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克服外行領導,重要領導或管理崗位流行選擇專家委以重任,比如大學校長、研究院所領導最好由院士或大專家擔當,各種干部選拔時普遍對學位有較高要求,也造成了社會上對文憑的追逐,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許多假文憑,或含水量很大的真文憑。知識經濟時代,要求領導或管理者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本無可厚非,但是不顧領導或管理崗位的知識特征而片面追求專家管理出現了不少管理問題。不少大專家在領導崗位上無法駕馭復雜的管理問題、特別是人事問題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影響了事業(yè)發(fā)展,也使當事人陷入困境??梢哉f,專家管理不完全能保證管理的專業(yè)性!
所謂專家是指在某個方面有豐富知識和造詣的人士,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就是講一個領域的專家無法駕輕就熟地應對另一個領域的難題。所以在眾多的專業(yè)領域,都有本領域的專家。但當面對管理問題時,好像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熟悉各種各樣的管理活動并置身于一系列管理活動當中,于是管理領域的專門知識就不那么受人重視,似乎任何領域的專家都可成為管理專家。實際上,管理面對的是一個人物互動系統(tǒng)的駕馭問題,按照錢學森先生的觀點,在這一互動過程及對其管理的活動中,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識,一是因果規(guī)律清晰、人們已經掌握了活動規(guī)律的對象或活動,這一類對象或活動基本上是物質的或可以物化的,其中的規(guī)律可統(tǒng)稱為物理;第二類涉及到人的活動和管理(除去可以物化的部分外),人的行為和心理有自身的邏輯和規(guī)律,可稱為人理;第三類是關于完成一項管理活動需要的人物互動的道理和規(guī)律,也就是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理,可稱為事理,事理需要物理和人理的互動和耦合。所以管理專家需要學習和懂得上述三理,盡管與領域專家相比,對物理的掌握的深度有很大差別。而一般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專家主要涉及的是物理,其對人理和事理的掌握只是在經驗和經歷的基礎上習得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專家面對的問題要比其他領域的專家更為復雜和廣泛。
我們還可從三個維度更深入地分析人類的知識構成及人群的分類和特征,見表2。從橫向角度看,一是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高度,有的人在某個領域所掌握的知識很深很專,有的知識面很廣,有的不僅知識面廣,而且站得很高,能夠高屋建瓴地運用知識;二是知識、見識、膽識,有的人有知識但沒見識,學了不少知識,但很少有自己的見識。有的人經常有獨到見解即見識,但卻沒有膽識實現之;三是信息、知識、智慧,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知識社會,信息自然很重要,然而現在不少人有信息,特別是從網上掌握了不少信息,但經常無法將信息轉換為有用的知識。另外,有些人很有知識,但缺乏能力將其提升為智慧,或有知識沒智慧。另外,我們從縱向分析,就可以區(qū)分出幾種不同類型或適合不同類工作的人群。有信息、有知識而且知識有深度的人,這類人適合做領域專家;有知識、知識面廣而且有見識,這類人適合做將才;不僅有知識,而且可以將知識上升為智慧,且高瞻遠矚、有膽識推動和駕馭發(fā)展,這類人適合做帥才。于是,我們大體上可以這樣理解,在管理領域,具有專家知識結構的人才適合承擔具體的工作任務,管理者至少應該是擁有將才式知識結構的人物,而擁有帥才知識結構的人才適合做領導。
表2知識及擁有特征分析深度廣度高度知識見識膽識信息知識智慧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專家管理≠管理專家”了。一是因為,其他領域的專家與管理專家需要的知識是不同的,高水平的管理需要物理、人理和事理,并能融會貫通。而其他領域專家主要需要物理;二是盡管管理領域的知識并不是很難學習和掌握,只要用心和努力,注意學習和在實踐中感悟,也能擁有基本知識。但遺憾的是,不少走上管理崗位的其他領域專家,由于是領域專家,自然不缺專業(yè)知識,加上熟悉管理活動但未能給予管理本身知識的正視,常常因擁有專長而忽視管理理論和知識,以已有經驗、習慣和自己的專業(yè)訓練代替管理知識和訓練,從而不能規(guī)范、有效地應對管理需要。
按理講,專家有很強的學習和研究能力,只要正視管理也是一個專業(yè)領域,也有其自身的領域知識,搞好管理也需要其自身領域必要的訓練,專家管理就比較容易轉換為管理專家。如果不能正視管理領域的知識和專業(yè)訓練,不注意調整自己的已有專業(yè)習慣和經驗并與管理特征相結合,即使是某領域的專家,也會遭遇很多無法回避的管理困惑,也很難自然而然地變成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