥
鐵哥永安及從子塔塔兒孫收國奴見帝于河西阿
里湫城帝曰健鷹飛不到之地爾婦人乃能來耶賜
之酒慰勞甚至姚里氏奏曰留哥既沒官民乏主其
長子薛阇扈從有年愿以次子善哥代之使歸襲爵
帝曰薛阇今為蒙古人矣其從朕之征西域也回回
圍太子于合迷城薛阇引千軍救出之身中槊又于
蒲華挦思干城與回回格戰(zhàn)傷于流矢以是積功為
拔都魯不可遣當(dāng)令善哥襲其父爵姚里氏拜且泣
曰薛阇者留哥前妻所出嫡子也宜立善哥者婢子
所出若立之是私己而蔑天倫婢子竊以為不可帝
嘆其賢給驛騎四十從征河西賜河西俘人九口馬
九匹白金九錠幣器皆以九計許以薛阇襲爵而留
善哥塔塔兒收國奴于朝惟遣其季子永安從姚里
氏東歸
羊仁傳李鵬飛池州人生母姚氏為嫡母不容改嫁
為朱氏妻鵬飛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學(xué)醫(yī)
以濟(jì)人愿早見母行求三歲至蘄羅田縣得焉時朱
氏家方疫鵬飛起之遂迎還奉養(yǎng)久之復(fù)歸朱氏時
渡江省覲既卒歲時攜子孫往祭墓終其身
察罕傳察罕初名孟德唐兀烏密氏父曲也怯律為
夏臣其妾方懷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
里木察罕稍長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察罕
武勇過人從帝攻西夏破肅州師次甘州察罕父曲
也怯律居守城中察罕射書招之且求見其弟時弟
年十三命登城于高處見之且遣使諭城中使早降
其副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曲也怯律父子并殺
使者并力拒守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
止罪三十六人
明外史楊成章傳成章道州人父泰為浙江長亭巡
檢以妻何氏無所出納丁氏女為妾生成章泰卒成
章甫四歲何將扶櫬歸丁氏父予之子而奪其母母
乃剪銀錢與何別約各藏其半俟成章長授之越六
年何臨歿授成章半錢告之故成章嗚咽受命既冠
娶婦月余即執(zhí)半錢往浙中尋母母先已適東陽郭
氏生子而成章不知也遍訪之無所遇而還弘治
十一年東陽典史李紹裔以事宿家母知為道
州人遣問成章存否知成章已為諸生乃令執(zhí)
半錢□其兄會有會稽人官訓(xùn)導(dǎo)者嘗設(shè)教東陽為
師與成章述母憶子狀成章亦在尋母遇于
江西舟次兄弟悲且喜各出半錢合之益信遂俱至
東陽母子始相聚自是成章三往迎母不遂棄月廩
赴東陽侍養(yǎng)及母卒廬墓三載始返
襄王瞻墡傳佑材佑櫍皆無子從侄陽山王厚颎立
厚颎事嫡母王太妃及生母潘太妃至孝潘卒殯之
東偏王太妃曰汝母有子社稷是賴毋以我故避正
寢厚颎泣曰臣不敢以非禮加臣母及葬跣足扶櫬
五十里
丘緒傳緒字繼先鄞縣諸生也生母黃為嫡余所逐
適江東包氏未幾轉(zhuǎn)適他所遂不復(fù)相聞緒年十五
父歿事余至孝余疾謹(jǐn)奉湯藥不解衣帶者數(shù)月余
重感其孝病革與訣曰我即死汝無忘若母當(dāng)是時
距其生母被逐已二十年矣一夕夢人告曰若母在
臺州金鰲寺前覺而忘之次日與一人憩于途詰之
則包氏故養(yǎng)馬□也叩以母所向曰有周平者曾悉
其事今已戍京衛(wèi)矣緒姊婿謁選在京遺書囑訪平
久之未得一日有避雨于邸門者其聲類鄞人叩之
即周平也言黃已適臺州李副使子緒得報即之臺
而李已歿其嗣子漫不知前事緒仿徨掩泣于道有
傷之者導(dǎo)謁老媒妁王四知黃已轉(zhuǎn)適仙居吳義官
吳仙居巨族也緒至歷瞷數(shù)十家無所遇已而抵一
儒生吳秉朗家語之故生感其意留止焉有嬸氏聞
所留者異鄉(xiāng)人也恚而咻之生告以緒意嬸即黃故
主母也頗憶前事然不詳所往呼舊蒼頭問之云金
鰲寺前去歲經(jīng)之棺已殯寺旁矣緒以其言與夢合
信之行且泣道遭一牛觸墜于溝則輿夫馬長之門
也駭而出問所從來緒以情告長曰吾前輿一婦至
縉云蒼嶺下殆是也輿緒至其處緒遍物色無所遇
倀倀行委巷中忽一媼立門首探之知為鄞人告以
所從來媼亦轉(zhuǎn)詢丘氏耗則緒母也抱持而哭閭里
皆感動寺旁棺者蓋其姒氏云所適陳翁貧而無子
且多負(fù)緒還取金償之并迎翁以歸備極孝養(yǎng)嘉靖
十四年知縣趙民順入覲疏聞于朝獲旌表
王守仁傳守仁始無子育弟子正憲為后晚年生子
正億二歲而孤既長襲錦衣副千戶隆慶初襲伯爵
萬歷五年卒子承勛嗣督漕運(yùn)二十年號稱職子先
進(jìn)無子將以弟先達(dá)子業(yè)弘繼達(dá)妻曰何繼為伯無
子爵自傳吾夫由父及子爵將安往先進(jìn)怒因育族
子業(yè)洵為后及承勛卒先進(jìn)未襲死承勛資產(chǎn)盡歸
業(yè)洵業(yè)洵自以非守仁嫡嗣爵終歸先進(jìn)弟先達(dá)既
襲必爭產(chǎn)乃謗先達(dá)為乞養(yǎng)而別推承勛弟子先通
當(dāng)嗣由是先達(dá)與先通屢爭于朝數(shù)十年不決崇禎
時先達(dá)子業(yè)弘復(fù)與先通疏辨而業(yè)洵兄業(yè)浩時為
兩廣總督所司懼忤業(yè)浩竟以先通嗣業(yè)弘憤持疏
入禁門訴自刎不殊執(zhí)下獄先通為伯四年流賊陷
京城被殺業(yè)弘獲免
徐祥傳祥封興安伯卒孫亨嗣卒子賢嗣卒子盛嗣
卒無子再從弟良當(dāng)嗣其祖母故小妻也良父既生
其祖繼娶定襄伯女至是郭氏之孫爭襲朝議以郭
氏初嘗適人法不當(dāng)為正嫡良竟得嗣
陳志傳志封遂安伯卒長子良坐謫戍死次子春數(shù)
從志破敵累功至指揮僉事先志卒其子瑛嗣官比
志卒瑛與良子瑄爭襲帝曰瑄父誠有罪然志嫡孫
也與瑛爵奈嫡孫何今瑛又不讓其下廷議廷議請
予瑄帝曰呼二子來以鬮決之竟為瑛所得
徐達(dá)傳孫鵬舉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
坐奪祿
孝肅周太后傳太后英宗妃憲宗生母也孝宗即位
尊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三月太后崩謚孝肅貞
順康懿光烈輔天承圣睿皇后合葬裕陵孝宗與大
學(xué)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議立奉慈殿別祀不祔廟遂
罷謚仍稱太皇太后語在錢皇后傳嘉靖十五年遷
后奉慈殿主與紀(jì)邵二太后并祀陵殿不系帝謚以
別嫡庶其后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
熹宗母孝和莊烈帝母孝純咸遵用其制
英宗孝莊皇后錢氏傳后海州人正統(tǒng)八年立為后
無子周貴妃有子立為皇太子憲宗立兩宮并尊弘
治十七年周太后崩詔禮部集群臣會議孝宗御便
殿問祔廟禮健等言祔二后自唐始也祔三后自宋
始也漢以前一帝一后曩者定議合祔配享考莊太
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且引唐宋故事為證
臣等以此不敢復(fù)論帝曰二后已非況復(fù)三后遷曰
宋祔三后一繼立一生母也帝曰事須師古太皇太
后鞠育朕躬朕豈敢忘顧私情耶祖宗來一帝一后
今并祔壞禮自朕始且奉先殿祭皇祖特座一飯一
匙而已夫孝穆皇后朕生母也別祀之奉慈殿今仁
壽宮前殿稍寬朕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
皇太后于后歲時祭享如太廟東陽對曰陛下言及
孝穆萬世之心也干是詔群臣詳議禮部尚書吳寬
集眾議上帝大喜遂定祀周太后于奉慈殿稱孝肅
太皇太后殿居奉先殿西帝初祀孝穆于奉慈殿至
是中奉孝肅左奉孝穆稱合禮焉
王如堅傳如堅字介石安福人為刑科給事中三王
并封議起如堅疏爭之其略曰謹(jǐn)按十四年正月圣
諭元子幼小冊立事俟二三年舉行是明言長子之
為元子也又十八年正月詔旨朕無嫡子長幼自有
定序是明示倫次之不可易也已而十九年八月奉
旨冊立之事改于二十一年舉行此則陛下雖怒群
臣激聒輒更定期未嘗遽寢冊立之事也乃今已屆
期忽傳□封為王以待嫡嗣臣始而疑既而駭陛下
言猶在耳豈忘之耶曩者謂二三年舉行已遲至二
十年矣二十年舉行又改至二十一年矣今二十一
年倏改為并封是陛下前此灼然之命尚不自堅今
日群臣將何所取信耶立嫡之條祖宗為廢嫡者戒
也今日有嫡可廢乎且陛下欲待正嫡意非真待也
古之王者后宮無偏愛故嫡后多裔嗣后世愛有所
專則天地之交不常泰故裔嗣之繁難矣我祖宗以
來中宮誕生者有幾國本早定惟元子是屬或二三
齡而立或五六齡而立未嘗遲回于歲月也即如陛
下春宮受冊時止六齡當(dāng)時寧有待嫡之議與璐王
并封之詔哉今皇長子且十二齡矣聞皇后撫育無
間己出元子早定一日即早慰中宮一日之心后素
賢明何有舍當(dāng)前之冢而覬幸不可知之?dāng)?shù)耶在陛
下睿謀英斷臣固知無他心但宮闈之內(nèi)□席之間
左右近習(xí)之輩見形生疑未必不以他意窺陛下即
如昨歲冊立之旨方待舉行而宗室中已有□封之
疏安知非機(jī)事外泄彼將量朝廷之淺深耶夫別名
號辯嫌疑禮之善經(jīng)也元子與眾子其間冠服之制
鹵簿之節(jié)恩寵之?dāng)?shù)接見之儀迥然其不齊矣藉一
旦并封而同號則有并大之嫌逼長之患執(zhí)狐疑而
來讒賊幾微之際不可不慎茍謂渙命新頒難于遽
改則數(shù)年已定之明旨尚可移易今綸言初發(fā)何不
可中止也疏入帝怒甚命與朱維城皆戍極邊閣臣
王錫爵疏救則免戍為民
代簡王桂傳恭王廷琦萬歷元年薨子定王鼐鉉嗣
二十二年薨弟鼐鈞嗣嫡妃無子從妃裴生子鼎渭
巳請名矣裴死次妃張生子鼎莎有寵奏以為嗣禮
官謂鼎莎母雖封不得稱嫡鼐鈞不奉詔內(nèi)閣禮部
屢上章言之不報后十余年鼎莎死復(fù)請以其弟嗣
神宗怒鐫鼐鈞錄鼎渭始得嗣
鄭王瞻□傳簡王祈有子十人次盟津王見濍次
東垣王見見濍母有寵于祈規(guī)奪嫡不得竊世
子金冊以去祈索之急因怨不復(fù)朝所為益不法
祈言之憲宗革為庶人
淮王瞻墺傳載堅薨子翊嗣翊之未王也與妓
王愛善冒妾額入宮且令撫庶子常洪為子陳妃與
庶子常清俱失愛潛謀易嫡御史陳王道以理諭翊
出之外舍常洪遂與宗人翊銂等謀夜入宮盜冊
寶資貨以出守臣上其事王愛論死勒常洪自盡翊
銂等削屬籍永錮奪翊四歲祿薨子常清嗣
唐儼傳儼全州諸生也父蔭郴州知州歸老得危疾
儼年十二潛割臂肉進(jìn)之疾良已及父歿哀毀如成
人其后游學(xué)于外嫡母寢疾儼妻鄧氏年十八奮曰
吾婦人安知湯藥昔夫子以臂肉療吾舅吾獨(dú)不能
療吾姑哉于是割□肉以進(jìn)姑疾亦愈儼聞母疾馳
歸則無恙久矣拜其妻曰此吾分也當(dāng)急召我何自
苦如此妻曰子事父婦事姑一也方危急時召子何
及且事必待子安用婦為儼益嘆異儼事嫡母甚謹(jǐn)
生母亦如之而儀節(jié)稍殺焉曰禮不敢逾也嫡母歿
二十年而生母歿儼廬墓三年知州顧璘訪之書山
之壁曰望母巖嘉靖四年貢至京有司奏旌其門
任昂傳昂拜禮部尚書廣東指揮狄崇王臻為次妻
乞封下廷臣議昂議曰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妾
不可為嫡魯莊公妾成風(fēng)僖公母也稱為夫人春秋
非之哀公庶子荊之母嬖將立為夫人使宗人釁夏
獻(xiàn)其禮對曰無之古者夫人歿貴妾攝內(nèi)事不得稱
為夫人為庶子而貴推恩其母亦不得稱夫人并嫡
也崇臻所奏非禮不可許從之遂命昂及翰林院定
嫡庶封贈例
剪勝野聞貴妃某氏薨太祖詔太子服齊衰杖期太
子以禮惟士為庶母服緦大夫以上為庶母則無服
又公子為其母練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蓋諸侯絕
期喪諸侯之庶子雖為其母亦壓于父不得伸其私
然則諸侯之庶子不為庶母服而況于天子之嗣乎
帝大怒以劍擊之太子且走曰大杖則走翰林正字
桂彥良諫太子曰禮可援君父之命不可違也嫌隙
由是生矣太子感悟遂齊衰見帝謝罪帝怒始釋
嫡庶部雜錄
資暇錄寒食拜掃案開元禮第七十八云昔者宗子
去在他國庶子無廟孔子許望墓為壇以時祭祀今
之上墓或有憑焉
容齋續(xù)筆今時人家雙生男女或以后生者為長謂
受胎在前或以先生者為長謂先后當(dāng)有序然固有
經(jīng)一日或亥子時生則弟乃先兄一日矣辰時為弟
巳時為兄則弟乃先兄一時矣按春秋公羊傳隱公
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何休注云
子謂左右媵及侄娣之子質(zhì)家親親先立娣文家尊
尊先立侄其雙生也質(zhì)家據(jù)見立先生文家據(jù)本意
立后生乃知長幼之次自商周以來不同如此
讀書雜鈔禮緯嫡長稱伯庶長稱孟李微之云齊武
孟魯孟氏衛(wèi)孟摯又詳見月令孟春疏
聞見后錄昔人賤庶生子孫堅五子吳史載其四仁
生也不錄故陳武贊曰子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比
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然田嬰有子四十人而
賤妾之子文最賢故以為太子孟嘗君也
嫡庶部匯考
漢劉熙釋名
釋親屬
嫡敵也與匹相敵也
庶摭也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待遇之也
增韻
釋嫡
正室曰嫡正室所生之子曰嫡子一曰嫡敵也言無
與敵也
嫡庶部藝文
言事疏 漢匡衡
臣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fēng)禮本
冠婚始乎國風(fēng)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
兆而防未然也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之道衰莫不
始乎捆內(nèi)故圣王必慎妃后之際別適長之位禮之
于內(nèi)也卑不隃尊新不先故所以統(tǒng)人情而理陰氣
也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禮之用醴眾子不
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非虛加其禮文而
已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圣人
動靜游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內(nèi)自修百姓
從化如當(dāng)親者疏當(dāng)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
以亂國家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
公義陛下圣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下無為而治詩
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傳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立定陶王昕為太子論 荀悅
圣人立制必有所定所以防忿爭一統(tǒng)序也春秋之
義立嫡以長立子以貴是以言嫡無二也貴有常也
以弟及兄則貴有常矣兄弟之子非一也不可以為
典雖立其長猶非正也且兄弟近而親所以繼父也
兄弟子疏而卑所以承亡也俱非正統(tǒng)舍親取疏廢
父立子非順也以弟繼父近于義矣春秋傳曰太子
亡則立母弟無則立長立均以順義均則卜之道也
繼立 黃憲
征君入見魏王長揖而言曰魏國天下之中原也人
民以守之山川以鎮(zhèn)之自先王以來國無大警而生
民之業(yè)日饒固鼎地也今國兇于饑饉民無所賴山
崩而河震民無所寧其憂在王乎魏王曰寡人王室
之叔父也社稷之安危寡人共之今天既敝國寡人
之戾也寡人雖處中土不能修德蹈義僥福于社稷
之神明以恐王室然寡人亦惟是泣血之故實(shí)無有
愆于群臣百姓天不賜寡人以刑乃饑饉我人民崩
溢我山川憂患我社稷蕩搖我王室寡人之顯戾不
可拯也寡人有母結(jié)發(fā)于先君而生寡人先君之側(cè)
室生寡人伯兄先君曰側(cè)室之子雖長非嫡也寡人
是命先君之側(cè)室亦舍長子伯兄而拾寡人告我先
君曰君無以妾之子為長而命以國使妾有他釁惟
嫡子仲氏立妾之福也先君曰立嫡之命出吾意也
而議未布于外內(nèi)以汝長子之故今汝以一婦而能
禮讓且智吾之內(nèi)釁由汝熄矣遂議立寡人先君之
侍臣謂寡人曰公子可以避矣如不避必有內(nèi)言是
難基也公子其圖之寡人對曰此吾君之側(cè)室意也
何難之為侍臣曰公子誤矣側(cè)室之請惡知其不以
心測君也君若謝國于宗廟千歲之后彼將挾其長
子而與公子爭則何如是挾長以為名而爭公子以
為釁也若讓而后受雖有釁而附令譽(yù)焉且公子不
聞伯夷叔齊之事乎孤竹君以愛易長而命立叔齊
國人疑之伯夷怨慕而逃遁國人哀之叔齊若可以
幸國者乃遜而不與天下稱仁焉今公子先為叔齊
之舉而后伯夷之心奚不可乎有嬖人曰不然伯夷
叔齊皆嫡產(chǎn)也故能相遜其國而有令名于后今舍
庶而立嫡其能遜乎夫公子有申生之賢而君無獻(xiàn)
公之惑側(cè)室無驪姬之讒公子宴然而居之至順也
又奚慮哉侍臣曰不然昔丹朱之于舜商均之于禹
彼皆異姓也而猶避焉今公子雖以嫡庶固同姓也
豈必皆嫡子而后為夷齊之事乎若驪姬以讒而禍
晉國則獻(xiàn)公之為也當(dāng)是時驪姬非特亂嫡也以弟
而侵其兄而況驪姬之讒得濟(jì)者獻(xiàn)公在也使獻(xiàn)公
死而申生立雖百驪姬豈能亂嫡庶之名而致新城
之難乎今君之側(cè)室其子雖庶兄也公子雖嫡弟也
其名不完故有后釁公子以嫡則不可避以弟而遜
人孰不然是公子有遜兄之名而不失得國之利且
無釁于后名全于叔齊而智高于申生也寡人是以
行先君之側(cè)室聞之而憂告先君曰夫人之公子行
矣君何不聞妾之子不可奪也意者君以妾之故而
遷其前言乎不然何公子捐國而行也若公子罪妾
妾將攜其子而假君子所以賜妾與子也妾與國孰
重妾與宗廟孰重妾與公子孰重妾在而公子行妾
安能一日求活耶愿君亟反之非為妾也為公子也
為國與宗廟人民也不然妾雖萬死而不足贖君之
心胡可明也先君遂反寡人于國寡人之母不能亮
先君之心又不能以寡人之返國而亮側(cè)室告先君
之心以為中讒也而側(cè)室死焉先君有疾寡人之兄
亦不食而死先君將薨執(zhí)寡人之手而命曰汝母悖
戾禍莫大焉雖及黃泉無相見也吾子勉之寡人是
以朝夕泣血一目玷明固寡人之惡也今天之為敝
國禍小心畏忌無敢諱也若王室討敝國之罪奈辱
宗廟何征君對曰王之是心也足以察庶物而和諸
侯乎雖然今之災(zāi)害其王室之憂也憂在王室則饑
饉崩溢豈惟降于王之一國哉臣為王道之夫今之
諸侯朝而不貢無壤也故山川之崩溢不必懼焉貴
而不親無民也故百姓之饑饉不必咎焉王無是職
又何以為宗廟辱臣故曰王室之憂也魏王曰然則
列國之壤地人民茍有饑饉崩溢之禍亦不足以為
諸侯憂乎曰四方有難則王室憂王室有難則諸侯
憂由此觀之諸侯雖無職亦安得而無憂也惟賢王
密厥志而已諺有之曰農(nóng)勤于朝女勤于宵宵必顧
杼朝必望雨言得時毋怠也王其圖之
嫡庶 前人
韓王欲以倚風(fēng)為夫人莊白諫曰不可夫先王因名
以定分使尊卑貴賤無相瀆也是故內(nèi)有后妃嬪御
以佐內(nèi)政宣陰郁也外有公卿大夫郎官之屬以贊
外務(wù)暢陽蔚也故天子以諸侯為級有級而后有序
有序而后有則和斯交焉故天子之于后猶諸侯之
于夫人也聘以示禮宴以示好居正以示位告廟以
示宗親蠶以示勤故能為天下母諸侯亦然禮有之
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惟齊體
于君是以光佐于內(nèi)而致享于神祇也由此觀之嫡
庶者禮之經(jīng)也不可亂也故嫡有庶而無降庶有寵
而無隆寵之以色則不可逾于恩寵之以賢則不可
瀆于禮夫禮名之防也天子以禮防兆民諸侯以禮
防國卿大夫以禮防家士庶人以禮防身皆所以防
乎名也瀆禮則名潰名潰則不尊不尊則悖悖則淫
淫則狎侮刑罰而為天下辱此國家危亡之形色也
昔桓公葵丘之會曰以妾為妻則伐之非私典也所
以尊王禁也今倚風(fēng)處君之宮執(zhí)庶之職賢聞諸侯
君之明亦孚矣倚風(fēng)美而有娠君之寵亦孚矣夫美
而賢端也執(zhí)庶恭也君欲一朝而隆之無乃不可乎
執(zhí)是名也不足以為君重而隆是名也亦不足以為
姬重且以玷姬之名累姬之美而返譽(yù)于諸侯即臣
見韓國之日卑也君其慎之王不聽乃訪于征君對
曰臣何必言韓王曰何謂也曰臣聞莊子諫王是也
臣故不言韓王曰然則寡人為何如也曰以王之所
為子其晉文乎王悟而悔之
奪嫡 前人
征君見韓王坐而論政乃設(shè)五喻以動王王喜而飲
酒倚風(fēng)鼓琴于宮學(xué)關(guān)雎之音征君聞之叱曰是琴
也始作有仁鶂之聲繼而有鷮捕物之聲誰其鼓
之誰其鼓之韓王笑曰此寡人之寵姬倚風(fēng)也征君
曰然則何為而琴關(guān)雎之詩乎曰此其所嗜也征君
曰不可夫關(guān)雎之詩詠后妃也亦惟后妃得而琴之
若倚風(fēng)雖賢妾也妾何得而述關(guān)雎乎下陵上卑越
尊不可謂順臣聞倚風(fēng)之好為關(guān)雎久矣王以為賢
臣竊以為憂也夫瑟以發(fā)音音以昭志志伏于內(nèi)則
瑟之音平以和志戰(zhàn)于外則瑟之音激以乖今姬也
有戰(zhàn)志王之夫人其將殆乎以姬之淑而播釁于琴
非祥之征也夫釁不可長以寵而長釁是玩百姓而
瀆諸侯且以倍盟誓王何利焉王若從其所誓則四
鄙之諸侯皆欲無禮于王而天下之謀士去矣昔周
之東遷也猶依晉鄙以為固今王室微弱所望而依
者諸侯也以韓之強(qiáng)王將修政之不暇而驟以一寵
隳其紀(jì)綱則千載后王室卒不能向韓而依矣何韓
之大國而不晉鄙也臣不佞寄食于諸侯亦視王之
此舉以為去就弗敢阿也倚風(fēng)聞之嘆曰事不立矣
征君出有嬖人讒于倚風(fēng)曰以夫人之賢而處卑位
雖有懿德婉行不能范于國竊以為夫人惜之今乘
君之寵幸而弗自圖恐落華不再榮而婕妤之怨踵
矣征君固賤士也聞夫人之鼓琴而驟諫彼將以二
姬待夫人恥孰孔焉夫人欲得志于宮必去征君而
后可倚風(fēng)曰君今聽其計為之奈何嬖人曰夫人尚
可為也君嘗與夫人宴碧華之池夫人是時宜窺君
之酣而泣于前曰妾處幽獨(dú)被日月之末光得奉箕
之役舉宮無間言妾何幸有此譽(yù)也君亦不以妾
之賤而殘其寵欲舉妾有不次之恩以為君重妾實(shí)
菲薄不敢仰手而承也側(cè)聞?wù)骶替谇岸Y(jié)君
之左右君信以為讜是妾罪也然以君之明不能照
妾而使為士者謗于道路以傷君之明君何以一妾
而自累也愿君賜妾以死無使賢士曠于市朝以為
君辱昔二姬之死愛君也不可謂怨妾欲與二姬游
于泉下以觀多士之集韓國也夫人以此說君君必
啟前之心而去之此堅寵隆愛之計也倚風(fēng)曰然計
其中矣明日王果與倚風(fēng)宴游碧華池倚風(fēng)如嬖人
之言以訴倚風(fēng)泣王亦泣遂議立倚風(fēng)為夫人是歲
征君行
上孫權(quán)魯王霸與太子和齊衡疏
吳顧譚
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
下有差階級逾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
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
有逆節(jié)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弟
不終饗國失之于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
于勢輕也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
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
帝既悅慎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
太子而便魯王也
孫權(quán)論 晉孫盛
盛聞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權(quán)年老志衰讒
臣在側(cè)廢嫡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shè)
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
夫人不荅妾拜議 摰虞
漢魏故事王公群妾見于夫人夫人不荅拜新禮以
為禮無不荅更制妃夫人荅妾拜臣虞謹(jǐn)按禮妾事
女君如婦之事姑而妾服女君期女君不報則敬與
婦同而又加賤也名位不同本無酬荅禮無不荅義
不謂此先圣殊嫡庶之別以絕陵替之漸峻明其防
猶有違宜定新法自如其舊
甲乙問議 荀顗
安豐太守程諒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前妻
亡后妻子勛疑所服中書令張華造甲乙之問曰
甲娶乙為妻后又娶景匿不說有乙居家如二嫡
無有貴賤之差乙亡景之子當(dāng)何服本實(shí)并列嫡
庶不殊雖二嫡非正此失在先人人子何得專制
折其親也若為庶母服又不成為庶進(jìn)退不知所
從太傅鄭沖議曰甲失禮于家二嫡并在誠非人
子所得正則乙景之子并當(dāng)三年禮疑從重車騎
賈充侍中少傅任愷議略與鄭同太尉荀顗議曰
春秋并后匹嫡古之明典也今不可以犯禮并立二
妻不別尊卑而遂其失也故當(dāng)斷之以禮先至為嫡
后至為庶景子宜以嫡母服乙乙子宜以庶母事景
昔屈建去芰古人以為違禮而得禮景子非為抑其
親斯自奉禮先后貴賤順敘之義也
上封事 北魏李彪
易稱主器者莫若長子傳曰太子奉冢嫡之粢盛然
則祭無主則宗廟無所饗冢嫡廢則神器無所傳圣
賢知其如此故垂誥以為長世之法昔姬王得斯道
也故恢崇儒術(shù)以訓(xùn)世嫡世嫡于是乎習(xí)成懿德用
大協(xié)于蒸是以世統(tǒng)黎元載祀八百逮嬴氏之君
于秦也弗以義方教厥冢子冢子于是習(xí)成兇德肆
虐以臨黔首是以享年不永二世而亡亡之與興道
在于師傅故禮云冢子生因舉以禮使士負(fù)之有司
齊肅端冕見于南郊明冢嫡之重見乎天也過闕則
下過廟則趨明孝敬之道也然古之太子自為赤子
而教固以行矣此則遠(yuǎn)世之鏡也高宗文成皇帝慨
少時師不勤教嘗謂群臣曰朕始學(xué)之日年尚幼沖
情未能專既臨萬幾不遑溫習(xí)今而思之豈非惟予
之咎抑師傅之不勤尚書李欣免冠而謝此則近日
之可鑒也伏惟太皇太后翼贊高宗訓(xùn)成顯祖使巍
巍之功邈乎前王陛下幼蒙鞠誨圣敬日躋及儲宮
誕育復(fù)親撫誥日省月課實(shí)勞神慮今誠宜準(zhǔn)古立
師傅以詔導(dǎo)太子詔導(dǎo)正則太子正太子正則皇家
慶皇家慶則人事幸甚矣
承襲立嫡議 北齊刁柔
柔除中書舍人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承襲者
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
子孫弟柔以為無嫡孫立嫡曾孫不應(yīng)立嫡子弟
議曰
柔案禮立嫡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
之子為嫡孫死則曾元亦然然則嫡子之名本為傳
重故喪服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禮
記公儀仲子之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
其孫而立其弟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
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發(fā)微子舍其
孫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鄭注曰仲子為
親者諱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權(quán)也微子嫡子
死立其弟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不立孫
注曰據(jù)周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
嫡子死立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義嫡子
有孫而死質(zhì)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喪服
云為父后者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后為祖母
后者三年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三
年者大宗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子孫死而立嫡子母
弟嫡子母弟者則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
無嫡故得為父后則嫡孫之弟理亦應(yīng)得為父后則
是父卒然后為祖后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
為傳重者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yīng)嫡
子死而立嫡子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
而立其弟或文或質(zhì)愚用惑焉小記復(fù)云嫡婦不為
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
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
婦將不傳重于嫡及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眾
子庶婦也言死無子者謂絕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
其有子焉得云無后夫雖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
嫡名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如禮何禮有損益代相
沿革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為后服斬亦宜有因
而改
隋高祖五男傳論 唐魏征
史臣曰高祖之子五人莫有終其天命異哉房陵資
于骨肉之親篤以君臣之義經(jīng)綸締構(gòu)契闊夷險撫
軍監(jiān)國凡二十年雖三善未稱而視膳無闕恩寵既
變讒言間之顧復(fù)之慈頓隔于人理父子之道遂滅
于天性隋室將亡之效眾庶皆知之矣慎子有言曰
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積兔于市過者不顧豈其無欲
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開逆亂
之源長覬覦之望又維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寵而驕
厚自封植進(jìn)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憂卒實(shí)此
之由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秀窺岷蜀之阻諒起晉陽之甲成茲亂常之舋蓋亦
有以動之也棠棣之詩徒賦有鼻之封無期或幽囚
于囹圄或顛殞于鴆毒本根既絕枝葉畢剪十有余
年宗社淪陷自古廢嫡立庶覆族傾宗者多矣考其
亂亡之禍未有若隋之酷詩曰殷鑒不遠(yuǎn)在夏后之
世后之有國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殷人立弟辯 元金履祥
太紀(jì)論曰太史公記湯崩太丁蚤死外丙立二年仲
壬立四年相繼而崩然后伊尹立太甲非其實(shí)也何
以知其非實(shí)耶二帝官天下定于與賢三王家天下
定于立嫡立嫡者敬宗也敬宗者尊祖也尊祖者所
以親親也兄死弟及非所以為敬宗尊祖且本支亂
而爭奪起矣豈親親之道哉且成湯伊尹以元圣之
德戮力創(chuàng)業(yè)乃舍嫡孫而立諸子亂倫壞制開后嗣
爭奪之端乎公儀仲子舍孫而立子言偃問曰禮歟
孔子曰否立孫夫孔子殷人也宜知其先王之故矣
而不以立弟為是此以義理知其非者一也夫賢君
必能遵先王之道不賢者反之以殷世考之自三宗
及祖乙祖甲皆立子其立弟者沃丁耳必有所不得
已也豈有諸圣賢之君皆不遵先王之制而沃丁小
甲諸中材之君反能之耶此以人情知其非者二也
商自沃丁始立弟太史公陽甲之紀(jì)曰自仲丁以來
廢嫡而更立諸弟子諸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
以其世考之自沃丁至陽甲立弟者九世則仲丁之
名誤也沃丁既以廢嫡立諸弟子生亂為罪則成湯
未嘗立外丙仲壬明矣不然是成湯首為亂制又可
罪沃丁乎此以事實(shí)知其非者三也唐李淳風(fēng)通于
小數(shù)猶能逆知帝王世數(shù)以邵康節(jié)極數(shù)知來其作
皇極經(jīng)世史亦無外丙仲壬名世此以歷數(shù)知其非
者四也經(jīng)所傳者義也史所載者事也事有可疑則
棄事而取義可也義有可疑則假事以證義可也若
取事而無義則雖無經(jīng)史可也
嫡子眾子為庶母服議 明原子
或問大明令與集禮皆曰為庶母緦獨(dú)孝慈錄則曰
嫡子眾子與其妻為夫之庶母各杖期夫三書皆時
王制也其言輕重不相侔使今人有妾母之喪服將
焉適從耶原子曰士為妾母緦古禮也古者大夫以
上為庶母無服庶人無妾故無其制今庶人既得立
妾則其服必同于士然孝慈錄載諸杖期之條何也
以父妾母之名也妾為夫之嫡子為祖后者齊衰三
年為眾子期而子乃報之緦不已為薄乎且庶母之
子為己之昆弟則相為服期今也于其母則緦于其
子則期子母之間輕重頓殊求之禮情深非至理故
子之服妾母當(dāng)以孝慈錄為準(zhǔn)曰然則服緦之制可
廢乎曰何可廢也眾子為妾母杖期不以父存沒得
為之服也若長子為父后為宗廟主夫喪則不祭乃
以父妾之賤而廢尊者之祭可乎禮為父后者為出
母無服為不祭故也母子至親尚不敢以私廢祭況
父妾乎則長子為父后者決無服妾母杖期之理也
夫庶子為父后猶為其生母緦以此明之則嫡子之
不為妾母期可知也若父在服之可也謂己未代父
祭也然則為父后者服之何如曰禮君子子為庶母
慈己者小功鄭元曰此大夫公子嫡妻之子也言君
子子則父在也父在故以慈己加小功父卒則緦今
長子為父后獨(dú)不可以此禮相準(zhǔn)乎是故父在與眾
子同服期父沒則緦此禮義之至中者也亦于時王
之制得相發(fā)明矣
庶子為其母服議 前人
或問大明令載妾子為其母期注云謂嫡母在室者
夫嫡母在降而服期但不知嫡母所厭在父存時耶
抑在父沒之后原子曰婦人雖貴無厭降之義此小
注之誤也若集禮所載之條則無此注夫妾子服母
據(jù)其父存亡為制耳不得系于嫡母也記曰公子為
其母練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注曰公子厭于父也
為母不得伸權(quán)制此服不奪其恩也又曰庶子在父
之室為其母不禫注曰父在厭也此庶子之厭于父
載諸經(jīng)傳可考也未見有為嫡母所厭之文也禮大
夫之妾子父在為其母大功士則期鄭元曰父卒皆
得伸此亦據(jù)父而言也父卒則伸可見父沒之后雖
有嫡母亦得三年也夫父至尊也故可以厭子父所
不服子不敢服父所不降子不敢降則妾子之為母
期蓋據(jù)父在言也父沒則三年矣子之不厭于嫡母
何也婦人無專制之義也嫁則從夫夫死從子又何
厭之有夫?qū)O為祖母后者祖父卒則服三年不得以
其皇姑在而為祖母期也為長子斬者父沒則斬不
得以母在而不斬也夫以母姑之尊尚不能厭于子
婦而況嫡之于妾乎曰然則宋儒注王子有母喪章
謂厭于嫡母其說非歟曰此宋儒之謬說也夫王子
諸侯之妾子也諸侯于妾無服父所不服子亦不敢
服其傅為請則其父在可知也父在已厭于父矣而
何必母曰禮妾服嫡期而嫡于妾無服謂嫡有常尊
也若是則嫡庶之分不鄰于無別乎曰非是之謂也
夫妾之服嫡從夫也嫡若報之則重降之則近于嫌
也故不服不得以不服之故而遂行厭降之制也且
有嫡妾之名其分未嘗不正又何為其無別也待妾
之禮降殺于嫡自其夫施之可也豈有母子天性之
愛而孝子忍于以妾視其親哉曰嫡母在既為其母
三年矣其喪次如之何曰禮自命士以上父子異宮
妾子有母之喪自居其室而遂之可也若同室則不
敢當(dāng)中避正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