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攀?br/>
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植物。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陸,我國云南省的元江有野生資源。
蘆薈的食用部分為具有多漿汁的肉質(zhì)葉片,葉片含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有較大量的B族維生素、纖維素、治愈激素、11種游離氨基酸、21種有機酸、鉬、鋅、鍺、硼等18種微量元素、葉綠素、抗氧化酶等生理活性和酵素物質(zhì),以及果酸、多糖、單糖,并含有蘆薈酊、蘆薈米酊、蘆薈烏爾辛等抗菌、抗御潰瘍等藥效成份,作為民間用藥已有4000年的歷史。近年來,把蘆薈用作蔬食已成為熱潮,在一些國家用蘆薈做成的高檔菜肴,諸如蘆薈沙拉、蘆薈紅燒牛肉、墨魚蘆薈炒番茄、蘆薈三文治等成為一些名餐廳中的熱門貨。美國目前是種植和使用蘆薈最多的國家,甚至在我國的海南島也有美國的蘆薈種植基地,并進入我國南北各方市場,價格昂貴。
(二)主要品種類型及其特性
蘆薈的品種約有500種以上,各品種的形狀和性質(zhì)差別很大,有高大如樹木,有小如3厘米高的小草,它們當(dāng)中大都用于觀賞栽培,只有小部分為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目前用于食用的蘆薈品種主要有如下幾種:
1.多產(chǎn)蘆薈
別名開普蘆薈、好望角蘆薈、恐怖蘆薈、青鄂蘆薈,原產(chǎn)于南非。其植株的莖長、直立,高可達3~6米,一般高1.5米左右,莖桿木質(zhì)化,葉片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厘米,寬12~18厘米,葉的正、背兩面及葉緣均有刺,葉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花序,花被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成6個瓣,微向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枚,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為觀葉、觀姿、藥用的高生肉質(zhì)草本。其汁液濃縮成薄片時呈現(xiàn)半透明,琥珀黃色或褐色有光澤無規(guī)則的塊狀,故又叫“透明蘆薈”,這種蘆薈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繁殖能力,目前主要靠組培繁育。
2.庫拉索蘆薈
別名羊角掌、巴正多斯蘆薈、美國蘆薈,較適宜作蔬菜用。庫拉索蘆薈為須根系,莖短,葉簇生于莖頂。葉片呈螺旋狀由下而上排列,葉肉肥厚多汁,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4~15厘米,厚2~5厘米。葉片的基部寬闊先端漸尖,葉色粉綠,兩面有白色長橢圓形斑紋,但隨葉片生長變大白色斑紋逐漸消失,到4年左右成熟時幾乎看到不到斑點,其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2~3條分枝,高約60~12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蒴果三角形。莖背開裂。
3.中華蘆薈
又稱中國蘆薈、蘆薈、油蔥、元江蘆薈、斑紋蘆薈、象鼻草、象鼻蓮、羅緯草、羅緯花、龍角、龍蔑草、碧合草、烏七、奴會、逼大丹、火煉丹、亞哈菲等,產(chǎn)于我國云南省元江。為須根系,莖短、直立。莖基部易發(fā)生分蘗苗。葉片簇生于莖頂部,呈螺旋狀排列或?qū)ΨQ排列兩種。葉片直而肥厚,狹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14厘米,厚2~5厘米,先端漸尖;淺綠色,兩面有白色斑紋,其斑紋比庫拉索蘆薈的大且明顯,葉片長大后也消失。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分枝,總狀花序,黃色或紫色帶斑點,蒴果三角形。有人認為中華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其化學(xué)成份基本相同,外形相似。主要區(qū)別在小苗期,中華蘆薈的葉尖很尖細,葉片上的白色斑點較明顯,庫拉索的葉尖呈鈍角;1年齡后,中華蘆薈的葉片較庫拉索的略薄,葉色較淺,葉型略似長等邊三角形。
4.木立蘆薈
又稱樹蘆薈、單桿蘆薈、日本蘆薈、木劍式蘆薈、龍角蘆薈,原產(chǎn)南非,主要分布在非洲。日本大量種植此品種,民間大量使用。在原產(chǎn)地非洲,木立蘆薈株高達6米以上,但在日本最高僅2米左右,莖象樹桿。其葉色呈灰綠色,葉片較細長,葉肉厚,葉緣具鋸齒狀刺,在冬季干燥時長出的葉其葉背上也有疏生小刺?;ǔ食燃t色,小花群集生于花梗的尖端處,形如一朵大花。蒴果。木立蘆薈的葉汁味苦,繁殖力強。
5.花葉蘆薈
別名斑紋蘆薈、皂質(zhì)蘆薈,主要分布于南非的整個凱普州、德蘭士瓦州的東北部,以及美國的夏威夷、佛羅里達州。花葉蘆薈的特點是莖桿很短,葉簇生于莖基部,螺旋狀排列,葉片呈半直立或平行狀,長到50厘米左右時稍為向下彎,葉片肥厚,凝膠質(zhì)多,吐狹披針扁平狀;上有明顯而美麗的白色斑點花紋。一般葉長20~70厘米,寬3~10厘米,厚0.2~2厘米;葉端漸尖,葉緣有刺狀小齒,于莖桿中心長出長的花莖?;ㄇo單生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被筒狀,桔紅色。蒴果呈三角形?;ㄈ~蘆薈的汁液呈強堿性,對黑斑病具較強的抗病力。
?。ㄈΝh(huán)境條件的要求
蘆薈源產(chǎn)于熱帶,喜高溫干燥的環(huán)境條件。
1.溫度
蘆薈喜溫暖,能耐40℃的高溫;不耐寒,氣溫在0℃時即受凍害,耐低溫的能力因品種不同有所區(qū)別,其中木立蘆薈較為耐寒。
2.水分
蘆薈耐干旱力強,怕積水,在潮濕的土中很容易爛根死亡,澆水過多土壤不透氣也容易爛根死亡。
3.光照
蘆薈喜光,但過于曝曬會使蘆薈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或停止生長,尤其在苗期曝曬會使葉片變紫色或變干皺。
4.土壤
蘆薈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貧瘠,但在貧瘠的土中及在粘重的土中,根系不發(fā)達,生長緩慢,植株細小。在疏松肥沃、排灌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沙土中生長快,葉片肥厚,色澤濃綠有光澤,產(chǎn)量好,最適pH值6~6.5。
5.品種間對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yīng)力
以中華蘆薈耐旱及耐干熱、耐貧瘠的土壤能力最強,分蘗率高。木立蘆薈耐寒力最強,花葉蘆薈抗病力強。
?。ㄋ模┰耘嗉夹g(shù)
1.種苗的準備
(1)種子繁殖育苗蘆薈種植后2~5年能抽花莖開花,但不易自花授粉結(jié)實獲得種子,需人工授粉處理才能獲得較多的種子才用種子播種所生的幼苗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株約需3年,所以生產(chǎn)上少用種子繁殖,培育優(yōu)良新品種時,用種子繁育。
播種期。保護地栽培,春、秋兩季都可以播種。
播種方法。用苗盆或苗床育苗。床土用干凈的河沙,或用蛭石、草炭、珍珠巖各1份充分混合后裝入苗盆或在苗床上整平,澆透水后播種,點播或條播,播后覆蓋塑料膜保溫。
苗期管理。從播種至出苗,如氣溫在15~30℃時,約30天后出苗,齊苗后要及時撤去覆蓋物。苗盆或床土見干后方可澆水或噴透水,直至再發(fā)干才澆水。小苗高約2厘米時,噴施0.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看苗生長勢少量施用。苗床育苗需進行分苗,把過密株分出另種,分苗在苗高約3~5厘米時進行,或按6~8厘米見方間苗,間苗時連根挖起,分至另一假植苗床,按6~8厘米見方假值,待苗高10厘米左右,有6葉1心時,可以移植于小號花盆,或溫室中地栽。
?。?)分株、分芽繁殖
選擇適于分株、分芽的品種。
中華蘆薈及庫拉索蘆薈(又稱美國蘆薈)具有很強的分株能力;木立蘆薈(即日本蘆薈)基部分株力比上述品種稍弱,但其葉腋處能產(chǎn)生分芽,再其次是花葉蘆薈,其葉腋處很少能發(fā)生分芽;而開普蘆薈(即多產(chǎn)蘆薈或好望角蘆薈)則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能力,種苗主要靠組培來繁育。
分株、分芽的培育。
從母株分出來的子苗定植生根后,即又能分生新的幼芽。幼芽分離母株培植一年后,一株可分生20~30余株小苗芽或分蘗芽。用分蘗芽扦插成活率可達100%,從小苗到成株約需一年半左右,繁殖快,成本低。
A.母株的培育:用半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種植于土壤肥沃疏松的母本圃中,或用高20厘米、內(nèi)口徑寬25厘米的瓦盆,盆土用肥沃的菜園土摻入河沙、草炭混合,盆底放馬蹄掌或經(jīng)發(fā)酵漚熟的禽畜糞干或麻醬渣作底肥。所用的肥料和培養(yǎng)土最好經(jīng)無菌無蟲處理,然后種植。種植的深度以種株最下部的葉基部離土面0.5~1厘米。母株種植后1~2個月,基部及根群處陸續(xù)分出新株,對遲遲未發(fā)生新芽的,可用小齒耙輕松土,并用刀在母株莖桿基部周圍按一定的間隔距離刻傷,隔天后再培上沙土,則很快陸續(xù)發(fā)生分蘗苗。
B.分株苗的拔?。簭母块L出的子株長到5~10厘米時,便可以拔出移植,比其小一點的苗雖也可移植,但發(fā)根慢,生長也慢,宜留在母株上長大后移植更好。有根的子苗生長比無根的快而壯健,因此在拔取子苗前一周,把達到5厘米以上的子苗用手輕輕扭轉(zhuǎn)約90度角,并培沙,或疏松其根附近的培養(yǎng)土,促使生根。生根后拔取時,用手捏住子苗的根部,用突發(fā)力拔起,隨后便可種植。從莖基發(fā)生分蘗苗常很大都無根,或需用手輕扭動后再培沙促使生根或用手扦插,長根后再種植。
C.扦插時期:室內(nèi)扦插可隨時進行。只要苗床溫度能控制在15~28℃間便可。
D.扦插用的基質(zhì):把清潔無肥料的河沙或山砂,用1毫米的篩網(wǎng)過篩后使用,或用蛭石2份加珍珠巖1份混合拌勻后備用。
E.扦插方法:
無根的子苗從母株分出后,置放于陰涼處,待傷口稍干后扦插,置放的時間,夏季0.5~1天,春、秋季2~3天。苗床扦插的株行距為6~8厘米,埋土深0.5~1厘米,切勿將苗心埋入基質(zhì)中。
F.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噴透水,直至發(fā)根時不再澆水,苗床上可覆蓋薄膜控制溫濕度。溫度以在15~28℃、濕度75%~85%為最適宜,最低不能低于8℃,最高不超過35℃,不然容易發(fā)生爛苗。冬季扦插,日間地溫室宜保持在20℃以上,夜溫在5℃以上,必要時用地?zé)峋€控溫。
夏季扦插要用遮陽網(wǎng)適度遮陽,高溫期宜用地下水噴霧降溫,于早晚進行。扦插后20~30天,小苗生根后,可噴灑0.1%磷酸二氫鉀1~2次。約2個月可出圃種植。無根的分蘗苗和子芽,扦插前用生根素涂在切斷面上,可促進生根。
(3)切莖繁殖法
用于日本木立蘆薈。能在短期內(nèi)繁殖更多的子苗,但母株的莖必須長而壯實。其繁殖方法如下:
選擇高30厘米的植株,在生長點向下約7~8厘米的葉節(jié)處,用利刀或剪刀剪下,要求剪下的上部具有5~7片葉,茬部有3~4片葉,可促使茬部萌發(fā)側(cè)枝和分蘗芽。剪斷的上部曬10~15天,使切口愈傷,然后剝?nèi)ソ锌谔幍?片葉,扦插于素沙苗床中,不需澆水。約1個月后,輕輕試拔插穗,如拔不動即已生根。
?。?)組織培養(yǎng)是大量快速繁殖種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尤其是好望角蘆薈,不易發(fā)生分株,分蘗芽能力弱,需要用組織培養(yǎng)種苗。接種材料。取蘆薈嫩莖尖部分用清水沖洗數(shù)次,再用洗滌劑洗滌、漂清,進入接種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分鐘,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分鐘后用無菌水洗6~7次,切成0.5~1厘米的小段,在超凈臺上的火焰控制范圍內(nèi),將其接種在已準備好的培養(yǎng)基上。
培養(yǎng)基。MS+BA2+IAB0.1。在常規(guī)無菌條件下,經(jīng)20分鐘高壓滅菌后,冷卻使用。
培養(yǎng)條件。接種后置25℃,給予12小時光照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約1~2個月,愈傷組織形成芽后,將已分化出芽的材料進行試管增殖。培養(yǎng)基仍用MS+BA2+IAB0.1。20天為一周期,增殖10倍以上。
生根培養(yǎng)。試管苗長達2厘米以上,即分出移至生根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加1.5毫克/升吲哆丁酸(IBA)和0.1~0.5毫克/升激動素(KT),溫度控制在27±1℃,光周期每日12~16小時光照,約2周后生根。
試管苗的移植。將帶根的小苗移植于用園土沙草炭為2:1:1的營養(yǎng)缽中,噴透水,以后見營養(yǎng)缽或苗床基質(zhì)發(fā)干時再噴水。苗圃溫度控制在15~28℃,空氣濕度80%~90%,待小苗長出新根后,降低濕度,進行煉苗后便可移栽。
2.保護地栽培技術(shù)
(1)蘆薈栽培的最基本條件
由于蘆薈原產(chǎn)熱帶地區(qū),是喜溫耐熱、怕寒冷的多年生植物,在華北地區(qū)栽培必須使用光照好、保濕性能高,冬季室內(nèi)溫度不能低于5℃的溫室,才能安全越冬,如室溫達不到5℃以上,必須有增溫設(shè)施,目前以節(jié)能型日光溫室的溫室結(jié)構(gòu)較為適宜,在北京冬季最低溫度可達到8℃以上。
?。?)溫室地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疏松沙壤土溫室地栽。
作畦。以排灌方便、地面不積水為原則,所以以高畦較好,一般畦寬1米、高15~20厘米,畦溝(亦作行道)寬35~40厘米,畦向宜與溫室走向成平行方向,即東西走向,這樣可充分利用溫室內(nèi)空間結(jié)構(gòu),減少植株間相互遮陰,利于通風(fēng)透光。
土壤消毒。用老菜地種植,整地時進行土壤消毒滅菌、滅蟲、除草??捎玫聡退狗蛏a(chǎn)的必速滅,每平方米15克,每畝約用7~10公斤,將藥劑撒于土表,拌勻,然后蒙上塑料膜,一周后打開塑料膜,通風(fēng),晾15天左右方可種植蘆薈。小面積的消毒,可將“必速滅”撒在土上后,翻鋤約20厘米深,與土拌勻再用塑料膜覆蓋密封。肥料。種植蘆薈用的基肥一定要使用經(jīng)充分堆漚腐熟的人、禽、畜糞、豆餅、麻渣等以及綠肥,加適量的磷肥。做好積漚肥料的工作,追肥也要用有機質(zhì)肥料,不宜使用速效氮肥,因速效氮肥雖能使蘆薈加快生長,但會使產(chǎn)品的有效成份降低,品質(zhì)欠佳。追肥最好用餅肥,如菜籽餅、豆餅、花生麩、棉籽餅、麻醬渣等,但也必須經(jīng)過發(fā)酵腐熟后使用,而且使用的濃度要低。
栽種時期。溫室栽種,除在氣溫最低期間外,其他時間都可以種植。
種植方法。
40厘米或50厘米見方。不同的品種種植密度有差異,適當(dāng)?shù)拿芏瓤商岣叱跗诘漠a(chǎn)量,但植株長大后,太密又不能獲得寬大的葉片,因此可采用早期密植、中期間拔移栽的方法,寬1米的畦種3行,株行距均20厘米,植后半年或一年,株高20~30厘米時,把中間的一行間拔去,留下2行,2行中又按品字形,隔一株挖去一株,則成株距40厘米,垂直行距40厘米。間出的植株帶土挖起移栽于另一地塊,按40厘米見方種植。定點打植穴種植,深度以苗坨面與土表平,最基部的葉片要離開土表,不能被土埋沒。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定植完澆水后,在新根未長出前不要連續(xù)澆水。一般在氣溫較高的夏季5天左右給一水,冬季室溫較低時7天左右給一水。每次澆水要澆透。夏季早晚澆,冬季中午前后澆。蘆薈可以不追肥,但適當(dāng)?shù)淖贩士纱龠M蘆薈生長,增加葉厚。以腐熟有機質(zhì)肥料為主,適量配入磷鉀肥。追肥溝施、穴施、澆施均可,施用量根據(jù)植株大小、生長時期而定,施肥原則上要量少次數(shù)多。有機液肥需稀釋6~15倍,磷酸二氫鉀等無機肥濃度0.1%以下。每次澆或灌水后,土表發(fā)干時即要松土,或培土一次。下部葉片采收后也要培土,防倒伏。立木蘆薈長大后上部重量大,易倒伏,需設(shè)支柱防倒伏。
病蟲害防治
A.蟲害:蘆薈幾乎沒見有蟲害。萬一發(fā)現(xiàn)蟲害,如蚜蟲、紅蜘蛛、介殼蟲、棉鈴蟲之類,可噴清水沖洗,或用植物性農(nóng)藥如0.5%藜蘆堿純?nèi)芤?00~1000倍噴霧,效果很好。但介殼蟲要用毛筆蘸藥涂抹。
B.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有可能發(fā)生。其癥狀是在病菌侵入葉片初期,葉面上病部出現(xiàn)絲狀污斑,以后發(fā)展成近圓形的黑褐色斑,病斑邊緣呈放射狀,周圍有黃色暈圈,發(fā)病后期,病斑上有許多黑色瘡狀顆粒,嚴重時產(chǎn)生紫色至黑色的條狀斑,葉表皮下陷。
防治該病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在蘆薈品種中以花葉蘆薈最抗黑斑病。加強田間管理,溫室最低溫不宜低于8℃,室溫降低時要采取增溫措施。在冬季溫度較低期間減少噴水,注意通風(fēng),盡可能增加光照時間。種植時施足基肥,適當(dāng)施用0.1%磷酸二氫鉀,或0.1%代森鋅,或0.1%四硼酸鈉,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農(nóng)利靈”等殺菌劑。但在低溫期間用液劑噴灑,會更增加溫室的濕度,所以要注意加強通風(fēng)透氣工作。用塑料膜覆蓋的溫室,放風(fēng)時不宜在溫室外緣撩開塑料膜,應(yīng)于當(dāng)日最高溫期間于溫室頂部開放風(fēng)口通風(fēng)。室內(nèi)濕度高時宜采用熏煙的殺菌劑,或用硫磺熏蒸。
采收。
蘆薈的葉片成熟度越高,藥用療效越好。一般木立蘆薈較早熟,種植2年內(nèi)可以大量采收;庫拉索蘆薈及其品系、中華蘆薈等品種,需種3年以上才完全生長充實。初收期一般是在種植第一年或一年半后,蘆薈植株下層的葉片小于上層的葉時,可把下層的葉片采收。
采收蘆薈葉片于上午進行,采收時間用刀從葉鞘的一邊縱切開葉鞘,一手握穩(wěn)葉片,另一手從葉基部連葉鞘一起剝下葉片。在生長旺季約每2個月采收一次,從下而上采摘,每次每株可收割2~3片葉。上部應(yīng)保留有嫩葉8~9片。采收下的葉片應(yīng)整齊地擺放在木箱或菜筐中,及時處理。蘆薈葉片采收后,于5~10℃冷藏室中能存放很長的時間,有切口的葉片要用保鮮膜封住切口,也能保存1個月以上。如果葉片的膠質(zhì)變軟、變色,即已變質(zhì)。
3.保護地?zé)o土栽培
在鹽堿度大的地區(qū),或土壤粘重地,可用無土栽培蘆薈。
?。?)就地取材,選用適合的培養(yǎng)基質(zhì)河沙、山砂、草炭、蛭石、珍珠巖、爐渣、廢菇料、泥炭土等,都可作培養(yǎng)基質(zhì),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經(jīng)試用最簡便的配方是用草炭1份、爐渣1份混合使用,但爐渣要打碎過篩,大小如綠豆和芝麻般最好,透氣性良好。
(2)營養(yǎng)液的配制
蘆薈所必需的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鉬、錳、硼、鋅、銅等,其中碳、氫、氧分別從水和二氧化碳中獲取,鐵、硼、銅、鋅、鉬、錳等微量元素,用量較少,可用化學(xué)試劑制成。
據(jù)栽植的品種配制營養(yǎng)液:
種植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花葉蘆薈用:
磷酸二氫鉀0.1~0.3克/升
硫酸鎂0.3~0.6克/升
硝酸鉀0.2~0.5克/升
硫酸鉀0.2~0.6克/升
硝酸鈣0.7~1.2克/升
種植樹蘆薈(木立蘆薈)、多產(chǎn)蘆薈(即好望角蘆薈)用:
磷酸二氫鉀0.7~1.3克/升
硫酸鎂0.3~0.7克/升
硝酸鈣1.5~2.5克/升
配制和存放營養(yǎng)液時宜用陶瓷、搪瓷、玻璃、塑料等器皿,不要用金屬容器。
配制時,用50℃的少量溫水將各種無機鹽分別溶化,然后按照配方中所列的順序逐個倒入裝有相當(dāng)所定容量75%的水中,邊倒邊攪拌,最后將水加到全量。
調(diào)整酸堿度時,先把強酸強堿加水稀釋或溶化,然后逐滴滴入營養(yǎng)液中,同時不斷進行測試至適度。要注意,不要把水向硫酸中倒,應(yīng)將硫酸向水中倒。
?。?)營養(yǎng)液的使用
按品種使用配方定期澆灌,10天或15天澆灌一次,使用量根據(jù)植株的大小進行增減。
使用濃度在0.4%以下,在向大面積無土栽培基質(zhì)上添加營養(yǎng)液時,應(yīng)從不同的部位分別倒入,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調(diào)配補給。使用營養(yǎng)液時,溫度宜在10℃以上。培養(yǎng)槽最好用磚塊砌成,槽寬3磚、高6磚,按溫室長度適當(dāng)分段。
種植、管理參照溫室地栽。
4.盆栽
蘆薈適宜于盆栽,在溫室大規(guī)模種植或家庭(陽臺等)種植都可以。
(1)盆土園土3份、草炭土或松葉腐殖土5份、經(jīng)腐熟的禽畜糞2份混合,用“必滅速”或其它消毒劑處理,并用硫酸亞鐵將培養(yǎng)土的酸堿度調(diào)配在pH值6~6.5,使呈弱酸性。
?。?)上盆小苗初植時,可用內(nèi)徑15~18厘米、高約15厘米的瓦盆,如未用過的新盆,應(yīng)泡水退火后用,以免水少時灼壞苗根。經(jīng)長期使用過的舊盆,須將舊土清除,洗凈曬干后再用。
上盆時,盆底的水孔上最好放二層碎瓦片(以便于排水),放一層較粗的培養(yǎng)土,并放入幾塊經(jīng)過泡制發(fā)酵后的馬蹄掌或糞干末,然后放入培養(yǎng)土,約為盆高度的1/3或1/4,再把小苗立于盆中央,均勻撒上培養(yǎng)土。澆定根水時,把苗輕輕略往上提一下,定根水要澆透,當(dāng)水能從盆底流出后再填土把根部埋好,注意不要把葉片埋住,植株的基部葉片略低于盆口。
?。?)翻盆及換盆蘆薈長到一段時間,盆內(nèi)養(yǎng)分不少已被消耗,需換去原盆的大部分舊培養(yǎng)土,添上新的培養(yǎng)土和浸泡發(fā)酵過的馬蹄掌或麻醬渣。最好換大一號的盆。
(4)盆栽蘆薈的管理
澆水。氣候溫和的季節(jié),約5天給一水,高溫季節(jié)3天一水;冬季氣溫低時,可一周澆一水或隔更多天澆一水。澆水的原則是表土發(fā)干后1~2天才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以盆底下滲出水為止。
施肥。如上盆時已施放底肥,可以不追肥,至換盆時再添加熟肥。如需追肥,一定要用腐熟的有機質(zhì)肥,并加磷鉀肥和微肥,如硼酸,或做葉面噴肥,用0.1%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不要在烈日下進行。
防倒伏。及時設(shè)支柱防倒伏,尤其是采收葉片后,植株上重下輕,很易倒伏。其它管理、采收、貯存等項參看溫室地栽部分。
(五)食用方法
蘆薈可以生食,也可煮熟后食用,而且其對人體有益的藥效成分耐熱,不會因加溫而被破壞??辔吨氐奶J薈品種,經(jīng)用食油炒過之后,苦味減輕,更好入口。蘆薈的食用方法很多,在國外主要用于生食,制蘆薈果汁、蘆薈酒等。
1.生食
(1)直接食用鮮葉由于蘆薈葉皮下的大黃素苦味成分有下瀉作用,如便秘癥患者用作食療,日用食量為15克左右,若以治療胃腸潰瘍?yōu)槟康模易陨碛秩菀赘篂a的人,由于不需要大黃素,可將皮削去,便能大量食用。
?。?)蘆薈沙拉供4人用量一般用鮮葉250~300克,洗凈后去皮去刺,然后切絲,配與黃瓜、西芹、洋蔥、番茄等,加調(diào)料制成各式沙拉,也可把它們夾于漢堡包中食用。
?。?)蘆薈生食要根據(jù)品種的不同性質(zhì)于飯前或飯后食用。木立蘆薈具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飯后食用可助消化,但對胃酸缺乏或乏酸癥的人應(yīng)飯前食用。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因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宜飯前食用,如飯后食用會使消化力減退。此兩者混合用時,飯前后都可食。花葉蘆薈因?qū)賶A性,抑制胃酸,宜飯前食。
2.熟食
?。?)炒蘆薈把蘆薈洗凈,去刺去皮后切絲,與雞蛋、肉絲或其它蔬菜配炒,或炒飯。
(2)蘆薈紫菜飯團用紫菜做皮做紫菜飯團,添加蘆薈別有風(fēng)味。
?。?)蘆薈湯在做豆芽湯或其它湯時,加上去皮切絲的蘆薈(如放蔥花一樣)。
?。?)蘆薈燉菜燉魚、肉也可放蘆薈片。
(5)油炸蘆薈球蘆薈絲加雞蛋、洋蔥粒、面粉等混合后用油炸。
3.腌漬蘆薈
用蘆薈的葉肉放在大醬、醬油里腌漬幾天,即成清香中帶咸味的腌蘆薈,可增進食欲。
4.食用蘆薈的禁忌
體質(zhì)弱的少兒不宜多食蘆薈,因而有可能引起腹痛和腹瀉,個別體質(zhì)有過敏者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粗糙現(xiàn)象。同時,孕婦及經(jīng)期中的婦女,絕對禁止食用,因蘆薈能使婦女骨盆內(nèi)腔充血,甚至促進子宮收縮,引起腹痛,會導(dǎo)致流產(chǎn)或嚴重出血。
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植物。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陸,我國云南省的元江有野生資源。
蘆薈的食用部分為具有多漿汁的肉質(zhì)葉片,葉片含有很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有較大量的B族維生素、纖維素、治愈激素、11種游離氨基酸、21種有機酸、鉬、鋅、鍺、硼等18種微量元素、葉綠素、抗氧化酶等生理活性和酵素物質(zhì),以及果酸、多糖、單糖,并含有蘆薈酊、蘆薈米酊、蘆薈烏爾辛等抗菌、抗御潰瘍等藥效成份,作為民間用藥已有4000年的歷史。近年來,把蘆薈用作蔬食已成為熱潮,在一些國家用蘆薈做成的高檔菜肴,諸如蘆薈沙拉、蘆薈紅燒牛肉、墨魚蘆薈炒番茄、蘆薈三文治等成為一些名餐廳中的熱門貨。美國目前是種植和使用蘆薈最多的國家,甚至在我國的海南島也有美國的蘆薈種植基地,并進入我國南北各方市場,價格昂貴。
(二)主要品種類型及其特性
蘆薈的品種約有500種以上,各品種的形狀和性質(zhì)差別很大,有高大如樹木,有小如3厘米高的小草,它們當(dāng)中大都用于觀賞栽培,只有小部分為有食用和藥用價值,目前用于食用的蘆薈品種主要有如下幾種:
1.多產(chǎn)蘆薈
別名開普蘆薈、好望角蘆薈、恐怖蘆薈、青鄂蘆薈,原產(chǎn)于南非。其植株的莖長、直立,高可達3~6米,一般高1.5米左右,莖桿木質(zhì)化,葉片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厘米,寬12~18厘米,葉的正、背兩面及葉緣均有刺,葉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花序,花被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成6個瓣,微向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枚,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為觀葉、觀姿、藥用的高生肉質(zhì)草本。其汁液濃縮成薄片時呈現(xiàn)半透明,琥珀黃色或褐色有光澤無規(guī)則的塊狀,故又叫“透明蘆薈”,這種蘆薈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繁殖能力,目前主要靠組培繁育。
2.庫拉索蘆薈
別名羊角掌、巴正多斯蘆薈、美國蘆薈,較適宜作蔬菜用。庫拉索蘆薈為須根系,莖短,葉簇生于莖頂。葉片呈螺旋狀由下而上排列,葉肉肥厚多汁,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4~15厘米,厚2~5厘米。葉片的基部寬闊先端漸尖,葉色粉綠,兩面有白色長橢圓形斑紋,但隨葉片生長變大白色斑紋逐漸消失,到4年左右成熟時幾乎看到不到斑點,其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2~3條分枝,高約60~12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蒴果三角形。莖背開裂。
3.中華蘆薈
又稱中國蘆薈、蘆薈、油蔥、元江蘆薈、斑紋蘆薈、象鼻草、象鼻蓮、羅緯草、羅緯花、龍角、龍蔑草、碧合草、烏七、奴會、逼大丹、火煉丹、亞哈菲等,產(chǎn)于我國云南省元江。為須根系,莖短、直立。莖基部易發(fā)生分蘗苗。葉片簇生于莖頂部,呈螺旋狀排列或?qū)ΨQ排列兩種。葉片直而肥厚,狹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14厘米,厚2~5厘米,先端漸尖;淺綠色,兩面有白色斑紋,其斑紋比庫拉索蘆薈的大且明顯,葉片長大后也消失。葉緣有疏生刺狀小齒?;ㄇo單生,有分枝,總狀花序,黃色或紫色帶斑點,蒴果三角形。有人認為中華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其化學(xué)成份基本相同,外形相似。主要區(qū)別在小苗期,中華蘆薈的葉尖很尖細,葉片上的白色斑點較明顯,庫拉索的葉尖呈鈍角;1年齡后,中華蘆薈的葉片較庫拉索的略薄,葉色較淺,葉型略似長等邊三角形。
4.木立蘆薈
又稱樹蘆薈、單桿蘆薈、日本蘆薈、木劍式蘆薈、龍角蘆薈,原產(chǎn)南非,主要分布在非洲。日本大量種植此品種,民間大量使用。在原產(chǎn)地非洲,木立蘆薈株高達6米以上,但在日本最高僅2米左右,莖象樹桿。其葉色呈灰綠色,葉片較細長,葉肉厚,葉緣具鋸齒狀刺,在冬季干燥時長出的葉其葉背上也有疏生小刺?;ǔ食燃t色,小花群集生于花梗的尖端處,形如一朵大花。蒴果。木立蘆薈的葉汁味苦,繁殖力強。
5.花葉蘆薈
別名斑紋蘆薈、皂質(zhì)蘆薈,主要分布于南非的整個凱普州、德蘭士瓦州的東北部,以及美國的夏威夷、佛羅里達州。花葉蘆薈的特點是莖桿很短,葉簇生于莖基部,螺旋狀排列,葉片呈半直立或平行狀,長到50厘米左右時稍為向下彎,葉片肥厚,凝膠質(zhì)多,吐狹披針扁平狀;上有明顯而美麗的白色斑點花紋。一般葉長20~70厘米,寬3~10厘米,厚0.2~2厘米;葉端漸尖,葉緣有刺狀小齒,于莖桿中心長出長的花莖?;ㄇo單生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總狀花序、疏散、花被筒狀,桔紅色。蒴果呈三角形?;ㄈ~蘆薈的汁液呈強堿性,對黑斑病具較強的抗病力。
?。ㄈΝh(huán)境條件的要求
蘆薈源產(chǎn)于熱帶,喜高溫干燥的環(huán)境條件。
1.溫度
蘆薈喜溫暖,能耐40℃的高溫;不耐寒,氣溫在0℃時即受凍害,耐低溫的能力因品種不同有所區(qū)別,其中木立蘆薈較為耐寒。
2.水分
蘆薈耐干旱力強,怕積水,在潮濕的土中很容易爛根死亡,澆水過多土壤不透氣也容易爛根死亡。
3.光照
蘆薈喜光,但過于曝曬會使蘆薈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或停止生長,尤其在苗期曝曬會使葉片變紫色或變干皺。
4.土壤
蘆薈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貧瘠,但在貧瘠的土中及在粘重的土中,根系不發(fā)達,生長緩慢,植株細小。在疏松肥沃、排灌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沙土中生長快,葉片肥厚,色澤濃綠有光澤,產(chǎn)量好,最適pH值6~6.5。
5.品種間對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yīng)力
以中華蘆薈耐旱及耐干熱、耐貧瘠的土壤能力最強,分蘗率高。木立蘆薈耐寒力最強,花葉蘆薈抗病力強。
?。ㄋ模┰耘嗉夹g(shù)
1.種苗的準備
(1)種子繁殖育苗蘆薈種植后2~5年能抽花莖開花,但不易自花授粉結(jié)實獲得種子,需人工授粉處理才能獲得較多的種子才用種子播種所生的幼苗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株約需3年,所以生產(chǎn)上少用種子繁殖,培育優(yōu)良新品種時,用種子繁育。
播種期。保護地栽培,春、秋兩季都可以播種。
播種方法。用苗盆或苗床育苗。床土用干凈的河沙,或用蛭石、草炭、珍珠巖各1份充分混合后裝入苗盆或在苗床上整平,澆透水后播種,點播或條播,播后覆蓋塑料膜保溫。
苗期管理。從播種至出苗,如氣溫在15~30℃時,約30天后出苗,齊苗后要及時撤去覆蓋物。苗盆或床土見干后方可澆水或噴透水,直至再發(fā)干才澆水。小苗高約2厘米時,噴施0.1%磷酸二氫鉀水溶液,看苗生長勢少量施用。苗床育苗需進行分苗,把過密株分出另種,分苗在苗高約3~5厘米時進行,或按6~8厘米見方間苗,間苗時連根挖起,分至另一假植苗床,按6~8厘米見方假值,待苗高10厘米左右,有6葉1心時,可以移植于小號花盆,或溫室中地栽。
?。?)分株、分芽繁殖
選擇適于分株、分芽的品種。
中華蘆薈及庫拉索蘆薈(又稱美國蘆薈)具有很強的分株能力;木立蘆薈(即日本蘆薈)基部分株力比上述品種稍弱,但其葉腋處能產(chǎn)生分芽,再其次是花葉蘆薈,其葉腋處很少能發(fā)生分芽;而開普蘆薈(即多產(chǎn)蘆薈或好望角蘆薈)則缺乏產(chǎn)生分株、分蘗、分芽的能力,種苗主要靠組培來繁育。
分株、分芽的培育。
從母株分出來的子苗定植生根后,即又能分生新的幼芽。幼芽分離母株培植一年后,一株可分生20~30余株小苗芽或分蘗芽。用分蘗芽扦插成活率可達100%,從小苗到成株約需一年半左右,繁殖快,成本低。
A.母株的培育:用半年生以上的健壯植株種植于土壤肥沃疏松的母本圃中,或用高20厘米、內(nèi)口徑寬25厘米的瓦盆,盆土用肥沃的菜園土摻入河沙、草炭混合,盆底放馬蹄掌或經(jīng)發(fā)酵漚熟的禽畜糞干或麻醬渣作底肥。所用的肥料和培養(yǎng)土最好經(jīng)無菌無蟲處理,然后種植。種植的深度以種株最下部的葉基部離土面0.5~1厘米。母株種植后1~2個月,基部及根群處陸續(xù)分出新株,對遲遲未發(fā)生新芽的,可用小齒耙輕松土,并用刀在母株莖桿基部周圍按一定的間隔距離刻傷,隔天后再培上沙土,則很快陸續(xù)發(fā)生分蘗苗。
B.分株苗的拔?。簭母块L出的子株長到5~10厘米時,便可以拔出移植,比其小一點的苗雖也可移植,但發(fā)根慢,生長也慢,宜留在母株上長大后移植更好。有根的子苗生長比無根的快而壯健,因此在拔取子苗前一周,把達到5厘米以上的子苗用手輕輕扭轉(zhuǎn)約90度角,并培沙,或疏松其根附近的培養(yǎng)土,促使生根。生根后拔取時,用手捏住子苗的根部,用突發(fā)力拔起,隨后便可種植。從莖基發(fā)生分蘗苗常很大都無根,或需用手輕扭動后再培沙促使生根或用手扦插,長根后再種植。
C.扦插時期:室內(nèi)扦插可隨時進行。只要苗床溫度能控制在15~28℃間便可。
D.扦插用的基質(zhì):把清潔無肥料的河沙或山砂,用1毫米的篩網(wǎng)過篩后使用,或用蛭石2份加珍珠巖1份混合拌勻后備用。
E.扦插方法:
無根的子苗從母株分出后,置放于陰涼處,待傷口稍干后扦插,置放的時間,夏季0.5~1天,春、秋季2~3天。苗床扦插的株行距為6~8厘米,埋土深0.5~1厘米,切勿將苗心埋入基質(zhì)中。
F.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噴透水,直至發(fā)根時不再澆水,苗床上可覆蓋薄膜控制溫濕度。溫度以在15~28℃、濕度75%~85%為最適宜,最低不能低于8℃,最高不超過35℃,不然容易發(fā)生爛苗。冬季扦插,日間地溫室宜保持在20℃以上,夜溫在5℃以上,必要時用地?zé)峋€控溫。
夏季扦插要用遮陽網(wǎng)適度遮陽,高溫期宜用地下水噴霧降溫,于早晚進行。扦插后20~30天,小苗生根后,可噴灑0.1%磷酸二氫鉀1~2次。約2個月可出圃種植。無根的分蘗苗和子芽,扦插前用生根素涂在切斷面上,可促進生根。
(3)切莖繁殖法
用于日本木立蘆薈。能在短期內(nèi)繁殖更多的子苗,但母株的莖必須長而壯實。其繁殖方法如下:
選擇高30厘米的植株,在生長點向下約7~8厘米的葉節(jié)處,用利刀或剪刀剪下,要求剪下的上部具有5~7片葉,茬部有3~4片葉,可促使茬部萌發(fā)側(cè)枝和分蘗芽。剪斷的上部曬10~15天,使切口愈傷,然后剝?nèi)ソ锌谔幍?片葉,扦插于素沙苗床中,不需澆水。約1個月后,輕輕試拔插穗,如拔不動即已生根。
?。?)組織培養(yǎng)是大量快速繁殖種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尤其是好望角蘆薈,不易發(fā)生分株,分蘗芽能力弱,需要用組織培養(yǎng)種苗。接種材料。取蘆薈嫩莖尖部分用清水沖洗數(shù)次,再用洗滌劑洗滌、漂清,進入接種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分鐘,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分鐘后用無菌水洗6~7次,切成0.5~1厘米的小段,在超凈臺上的火焰控制范圍內(nèi),將其接種在已準備好的培養(yǎng)基上。
培養(yǎng)基。MS+BA2+IAB0.1。在常規(guī)無菌條件下,經(jīng)20分鐘高壓滅菌后,冷卻使用。
培養(yǎng)條件。接種后置25℃,給予12小時光照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約1~2個月,愈傷組織形成芽后,將已分化出芽的材料進行試管增殖。培養(yǎng)基仍用MS+BA2+IAB0.1。20天為一周期,增殖10倍以上。
生根培養(yǎng)。試管苗長達2厘米以上,即分出移至生根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基的配方為MS加1.5毫克/升吲哆丁酸(IBA)和0.1~0.5毫克/升激動素(KT),溫度控制在27±1℃,光周期每日12~16小時光照,約2周后生根。
試管苗的移植。將帶根的小苗移植于用園土沙草炭為2:1:1的營養(yǎng)缽中,噴透水,以后見營養(yǎng)缽或苗床基質(zhì)發(fā)干時再噴水。苗圃溫度控制在15~28℃,空氣濕度80%~90%,待小苗長出新根后,降低濕度,進行煉苗后便可移栽。
2.保護地栽培技術(shù)
(1)蘆薈栽培的最基本條件
由于蘆薈原產(chǎn)熱帶地區(qū),是喜溫耐熱、怕寒冷的多年生植物,在華北地區(qū)栽培必須使用光照好、保濕性能高,冬季室內(nèi)溫度不能低于5℃的溫室,才能安全越冬,如室溫達不到5℃以上,必須有增溫設(shè)施,目前以節(jié)能型日光溫室的溫室結(jié)構(gòu)較為適宜,在北京冬季最低溫度可達到8℃以上。
?。?)溫室地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疏松沙壤土溫室地栽。
作畦。以排灌方便、地面不積水為原則,所以以高畦較好,一般畦寬1米、高15~20厘米,畦溝(亦作行道)寬35~40厘米,畦向宜與溫室走向成平行方向,即東西走向,這樣可充分利用溫室內(nèi)空間結(jié)構(gòu),減少植株間相互遮陰,利于通風(fēng)透光。
土壤消毒。用老菜地種植,整地時進行土壤消毒滅菌、滅蟲、除草??捎玫聡退狗蛏a(chǎn)的必速滅,每平方米15克,每畝約用7~10公斤,將藥劑撒于土表,拌勻,然后蒙上塑料膜,一周后打開塑料膜,通風(fēng),晾15天左右方可種植蘆薈。小面積的消毒,可將“必速滅”撒在土上后,翻鋤約20厘米深,與土拌勻再用塑料膜覆蓋密封。肥料。種植蘆薈用的基肥一定要使用經(jīng)充分堆漚腐熟的人、禽、畜糞、豆餅、麻渣等以及綠肥,加適量的磷肥。做好積漚肥料的工作,追肥也要用有機質(zhì)肥料,不宜使用速效氮肥,因速效氮肥雖能使蘆薈加快生長,但會使產(chǎn)品的有效成份降低,品質(zhì)欠佳。追肥最好用餅肥,如菜籽餅、豆餅、花生麩、棉籽餅、麻醬渣等,但也必須經(jīng)過發(fā)酵腐熟后使用,而且使用的濃度要低。
栽種時期。溫室栽種,除在氣溫最低期間外,其他時間都可以種植。
種植方法。
40厘米或50厘米見方。不同的品種種植密度有差異,適當(dāng)?shù)拿芏瓤商岣叱跗诘漠a(chǎn)量,但植株長大后,太密又不能獲得寬大的葉片,因此可采用早期密植、中期間拔移栽的方法,寬1米的畦種3行,株行距均20厘米,植后半年或一年,株高20~30厘米時,把中間的一行間拔去,留下2行,2行中又按品字形,隔一株挖去一株,則成株距40厘米,垂直行距40厘米。間出的植株帶土挖起移栽于另一地塊,按40厘米見方種植。定點打植穴種植,深度以苗坨面與土表平,最基部的葉片要離開土表,不能被土埋沒。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定植完澆水后,在新根未長出前不要連續(xù)澆水。一般在氣溫較高的夏季5天左右給一水,冬季室溫較低時7天左右給一水。每次澆水要澆透。夏季早晚澆,冬季中午前后澆。蘆薈可以不追肥,但適當(dāng)?shù)淖贩士纱龠M蘆薈生長,增加葉厚。以腐熟有機質(zhì)肥料為主,適量配入磷鉀肥。追肥溝施、穴施、澆施均可,施用量根據(jù)植株大小、生長時期而定,施肥原則上要量少次數(shù)多。有機液肥需稀釋6~15倍,磷酸二氫鉀等無機肥濃度0.1%以下。每次澆或灌水后,土表發(fā)干時即要松土,或培土一次。下部葉片采收后也要培土,防倒伏。立木蘆薈長大后上部重量大,易倒伏,需設(shè)支柱防倒伏。
病蟲害防治
A.蟲害:蘆薈幾乎沒見有蟲害。萬一發(fā)現(xiàn)蟲害,如蚜蟲、紅蜘蛛、介殼蟲、棉鈴蟲之類,可噴清水沖洗,或用植物性農(nóng)藥如0.5%藜蘆堿純?nèi)芤?00~1000倍噴霧,效果很好。但介殼蟲要用毛筆蘸藥涂抹。
B.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有可能發(fā)生。其癥狀是在病菌侵入葉片初期,葉面上病部出現(xiàn)絲狀污斑,以后發(fā)展成近圓形的黑褐色斑,病斑邊緣呈放射狀,周圍有黃色暈圈,發(fā)病后期,病斑上有許多黑色瘡狀顆粒,嚴重時產(chǎn)生紫色至黑色的條狀斑,葉表皮下陷。
防治該病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在蘆薈品種中以花葉蘆薈最抗黑斑病。加強田間管理,溫室最低溫不宜低于8℃,室溫降低時要采取增溫措施。在冬季溫度較低期間減少噴水,注意通風(fēng),盡可能增加光照時間。種植時施足基肥,適當(dāng)施用0.1%磷酸二氫鉀,或0.1%代森鋅,或0.1%四硼酸鈉,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農(nóng)利靈”等殺菌劑。但在低溫期間用液劑噴灑,會更增加溫室的濕度,所以要注意加強通風(fēng)透氣工作。用塑料膜覆蓋的溫室,放風(fēng)時不宜在溫室外緣撩開塑料膜,應(yīng)于當(dāng)日最高溫期間于溫室頂部開放風(fēng)口通風(fēng)。室內(nèi)濕度高時宜采用熏煙的殺菌劑,或用硫磺熏蒸。
采收。
蘆薈的葉片成熟度越高,藥用療效越好。一般木立蘆薈較早熟,種植2年內(nèi)可以大量采收;庫拉索蘆薈及其品系、中華蘆薈等品種,需種3年以上才完全生長充實。初收期一般是在種植第一年或一年半后,蘆薈植株下層的葉片小于上層的葉時,可把下層的葉片采收。
采收蘆薈葉片于上午進行,采收時間用刀從葉鞘的一邊縱切開葉鞘,一手握穩(wěn)葉片,另一手從葉基部連葉鞘一起剝下葉片。在生長旺季約每2個月采收一次,從下而上采摘,每次每株可收割2~3片葉。上部應(yīng)保留有嫩葉8~9片。采收下的葉片應(yīng)整齊地擺放在木箱或菜筐中,及時處理。蘆薈葉片采收后,于5~10℃冷藏室中能存放很長的時間,有切口的葉片要用保鮮膜封住切口,也能保存1個月以上。如果葉片的膠質(zhì)變軟、變色,即已變質(zhì)。
3.保護地?zé)o土栽培
在鹽堿度大的地區(qū),或土壤粘重地,可用無土栽培蘆薈。
?。?)就地取材,選用適合的培養(yǎng)基質(zhì)河沙、山砂、草炭、蛭石、珍珠巖、爐渣、廢菇料、泥炭土等,都可作培養(yǎng)基質(zhì),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經(jīng)試用最簡便的配方是用草炭1份、爐渣1份混合使用,但爐渣要打碎過篩,大小如綠豆和芝麻般最好,透氣性良好。
(2)營養(yǎng)液的配制
蘆薈所必需的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鉬、錳、硼、鋅、銅等,其中碳、氫、氧分別從水和二氧化碳中獲取,鐵、硼、銅、鋅、鉬、錳等微量元素,用量較少,可用化學(xué)試劑制成。
據(jù)栽植的品種配制營養(yǎng)液:
種植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花葉蘆薈用:
磷酸二氫鉀0.1~0.3克/升
硫酸鎂0.3~0.6克/升
硝酸鉀0.2~0.5克/升
硫酸鉀0.2~0.6克/升
硝酸鈣0.7~1.2克/升
種植樹蘆薈(木立蘆薈)、多產(chǎn)蘆薈(即好望角蘆薈)用:
磷酸二氫鉀0.7~1.3克/升
硫酸鎂0.3~0.7克/升
硝酸鈣1.5~2.5克/升
配制和存放營養(yǎng)液時宜用陶瓷、搪瓷、玻璃、塑料等器皿,不要用金屬容器。
配制時,用50℃的少量溫水將各種無機鹽分別溶化,然后按照配方中所列的順序逐個倒入裝有相當(dāng)所定容量75%的水中,邊倒邊攪拌,最后將水加到全量。
調(diào)整酸堿度時,先把強酸強堿加水稀釋或溶化,然后逐滴滴入營養(yǎng)液中,同時不斷進行測試至適度。要注意,不要把水向硫酸中倒,應(yīng)將硫酸向水中倒。
?。?)營養(yǎng)液的使用
按品種使用配方定期澆灌,10天或15天澆灌一次,使用量根據(jù)植株的大小進行增減。
使用濃度在0.4%以下,在向大面積無土栽培基質(zhì)上添加營養(yǎng)液時,應(yīng)從不同的部位分別倒入,并注意微量元素的調(diào)配補給。使用營養(yǎng)液時,溫度宜在10℃以上。培養(yǎng)槽最好用磚塊砌成,槽寬3磚、高6磚,按溫室長度適當(dāng)分段。
種植、管理參照溫室地栽。
4.盆栽
蘆薈適宜于盆栽,在溫室大規(guī)模種植或家庭(陽臺等)種植都可以。
(1)盆土園土3份、草炭土或松葉腐殖土5份、經(jīng)腐熟的禽畜糞2份混合,用“必滅速”或其它消毒劑處理,并用硫酸亞鐵將培養(yǎng)土的酸堿度調(diào)配在pH值6~6.5,使呈弱酸性。
?。?)上盆小苗初植時,可用內(nèi)徑15~18厘米、高約15厘米的瓦盆,如未用過的新盆,應(yīng)泡水退火后用,以免水少時灼壞苗根。經(jīng)長期使用過的舊盆,須將舊土清除,洗凈曬干后再用。
上盆時,盆底的水孔上最好放二層碎瓦片(以便于排水),放一層較粗的培養(yǎng)土,并放入幾塊經(jīng)過泡制發(fā)酵后的馬蹄掌或糞干末,然后放入培養(yǎng)土,約為盆高度的1/3或1/4,再把小苗立于盆中央,均勻撒上培養(yǎng)土。澆定根水時,把苗輕輕略往上提一下,定根水要澆透,當(dāng)水能從盆底流出后再填土把根部埋好,注意不要把葉片埋住,植株的基部葉片略低于盆口。
?。?)翻盆及換盆蘆薈長到一段時間,盆內(nèi)養(yǎng)分不少已被消耗,需換去原盆的大部分舊培養(yǎng)土,添上新的培養(yǎng)土和浸泡發(fā)酵過的馬蹄掌或麻醬渣。最好換大一號的盆。
(4)盆栽蘆薈的管理
澆水。氣候溫和的季節(jié),約5天給一水,高溫季節(jié)3天一水;冬季氣溫低時,可一周澆一水或隔更多天澆一水。澆水的原則是表土發(fā)干后1~2天才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以盆底下滲出水為止。
施肥。如上盆時已施放底肥,可以不追肥,至換盆時再添加熟肥。如需追肥,一定要用腐熟的有機質(zhì)肥,并加磷鉀肥和微肥,如硼酸,或做葉面噴肥,用0.1%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不要在烈日下進行。
防倒伏。及時設(shè)支柱防倒伏,尤其是采收葉片后,植株上重下輕,很易倒伏。其它管理、采收、貯存等項參看溫室地栽部分。
(五)食用方法
蘆薈可以生食,也可煮熟后食用,而且其對人體有益的藥效成分耐熱,不會因加溫而被破壞??辔吨氐奶J薈品種,經(jīng)用食油炒過之后,苦味減輕,更好入口。蘆薈的食用方法很多,在國外主要用于生食,制蘆薈果汁、蘆薈酒等。
1.生食
(1)直接食用鮮葉由于蘆薈葉皮下的大黃素苦味成分有下瀉作用,如便秘癥患者用作食療,日用食量為15克左右,若以治療胃腸潰瘍?yōu)槟康模易陨碛秩菀赘篂a的人,由于不需要大黃素,可將皮削去,便能大量食用。
?。?)蘆薈沙拉供4人用量一般用鮮葉250~300克,洗凈后去皮去刺,然后切絲,配與黃瓜、西芹、洋蔥、番茄等,加調(diào)料制成各式沙拉,也可把它們夾于漢堡包中食用。
?。?)蘆薈生食要根據(jù)品種的不同性質(zhì)于飯前或飯后食用。木立蘆薈具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飯后食用可助消化,但對胃酸缺乏或乏酸癥的人應(yīng)飯前食用。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因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宜飯前食用,如飯后食用會使消化力減退。此兩者混合用時,飯前后都可食。花葉蘆薈因?qū)賶A性,抑制胃酸,宜飯前食。
2.熟食
?。?)炒蘆薈把蘆薈洗凈,去刺去皮后切絲,與雞蛋、肉絲或其它蔬菜配炒,或炒飯。
(2)蘆薈紫菜飯團用紫菜做皮做紫菜飯團,添加蘆薈別有風(fēng)味。
?。?)蘆薈湯在做豆芽湯或其它湯時,加上去皮切絲的蘆薈(如放蔥花一樣)。
?。?)蘆薈燉菜燉魚、肉也可放蘆薈片。
(5)油炸蘆薈球蘆薈絲加雞蛋、洋蔥粒、面粉等混合后用油炸。
3.腌漬蘆薈
用蘆薈的葉肉放在大醬、醬油里腌漬幾天,即成清香中帶咸味的腌蘆薈,可增進食欲。
4.食用蘆薈的禁忌
體質(zhì)弱的少兒不宜多食蘆薈,因而有可能引起腹痛和腹瀉,個別體質(zhì)有過敏者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粗糙現(xiàn)象。同時,孕婦及經(jīng)期中的婦女,絕對禁止食用,因蘆薈能使婦女骨盆內(nèi)腔充血,甚至促進子宮收縮,引起腹痛,會導(dǎo)致流產(chǎn)或嚴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