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經(jīng)六律十三論總
一、《佛母寶德藏經(jīng)》
二、《能斷金剛經(jīng)》
三、《華嚴(yán)?十回向品》
四、《涅 ?師子吼品》
五、《無盡意經(jīng)》
六、《維摩詰經(jīng)》
七、《長阿含經(jīng)?第一分》
八、《法句經(jīng)》
九、《四分戒本》
十、《五分戒本》
十一、《解脫戒經(jīng)》
十二、《有部戒經(jīng)》
十三、《僧祗戒本》
十四、《薩婆多部律攝》
十五、《十二門論》
十六、《百論》
十七、《廣百論本》
十八、《中觀釋論》
十九、《寶性論》
二十、《瑜伽?抉擇分?五識(shí)意地》
二十一、《莊嚴(yán)經(jīng)論》
二十二、《觀所緣論釋》
二十三、《佛地經(jīng)論》
二十四、《因明入論》
二十五、《菩提行經(jīng)》
二十六、《成實(shí)論》
二十七、《俱舍論》
《藏要》二輯,舉經(jīng)律論二十七種,仍本一輯主旨繼續(xù)而營者也。般若道場,聞?wù)哂涗浕驈V或略,或以長行,或以偈頌。一輯于長行略廣,五分中撮其大凡;二輯則舉《寶德藏經(jīng)》三十二品偈頌。讀者若先頌後長行,此經(jīng)猶前 陀南;若先長行後頌,此經(jīng)則後 陀南也?!缎慕?jīng)》談空三昧,是舍利子般若類;《金剛》談無相三昧,是須菩提般若類也。一輯舉《華嚴(yán)》根本為〈十地〉,二輯舉《華嚴(yán)》臨入為〈十向〉,小大、自他、理事,無不資力回向以為轉(zhuǎn)移也。一輯《涅 》,舉〈迦葉〉法用;二輯《涅 》,舉〈師吼〉法義,用以示善巧義以示切要也?!栋闳簟芬允馓亓x,說行中因果義;《無盡意經(jīng)》則以平等義,說行中因果義也。又《般若》、《華嚴(yán)》諸經(jīng),以殊特義說境、行、果義;而《維摩詰經(jīng)》,亦以平等義說境、行、果義也。方便利他,真俗神通,行菩薩行,見十方佛。世俗以之為神奇,大道以之為通途也?!峨s含》五誦,深于談禪;《長含》四分,詳于破執(zhí)。一輯、二輯,都舉其初而已?!斗ň浣?jīng)》者,要偈多存,古經(jīng)猶聚,誠根據(jù)之有由,而小藏之精要?dú)e﹗上來輯經(jīng),大舉其六,小舉其二,凡八種也。
此方律籍,可稱該備,正量未來,而有明了,一輯所舉,《十誦》、《善見》而已。二輯則法藏之《四分》、化地之《五分》、飲光之《解脫》、有部之《戒經(jīng)》、大眾之《僧祗》,無不次第舉其戒本,而使八家部執(zhí),詳略異同,比例研求,堪資取舍,則戒學(xué)之大營也。複舉有部《律攝》,以四句頌攝戒多事,複敘戒文隨事分釋。文則視廣律為簡,義則較廣律為繁。研戒之初,莫此為便,又戒學(xué)之切要也。上來輯律,凡六種也。
龍樹《中論》,大小染淨(jìng),三科十二支,二取二空,賅攝于四百四十六偈,闡揚(yáng)空義,汪 大哉,而無以示入德之門,于是抉擇《中論》,約為十二以示之門。初三因緣觀空,次三相觀空,次二生滅變異觀空,後四因果、作者、時(shí)、生以觀空是也。提婆推演《中論》,作瑜伽行四百頌,未能全來,所來者《百論》十品,罪福、神我、一、異、情、塵、因、果、常、空而已。又《廣百論》八品,常、我、時(shí)、見、根、邊、相、誡,為四百頌之後二百頌而已。然外內(nèi)之論義,既已詳盡,《中論》之法門,亦複增多。談空之義,至矣極矣﹗雖然,教誡弟子毋惡取空,當(dāng)留意也。詮釋《中論》,此土唯三。青目既舉于前,安慧當(dāng)續(xù)于後,故繼于《中觀釋論》也?!秾毿哉摗氛?,依《陀羅尼自在王經(jīng)》,以七金剛句攝一切佛法?!蹲栽谕踅?jīng)》與《大涅 經(jīng)》,均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菩提功德,利眾生業(yè),皆所以見性。三寶一歸,但指不同,初無歧異。然所謂一切空者,見性涅 是也。上來五論,皆龍樹學(xué)也。一輯舉菩薩行,二輯舉菩薩境。五識(shí)意地抉擇,則唯識(shí)了義境也?!肚f嚴(yán)》與〈菩薩地〉諸品,名同而義別,西域不嫻不能弘法,蓋菩薩行之推廣談,與菩薩地功用無或殊也?!队^所緣》,則唯識(shí)相分自內(nèi)而已。此宗談果,莫詳于《佛地論》。四智心品為用,清淨(jìng)法界為體,菩提、涅 二轉(zhuǎn)依義,體用須明也。一輯《門論》,談因明原理。二輯《入論》,談因明作法而已。上來五論,皆無著學(xué)也?!镀刑嵝薪?jīng)》者,抉集群經(jīng),贊發(fā)菩提心,修行六度,回向眾生,非龍樹所作,而談空義大破瑜伽,倘亦龍樹學(xué)歟?小趣大者,《成實(shí)》入《般若》之半途,《俱舍》造《瑜伽》之中路。欲探大乘由來,二論誠不可不讀也。上來三論,皆系于龍樹、無著學(xué)也??傉撍嫞彩?。
要之,此二十七種經(jīng)律論,約略而談,經(jīng)之所的,無非般若、瑜伽法門;論之所趣,無非龍樹、無著之學(xué);而律則八家所立,罄無不宜;大道正軌,誠在于斯,老馬示途,誠慰飢渴,世有智者,行遠(yuǎn)升高,其必以是輯作厥權(quán)輿歟?
(選自民國1935年10月支那內(nèi)學(xué)院??恫匾返诙嫞?/div>
一、《佛母寶德藏經(jīng)》
二、《能斷金剛經(jīng)》
三、《華嚴(yán)?十回向品》
四、《涅 ?師子吼品》
五、《無盡意經(jīng)》
六、《維摩詰經(jīng)》
七、《長阿含經(jīng)?第一分》
八、《法句經(jīng)》
九、《四分戒本》
十、《五分戒本》
十一、《解脫戒經(jīng)》
十二、《有部戒經(jīng)》
十三、《僧祗戒本》
十四、《薩婆多部律攝》
十五、《十二門論》
十六、《百論》
十七、《廣百論本》
十八、《中觀釋論》
十九、《寶性論》
二十、《瑜伽?抉擇分?五識(shí)意地》
二十一、《莊嚴(yán)經(jīng)論》
二十二、《觀所緣論釋》
二十三、《佛地經(jīng)論》
二十四、《因明入論》
二十五、《菩提行經(jīng)》
二十六、《成實(shí)論》
二十七、《俱舍論》
《藏要》二輯,舉經(jīng)律論二十七種,仍本一輯主旨繼續(xù)而營者也。般若道場,聞?wù)哂涗浕驈V或略,或以長行,或以偈頌。一輯于長行略廣,五分中撮其大凡;二輯則舉《寶德藏經(jīng)》三十二品偈頌。讀者若先頌後長行,此經(jīng)猶前 陀南;若先長行後頌,此經(jīng)則後 陀南也?!缎慕?jīng)》談空三昧,是舍利子般若類;《金剛》談無相三昧,是須菩提般若類也。一輯舉《華嚴(yán)》根本為〈十地〉,二輯舉《華嚴(yán)》臨入為〈十向〉,小大、自他、理事,無不資力回向以為轉(zhuǎn)移也。一輯《涅 》,舉〈迦葉〉法用;二輯《涅 》,舉〈師吼〉法義,用以示善巧義以示切要也?!栋闳簟芬允馓亓x,說行中因果義;《無盡意經(jīng)》則以平等義,說行中因果義也。又《般若》、《華嚴(yán)》諸經(jīng),以殊特義說境、行、果義;而《維摩詰經(jīng)》,亦以平等義說境、行、果義也。方便利他,真俗神通,行菩薩行,見十方佛。世俗以之為神奇,大道以之為通途也?!峨s含》五誦,深于談禪;《長含》四分,詳于破執(zhí)。一輯、二輯,都舉其初而已?!斗ň浣?jīng)》者,要偈多存,古經(jīng)猶聚,誠根據(jù)之有由,而小藏之精要?dú)e﹗上來輯經(jīng),大舉其六,小舉其二,凡八種也。
此方律籍,可稱該備,正量未來,而有明了,一輯所舉,《十誦》、《善見》而已。二輯則法藏之《四分》、化地之《五分》、飲光之《解脫》、有部之《戒經(jīng)》、大眾之《僧祗》,無不次第舉其戒本,而使八家部執(zhí),詳略異同,比例研求,堪資取舍,則戒學(xué)之大營也。複舉有部《律攝》,以四句頌攝戒多事,複敘戒文隨事分釋。文則視廣律為簡,義則較廣律為繁。研戒之初,莫此為便,又戒學(xué)之切要也。上來輯律,凡六種也。
龍樹《中論》,大小染淨(jìng),三科十二支,二取二空,賅攝于四百四十六偈,闡揚(yáng)空義,汪 大哉,而無以示入德之門,于是抉擇《中論》,約為十二以示之門。初三因緣觀空,次三相觀空,次二生滅變異觀空,後四因果、作者、時(shí)、生以觀空是也。提婆推演《中論》,作瑜伽行四百頌,未能全來,所來者《百論》十品,罪福、神我、一、異、情、塵、因、果、常、空而已。又《廣百論》八品,常、我、時(shí)、見、根、邊、相、誡,為四百頌之後二百頌而已。然外內(nèi)之論義,既已詳盡,《中論》之法門,亦複增多。談空之義,至矣極矣﹗雖然,教誡弟子毋惡取空,當(dāng)留意也。詮釋《中論》,此土唯三。青目既舉于前,安慧當(dāng)續(xù)于後,故繼于《中觀釋論》也?!秾毿哉摗氛?,依《陀羅尼自在王經(jīng)》,以七金剛句攝一切佛法?!蹲栽谕踅?jīng)》與《大涅 經(jīng)》,均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菩提功德,利眾生業(yè),皆所以見性。三寶一歸,但指不同,初無歧異。然所謂一切空者,見性涅 是也。上來五論,皆龍樹學(xué)也。一輯舉菩薩行,二輯舉菩薩境。五識(shí)意地抉擇,則唯識(shí)了義境也?!肚f嚴(yán)》與〈菩薩地〉諸品,名同而義別,西域不嫻不能弘法,蓋菩薩行之推廣談,與菩薩地功用無或殊也?!队^所緣》,則唯識(shí)相分自內(nèi)而已。此宗談果,莫詳于《佛地論》。四智心品為用,清淨(jìng)法界為體,菩提、涅 二轉(zhuǎn)依義,體用須明也。一輯《門論》,談因明原理。二輯《入論》,談因明作法而已。上來五論,皆無著學(xué)也?!镀刑嵝薪?jīng)》者,抉集群經(jīng),贊發(fā)菩提心,修行六度,回向眾生,非龍樹所作,而談空義大破瑜伽,倘亦龍樹學(xué)歟?小趣大者,《成實(shí)》入《般若》之半途,《俱舍》造《瑜伽》之中路。欲探大乘由來,二論誠不可不讀也。上來三論,皆系于龍樹、無著學(xué)也??傉撍嫞彩?。
要之,此二十七種經(jīng)律論,約略而談,經(jīng)之所的,無非般若、瑜伽法門;論之所趣,無非龍樹、無著之學(xué);而律則八家所立,罄無不宜;大道正軌,誠在于斯,老馬示途,誠慰飢渴,世有智者,行遠(yuǎn)升高,其必以是輯作厥權(quán)輿歟?
(選自民國1935年10月支那內(nèi)學(xué)院??恫匾返诙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