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jīng)常會發(fā)表一些破壞性的評論,比如說我們每天都會有意無意地發(fā)表一些比較尖刻的批評言論,結(jié)果只會貶低別人,傷害他們,或者是證明自己比對方優(yōu)秀。但事實上,這樣的言論除了讓那些聽到你言論的人感到痛苦之外,并沒有任何實質(zhì)意義。
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比如說你會在開會時無意間說出一些傷害別人的話("這聽起來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或者你會無緣無故地評價別人的打扮("領(lǐng)帶不錯啊……"其實別人的領(lǐng)帶上有塊污漬),或者你會翻別人的舊賬,對那些別人早已忘記的陳年舊事大加攻擊("你還記得上次你……")。
可當你問一個人在過去的24小時中都發(fā)表過哪些破壞性評論時,他們卻會表現(xiàn)出一副茫然的樣子。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經(jīng)常會不假思索地發(fā)表破壞性的評論,過后又忘得一干二凈。可你所評論的對象卻會銘記在心。不信你可以調(diào)查一下,大部分人都會把自己受到的批評記得清清楚楚。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證,根據(jù)我搜集的資料,我發(fā)現(xiàn),"避免破壞性言論"一欄當中,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別人對他的評價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是最小的。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給出了任何破壞性的評價,但那些了解我們的人卻不這么認為。
一位客戶告訴我,在他40歲生日那天,他的同事和朋友們給他送了一份非常別致的生日禮物:每個人都回憶一句這位壽星佬對自己說過的破壞性言論。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游戲,在給他慶祝生日的時候,每個人都用一句他曾經(jīng)用來取笑別人的話反過來取笑他。
"問題是,"我的這位客戶說,"那天晚上他們說了那么多難聽的話,可我一句也不記得。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我根本沒有在意,而且我的朋友們也并不在意。這些話的確不太禮貌,可它們并沒有對我和同事們之間的關(guān)系造成任何破壞。大家都覺得這只是我的一個性格特點,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他說得沒錯,這的確不是什么大問題,可這正是破壞性言論的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我所接觸過的所有客戶中,只有15%的受訪對象認為這是一個壞習慣。對于另外85%的人來說,發(fā)發(fā)牢騷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們每天都會發(fā)牢騷,可只有15%的人會覺得這的確是個可怕的習慣。
對于你來說,你需要做的,就是確定自己是否屬于這15%中的一員。
真正的問題在于,這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再也無法收回了,你就已經(jīng)對別人造成了傷害。無論你多么真誠地道歉,即便對方愿意接受你的道歉,他也會在心里記住你所說過的那些話。
有一次,我的一位客戶和他的助理閑聊,突然間話題就轉(zhuǎn)到了這位女助理的眼睛上。
"你的眼睛是什么顏色?"他一邊斜盯著她的眼睛,一邊問。
"藍色,你難道看不出來嗎?"她說。
"嗯,好像并不是真正的藍色。""是藍色的,"她堅持說,"水靈靈的藍色。""呵呵,這么說吧,"他撲哧笑了,"如果把你的眼睛比喻成鉆石的話,那它們的產(chǎn)地一定是扎列斯(Zales,鉆石品牌,以"簡單、純致"而著稱。--譯者注),而不是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世界著名的頂級鉆石品牌,曾經(jīng)因受到瑪麗蓮·夢露的推崇而受到狂熱追捧。--譯者注)。"聽到這句話,這位助理的臉色立刻就變了。
說完這句話之后不久,我的這位客戶就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了,可他的助理并沒有忘記。雖然這句話的受害者是助理自己,可她還是把這件事情在朋友中大加傳揚。沒過多久,所有的人都知道她的上司是一個大混蛋。當我就她對上司的印象征集反饋的時候,她同樣向我提起了這件事情。她想讓我知道,雖然她很喜歡為這位上司工作,但他卻總是習慣性地拿自己的下屬開玩笑,這一點她很不喜歡。
那么我們該怎樣改掉這個習慣呢?幾年以前,我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我當時管理著一家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型咨詢公司。在思考如何征集反饋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想到要拿自己來做個試驗。我讓我的同事們給我來了一次360°的全方位評估。從收集上來的反饋結(jié)果來看,我在"避免破壞性言論"一欄中的得分屬于那分數(shù)最低的8%,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全世界有92%的人都比我做得好。我自己設計的測試題,我居然沒及格!
于是我立刻下定決心,從那天起,再也不拿同事開玩笑了。要知道,我以前經(jīng)常會趁某些人不在的時候說一些諷刺的話。對于一位管理者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試想一下,在一個高度注重團隊協(xié)作的環(huán)境當中,當有人背著別人說自己同事壞話的時候,那會對整個團隊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做法顯然不利于整個團隊的發(fā)展。
所以我告訴我的員工:"非常感謝你們給我的反饋。我希望自己能改掉諷刺別人的壞毛病。從現(xiàn)在開始,如果你們再聽到我在背后說誰的壞話,請立刻指出來,每指出1次,我就會付給你10美元。我想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希望你們能幫助我。"隨后我就開始了一場情感動員,鼓勵人們要對我所犯的錯誤保持警覺。結(jié)果證明,我的這種動員毫無必要。事實上,他們甚至會為了得到那10美元而故意引誘我犯錯誤。比如說他們會有意地提到一些我經(jīng)常諷刺的人的名字,而我每次都會上鉤。打個比方,只要他們一提到馬克斯的名字,我立刻就會說:"你能相信他居然是個博士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10美元!一位客戶打來電話,放下電話后,我說道:"這人實在太摳門了!"又是10美元。就這樣,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已經(jīng)被罰了50美元。我開始把自己鎖在屋子里,拒絕跟任何人說話。當然,這樣做的確可以幫助我避免繼續(xù)被罰,但它并不能幫助我改掉愛諷刺人的壞毛病??山?jīng)濟上的損失確實開始讓我反省自己的壞習慣。第2天,我被罰了30美元。第3天,10美元。這項試驗在我的公司里一共推行了幾個星期,它的確讓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最終,我還是成功地改掉了自己這個壞毛病。如今我已經(jīng)不會再在背后說人壞話了,至少這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了。
我的這次經(jīng)歷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被罰了幾千美元之后,相信你一定能改掉自己的任何壞習慣。
很多人,尤其那些喜歡標榜自己"開誠布公"的人,更容易養(yǎng)成這樣一個壞習慣??蓡栴}是,"坦誠"在很多情況下會變成一種武器,人們經(jīng)常會打著"我只是實話實說"的幌子去攻擊別人。事實上,那些受到你攻擊的人并不會因為你"只是實話實說"而原諒你,所以問題并不在于你說的是不是真話,而在于你這樣說值不值得。
只要稍微想一想,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考慮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我們不僅需要說一些善意的小謊言,比如說當有人換了個新發(fā)型的時候,你不可能直接告訴對方"你的發(fā)型看起來很滑稽"來讓我們的人際交往變得更加順暢,在一些比較關(guān)鍵的時刻,我們還需要近乎本能地避免那些破壞性言論。我們都知道"坦誠"和"開誠布公"并不是一回事。比如說我們可能從內(nèi)心深處堅信自己的上司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但是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那樣開誠布公,不能當著上司的面告訴他你的真實想法。
這種本能不僅適用于工作場所,還適用于其他任何情況。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jīng)說過:"當你決定采取任何在道德上可能引起質(zhì)疑的行動之前,一定要問問自己,你是否想讓自己的母親在報紙上讀到關(guān)于你這一行為的報道。"你同樣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在諷刺或挖苦任何人之前,不妨問問自己:
◆這句話會對我的客戶有所幫助嗎?
◆這句話會對我的公司有所幫助嗎?
◆這句話會對我的交談對象有所幫助嗎?
◆這句話會對我所談論的這個人有所幫助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只要閉上嘴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