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正文

明倫匯編家范典子孫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子孫部匯考
爾雅
  釋親
子之子為孫


孫猶后也
孫之子為曾孫


曾猶重也
曾孫之子為元孫


元者言親屬微昧也
元孫之子為來孫


言有往來之親
來孫之子為晜孫


晜后也汲冢竹書曰不窋之晜孫
晜孫之子為仍孫


仍亦重也
仍孫之子為云孫


言輕遠(yuǎn)如浮云
  釋訓(xùn)
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世世昌盛長無窮

子子孫孫小雅楚茨文也
 引無極者作者所以釋之也舍人曰子孫長行美
 道引無極也
漢劉熙釋名
  釋親屬
子孳也相生蕃孳也
孫遜也遜遁在后生也
曾孫義如曾祖也
元孫元懸也上懸于高祖最在下也
元孫之子曰來孫此在無服之外其意□遠(yuǎn)呼之乃
來也
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zhuǎn)遠(yuǎn)以禮貫連之耳
昆孫之子曰仍孫以禮仍有之耳恩意實遠(yuǎn)也
仍孫之子曰云孫言去己遠(yuǎn)如浮云也皆為早娶晚
死者言也
魏張揖博雅
  釋親
子孜也孫順也婗兒姓子也

 子孫部藝文一
  文子辭梁           楚語
惠王以梁與魯陽文子文子辭曰梁險而在北境懼
子孫之有貳者也夫事君無憾憾則懼逼逼則懼貳
夫盈而不逼憾而不貳者臣能自壽也不知其它縱
臣而得以其首領(lǐng)以沒懼子孫之以梁之險而乏臣
之祀也王曰子之仁不忘子孫施及楚國敢不從子
與之魯陽
  買田宅對         漢疏廣
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
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fù)增益之以為贏余
但教子孫怠惰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
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
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養(yǎng)老臣也
故樂與鄉(xiāng)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余日不亦可乎
  袁安傳論         后漢書
陳平多陰謀而知其后必廢邴吉有陰德夏侯勝識
其當(dāng)封及子孫終陳掌不侯而邴昌紹國雖有不類
未可致詰其大致歸然矣袁公竇氏之間乃情帝室
引義雅正可謂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獄未嘗鞫人于
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孫之盛不亦宜乎
  與謝萬書        晉王羲之
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
其間有一味之甘剖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
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戒以輕薄庶令舉策
數(shù)馬仿佛萬石之風(fēng)
  十七帖之一         前人
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已畢惟一小者尚未婚
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nèi)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
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臨行誡子孫文      北魏楊椿
我家入魏之始即為上客給田宅賜奴婢馬牛羊遂
成富室自爾至今二十年二千石方伯不絕祿恤甚
多至于親姻知故吉兇之際必厚加贈襚來往賓寮
必以酒肉飲食是故親姻朋友無憾焉國家初丈夫
好服彩色吾雖不記上谷翁時事然記清河翁時服
飾恒見翁著布衣韋帶常約敕諸父曰汝等后世脫
若富貴于今日者慎勿積金一斤彩帛百匹已上用
為富也又不聽治生求利又不聽與勢家作婚姻至
吾兄弟不能遵奉今汝等服乘以漸華好吾是以知
恭儉之德漸不如上世也又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
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
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別食也又
愿畢吾兄弟世不異居異財汝等眼見非為虛假如
聞汝等兄弟時有別齋獨食者此又不如吾等一世
也吾今日不為貧賤然居住舍宅不作壯麗華飾者
正慮汝等后世不賢不能保守之方為世家所奪北
都時朝法嚴(yán)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居內(nèi)職兄在
高祖左右吾與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時口敕責(zé)諸
內(nèi)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瞋嫌諸人多有依
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間傳言構(gòu)間者吾兄弟
自相誡曰今二圣近臣母子間甚難宜深慎之又
列人事亦何容易縱被瞋責(zé)慎勿輕言十余年中不
嘗言一人罪過當(dāng)時大被嫌責(zé)答曰臣等非不聞人
言正恐不審仰誤圣聽是以不敢言于后終以不言
蒙賞及二圣閑言語終不敢輒爾傳通太和二十一
年吾從濟州來朝在清徽堂豫燕高祖謂諸王諸貴
曰北京之日太后嚴(yán)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
言語和朕母子者唯楊椿兄弟遂舉賜四兄及我酒
汝等脫若萬一蒙時主知遇宜深慎言語不可輕論
人惡也吾自惟文武才藝門望姻援不勝他人一旦
位登侍中尚書四歷九卿十為刺史光祿大夫儀同
開府司徒太保津今復(fù)為司空者正由忠貞小心謹(jǐn)
慎口不嘗論人過無貴無賤待之以禮以是故至此
耳聞汝等學(xué)時俗人乃有坐而待客者有驅(qū)馳勢門
者有輕論人惡者及見貴勝則敬重之見貧賤則慢
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家仕皇魏以
來高祖以下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內(nèi)外顯
職時流少比汝等若能存禮節(jié)不為奢淫憍慢假不
勝人足免尤誚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氣
力尚堪朝覲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
天下滿足之義為一門法耳非是茍求千載之名也
汝等能記吾言百年之后終無恨矣
  傷心賦


      周庾信
 余五福無征三靈有譴至于繼體多從夭折二男
 一女□得勝衣金陵喪亂相繼亡沒羈旅關(guān)河倏
 然白首苗而不秀頻有所悲一女成人一長孫孩
 稚奄然原壤何痛如之既傷即事追悼前亡唯覺
 傷心遂以傷心為賦若夫入室生光非復(fù)企及夾
 河為郡前途逾遠(yuǎn)婕妤有自傷之賦揚雄有哀祭
 之文王正長有北郭之悲謝安石有東山之恨斯
 既然矣至若曹子建王仲宣傅長虞應(yīng)德璉劉韜
 之母任延之親書翰傷切文辭哀痛千悲萬恨何
 可勝言龍門之桐其枝已折卷施之草其心實傷
 嗚呼哀哉賦曰
悲哉秋氣搖落變衰魂兮遠(yuǎn)矣何去何依望思無望
歸來不歸未達東門之意空懼西河之譏在昔金陵
天下喪亂王室板蕩生民涂炭兄弟則五郡分張父
子則三州離散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漢或有
擁樹罹災(zāi)藏衣遭難未設(shè)?;∠瓤砧橡^人惟一丘
亭遂千秋邊韶永恨孫楚長愁張壯武之心疾羊南
城之淚流痛斯傳體尋茲世載天道斯慈人倫此愛
膝下龍摧掌中珠碎芝在室而先枯蘭生庭而蚤刈
命之修短哀哉已滿鶴聲孤絕猿吟腸斷嬴博之間
路似新安藤緘櫝□掩虞棺不封不樹惟棘惟欒
天慘慘而無色云蒼蒼而正寒況乃流寓秦川飄飖
播遷從官非官歸田不田對玉關(guān)而羇旅坐長河而
暮年已觸目于萬恨更傷心于九泉至如三虎二龍
三珠兩鳳□有山澤之靈各入熊羆之夢望隴首而
不歸出都門而長送對寶而痛心撫元經(jīng)而流慟
石華空服犀角虛風(fēng)無少女草不宜男烏毛徒覆
獸乳空含震為長男之宮巽為長女之位在我生年
先雕此地人生幾何百憂俱至二王奉佛二郗奉道
必至有期何能相保凄其零露颯焉秋草去矣黎民
哀哉仲仁冀羊祜之前識期張衡之后身一朝風(fēng)燭
萬古埃塵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幾人
  戒子孫文         唐柳玭
夫門地高者一事墜先訓(xùn)則異它人雖生可以茍爵
位死不可見祖先地下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嫉實
藝懿行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所以修己
不得不至為學(xué)不得不堅夫士君子生于世己無能
而望它人用己無善而望它人愛猶農(nóng)夫鹵莽種之
而怨天澤不潤雖欲弗餒可乎余幼聞先公仆射言
立己以孝弟為基恭默為本畏怯為務(wù)勤儉為法肥
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恭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
官則潔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備然后可以
言養(yǎng)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憂與禍不偕絜與富不
□董生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憂則恐懼恐懼
則福至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
奢則禍至故世族遠(yuǎn)長與命位豐約不假問龜蓍星
數(shù)在處心行事而已昭國里崔山南管子孫之盛仕
族罕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
人事姑孝每旦櫛縰笄拜階下升堂乳姑長孫不粒
食者數(shù)年一日病言無以報吾婦冀子孫皆得如婦
孝然則崔之門安得不大乎東都仁和里裴尚書寬
子孫眾盛實為名閥天后時宰相魏元同選尚書之
先為婿未成婚而魏陷羅織獄家徙嶺表及北還女
逾笄其家議無以為衣食資愿下發(fā)為尼有一尼自
外至曰女福厚豐必有令匹子孫將遍天下宜北歸
家人遂不敢議及荊門則裴赍裝以迎矣今勢利之
徒舍信誓如反掌則裴之蕃衍乃天之報施也余舊
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
夕食龁卜瓠而已皆保重名于世永寧王相國涯居
位竇氏女歸請曰玉工貨釵直七十萬錢王曰七十
萬錢豈于女惜但釵直若此乃妖物也禍必隨之女
不敢復(fù)言后釵為馮球外郎妻首飾涯曰為郎吏妻
首飾有七十萬錢其可久乎馮為賈相國餗門人賈
有奴頗橫馮愛賈召奴責(zé)之奴泣謝未幾馮晨謁賈
賈未出有二青衣赍銀罌出曰公恐君寒奉地黃酒
三杯馮悅盡舉之俄病渴且咽暴卒賈為嘆息出涕
卒不知其由明年王賈皆遘禍噫王以珍玩為物之
妖信知言矣而不知恩權(quán)隆赫之妖甚于物邪馮以
卑位貪貨不能正其家忠于所事不能保其生不足
言矣賈之奴害客于墻廡間而不知欲始終富貴其
得乎舒相國元輿與李繁有隙為御史鞫譙獄窮致
繁罪后舒亦及禍今世人盛言宿業(yè)報應(yīng)曾不思視
履考祥事歟夫名門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儉以
成立之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成立之難
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余家本以學(xué)識禮法稱于
士林比見諸家于吉兇禮制有疑者多取正焉喪亂
以來門祚衰落基構(gòu)之重屬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
行文學(xué)為根株正直剛毅為柯葉有根無葉或可俟
時有葉無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
篤行乃食之酰醬可一日無哉
  寄歐陽舍人書       宋曾鞏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復(fù)觀誦
感與慚并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
異者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
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
之或納于廟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惡則于銘乎
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
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yán)而善人喜于見傳則勇于自
立惡人無有所紀(jì)則以愧而懼至于通材達識義烈
節(jié)士嘉言善狀皆見于篇則足為后法警勸之道非
近乎史其將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
其親而不本乎理故雖惡人皆務(wù)勒銘以夸后世立
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
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銘始不實后之作銘
者當(dāng)觀其人茍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
以行世而傳后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
士莫不有銘而傳者皆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
非公與是故也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
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蓋有道德者之于惡
人則不受而銘之于眾人則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
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
指有實大于名有名侈于實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
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而
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于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然
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世而有亦或數(shù)十年或
一二百年而有之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shù)百年而有者也先祖
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后無
疑也而世之學(xué)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于所
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
況鞏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由則知先
生推一賜于鞏而及其三世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
之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先祖之屯
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杰不世出
之士其誰不愿進于門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
于世善誰不為惡誰不愧以懼為人之父祖者孰不
欲教其子孫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寵榮其父祖此
數(shù)美者一歸于先生既拜賜之辱且敢進其所以然
所論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愧甚不宣
  跋向伯元遺戒        朱熹
自佛教入中國上自朝廷下達閭巷治喪禮者一用
其法老子之徒厭苦岑寂輒亦效其所為鄙陋不經(jīng)
可怪可笑而習(xí)俗靡然恬不覺悟在唐唯堯文獻公
在本朝則司馬文正公關(guān)洛程張諸君子以及近世
張忠獻公始斥不用然亦未能盡障其橫流也近故
朝議大夫向公伯元少受學(xué)于胡文定公晚年退處
于家尊聞行知不以老而少懈及啟手足親書幅紙
戒其子孫勿為世俗所謂道場者筆札端好詞意謹(jǐn)
嚴(yán)于平日不少異諸孤士伯等奉承遺指不敢失墜
既又謀刻諸石以詒久遠(yuǎn)間以視熹熹竊以為此書
之行可為世法觀者誠能因而推之盡祛末俗之陋
以求先王之禮而審行之則斯言也不但為向氏一
門之訓(xùn)而已因識其后以發(fā)之慶元二年二月辛未
新安朱熹謹(jǐn)書
  彭和甫族譜跋       文天祥
莆中有二蔡其一派君謨其一派京傳聞京子孫慚
京所為與人言每自詭為君謨后孝子慈孫之心固
不應(yīng)爾亦以見世聞羞恥事雖為人后猶將愧之彭
和甫之派來自博士齊非玕后也今其譜牒并二族
為一本為君謨之后而引京以混之人情固大相遠(yuǎn)
哉予聞晉沈勁恥其父陷于逆致死以滌之卒為忠
義唐柳玭有言門地高者一事墜先訓(xùn)則無異他人
是以修己不得不至諸公皆勸和甫以自立和甫而
祖玕猶當(dāng)為沈勁和甫而祖博士柳玭之言得不勉
乎哉
  馮氏族譜序      明馮從吾
馮從吾曰夫國有史猶家有譜古人家譜之作蓋自
親親一念生也后世□為文具失作者意矣吾族故
無譜先君嘗有志而歿予欲成先志而未敢自專乃
謀之伯兄敬吾兄曰子其任之嗚呼余嘗譜蘇氏譜
嘆世人賤而后貴者恥言其先為之咨嘆太息者久
之夫為人父祖者孰不愿子孫貴顯以光大厥閥比
子孫貴顯矣反恥言其先如此則為人父祖者又奚
愿有此子孫哉則不孝莫大乎是世之作譜者率多
僭托遠(yuǎn)冑譜耀失實此其心亦毋乃恥言其先意歟
譜如畫工寫真要之取其肖而止令后世子孫以是
仿佛先人云耳不問文也從吾何敢以不文不勉成
先君之志夫敘事必有所由從作例義第一合族辨
世流于源譜之大者作世系第二然名行不可無
紀(jì)也有可傳則傳之用以發(fā)揚幽光作世傳第三國
史紀(jì)外戚夫家豈有異焉作外傳第四述往昭來用
垂觀省之義又安可無訓(xùn)也作譜訓(xùn)第五凡五篇
  先祠箴          范弘嗣
每月朔望焚奠每歲元旦家祭清明掃墓中元薦新
冬朔寒衣勿怠勿曠勿蹈不孝之罪爾能如是爾之
子孫亦復(fù)如是

 子孫部藝文二

  周南螽斯三章
 后妃不妒忌而子孫眾多故眾妾以螽斯之群處
 和集而子孫眾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
 也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麟之趾三章
 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孫宗族皆化于善故詩
 人以麟之趾興之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新樂府之三章      唐白居易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為國賓周武隋文之子孫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周亡天下傳于
隋隋人失之唐得之唐興十葉歲二百介公酅公世
為客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備威儀助
郊祭高祖太宗之遺制不獨興滅國不獨繼絕世欲
令嗣位守文君亡國子孫取為戒
  戒子孫詩         宋陳亞
滿室圖書雜典墳華亭仙客岱云根他年若不和根
賣便是吾家好子孫
  元夕諸子孫小飲      元劉詵
梅外初升寶月圓柴門春入菜絲盤鼓鐘不斷山城
闊燈火無多野郭寒童子折花偏愛節(jié)老人持酒強
為歡牙旗鐵馬群英事謾賦新詩寄客看

 子孫部總論
書經(jīng)
  微子之命
惟稽古崇德象賢



崇德謂先圣王之有德者則尊崇而奉祀之也
 象賢謂其后嗣子孫有象先圣王之賢者則命之
 以主祀也言考古制尊崇成湯之德以微子象賢
 而奉祀也


張氏曰本湯言之曰崇德自微子言
 之曰象賢 呂氏曰象非止訓(xùn)似曰象者欲其盛
 德之象形容長存而不泯也
  又
功加于時德垂后裔



功加于時言其所及者眾德垂后裔言其所傳
 者遠(yuǎn)也
  仲虺之誥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

  梓材
已若茲監(jiān)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已語辭監(jiān)視也此人臣祈君永命之辭也



 安陳氏曰已若茲監(jiān)者已乎君其監(jiān)觀于茲臣所
 祈于君惟曰欲自今至于萬年當(dāng)為天下王王之
 子子孫孫永保民而已曰萬年惟王若止于長有
 天下曰子子孫孫永保民則欲世王之久安天下
 也意實公天下而非私于王家人臣祈天永命忠
 愛無窮之心歟 蘇氏曰此書專言王惟不殺則
 子孫萬年享國故以皇天所付為言詳考大誥康
 誥酒誥梓材四篇反復(fù)丁寧以殺為戒以不殺為
 德此易所謂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故周有天
 下八百余年后之王者以不殺享國以好殺殃其
 身及其子孫者多矣而世主不以為監(jiān)小人又或
 附會六經(jīng)以勸之殺悲夫殆哉唐末五代之亂殺
 人如飲食周太祖叛漢漢隱帝使開府尹劉銖?fù)?br /> 其家百口太祖既克京師夜召其故人知星者趙
 延義問漢祚所以短促延義答曰漢本未亡以刑
 殺冤濫故不及期而滅時太祖方以兵圍劉銖及
 蘇逢吉第期滅其族聞延義言矍然貸之誅止其
 身
禮記
  禮運
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
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



王之子弟有功德者封為諸侯其余則分以畿
 內(nèi)之田諸侯子孫命為卿大夫其有功德者亦賜
 采地所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也大夫
 位卑不當(dāng)割采地以與子孫但養(yǎng)之以采地之祿
 耳此先王之制度也


長樂陳氏曰制則有所裁
 度則有所限先王以人之子孫上以承先祖之祀
 下以綿本支之世莫不思有以處之然其處之則
 有所裁之制所限之度此固不可無尊卑隆殺之
 別也天子不曰天下而曰田所以明其止于千里
 以與天下共之也諸侯不曰田而曰國所以明其
 專于百里而非與天下共之也大夫食其所有事
 者故其地命之曰采采者事也凡此言其大法而
 已若諸侯大夫之子其不肖者固不可以世食而
 大夫之子茍其賢之過人又不止于食舊而已
 金華應(yīng)氏曰處者位置而區(qū)處之各得其宜也大
 者謹(jǐn)其禮而無濫恩小者安其分而無歉志以制
 度不可逾也制度一定則人欲偏厚其子孫者固
 無所容其私心而侵剝枝葉兼并同姓者亦不容
 薄于所厚矣 新安王氏曰幽國僭君脅君亂國
 君與臣同國皆諸侯卿大夫失禮也禮之失起于
 制度之壞故此明言先王制度大小有等尊卑有
 辨天子地方千里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不得僭
 也諸侯地方百里有國以處其子孫卿大夫不得
 僭也卿大夫各有食邑以處其子孫家臣不得僭
 也制度一定上下截然諸侯僭差起于天子失禮
 卿大夫僭差起于諸侯失禮
  祭統(tǒng)
古之君子論撰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以
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
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



勛在鼎彝是國有賢臣也故足為國家之重



 嚴(yán)陵方氏曰無美而稱之則不足以取信于人故
 曰是誣也有善而弗知則其明不足以見之也知
 而弗傳則其仁不足以與之也為人之子孫不明
 不信而且誣焉則辱莫甚矣
北齊顏氏家訓(xùn)
  風(fēng)操篇
梁世被系劾者子孫弟侄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子
孫有官自陳解職子則草屩粗衣蓬頭垢面周章道
路要候執(zhí)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若配徒隸諸子□
立草庵于所署門不敢還宅動經(jīng)旬日官司驅(qū)遣然
后始退江南諸憲司彈人事事雖不重而以教義見
辱者或被輕系而身死獄戶者皆為怨讎子孫三世
不交通矣
  又
兵兇戰(zhàn)危非安全之道古者天子喪服以臨師將軍
鑿兇門而出父祖伯叔若在軍陣貶損自居不宜奏
樂燕會及婚冠吉慶事也若居圍城之中憔悴容色
除去飾玩常為臨深履薄之狀焉父母疾篤醫(yī)雖賤
雖少則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
宋袁氏世范
  睦親篇
人于子孫雖見其作事多拂己意亦不可深憎之大
抵所愛之子孫未必孝或早夭而暮年依托及身后
葬祭多是所憎之子孫其他骨肉皆然請以他人已
驗之事觀之
子孫有過為父祖者多不自知貴官尤甚蓋子孫有
過多掩蔽父祖之耳目外人知之竊笑而已不使其
父祖知之至于鄉(xiāng)曲貴官人之進見有時稱道盛德
之不暇豈敢言其子孫之非況又自以子孫為賢而
以人言為誣故子孫有彌天之過而父祖不知也間
有家訓(xùn)稍嚴(yán)而母氏猶有庇其子之惡不使其父知
之者富家之子孫不肖不過耽酒好色賭博近小人
破家之事而已貴官之子孫不止此也其居鄉(xiāng)也強
索人之酒食強貸人之錢財強借人之物而不還強
買人之物而不償親近群小則使之假勢以凌人侵
害善良則多致飾詞以妄訟鄉(xiāng)人有曲理犯法事認(rèn)
為己事名曰擔(dān)當(dāng)鄉(xiāng)人有爭訟則偽作祖父之簡干
懇州縣求以曲為直差夫借船放稅免罪以其所得
為酒色之娛殆非一端也其隨侍也私令市賈買物
私令吏人買物私托場務(wù)買物皆不償其值吏人補
名吏人免罪吏人有優(yōu)潤皆必責(zé)其報典買婢妾限
以低價而使他人填賠或同院子游狎或干場務(wù)放
稅其他妄有求覓亦非一端不恤誤其父祖陷于刑
辟也凡為人父祖者宜知此事常關(guān)防更常詢訪或
庶幾焉
子弟有愚繆貪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官古人謂治獄
多陰德子孫當(dāng)有興者謂利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
福今其愚繆必以獄訟事悉委胥輩改易事情庇惡
陷善豈不與陰德相反古人又謂我多陰謀道家所
忌謂害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禍今其貪污必與胥
輩同謀貨鬻公事以曲為直人受其冤無所告訴豈
不謂之陰謀士大夫試歷數(shù)鄉(xiāng)曲三十年前宦族今
能自存者僅有幾家皆前事所致也有遠(yuǎn)識者必信
此言
同居父子兄弟善惡賢否相半若頑狠刻薄不惜家
業(yè)之人先死則其家興盛未易量也若慈善長厚勤
謹(jǐn)之人先死則其家不可救矣諺云莫言家未成成
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亦此意也
別宅子遺腹子宜及早收養(yǎng)訓(xùn)教免致身后論訟或
已習(xí)為愚下之人方欲歸宗尤難處也女亦然或與
雜濫之人通私或婢妾因他事逐去皆不可不于生
前早有辨明恐身后有求歸宗而暗昧不明子孫被
其害者
父母高年怠于營干者多將財產(chǎn)均給子孫若父祖
出于公心初無偏曲子孫各能戮力不事游蕩則均
給之后既無爭訟必至興隆若父祖緣有過房之子
緣有前母后母之子緣有子亡而不愛其孫又有雖
是一等子孫自有憎愛凡衣食財物所及必有厚薄
致令子孫力求均給其父祖又于其中暗有輕重安
得不起他日爭端若父祖緣其子孫內(nèi)有不肖之人
慮其侵害他房不得已而均給者止可逐時均給財
谷不可均給田產(chǎn)若均給田產(chǎn)彼以為己分所有必
邀求尊長立契典賣典賣既盡窺□他房從而婪取
必至興訟使賢子賢孫被其擾害同于破蕩不可不
思大抵人之子孫或十?dāng)?shù)人皆能守己其中有一不
肖則十?dāng)?shù)人均受其害至于破家者有之國家法令
百端終不能禁父祖智謀百端終不能防欲保延家
祚者鑒他家之已往思我家之未來可不修德熟慮
以為長久之計耶
遺囑之文皆賢明之人為身后之慮然亦須公平乃
可以保家如劫于悍妻黠妾因于后妻愛子中有偏
曲厚薄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不可勝
數(shù)皆興訟破家之端也
父祖有慮子孫爭訟者常欲預(yù)為遺囑之文而不知
風(fēng)燭不常因循不決至于疾病危篤雖心中尚了然
而口不能言手不能動飲恨而死者多矣況有神識
昏亂者乎
  處己篇
凡人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須怨天尤人此乃天之
所愛終無后患如見他人為不善事常稱意者不須
多羨此乃天之所棄待其積惡深厚從而殄滅之不
在其身則在其子孫姑少待之當(dāng)自見也
人有所為不善身遭刑戮而其子孫昌盛者人多怪
之以為天理有誤殊不知此人之家其積善多積惡
少少不勝多故其為惡之人身受其報不妨福祚延
及后人若作惡多而享壽富安樂必其前人之遺澤
將竭天不愛惜恣其惡深使之大壞也
鄉(xiāng)曲有不肖子弟□酒好色博弈游蕩親近小人豢
養(yǎng)馳逐輕于破蕩家產(chǎn)至為乞丐竊盜者此其家門
厄數(shù)如此或其父祖稔惡至此未聞有因諫誨而改
者雖其至親亦當(dāng)處之無可奈何不必嘵嘵徒厚其

張安國舍人知撫州日以有賣假藥者出榜戒約曰
陶隱居孫真人因本草千金方濟物利生多積陰德
名在仙列自此以來行醫(yī)貨藥誠心救人獲福報者
甚眾不論方冊所載只如近時此驗尤多有只賣一
真藥便家資巨萬或自身安榮享高壽或子孫及第
改換門戶如影隨形無有差錯又曾眼見貨賣假藥
者其初積得些少家業(yè)自謂得計不知冥冥之中自
家合得祿料都被減克或自身多有橫禍或子孫非
理破蕩致有遭天火被雷震者蓋緣贖藥之人多是
疾病急切將錢告求賣藥之家孝子順孫只望一服
見效卻被假藥誤賺非惟無益反致?lián)p傷尋常誤殺
一飛禽走獸猶有果報況萬物之中人命最重?zé)o辜
被禍其痛何窮詞多更不盡載舍人此言豈止為假
藥者言之有識之人自宜觸類
起家之人見所作事無不如意以為智術(shù)巧妙如此
不知其命分偶然志氣洋洋貪取圖得又自以為獨
能久遠(yuǎn)不可破壞豈不為造物者所竊笑蓋其破壞
之人或已生于其家曰子曰孫朝夕環(huán)立于其側(cè)者
耳前輩有建第宅宴工匠于東廡曰此造宅之人宴
子弟于西廡曰此賣宅之人后果如其言近世士大
夫有言目所可見者漫爾經(jīng)營目所不及見者不須
置之謀慮此有識君子知非人力所及其胸中寬泰
與蔽迷之人如何
人之居世有不思父祖起家艱難思與之延其祭祀
又不思子孫無所憑借則無以脫于饑寒多生男女
視如路人□于酒色博弈游蕩破壞家產(chǎn)以取一時
之快此皆家門不幸如此干冒刑憲彼亦不恤豈教
誨勸諭責(zé)罵所能回置之無可奈何而已
居官宦如居家必有顧藉居家當(dāng)如居官必有綱紀(jì)
士大夫之子弟茍無世祿可守?zé)o常產(chǎn)可依而欲為
仰事俯育之計莫如為儒其才質(zhì)之美能習(xí)進士業(yè)
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貴次可以開門教授以受束
修之奉其不能習(xí)進士業(yè)者上可以事書札代箋簡
之役次可以習(xí)點讀為童蒙之師如不能為儒則巫
醫(yī)僧道農(nóng)圃商賈技術(shù)凡可以養(yǎng)生而不至于辱先
者皆可為也子弟之流蕩至于為乞丐盜竊此最辱
先之甚然世之不能為儒者乃不肯為巫醫(yī)僧道農(nóng)
圃商賈技術(shù)等事而甘心為乞丐盜竊者深可誅也
凡強顏于貴人之前而求其所謂應(yīng)副折腰于富人
之前而托名于假貸游食于寺觀而人指為穿云子
皆乞丐之流也居官而掩蔽眾目盜財入己居鄉(xiāng)而
欺凌愚弱奪其所有私販官中所禁茶鹽酒酤之屬
皆盜竊之流也人有為之而不自愧者何哉
凡人生而無業(yè)及有業(yè)而喜于安逸不肯盡力者家
富則習(xí)為下流家貧則必為乞丐凡人生而飲酒無
算食肉無度好淫濫習(xí)博弈者家富則致于破蕩家
貧則必為盜竊
  治家篇
富人有愛其小兒者以金銀珠寶之屬飾其身小人
有貪者于僻靜處壞其性命而取其物雖聞于官而
置于法何益
市邑小兒非有壯夫攜負(fù)不可令游街巷慮有誘略
之人也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
  子弟三變
唐咸通中荊中有書生號唐五經(jīng)者學(xué)識精□實曰
鴻儒旨趣甚高人所師仰聚徒五百輩以束修自給
游優(yōu)卒歲有西湖濟南之風(fēng)幕寮多與之游常謂人
曰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yōu)榛认x謂鬻莊而食也
第二變?yōu)轶剪~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yōu)榇笙x謂賣
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輩何代無之
宋李昌齡樂善錄
  養(yǎng)生
人之養(yǎng)生唯不可不足若粗足以奉甘旨供祭祀養(yǎng)
妻子□兇荒之外夫復(fù)何用良田萬頃日食二升大
廈千間夜眠八尺何必區(qū)區(qū)勞心役己末歲窮年汨
汨于殖貨利哉夫如是者乃一守錢奴為兒孫作馬
牛也或曰何謂作馬牛余對曰夫富者之為利莫非
放債取厚利恃勢而兼并致使貧下之民終日逐利
以償其債負(fù)中人之家終身營家業(yè)以待其吞并其
或事窮力盡則賣妻鬻子身為奴仆而后已凡此之
類無非為兒孫作馬牛也嗚呼不徒死作馬牛而且
生作馬牛矣彼所以不自知其為馬牛者未變其頭
角與免鞭策耳茍曰為子孫計則何不積陰德以遺
之開義方以教之使子孫自取富貴故易曰積善之
家必有余慶傳曰愛子教之以義方何區(qū)區(qū)為彼作
奴仆殖貨利哉倘子孫賢必能為我守之其或不肖
則我聚而彼散反取笑于識者此理昭然不必賢知
者知其然雖愚者亦知其然也予嘗憫人之茍富貴
者不悟其身為兒孫作馬牛故特為是說以警之
陸游緒訓(xùn)
  戒子孫
風(fēng)俗日壞可憂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
死亦決不復(fù)出仕惟顧念子孫不能無老態(tài)吾家本
農(nóng)也服農(nóng)策之上也杜門終窮不求仕進策之中也
安于小官不慕榮達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則無策也
汝輩今日聞吾此言心不當(dāng)以為是他日乃思之耳
暇日時與兄弟一觀以自警不必為人道也
古者植木冢上以識其處耳吾家自先太傅以上冢
松多不過數(shù)十株初葬寶章比上世差為茂蔚亦止
數(shù)畝耳左丞歸葬之后積以歲月林樾漸盛遂至連
山彌谷紛然爭訟重為門戶之羞不幸孫曾遂有剪
伐貿(mào)易金幣坐視則不可禁止則紛然爭訟重為門
戶之辱其害又甚于厚葬吾死后草木毋過數(shù)十本
不可陷后人于不孝戒之戒之
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貧則教
訓(xùn)童稚以給衣食但書種不絕足矣能布衣草履以
事農(nóng)圃足跡不至城市大是佳事關(guān)中村落有魏鄭
公莊諸孫皆為農(nóng)張浮休過之留傳云兒曹不識字
耕鑿魏公莊仕宦不可常不仕則農(nóng)可無憾也但切
不可迫于衣食為市井小人事戒之
李之彥東谷所見
  養(yǎng)子
知子莫若父當(dāng)年少時觀其讀書之利鈍行己之醇
疵即可覘其終身之賢不肖也使其賢耶他日自然
成立何必勞心勞力積財以遺之而損賢者之志也
使其不肖耶他日必致敗壞又何必勞心勞力積財
以遺之而益不肖之過也縱不免儲蓄以為憑借之
計亦豈可妄求而自取損德之殃世乃有明見其子
之不肖猶挾兔狡而規(guī)利逞鼠技以貽謀殊不知一
傳而傾覆有不待其父之瞑目而家資已散而之他
矣吁有此豚犬枉作馬牛
  子孫計
或曰既有子孫當(dāng)為子孫計人之情也予曰君子豈
不為子孫計然為子孫計則有道矣種德一也家傳
清白二也使之從學(xué)而知義三也授以資身之術(shù)如
才高者命之習(xí)舉業(yè)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經(jīng)營生
理四也家法整齊上下和睦五也為擇良師友六也
為娶淑婦七也常存儉風(fēng)八也如此八者豈非為子
孫計乎循理而圖之以有余而遺之則君子為子孫
計豈不久利而父子兩得哉如孔子教伯魚以詩禮
漢儒教子一經(jīng)楊震之使人謂其后為清白吏子孫
鄧禹十子人各授之一業(yè)龐德公云人皆遺之以危
我獨遺之以安皆善為子孫計者又何慊焉
元耐得翁就日錄
  子孫變
舊傳不肖子有三變其初變?yōu)榛认x謂鬻田園而食
次變謂蠹蟲謂貨書而食又變謂大蟲謂賣人而食
此切當(dāng)其理今之不肖子謂之三蟲恐未足以盡其
實初父母未亡也憑借父祖門蔭聲勢在外無所不
為朝去暮歸盜竊財物恣情為非父兄以內(nèi)有所主
及持父兄家私事逼其婢妾至于掣肘或恐玷己遂
為掩蔽付之無可奈何及托前世甚至在外指屋起
錢高價賒物低價出賣謂之轉(zhuǎn)肩人皆指而目之爺
健大郎父有因此淹抑成病又增利貨錢候父母死
還錢謂之下丁錢其或母先父亡猶且庶幾者若或
父亡而母存其為害特甚初父亡得財產(chǎn)入手豈顧
其母及財散而母存甘旨不具展轉(zhuǎn)孤苦親戚兄弟
有不忍者攜歸奉養(yǎng)則往彼爭喧取擾謂母有挾藏
之物反為求索其親厭煩則付母還之復(fù)受岑寂或
有兄弟粗給則興訟索分亦自有此等人資給以導(dǎo)
其為訟既訟畢得錢浪費無歲月間又已空虛連及
妻室姊妺覓人蓄養(yǎng)作為親戚出入閨門分甘忍恥
食殘衣敝而妻輩以寒饑所困初似羞澀終則愿為
間有妻輩家以力奪去及妻子輩鬻身事人或與所
事者厚愛從彼棄此不肖子俱無所施則思舊所交
游者及父兄朋友而求索度日如此又不知以何等
蟲處之矣
明薛瑄讀書錄
  子孫計
人之子孫富貴貧賤莫不各有一定之命世之人不
明諸此往往于仕宦中昧冒禮法取不義之財欲為
子孫計殊不知子孫誠有富貴之命今雖無立錐之
地以遺之他日之富貴將自至使其無富貴之命雖
積金如山亦將蕩然不能保矣況不義而入者又有
悖出之禍乎如宋之呂正范文正諸公咸以寒微
致位將相富貴兩極曷嘗有賴于先世之遺財乎然
則取不義之財欲為子孫計者惑之甚矣
天于善惡必有其報但人以淺近之見窺測天道便
謂茫昧差爽而不可信如夏商之后皆統(tǒng)承先王修
其禮物作賓于王家雖改姓易物而宗廟之血食子
孫之封爵皆與時王匹休而不泯非其先世有大德
大功于民能如是乎因是以觀魏晉以來以及五季
南北朝楊堅五代之世皆素?zé)o功德于天下徒以狙
詐兵力竊命一時皆不數(shù)傳而子孫無容足之地廟
祀遂以絕饗則天于善惡之報豈不明甚矣乎
富貴利達在天無可求之理德業(yè)學(xué)術(shù)在人有可求
之道誠欲厚其子孫以可求者教之善矣欲以不可
求者厚之豈非愚之甚耶
曹端夜行燭
  教子孫
成家之計莫先于教子孫為善此我家嚴(yán)之常言也
端請略述古人訓(xùn)誡子孫之格言以告之不惟少裨
家嚴(yán)之教又將使后之子孫有繼志述事之孝者知
所先焉
  愛子孫
惟德動天善不可不修于身惟天眷德善不可不傳
于后今人雖有愛子孫之心而不知愛子孫之道但
惟以私利愛之而已而不知私利之愛乃趨火赴淵
之籌覆宗絕嗣之計也家嚴(yán)明見此理故常訓(xùn)于家
曰修身豈止一身休要為兒孫后代留此保愛子孫
之心也
  家規(guī)輯略
子孫入祠堂當(dāng)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嬉笑
對語疾步晨昏皆當(dāng)致恭而退
子孫不得修建異端祠宇妝塑土木形像
子孫年未三十者酒不許入唇壯者惟許少飲亦不
宜沈酗杯酌喧呶鼓舞不顧尊長違者棰之若奉筵
賓客唯務(wù)誠實不必強人以酒
子孫不得私造飲饌以徇口腹之欲違者姑誨之誨
之不悛則責(zé)之產(chǎn)者病者不拘
鐵腳道人霞外雜俎
  遺子孫
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心術(shù)不可得罪于天地
毋以嗜欲殺身毋以貨財殺子孫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
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

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不盡之福以與子孫
王守仁諭俗
  子孫計
今人不忍一言之忿或爭銖兩之利遂相遘訟夫我
欲求勝于彼則彼亦欲求勝于我讎讎相報遂至破
家蕩產(chǎn)禍貽子孫豈若含忍退讓使鄉(xiāng)里稱為善人
長者子孫亦蒙其庇乎
今人為子孫計或至謀人之業(yè)奪人之產(chǎn)日夜?fàn)I營
無所不至昔人謂為子孫作馬牛然身歿未寒而業(yè)
已屬之他人讎家群起而報復(fù)子孫反受其殃是殆
為子孫作蛇蝎也吁可戒哉
辛全神京偶記
  愛子孫
世之求富貴利達者自謂愛子孫人亦謂斯人愛子
孫其實不會愛子孫有二人焉其一人子孫雖欲不
勤儉謙厚不可得雖欲不孝弟禮義不可得雖欲不
為賢人君子不可得其一人不知子孫之蕩敗而不
能教明知子孫之蕩敗而不敢教甚至深恨子孫之
蕩敗而莫可教請細(xì)細(xì)一想算誰會愛子孫誰不愛
子孫當(dāng)必有憬然悟爽然失勃然奮者
徐三重家則
  訓(xùn)子孫
一子孫世讀書為士人當(dāng)守國家臥碑之訓(xùn)及篤學(xué)
科條與提調(diào)師長示諭蓋當(dāng)代之典章即圣賢之名
教二者必?zé)o相背人自不思耳朔望入學(xué)瞻拜廟庭
凜凜若生存在上得親受業(yè)則退而諷誦詩書便可
身體力行一言一動自不肯茍縱出處難必生平必
有可觀矣敬事師長如奉尊親同儕交與必先德業(yè)
不得妄入公門不得浪游非地不得負(fù)氣玩法不得
屈身俯利夫士君子身心條目載列經(jīng)傳昭如日星
若口誦心持便是準(zhǔn)繩規(guī)矩固不能一一更為訓(xùn)戒

 世人所望于子弟者富貴耳吾意不然夫富貴之
 權(quán)乃在彼蒼吾安能強之奪之若衣食之計所不
 可已者恐一旦饑寒不能自存將入于市井奴隸
 故須少立薄業(yè)量其才力以貽之然使其命賦乃
 市井奴隸也即所貽薄業(yè)亦豈能必其不終覆敗
 入于饑寒哉第自盡其父母之心則爾他則由天
 矣至于饒?zhí)锎髲B盈箱滿篋計取人財不恤禍釁
 以為子孫富貴地吾不可知也但所愿子孫讀書
 后便要立志以孔孟行誼學(xué)力自成人品清白方
 正凡心術(shù)趨向一毫一事恐落世間機軸思為前
 人賢子孫為千萬世子孫賢祖父豈不愈于王公
 卿相貪昧茍且為人鄙笑者哉此可自勉不盡由
 天故書諭
一子孫讀書倘幸出仕當(dāng)以國事為家事民心為己
心不得但躐榮名茍圖身利毋苛刻以博能聲毋卑
屈以媚貴要毋費民以奉所臨毋枉法以徇所畏昭
昭國典奉以公平暗暗下情體以忠恕更念國家給
俸本足資官獨以食費自浮乃若不迨于是乎茍且
以充用則不惟輕昧國恩而生平名節(jié)掃地矣當(dāng)思
此亦國計民脂身口之外不得一毫浪費則用度有
余自然不必分外夫分外一毫即貪也貪之一字古
今大戒不惟終身不齒子孫亦且羞之已為士大夫
何可不嚴(yán)戒而痛絕也子弟官卑俸薄父兄主家當(dāng)
計所需資給毋令空乏以全其節(jié)亦彼此相成之道
不得謂身已仕國遂吝家物也
 唐崔元母盧氏常誡元曰吾見姨兄屯田郎
 中辛元馭曰兒子從宦者有人來云貧乏不能存
 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惡消息
 吾常以為確論比見親表中仕宦者將財物上其
 父母父母但知喜悅竟不問此物從何而來必是
 祿俸余資誠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與盜賊何
 別縱無大咎獨不內(nèi)愧于心元奉教以清謹(jǐn)見
 稱宋歐陽文忠公與其侄通理書曰昨日書中言
 欲買朱砂來吾不闕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
 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外不曾買一物可觀
 此為戒也夫歐陽公一代名賢此語不足為異獨
 崔母以閨幃持論若此世間昂然丈夫不逮者多
 矣
一藏書以訓(xùn)子孫謂勝良田美舍然亦有不能讀而
旋散失者此賢愚屬之大運豈得因斥賣而并田舍
不貽耶則畜置書籍亦自盡祖父垂訓(xùn)之心耳邇來
書籍浩繁不能遍訪然有益者亦自有數(shù)第取性命
經(jīng)綸及典章故實其余若詩詞之類已屬虛華戲
諸語益不典矣道術(shù)不明學(xué)者失據(jù)往往好諸浮淺
夸誕而大道微言妙義讀之如睹暗如嚼蠟即不敢
非笑而心思困寐如文侯之臨古樂豈非世教不明
使然哉善讀書者第取圣賢道德本旨及政治往跡
以評騭編簡即漢魏以前著述尚可別其純漓何況
后代浮浪不根之語耶知此則書籍可畜亦可讀矣
借人一事古謂四癡鬻又甚焉若不能讀則俱聽之
耳凡淫戲謔非禮無益者□不宜有至于天文圖
讖妖幻符□秘記左道等書國有明禁尤宜戒絕有
則即當(dāng)焚毀毋蹈罪戾
 黃魯直云四民皆當(dāng)世業(yè)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
 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
 者出便當(dāng)名世劉忠肅公摰教子孫先行實后文
 藝每曰士當(dāng)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二公語原不相背夫教子弟讀書正欲睹聞往事
 以修行實若止為文人所謂本心不正脈理皆邪
 與不讀書何別
徐禎稷恥言
  貽子孫
余齋曰人問先府君何以貽子孫曰無累何以教子
孫曰自立故沒躬不殖生產(chǎn)
余齋曰為佳祖父作子孫可幸亦可懼也巴山木難
為良冀野駒難為強不克恢崇令緒豈宜落寞前修

余齋曰先府君言持門戶有子孫者必謹(jǐn)于風(fēng)氣之
端夫倫彝名簡家之正氣詩書淡約家之清氣保斯
二者故世而才易以成彥士世而不才也猶得謹(jǐn)素
存其家聲
余齋與客道逢餒夫客識之曰故家子也余齋顧從
者予錢百客從而焉呼市家選良酒脯一餐而盡
色猶未饜客曰世之至圣大賢極富貴不失貧賤容
焉至愚不肖極貧賤不失富貴容焉從者皆粲然余
齋顧曰識之此通言似詼也

 子孫部紀(jì)事
史記補三皇本紀(jì)太昊庖犧氏風(fēng)姓其后裔當(dāng)春秋
時有任宿須句顓臾
炎帝神農(nóng)氏姜姓其后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jì)怡向
申呂□為諸侯或分四岳當(dāng)周室甫侯申伯為王賢
相齊許列為諸侯霸于中國蓋圣人德澤廣大故其
祚裔繁昌久長云
五帝本紀(jì)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嫘祖為
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囂其二
曰昌意昌意生高陽是為帝顓頊元囂之孫高辛是
為帝嚳
左傳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梼戭大臨尨
降庭堅仲容叔達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
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
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謂
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蒼舒等
顓頊苗裔伯奮等帝嚳苗裔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惡物
頑嚚不友是謂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少□氏有
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搜慝以
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顓頊?zhǔn)嫌胁徊抛硬豢?br />教訓(xùn)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狠明德以亂
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濟其兇增其
惡名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
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jì)極不分孤寡不恤窮
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帝鴻氏不才子
黃帝之裔少□氏不才子金天之裔顓頊?zhǔn)喜徊抛?br />即鯀縉云黃帝時官名不才子即三苗國君
路史堯之長子監(jiān)明蚤死監(jiān)明之子封于劉朱又不
肖而弗獲嗣其后丹房傅鑄唐冀隨郇櫟函皆云堯
后之國
史記夏本紀(jì)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擾龍于豢龍
氏以事孔甲
太史公贊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
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
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時學(xué)者多傳夏小
正云
殷本紀(jì)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
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
之紂
太史公贊自成湯以來采于詩書契為子姓其后分
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
目夷氏
列子殷湯篇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
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
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殘
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
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
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
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史記秦本紀(jì)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
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孫飲馬于河
太史公贊秦之先為蠃姓其后分封以國為姓有徐
氏郯氏莒氏終黎民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
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
趙城為趙氏
左傳襄公八年晉范宣子來聘季武子賦彤弓宣子
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獻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
王以為子孫藏□也先君守官之嗣也敢不承命君
子以為知禮
列子衛(wèi)端木叔子貢子也藉先資累千金年六十棄
家散庫一年盡不為子孫留財產(chǎn)散之一國及病無
藥石之儲死無瘞埋之所受施者相與反子孫之財

孔叢子記問篇孔子閑居喟然而嘆子思再拜請曰
意子孫不修將祖乎羨堯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
曰爾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對曰伋聞其父析薪其子
勿克負(fù)荷是謂不肖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曰
然乎吾無憂矣世不廢業(yè)其克昌乎
史記貨殖傳范蠡后年衰老聽子孫修業(yè)而息之遂
至巨萬
甘茂傳茂有孫曰甘羅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文信
侯言于始皇曰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
聞之愿召見使于趙
吳錄齊孟嘗君封于薛秦滅六國而失其祀子孫分
散漢祖定天下過齊求孟嘗后得其孫陵國二人欲
復(fù)其封陵國兄弟相推莫適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
史記周本紀(jì)贊秦滅周漢興九十有余載天子將封
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
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石奮傳奮歸老于家子孫為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
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為便坐對案不
食然后諸子相責(zé)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乃許子
孫勝冠者在側(cè)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其執(zhí)喪哀戚
甚悼子孫遵教亦如之萬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長
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歲余建亦死諸
子孫咸孝
李廣傳廣為人長□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
他人學(xué)者莫能及
漢書韓延壽傳延壽字長公燕人也徙杜陵少為郡
文學(xué)父義為燕郎中剌王之謀逆也義諫而死燕人
閔之是時昭帝富于春秋大將軍霍光持政征郡國
賢良文學(xué)問以得失時魏相以文學(xué)對策以為賞罰
所以勸善禁惡政之本也日者燕王為無道韓義出
身強諫為王所殺義無比干之親而蹈比干之節(jié)宜
顯賞其子以示天下明為人臣之義光納其言因擢
延壽為諫大夫
路溫舒?zhèn)鳒厥嫔戏馐乱栽ソ涞圩蛹皩O皆至牧守
大官
酈食其傳漢十二年高祖舉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
數(shù)將兵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
蕭望之傳望之八子至大官者育咸由育字次君少
以父任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為郎病免后為御史
大將軍王鳳以育名父子著材能除為功曹遷謁者
后至丞相咸字仲至大司農(nóng)由字子驕為中散大夫
張湯傳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為中郎將擊
烏桓還光問千秋戰(zhàn)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
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光復(fù)問禹禹不能記曰皆有
文書光由是賢千秋以禹為不材嘆曰霍氏世衰張
氏興矣及禹誅滅而安世子孫自宣元以來為侍中
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余人
董仲舒?zhèn)髦偈鎻V川人也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
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對策推明孔子抑黜百家立
學(xué)校之官州郡舉茂才孝廉皆自仲舒發(fā)之年老以
壽終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孫皆以學(xué)至大官
于定國傳定國字曼倩東海人其父于公為縣獄吏
郡法曹所決皆不恨為之生立祠其門閭壞父老方
共修之于公曰可高大門閭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決
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
相孫永為御史大夫也
瑕丘公傳公受谷梁春秋及詩于魯申公傳子至孫
為博士
翼奉傳奉治齊詩與蕭望之匡衡同師三人經(jīng)術(shù)皆
明而奉敦學(xué)不仕子及孫皆以學(xué)在儒官
后漢書楊震傳震父寶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
年遁□不知所處

續(xù)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
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墮于地下為螻蟻所
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余日毛羽成
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qū)氃侔菰晃椅魍跄甘?br />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huán)四枚與寶令君子
孫潔白位登三事當(dāng)如此環(huán)矣
震卒葬于淮陰潼亭遠(yuǎn)近畢至先葬十余日有大鳥
高丈余集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畢乃飛去
郡以狀上震五子長子牧富波相牧子奇靈帝時為
侍中帝常從容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陛下之于
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項真楊震
子孫死后必復(fù)致大鳥矣
鄧禹傳禹曾孫香子女為桓帝后帝又紹封度遼將
軍遵子萬世為南鄉(xiāng)侯拜河南尹及后廢萬世下獄
死其余宗親皆復(fù)歸故郡鄧氏自中興后累世寵貴
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
千石十四人列尉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
余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shù)東京莫與為比
樊宏傳宏病困車駕臨視留宿問其所欲言宏頓首
自陳無功享食大國誠恐子孫不能保全厚恩令臣
魂神慚負(fù)黃泉愿還壽張食小鄉(xiāng)亭帝悲傷其言而
竟不許二十七年卒遺□薄葬一無所用以為棺柩
一臧不宜復(fù)見如有腐敗傷孝子之心使與夫人同
墳異臧帝善其令以書示百官因曰今不順壽張侯
意無以彰其德且吾萬歲之后欲以為式賻錢千萬
布萬匹謚曰恭侯贈以印綬車駕親送葬子倏嗣帝
悼宏不已復(fù)封少子茂為平望侯樊氏侯者凡五國
明年賜倏弟鮪及從昆弟七人合錢五千萬
甄宇傳宇字長文北海安丘人也清靜少欲習(xí)嚴(yán)氏
春秋教授常數(shù)百人建武中為州從事征拜博士稍
遷太子少傅卒于官傳業(yè)子普普傳子承承尤篤學(xué)
未嘗視家事講授嘗數(shù)百人諸儒以承三世傳業(yè)莫
不歸服之建初中舉孝廉卒于梁相子孫傳學(xué)不絕
祭彤傳彤子孫多為邊吏者皆有名稱
馬嚴(yán)傳嚴(yán)既為竇氏所忌遂不復(fù)在位及帝崩竇太
后臨朝嚴(yán)乃退居自守訓(xùn)教子孫
竇融傳融在宿衛(wèi)十余年年老子孫縱誕多不法穆
等遂交通輕薄屬托郡縣干亂政事以封在安豐欲
令姻戚悉據(jù)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安侯
劉旴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旴婦家上書言狀帝大
怒乃盡免穆等官諸竇為郎吏者皆將家屬歸故郡
獨留融京師穆等西至函谷關(guān)有詔悉復(fù)追還會融
卒時年七十八謚曰戴侯賻送甚厚帝以穆不能修
尚而擁富貲居大第常令謁者一人監(jiān)護其家居數(shù)
年謁者奏穆父子自失勢數(shù)出怨望語帝令將家屬
歸本郡唯勛以泚陽主婿留京師穆坐賂遺小吏郡
捕系與子宣俱死平陵獄勛亦死洛陽獄久之詔還
融夫人與小孫一人居洛陽家舍十四年封勛弟嘉
為安豐侯食邑二千戶奉融后和帝初為少府及勛
子大將軍憲被誅免就國嘉卒子萬全嗣萬全卒子
會宗嗣萬全弟子武別有傳
趙熹傳熹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
兼為人所患熹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
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shù)十終不

卓茂傳初茂與同縣孔休陳留蔡勛安眾劉宣楚國
龔勝上黨鮑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時并名重當(dāng)時
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后王莽秉權(quán)休去官歸
家及莽篡位遣使赍元纁束帛請為國師遂歐血托
病杜門自絕光武即位求休勛子孫賜谷以旌顯之
袁安傳論注陳平為高祖謀臣出六奇嘆曰我多陰
謀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以吾多陰謀禍也其后曾
孫掌以衛(wèi)氏親戚貴達愿得續(xù)封而終不得也
武帝末戾太子巫蠱事起邴吉為廷尉監(jiān)時宣帝年
二歲坐太子事系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于
是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詔獄系者亡輕重一切皆
殺之內(nèi)者令郭穰至郡邸獄吉閉門捍拒曰他人無
辜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穰不得入還以聞上曰天使
之也因大赦天下曾孫賴吉得全宣帝立吉為丞相
未及封而病上憂吉不起夏侯勝曰此未死也臣聞
有陰德者必饗其樂以及子孫后吉病愈封博陽侯
薨子顯嗣甘露中削爵為關(guān)內(nèi)侯至孫昌復(fù)封博陽
侯傳子至孫王莽敗乃絕
鮑昱傳昱字文泉少傳父學(xué)客授于東平建武初太
行山中有劇賊太守戴涉聞昱鮑永子有智略乃就
謁請署守高都長昱應(yīng)之遂討擊群賊誅其渠帥道
路開通由是知名后為泚陽長政化仁愛境內(nèi)清凈
荊州刺史表上之再遷中元元年拜司隸校尉詔昱
詣尚書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
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當(dāng)司徒露布怪
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固欲令天下知忠
臣之子復(fù)為司隸也昱在職奉法守正有父風(fēng)
李固傳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合之子也合在
術(shù)數(shù)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xué)
常步行尋師不遠(yuǎn)千里遂究覽文籍結(jié)交英賢四方
有志之士多慕其風(fēng)而來學(xué)京師咸嘆曰是復(fù)為李
公矣
虞詡傳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jīng)為郡縣獄
吏案法平允務(wù)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流涕隨之
嘗稱曰東海于公高其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
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及于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
不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
陰識傳初陰氏世奉管仲之祀謂為相君宣帝時陰
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神形見子方再
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至巨富田
有七百余頃輿馬仆隸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孫
必將強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臘日祀
而薦黃羊焉
龐公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
請不能屈乃就候之龐公因釋耕于壟上而妻子耘
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
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
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
王良傳良病歸后連征不應(yīng)光武幸蘭陵遣使問良
所疾苦不能言對詔復(fù)其子孫邑中徭役卒于家
桓榮傳榮子郁初榮受朱普學(xué)章句四十萬言浮辭
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為二十三萬言郁
復(fù)刪省定成十二萬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
子普嗣傳爵至曾孫郁中子焉能世傳其家學(xué)孫鸞
曾孫彬并知名焉孫典字公雅復(fù)傳其家業(yè)
郭躬傳躬父弘習(xí)小杜律躬少傳父業(yè)元和三年拜
為廷尉躬家世掌法務(wù)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
多依矜恕郭氏自弘后數(shù)世皆傳法律子孫至公者
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郎將者
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監(jiān)平者甚眾
順帝時廷尉河南吳雄季高以明法律斷獄平起自
孤宦致位司徒雄少時家貧喪母營人所不封土者
擇葬其中喪事趨辦不問時日醫(yī)巫皆言當(dāng)族滅而
雄不顧及子欣孫恭三世廷尉為法名家
檀敷傳敷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去家無產(chǎn)業(yè)
子孫同衣而出
董卓傳卓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上其子孫雖在髫齔
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李充傳大將軍鄧騭貴戚傾時無所下借充為陳海
內(nèi)隱居懷道之士頗有不合騭欲絕其說以肉啖之
充抵肉于地曰說士猶甘于肉遂出徑去騭甚望之
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一日聞足下與鄧將軍
說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責(zé)非所以光
祚子孫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貴行其意何能遠(yuǎn)為
子孫之計由是見非于貴戚
三國志周瑜傳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
主拜騎都尉有瑜風(fēng)早卒循弟引初拜興業(yè)都尉妻
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黃龍元年封都鄉(xiāng)侯后以
罪徙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
將軍周瑜子引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yǎng)之以福
思立功效至縱情欲招速罪辟臣竊以瑜昔見寵任
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dāng)矢石盡節(jié)用命
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于烏林走曹仁于郢都揚國
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
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沖捍難之臣自古帝王莫
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
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于宗
廟傳于無窮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
關(guān)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后
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于瑜身沒而未久而其
引降為匹夫益可悼傷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于興
繼為引歸訴乞□余罪還兵復(fù)爵使失旦之雞復(fù)得
一嗚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權(quán)答曰腹心舊勛與孤協(xié)
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引年少初無功勞橫授精
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于引也而引恃此酗淫
自恣前后告喻曾無悛改孤于公瑾義猶二君樂引
成就豈有已哉追引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
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
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以公瑾之
子而二君在中間茍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
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quán)乃許之會引病死瑜兄子
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lǐng)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
峻子護為將權(quán)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
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
為作禍故便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夏侯惇傳惇薨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
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guān)內(nèi)侯
胡質(zhì)傳蔣濟見太祖太祖問曰胡通達長者也寧有
子孫不濟曰有子曰質(zhì)規(guī)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
良綜事過之太祖即召質(zhì)為頓丘令
王嗣傳嗣綏集羌胡咸悉歸服從姜維北征為流矢
所傷卒戎夷會葬贈送數(shù)千人號呼涕泣嗣為人美
厚篤至眾所愛信嗣子及孫羌胡見之如骨肉或結(jié)
兄弟恩至于此
荀攸傳攸長子緝有攸風(fēng)早沒次子適嗣無子絕黃
初中詔封攸孫彪為陵樹亭侯邑三百戶后轉(zhuǎn)封丘
陽亭侯
鄧艾傳泰始元年晉室踐祚詔鄧艾比于求生遂為
惡者誠復(fù)不同今大赦得還若無子孫者聽使立后
令祭祀不絕九年詔艾有功勛受罪不逃刑而子孫
為民隸朕常愍之其以嫡孫朗為郎中
晉書庾峻傳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也祖乘才學(xué)洽
聞漢司徒辟有道征皆不就伯父嶷中正簡素仕魏
為太仆父道廉退貞固養(yǎng)志不仕牛馬有踶嚙者恐
傷人不貨于市及諸子貴賜拜大中大夫峻少好學(xué)
有才思嘗游京師聞魏散騎常侍蘇林老疾在家往
候之林嘗就乘學(xué)見峻流涕良久曰尊祖高才而性
退讓慈和泛愛清靜寡欲不營當(dāng)世惟修德行而已
鄢陵舊五六萬戶聞今裁有數(shù)百君二父孩抱經(jīng)亂
獨至今日尊伯為當(dāng)世令器君兄弟復(fù)俊茂此尊祖
積德之所由也
慕容□載記□字宣英皝之第二子也初廆嘗言吾
積福累仁子孫當(dāng)有中原既而生□廆曰此兒骨相
不恒吾家得之矣
何遵傳遵字思祖曾之子也子綏字伯蔚性傲東海
王越誅綏初曾侍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國家應(yīng)天
受禪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吾每宴見未嘗聞經(jīng)國遠(yuǎn)圖惟說平
生常事非貽厥孫謀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
此子孫之憂也汝等猶可獲沒指諸孫曰此等必遇
亂亡也及綏死嵩哭之曰我祖其大圣乎
視連傳視連既立以父憂卒不知政事不飲酒游田
臨終謂其子視熊曰我高祖吐谷渾公嘗言子孫必
有興者永為中國之西藩慶流百世吾已不及汝亦
不見當(dāng)在汝之子孫輩耳
謝安傳元字幼度少為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
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元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
晉泰始起居注載詔曰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
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其孫京隨才署吏后
為郿令
世語咸寧中積射將軍樊震為西戎牙門得見辭武
帝問震所由進震自陳曾為鄧艾伐蜀時帳下將帝
遂尋問艾震具申艾之忠言之流涕先是以艾孫朗
為丹水令由此遷為定陵令次孫千秋有時望光祿
大夫王戎辟為掾永喜中朗為新都太守未之官在
襄陽失火朗及母妻子舉室燒死惟子韜子行得免
千秋先卒二子亦燒死
小名錄王右軍在南丞相與書每嘆子侄不令云虎
虎犢還其所知
九州志袁渙子準(zhǔn)有雋才泰始中為給事中袁氏子
孫世有名位貴達至今
宋書蔡廓傳廓子興宗為左民尚書頃之轉(zhuǎn)掌吏部
時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自江夏王義恭以下咸加
穢辱唯興宗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尚書仆射顏師
伯謂議曹郎王□之曰蔡尚書常免昵戲去人實遠(yuǎn)
□之曰蔡豫章昔在相府亦以方嚴(yán)不狎武帝宴私
之日未嘗相召每至官賭常在勝朋蔡尚書今日可
謂能負(fù)荷矣
謝景仁傳景仁祖據(jù)太傅安第二弟景仁幼時與安
相及為安所知高祖嘗謂景仁是太傅安孫及平京
邑入鎮(zhèn)石頭景仁與百僚同見高祖高祖目之曰此
名公孫也
胡藩傳藩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藩第十四子遵
世為臧質(zhì)寧遠(yuǎn)參軍去職還家與孔熙先同逆謀高
祖以藩功臣不欲顯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收殺之二
十四年藩第十六子誕世第十七子茂世率群從二
百余人攻破郡縣殺太守桓隆之令諸葛和之欲奉
庶人義康值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討平之誕世
兄車騎參軍新興太守景世景世弟寶世詣廷尉歸
罪并徙遠(yuǎn)州干秀奪國世祖初徙者并得還
南齊書宗測傳測字敬微南陽人宋征士炳孫也少
退靜不樂人間永明三年詔征太子舍人不就欲游
名山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于壁上測長子官在
京師知父此旨便求祿還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
安陸王子敬長史劉寅以下皆贈送之測無所受赍
老子莊子二書自隨子孫拜辭悲泣測長嘯不視遂
往廬山
謝超宗傳超宗陳郡陽夏人也祖靈運宋臨川內(nèi)史
父鳳元嘉中坐靈運事同徙嶺南早卒元嘉末超宗
得還與慧休道人來往好學(xué)有文辭盛德名譽解褐
奉朝請新安王子鸞孝武帝寵子超宗以選補王國
常侍王母殷淑儀卒超宗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超
宗殊有鳳毛恐靈運復(fù)出
東坡志林王僧虔居建康里馬糞巷子孫皆篤實謙
和時人稱馬糞諸王為長者
梁書謝幾卿傳幾卿陳郡陽夏人曾祖靈運宋臨川
內(nèi)史父超宗齊黃門郎并有重名于前代幾卿幼清
辨當(dāng)世號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
幾卿不忍辭訣遂投赴江流左右馳救得不沈溺及
居父憂哀毀過禮服闋召補國子生齊文惠太子自
臨策試謂祭酒王儉曰幾卿本長元理今可以經(jīng)義
訪之儉承旨發(fā)問幾卿隨事辨對辭無滯者文惠大
稱賞焉儉謂人曰謝超宗為不死矣
小名錄司馬皓字文叔河內(nèi)溫人也幼有至性十二
丁內(nèi)艱水漿不入口殆將一旬梁帝見皓羸瘦謂其
父子產(chǎn)曰昨見羅兒傷其憔悴使人惻然便是不墮
家風(fēng)有子矣羅兒皓小字
任昉字彥升樂安人文章之美冠絕一時官至太常
昉有四子?xùn)|里西華南容北叟俱小名并無學(xué)術(shù)墜
其家業(yè)劉孝標(biāo)見昉諸子流離不能自振平生舊交
莫有收恤者西華冬月著葛被練裙路逢峻峻惕然
矜之乃廣朱公叔絕交論劉溉見其論抵幾于地終
身為恨
陳書高祖本紀(jì)高祖武皇帝諱霸先漢太丘長陳實
之后也世居潁川實元孫準(zhǔn)孫生匡匡生達達為長
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嘗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
當(dāng)有王者興二百年后我子孫必鍾斯運
徐陵傳陵子儉幼而修立勤學(xué)有志操年二十一梁
元帝聞其名召為尚書金部郎中嘗侍宴賦詩元帝
嘆賞曰徐氏之子復(fù)有文矣
魏書盧元傳元子度世度世子淵閨門之禮為世所
推淵兄弟亡及道將卒后家風(fēng)衰損子孫多非法帷
薄混穢為論者所鄙
劉□傳□字延明敦煌人也隱居酒泉弟子受業(yè)者
五百余人號元處先生卒太和十四年尚書李沖奏
□河右碩儒今子孫沈屈未有祿潤賢者子孫宜蒙
顯異于是除其一子為郢州云陽令正光三年太保
崔光奏曰臣聞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
前哲所尚思人愛樹自古稱美故樂平王從事中郎
敦煌劉□著業(yè)涼城遺文茲在篇籍之美頗足可觀
如或愆釁當(dāng)蒙數(shù)世之宥況乃維祖逮孫相去未遠(yuǎn)
而令久淪皂隸不獲收異儒學(xué)之士所為竊嘆臣
職史敢冒以聞奏乞敕尚書推撿所屬甄免碎役用
廣圣朝旌善繼絕敦化厲俗于是乎在四年六月詔
曰□德冠前世蔚為儒宗太保啟陳深合勸善其孫
等三家特可聽免河西人以為榮
陸俟傳俟代人也長子多智有父風(fēng)高宗見而
悅之謂朝臣曰吾常嘆其父智過其軀是復(fù)逾于父

北齊書潘樂傳樂薨子子晃嗣諸將子弟率多驕縱
子晃沈密謹(jǐn)□以清凈自居
邢卲傳卲字子才子大寶有文情孽子大德大道略
不識字焉
周書于謹(jǐn)傳謹(jǐn)字思敬有智謀朝廷凡有軍國之務(wù)
多與謹(jǐn)決之謹(jǐn)亦竭其智能弼諧帝室加以年齒遐
長禮遇隆重子孫繁衍皆至顯達當(dāng)時莫與為比焉
李遷哲傳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也遷哲累世雄豪為
鄉(xiāng)里所率服性復(fù)華侈能厚自奉養(yǎng)妾媵至有百數(shù)
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余里間第宅相次姬人之有
子者分處其中各有僮仆侍婢奄閽守之遷哲每鳴
笳導(dǎo)從往來其間縱酒飲燕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
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寇□傳□字祖□上谷昌平人也□年齒雖邁而志
識未衰教授子孫必先禮典世宗尚儒重道特欽賞

隋書王長述傳長述京兆霸城人也祖羆魏太尉父
慶遠(yuǎn)周淮州刺史長述幼有儀范年八歲周太祖見
而異之曰王公有此孫足為不朽
來護兒傳護兒以功封榮國公子整驍勇善撫士眾
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諸賊甚憚之為作歌曰長白山
頭百戰(zhàn)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十萬眾只畏
榮公第六郎
楊素傳素字處道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世人多
未之知惟從叔祖魏尚書仆射寬深異之每謂子孫
曰處道當(dāng)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牛弘傳弘字里仁位右光祿大夫弘謂其諸子曰吾
受非常之遇荷恩深重汝等子孫宜以誠敬自立以
答恩遇之隆也
陸爽傳爽子法言敏學(xué)有家風(fēng)釋褐承奉郎初爽之
為洗馬嘗奏高祖云皇太子諸子未有嘉名請依春
秋之義更立名字上從之及太子廢上追怒爽云我
孫制名寧不自解陸爽乃爾多事扇惑于勇亦由此
人其身雖故子孫并宜屏黜終身不齒法言竟坐除

唐書魏征傳征五世孫為宰相議事天子前他相
或委抑規(guī)諷惟讜切無所回畏宣宗嘗曰名臣
孫有祖風(fēng)朕心憚之
狄仁杰傳仁杰族孫兼謨字汝諧及進士辟襄陽使
府剛正有祖風(fēng)遷御史中丞帝曰御史臺朝廷綱紀(jì)
卿梁公后當(dāng)嗣家聲不可不慎兼謨頓首謝
馬璘傳璘岐州扶風(fēng)人少孤流蕩無業(yè)所年二十讀
漢馬援傳至丈夫當(dāng)死邊野以馬革裹尸而歸慨然
曰使吾祖勛業(yè)墮于地乎
許敬宗傳敬宗營第舍華僭至造連樓使諸妓走馬
其上縱酒奏樂自娛嬖其婢因以繼室假姓虞子昂
烝之敬宗怒黜虞奏斥昂嶺外久乃表還咸亨初以
特進致仕仍朝朔望續(xù)其俸祿卒年八十一帝為舉
哀詔百官哭其第冊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
陪葬昭陵太常博士袁思古議敬宗棄子荒僥女嫁
蠻落謚曰繆其孫彥伯訴思古有嫌詔更議博士王
福畤曰何曾忠而孝以食日萬錢謚繆丑況敬宗忠
孝兩棄飲食男女之累過之執(zhí)不改有詔尚書省雜
議更謚曰蔡彥伯昂子也頗有文敬宗晚年不復(fù)下
筆凡大典冊悉彥伯為之嘗戲昂曰吾兒不及若兒
答曰渠父不如昂父后又納婢譖奏流彥伯嶺表遇
赦還累官太子舍人既與思古有憾欲邀擊諸路思
古曰吾為先子報仇耳彥伯慚而止
杜黃裳傳黃裳子勝字斌卿寶歷初擢進士第宣宗
感章武舊事元和時大臣子若孫在者多振拔之帝
嘗問勝勝具道黃裳首建憲宗監(jiān)國議帝嘉嘆拜給
事中欲倚為相為中人沮毀
王綝傳綝字方慶以字顯家聚書多不減秘府圖畫
皆異本方慶歿后諸子不能業(yè)隨皆散亡
韋思謙傳思謙名仁約垂拱初封博縣男同鳳閣鸞
臺三品轉(zhuǎn)納言辭疾不許詔肩輿以朝聽子孫侍
白居易傳李師道上私錢六百萬為魏征孫贖故第
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寢后嗣不能
守陛下猶宜以賢者子孫贖而賜之師道人臣不宜
掠美帝從之
宋璟傳璟封廣平郡公六子升尚渾恕華衡渾恕并
以贓敗華衡亦皆坐貪得罪昆弟皆荒飲俳嬉而衡
最險悖廣平之風(fēng)衰焉
張嘉貞傳嘉貞雖貴不立田園有勸之者答曰吾嘗
相國矣未死豈有饑寒憂若以譴去雖富田產(chǎn)猶不
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務(wù)廣田宅為不肖子酒色費我
無是也引萬年主簿韓朝宗為御史卒后十余歲朝
宗以京兆尹見帝曰陛下待宰相進退皆以禮身雖
歿子孫咸在廷張嘉貞晚一息寶符獨未官帝惘然
召拜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賜名曰延賞
劉蕡傳蕡字去華沈健于謀浩然有救世意太和二
年廷策第策官見蕡對嗟伏畏中官不敢取李邰上
疏言漢魏以來無與蕡比帝不納及昭宗誅韓全誨
等羅上言蕡直言遂罹譴逐身死異土六十余年
帝感悟贈蕡右諫議大夫訪子孫授以官云
王徽傳徽曾祖擇從昆弟四人曰易從朋從言從皆
擢進士第至鳳閣舍人者三人故號鳳閣王氏自是
訖大中時登進士者十八人位臺省牧守者三十余
人徽有雅望拜宰相
楊弘禮傳弘禮弟弘武弘武三子元亨元禧元祎元
禧為尚書舍奉御善醫(yī)武后所信愛嘗忤張易之易
之奏素在隋有逆節(jié)子孫不可供奉后乃詔素及兄
弟有子若孫不得仕京官及侍衛(wèi)貶元亨睦州刺史
元禧資州刺史元祎梓州司馬易之誅復(fù)任京官并
至刺史
崔珙傳珙弟玙玙子遠(yuǎn)有文而風(fēng)致整峻諸崔自咸
通后有名歷臺閣藩鎮(zhèn)者數(shù)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
其曾王母長孫春秋高無齒祖母唐事姑孝每旦乳
姑一日病召長幼言吾無以報婦愿后子孫皆若爾
孝世謂崔氏昌大有所本云
賈敦頤傳敦頤弟敦實歷懷州刺史永淳初致仕病
篤子孫迎醫(yī)敦實不肯見曰未聞良醫(yī)能治老也卒
年九十余
韋丹傳丹字文明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宣宗與宰相
語元和時治孰第一周墀對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
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宣宗謂墀曰
丹有子否以宙對帝曰與好官乃拜侍御史
王廷湊傳廷湊賤微時鄴有道士為卜得干之坤曰
君將有土及得鎮(zhèn)迎事甚謹(jǐn)復(fù)問壽幾何子孫幾何
答曰公三十年后當(dāng)有二王已而廷湊立十三年死
蓋廋文也景崇镕皆王廷湊嘗使至河陽醉寢于路
有過其所者視之曰非常人也從者以告廷湊馳及
之問其故曰吾見君鼻之息左若龍右若虎子孫當(dāng)
王百年家有大樹覆及堂公興矣及害弘正而樹適
庇寢自廷湊訖镕凡百年
牛僧孺?zhèn)魃孀游底执笳律龠獌山?jīng)又第進士由
監(jiān)察御史為右補闕大中初屢條切政宣宗喜曰牛
氏果有子差慰人意
李叔明傳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財廣第舍田產(chǎn)歿數(shù)
年子孫驕縱貲產(chǎn)皆盡世言多藏者以叔明為鑒云
令孤彰傳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奏言彰將死籍上土
地兵甲遣諸子還第彰同時河朔諸鎮(zhèn)傳子孫熏灼
數(shù)代惟彰忠義奮發(fā)而長子建坐事幼子運無辜皆
竄死今通幸存惟陛下用之因授贊善大夫
鍾傳傳傳少射獵醉遇虎與斗虎搏其肩傳亦持虎
不置會人斬虎然后免既貴悔之乃畫搏虎狀以示
子孫
張知謇傳知謇敏且亮惡請謁求進士每敕子孫經(jīng)
不明不得舉
王鍔傳鍔子稷長慶二年為德州刺史悉金寶媵侍
以行節(jié)度使李全略利其貨因軍亂殺稷納其女為
媵開成中滄州節(jié)度使劉約奏稷子叔泰生五歲值
全略亂為郡人匿養(yǎng)得不死送叔泰京師文宗憫焉
詔授九品官使奉鍔祀
郭子儀傳子儀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
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前后賜良田美器名園甲
館不勝紀(jì)代宗不名呼為大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
二十年八子七婿皆貴顯朝廷諸孫數(shù)十不能盡識
至問安但頷之而已
衛(wèi)次公傳次公為兵部侍郎故英公李績大理卿之
孫皆以貧不得調(diào)次公召見曰子之祖勛在王府寧
限常格乎即優(yōu)補而遣
李襲志傳襲志弟襲譽字茂實為人嚴(yán)□以威肅聞
居家儉厚于宗親祿廩隨多少散之以余資寫書罷
揚州書遂數(shù)車載嘗謂子孫曰吾性不喜財遂至窶
乏然負(fù)京有賜田十頃能耕之足以食河內(nèi)千樹桑
事之可以衣江都書力讀可進求宦吾歿后能勤此
無資于人矣
柳公綽傳公綽常曰吾□官未嘗以私喜怒加于人
子孫其昌乎
杜兼?zhèn)骷婕揖蹠寥f卷署其末以墜鬻為不孝戒
子孫云
唐國史補楊氏自楊震號為關(guān)西夫子墓于潼亭至
今七百年子孫猶在閿鄉(xiāng)故宅天下一家而已
隋唐嘉話徐大理有功每見武后將殺人必?fù)?jù)法廷
爭嘗與后反復(fù)辭色逾厲后大怒令拽出斬之猶回
顧曰臣身雖死法終不可改至市臨刑得免除名為
庶人如是再三終不挫折朝廷倚賴至今猶懷之其
子預(yù)選有司皆曰徐公之子豈可拘以常調(diào)者乎
談圃陽城既責(zé)歸州路逢梁壽壽時貶化州分其子
孫一半在鄆梁有幼子八歲孫三歲至潭州為知州
喻陟所逼家人數(shù)日環(huán)聚泣別至是梁奮然擲其子
于地其孫方挽衣不肯去梁掣其手而行雨中徒步
而出道路為之泣下
東觀奏記上延英聽政問宰臣白敏中曰憲宗遷座
景陵龍輴行次忽值風(fēng)雨六宮百官盡避去惟有一
山陵使胡而長攀靈駕不動其人姓氏為誰為我言
之敏中奏景陵山陵使令狐楚上曰有兒否敏中奏
長子緒見任隨州刺史上曰可任宰相否敏中曰緒
小患風(fēng)痹不任大用次子绹見任湖州刺史有臺輔
之器上曰追來翌日授考功郎知制誥到闕召充翰
林學(xué)士間歲遂立為相時人感嘆敏中亮直無隱不
掩人于上
冊府元龜權(quán)萬紀(jì)為治書侍御史貞觀四年正月奏
宇文智及受隋厚恩而蔑棄君親首為弒逆人臣之
所同疾萬代之所不原今其子乃任千牛侍衛(wèi)左右
請從屏黜以為懲戒制可
大唐新語楊昉為左丞時宇文化及子孫理資蔭朝
廷以事隔兩朝且其家親族亦眾下所司理之昉判
曰父弒隋主子訴隋資生者猶配遠(yuǎn)方死者無宜更
敘時人深賞之
南唐近事嚴(yán)求微時為陽邑吏陽宰器之待以賓禮
每曰卿當(dāng)自愛他日極人臣之位吾不復(fù)見卿之貴
幸以遺孤留意期年嚴(yán)登公輔宰歿既久其子理遺
命候謁嚴(yán)門嚴(yán)贈擔(dān)石束帛而已其子慊懷而退嚴(yán)
不甚顧密遣家人黃金數(shù)十斤伺于逆旅間謝之
曰非陽宰之子乎相君使奉金以備行李又薦一官
地宅仆馬畢為之置其子他日及門致謝嚴(yán)曰聊以
報尊府君平昔之遇耳一見后終身謝絕焉
聞見前錄偽蜀孟昶以降王入朝舟過眉州湖渡
一宮嬪有孕昶出之祝曰若生子孟氏尚存也后生
子今為孟氏不絕
宋史王全斌傳全斌曾孫凱字勝之祖審鈞常為永
興軍駐泊都監(jiān)以擊賊死遂家京兆饒于財凱散施
結(jié)客日馳獵南山下以踐蹂民田捕至府時寇準(zhǔn)守
長安見其狀貌奇之為言全斌取蜀有勞而審鈞以
忠義死當(dāng)錄其孤遂以為三班奉職監(jiān)鳳翔盩厔稅
王超傳超子德用德用諸子中咸融最鐘愛晚年頗
縱之多不法后更折節(jié)自飭官至左藏庫使眉州防
御使
包拯傳拯性峭直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
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
孫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
嫁拯嘗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jǐn)視
之繶死后取媵子歸名曰綖
崔彥進傳彥進頻立戰(zhàn)功然好聚財貨所至無善政
沒后諸子爭家財有司攝治太宗召見為決之謂左
右曰此細(xì)務(wù)朕不宜親臨但以彥進嘗任節(jié)制不欲
令其子辱于父耳
王應(yīng)麟傳應(yīng)麟字伯厚知徽州其父撝嘗守是郡父
老皆曰此清白太守子也摧豪右省租賦民大悅
劉溫叟傳溫叟立朝有德望清介苦節(jié)太祖再三賞
嘆雍熙初子照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
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照以溫叟對太宗愀
然召宰相言當(dāng)今大臣罕有其比因問照當(dāng)?shù)煤喂?br />宰相言免選以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
朝庶足示勸擢照太子右贊善大夫
楊業(yè)傳業(yè)子延昭延昭子文廣治平中議宿衛(wèi)英宗
曰文廣名將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wèi)四
廂都指揮使
荊罕儒傳有供奉官張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張承
業(yè)之子罕儒曰我生平聞張?zhí)剡M名幸而識其子厚
加禮待遺錢五十萬米千斛
梁適傳適字仲賢翰林學(xué)士顥之子也少孤嘗輯父
遺文及所自著以進真宗曰梁顥有子矣
胡宿傳宿子宗炎從子宗愈宗回胡氏自宿始大及
宗愈仍世執(zhí)政其后子孫至侍從九卿十?dāng)?shù)遂為晉
陵名族
孫瑜傳瑜字叔禮使契丹入辭仁宗訪其家世謂曰
卿孫奭子邪奭大儒也久以道輔朕因面賜金紫始
奭之亡朝廷錄其子孫時瑜之子為諸孫長瑜曰吾
忍因父喪而官吾子乎以兄之孤上之
張浚傳浚子杓遷湖北提舉常平奏事帝大喜諭輔
臣曰張浚有子如此
鄭樵傳樵字漁仲聚書數(shù)千卷皆自校讎謂子孫曰
吾為汝曹獲良產(chǎn)矣
王審琦傳審琦子承衍字希甫尚秦國賢穆公主克
臣第景佑進士仁宗閱其文顧侍臣曰賢穆有孫登
科可喜也
向拱傳拱字星民封秦國公咸平初真宗聞拱之后
有寒餒流離者錄其孫懌為國子助教
王彥超傳彥超封邠國公表求致仕既得請盡斥去
仆妾之冗食者居處服用咸遵儉約卒年七十初彥
超將致政每戒諸子曰吾累為統(tǒng)帥殺人多矣身死
得免為幸必?zé)o陰德以及后汝曹勉為善事以自庇
及卒諸子果無達者宣化門內(nèi)有大第園林甚盛不
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孫克從咸平元年進士及第
亦止于州縣
呂蒙正傳蒙正字圣功至道初以右仆射出判河南
府兼西京留守蒙正至洛有園亭花木日與親舊宴
會子孫環(huán)列迭奉壽觴怡然自得
陸萬友傳萬友始業(yè)圬鏝既貴達不忘本以銀為圬
鏝器數(shù)千事示子孫
宋珰傳珰性清簡歷官三十年未嘗問家事惟聚書
以貽子孫且曰使不忘本也
慎知禮傳知禮子從吉工醫(yī)術(shù)子孫登仕者甚眾第
進士升朝曳朱紱數(shù)人
李迪傳迪子?xùn)|之東之子孝基字伯始進士高第唱
名至墀下仁宗顧侍臣曰此李迪孫邪能世其家可
尚也
劉敞傳敞嘗得先秦彝鼎數(shù)十銘志奇奧皆案而讀
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孫以
此蒸嘗我
趙逢龍傳逢龍字應(yīng)甫寡嗜欲或問何以裕后逄龍
笑曰吾憂子孫學(xué)行不進不患其饑寒也
趙汝愚傳汝愚子九人崇憲其長子也字履常淳熙
八年以取應(yīng)對策第一時汝愚侍立殿上降再拜以
謝孝宗顧近臣曰汝愚年幾何已有子如此越三年
復(fù)以進士對策擢甲科上謂執(zhí)政曰此汝愚子豈即
前科取應(yīng)第一人者邪
劉摯傳摯字莘老教子孫先行實后文藝每曰士當(dāng)
以器識為先
厚德錄曹彬侍中攻金陵垂克忽稱疾不視事諸將
來問疾彬曰余之病非藥石所愈惟諸公共發(fā)誠心
自誓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共焚香為
誓明日稱愈及克金陵城中皆按堵如故曹翰克江
州忿其久不下屠戮無遺彬之子孫貴盛至今不絕
翰卒未三十年子孫有乞丐于海上者矣
聞見前錄韓參政億李參政若谷王丞相隨未第時
同于嵩山法王寺讀書有一男子自言善相曰王君
宰相才也韓李二君皆當(dāng)為執(zhí)政王君官雖高子孫
不及韓李二君之盛后韓參政之子絳縝皆為宰相
維為參知政事李參政之子淑領(lǐng)三院學(xué)士有文名
兩家曾孫官學(xué)至今不衰王丞相之后微矣異哉韓
參政之孫宗師侍郎云
清波雜志王晉公佑不置田宅曰子孫當(dāng)各令自立
何必田宅置之徒使?fàn)庁敒椴涣x耳嘗以百口保符
卿無異志乃植三槐于第中便座謂其子必有任公
臺者文正公其子也
癸辛雜識倪文節(jié)為吾鄉(xiāng)一代名流常與秀邸為鄰
頗有侵越地界之爭常為之語云住場好不如肚腸
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蓋有為而發(fā)也或議其有窖
藏之僻然余未敢以為信既而子孫有分析窖藏不
平之訟頗為前人之辱余始疑而終未敢以為信也
后納一婢乃自其孫所來備言其事云一日驟雨堂
屋舍漏水壅不泄遂呼圬者疏整之得大篋于檐溜
中轝下視之皆黃白也或窖于墻壁間凡數(shù)處以此
興詞數(shù)年不已盡為刻木輩所有正不救子孫之貧
也悲夫
或謂停父母之喪久而不葬者則其子孫每歲縮小
近見錢達可康自修二子之事皆然此其事也
容齋三筆杜詩云大賢之后竟陵遲蕩蕩古今同一
體乃贈狄梁公曾孫者至云飄泊岷漢干謁王侯則
衰微可知矣近見余干寓客李氏子云本朝三李相
文正公昉文靖公沆文定公迪皆一時名宰子孫亦
相繼達宦然數(shù)世之后益為蕭條又經(jīng)南渡之厄今
三裔并居余干無一人在仕版文定濮州之族今有
居越者雖曰不顯猶簪纓僅傳而文正文靖無聞可
為太息
委巷叢談錢塘羅貫中本者南宋時人編撰小說數(shù)
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巧甚詳然
變詐百端壞人心術(shù)其子孫三代皆啞天道好還之
報如此
山堂肆考丁度字公雅祖顗盡其家資以置書至八
千卷且曰吾聚書多矣必有好學(xué)者為吾子孫度力
學(xué)有守登服勤詞學(xué)科
王氏匯苑陳元用家極富性善聚書而不置業(yè)或問
之公曰有好子孫不用置田必能自置也無好子孫
雖廣置莊田必不能守也后三孫野周佐樊并以文
章致大名而隱居清貧自守曰無忘先人之訓(xùn)
容齋續(xù)筆唐人功名富貴之盛未有出郭汾陽之右
者然至其女孫為憲宗正妃歷五朝母天下終以不
得志于宣宗而死自是支冑不復(fù)振及本朝慶歷四
年訪求厥后僅得裔孫元亨于布衣中以為永興軍
助教歐陽公知制誥行其詞曰繼絕世褒有功非惟
推恩以及遠(yuǎn)所以勸天下之為人臣者焉況爾先王
名載舊史勛德之厚宜其流澤于無窮而其后裔不
可以廢往服新命以榮厥家且以二十四考中書令
之門而需一助教以為榮吁亦淺矣乃知世祿不朽
如春秋諸國至數(shù)百年者后代不易得也
老學(xué)庵筆記陳無己子豐詩亦可喜晁以道集中有
謝陳十二郎詩卷是也建炎中以無己故特命官李
鄴守會稽來從鄴作攝局鄴降敵豐亦被系累而去
無己之后遂無在江左者豐亦不知存亡可哀也
欒城遺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潁昌首尾九年未嘗
暫去侍側(cè)見公終日燕坐之余或看書籍而已世俗
藥餌玩好公漠然忘懷一日因謂籀講莊子二三段
訖公曰顏子簟瓢陋巷我是謂矣所聞可追記者若
干語傳諸筆墨以示子孫
揮麈后錄李撰字子約毗陵人曾文肅在真定李為
教授家素窮約夫人嘗招其母妻燕集時有武官提
刑宋者妻亦預(yù)席宋妻盛飾而至珠翠耀目李之姑
婦所服浣衣不潔清各攜其子俱來宋之子眉目如
畫衣裝華煥李之子蠢甚然悉皆弦誦如流左右共
哂之夫人笑曰教授今雖貧諸郎俱令器它時未易
量提刑之子雖楚楚其服但趨走之才耳子約五子
四登科三人至侍從二人為郎彌繪彌大彌性彌遜
彌正也宋之子浚止于合門祗候果如夫人之言
金史趙隇傳隇卒后十余年隇子孫司徒張通古子
孫皆不肖淫蕩破貲產(chǎn)賣田宅世宗聞之詔曰自今
官民祖先亡沒子孫不得分割居第止以嫡幼主之
毋致鬻賣仍著于令
耨溫敦思忠傳思忠為行臺尚書丞贊謨?yōu)樾信_
參知政事兩人交惡思忠因構(gòu)謨殺之大定二十年
詔復(fù)烏林答贊謨官爵上謂宰臣曰贊謨忠實剛毅
雖古人無以過與思忠有隙遂勸海陵殺之今思忠
子孫皆不肖亦陰報也
奔睹傳昂本名奔睹睦于兄弟尤善施予其親族有
貧困者必厚給之至于茵帳衣衾器皿仆馬之屬常
預(yù)設(shè)于家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
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孫計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
其能立耳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元史木華黎傳脫脫父撒蠻卒年僅一十有七脫脫
幼既失怙其母孛羅海篤意教之孜孜若恐不及稍
長直宿衛(wèi)世祖復(fù)親誨導(dǎo)尤以嗜酒為戒既冠儀觀
甚偉喜與儒士語每聞一善言善行若獲拱璧終身
識之不忘至元二十四年從征乃顏帝駐驛于山巔
旌旗蔽野鼓未作候者報有隙可乘脫脫即擐甲率
家奴數(shù)十人疾馳擊之眾皆披靡不敢前帝望見之
大加嗟賞遣使者勞之且召還曰卿勿輕進此寇易
擒也視其刀已折馬已中箭矣帝顧謂近臣曰撒蠻
不幸早死脫脫幼朕撫而教之??制洳涣⒔衲苋?br />此撒蠻可謂有子矣遂親解佩刀及所乘馬賜之
博爾忽傳博爾忽子脫歡有拓地功子失烈門鎮(zhèn)僥
外從征六詔等城歿于兵子月赤察兒性仁厚勤儉
事母以孝聞資貌英偉望之如神世祖雅聞其賢且
閔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見帝見其容止端重奏對詳
明喜而謂曰失烈門有子矣
唐仁祖?zhèn)魅首孀謮矍湮坟H俗嬖惶乒胖弊訉O因
以唐為氏仁祖少穎悟通諸方語言尤邃音律中統(tǒng)
初詔諸貴冑為質(zhì)帝親閱之見仁祖曰是唐古直孫
邪聰明無疑也
布魯海牙傳布魯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憲適
生喜曰吾聞古以官為姓天其以廉為吾宗之姓乎
故子孫皆姓廉氏后或奏廉氏仕進者多宜稍汰去
世祖曰布魯海牙功多子孫亦朕所知非汝當(dāng)預(yù)大
德初贈儀同三司大司徒追封魏國公謚孝懿子希
閔希憲希恕希尹希顏希愿希魯希貢希中希括孫
五十三人登顯仕者代有之
合剌普華傳合剌普華為廣東都轉(zhuǎn)運鹽使遇劇賊
歐鍾且戰(zhàn)且行眾寡不敵為所執(zhí)不屈遇害后贈戶
部尚書守忠全節(jié)功臣謚忠愍子二人偰文質(zhì)越倫
質(zhì)偰文質(zhì)官至吉安路達魯花赤贈宣慰安遠(yuǎn)功臣
禮部尚書追封云中郡侯謚忠襄子六人偰玉立偰
直堅偰哲篤偰朝吾偰列篪皆第進士偰哲篤官至
江西行省右丞以文學(xué)政事稱于時越倫質(zhì)子善著
偰哲篤子偰百僚遜善著子正宗阿兒思蘭皆相繼
登第一門世科之盛當(dāng)時所希有君子蓋以為其忠
義之報云
輟耕錄秀之斜塘有故宋大姓居焉家富饒?zhí)镞B阡
陌宗族雖盛衍而子孫多不肖祖父財產(chǎn)廢敗罄盡
郡人金方所談辭滑稽為賦誦好嫚?wèi)蛞蜣涫鲁?br />近體一律云興廢從來固有之爾家忒煞欠扶持諸
墳掘見黃泉骨兩觀番成白地皮宅眷皆為撐目兔
舍人總作縮頭龜強奴猾干欺陵主說與人家子弟
知夫兔撐目望月而孕則婦女之不夫而□也其家
有道觀二所語雖鄙俚然為人后者見此寧不知懼
也哉
明外史許存仁傳存仁父謙受學(xué)于金履祥學(xué)者稱
白云先生太祖克金華訪求謙后召存仁與語大悅
命入傅諸子
鎮(zhèn)國中尉謀傳謀字郁儀好學(xué)敦行病革猶與
諸子說易子八人皆賢而好學(xué)人以元凱目之
商輅傳輅字弘載及謝政劉吉過之見其子孫林立
嘆曰吉與公同事歷年未嘗見公筆下妄殺一人宜
天之報公厚也
樊瑩傳瑩字廷璧性果介課子孫以素業(yè)農(nóng)月嘗坐
籃輿戴笠命舁行田間曰非徒視稼欲子孫習(xí)勞也
故其后人率教無不愿樸力學(xué)者
明盛事慶成王生一百子俱長成自長子襲封外余
九十九人□封鎮(zhèn)國將軍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
識而人皆隆準(zhǔn)極異事也

明外史王名奇湞

 子孫部雜錄
書經(jīng)立政繼自今文子文孫


成王之時法度章禮
樂著守成尚文故曰文
詩經(jīng)小雅楚茨篇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子子孫孫勿
替引之

言君之祭祀甚順甚時無所不盡子子孫
孫當(dāng)不廢而引長之也
大雅文王在上篇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文王有聲篇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詒遺燕安翼敬
也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
既醉篇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孝子主人之嗣子也儀禮祭祀之終有嗣舉奠匱
竭類善也言汝之威儀既得其宜又有孝子以舉奠
孝子之孝誠而不竭則宜永錫爾以善矣呂氏曰君
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孝可謂源源不竭矣
假樂篇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
愆不忘率由舊章

言王者干祿而得百福故其子
孫之蕃至于千億適為天子庶為諸侯無不穆穆皇
皇以遵先王之法者
抑篇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魯頌有駜篇君子有谷詒孫子

谷善也或曰祿也
禮記郊特牲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

士之祭
稱孝孫孝子是以祭之義為稱也
左傳公侯之子孫必復(fù)其始
國語嚴(yán)公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匠師慶言于公曰
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遺后之人法使無陷于惡其
為后世昭前之令聞也使長監(jiān)于世故能攝固不解
以久今先君儉而君侈之令德替矣公曰吾屬欲美
之對曰無益于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以已
乎公弗聽
列子子孫非汝有乃天地之委蛻也
呂氏春秋圜道篇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則
分定分定則下不相隱堯舜賢主也皆以賢者為后
不肯與其子孫猶若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皆
欲世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
亂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遠(yuǎn)而所知者之近也
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名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
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元孫元孫之孫為
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
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
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后宮蹈綺縠而士不得
裋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今君又尚厚積余
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
之于是嬰乃禮文使主家待賓客
三國志賈詡傳詡素知名張繡在南陽詡陰結(jié)繡繡
遣人迎詡詡遂往繡執(zhí)子孫禮
張范傳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
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世子執(zhí)子孫禮
北齊書魏收傳收字伯起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祖
收女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于
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
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帝大喜詔收卿還將來仍
賜收美錦二匹
野客叢談人在世間不必贏余粗足伏臘心下無事
子孫同樂此政樂耳茍為不然雖官尊年高何益于
事晉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壽非不高然
惟有一子一孫皆先逝煢然獨處愁苦無聊天子于
是下詔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處窮獨之苦每怛然
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養(yǎng)氣增滋味品物仍賜陽燧
安車出入觀省或以散憂寵則寵矣樂安在哉當(dāng)此
之時不如一介之士無榮無辱優(yōu)游蓬蓽之下仰事
俯育團□笑語和氣滿懷有足樂者理有不可致詰
既與其貴又與其壽又何不與其后以慰其心豈非
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茍如是又何不裁其有余補
其不足哉今與其貴又與其壽而不與其后使其悲
苦無聊則所與貴與壽者無補其為樂又不如不與
之為愈也不知天與其貴與壽者將榮之耶抑困之
邪殆不可致詰也
游宦紀(jì)聞泊宅編云越絕書曰慧種生圣癡種生狂
桂實生桂桐實生桐沙隨先生云以世事觀之殆未
然也齊民要術(shù)曰凡種梨一梨十子唯二子生梨余
皆生杜段氏曰鶻生三子一為禽經(jīng)曰鵲生三子
一為鶴造化權(quán)輿曰夏雀生鶉楚鳩生鶚南海記曰
鱷生子百數(shù)為鱷者才十二余或為黿為□然則堯
之有丹朱瞽叟之有舜鯀之有禹文王之有周公又
有管蔡奚足怪哉先生又嘗謂桂生桂桐生桐者理
之常也生異類者理之變也先儒謂揚雄宜有后張
湯宜無后然則人之私智安得必之于天孟子曰莫
之為而為之者天也莫之致而致之者命也斯言盡
之矣
容齋五筆堯舜之子不肖等耳舜之后雖不有天下
而傳至于陳及田齊幾二千載惟堯之后當(dāng)舜在位
時即絕故禹之戒舜曰毋若丹朱傲用殄厥世又作
戒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jì)綱乃底
滅亡原丹朱之惡固在所絕方舜禹之世顧不能別
訪賢冑為之立繼乎左傳載子產(chǎn)之辭曰唐人是因
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成王滅唐而封太叔
又蔡墨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氏曰御龍范宣
子曰□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御龍氏然則
封國雖絕尚有子孫武王滅商封帝堯之后于薊而
未嘗一見于簡策史趙言楚之滅陳曰盛德必百世
祀虞之世數(shù)未也臧文仲聞蓼與六二國亡曰□陶
庭堅不祀忽諸堯之盛德豈出舜□之下而爵邑不
能及孫何也
清波雜志借書一欷還書一欷后訛為癡殊失忠厚
氣象書亦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
廣人亦豈肯以未見者相假唐杜暹家書末自題云
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道鬻及借人為不
孝鬻為不孝可也借為不孝過矣然輝手抄書前后
遺失亦多未免往來于心
讀書雜鈔玉藻縞衣元武子姓之冠也注不解子姓
孔疏曰姓生也孫是子所生故謂孫為子姓父有服
未畢子雖已除猶未全吉也昭四年傳叔孫氏過庚
宗婦人獻雉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注問有子否
聞見前錄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
中曰后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nèi)臣主兵至真宗廟
始用閩人其刻不存矣烏乎以藝祖之明其前知也
漢高祖謂吳王濞曰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者非汝邪
然天下一家慎無反而已果然藝祖亦云
讀書鏡申屠嘉以蹶張武夫為相能辱鄧通張禹以
經(jīng)學(xué)儒者為帝師而奉董賢留夢炎以狀元宰相
降元丁好禮以小吏至公卿死節(jié)人品無定分至此
而甚則有父子之間迥然相絕者唐來文濟父護兒
本隋驍將而濟以學(xué)行稱知政事時虞世南子昶無
才術(shù)歷將作少匠許敬宗曰護兒兒作相世南男作
匠文武豈有種耶然如敬宗奸邪而其孫許遠(yuǎn)以忠
節(jié)著則奸邪又豈有種耶顧子孫何如耳
安得長者言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時子孫眼淚少
不知其他知有爭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時子
孫眼淚多亦不知其他知有親而已
狂夫之言陶淵明命子篇曰夙興夜寐愿爾之才爾
之不才亦巳焉哉其責(zé)子篇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
紙筆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蓋先生即諸子皆不
欲其仕宋故作詩自污以晦其才才則必以陶氏門
地拔矣此苦心也善乎莊生曰以不才終其天年
枕譚昔人謂蔡邕無子邕傳亦不言有子無子書悉
以授王粲按羊祜傳祜蔡邕外孫景獻皇后同母弟
祜討逆有功將進爵土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關(guān)
內(nèi)侯然則邕實有子其女亦不止文姬一人可知此
可補傳缺
虎薈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
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
鹿蜀佩之宜子孫
歸有園麈談子孫亦是眾生顧戀不可太深責(zé)備不
可太重
玉笑零音有子如龍虎不須作馬牛有子如豚犬何
須作馬牛
耄余雜識堯之授舜舜之授禹不過命之以惟精惟
一允執(zhí)厥中未嘗以一言及子孫也至商則曰有商
孫子周則曰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又曰本支百世
湯之罰桀猶有慚德恐來世以為口實至武王伐紂
則柴望祭告安之若以為常者故曰世有升降道有
污隆
日知錄唐太宗詔禁錮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裴虔通
等子孫不令齒敘武后令楊素子孫不得任京官及
侍衛(wèi)至德中兩京平大赦惟祿山支黨及李林甫楊
國忠王子孫不原宋高宗即位詔蔡京童貫王黼
朱□李彥梁師成譚稹皆誤國害民之人子孫更不
收敘而章惇子孫亦不得仕于朝明太祖有天下詔
宋末蒲壽庚黃萬石子孫不得仕宦饕餮之象周鼎
梼杌之名楚書古人蓋有之矣竊謂宜令按察司各
擇其地之奸臣一二人王法之所未加或加而未盡
者刻其名于獄門之右以為世戒而禁其后人之入
仕九刑不忘百世難改亦先王樹之風(fēng)聲之意乎
養(yǎng)正書屋唾余教子孫守禮法卻不可導(dǎo)之退縮迂
緩戒子孫貪財貨卻不可縱之輕費暴殄
積金積粟積之?dāng)?shù)十年未有不散授田授宅授之四
五代未有不移惟殘書幾卷可使子孫誦讀良心一
點可為身后流傳
指月錄澧州龍?zhí)冻缧哦U師渚宮人也其家賣餅師
少而英異初悟和尚為靈鑒潛請居天皇寺人莫之
測師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餅饋之天皇受之每食畢
常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