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一詞由拉丁語contracts發(fā)展而來,基本意思是指交易,又稱券書,統稱為合同,是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
作為民事法律上的契約,其訂立必須符合以下五個基本條件:
第一,契約得到了所有當事人的認可。
契約是建立在契約人彼此意見和觀點一致的基礎上的,并且每個訂立契約的人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只有每個契約人都同意和認可契約的所有條款和規(guī)則,契約才會對所有的當事人產生約束,每個當事人才會有自覺遵守契約的可能,并由此導出契約必須信守的結論。
第二,契約是當事人自愿締結的,是具有主體意識的個人或者組織的自我意愿的體現。
契約是當事人在不受外界干預和脅迫的情況下自由選擇的結果,它包括是否締約的自由、選擇締約人的自由、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和選擇締約方式的自由。除締約方之外的任何個人和組織,包括作為立法者和司法者的國家,均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第三,契約體現了締約各方的地位平等,是在民主的基礎上簽訂的,體現了締約各方的意愿和要求。
所有的締約人都必須履行契約的責任和義務,才可以享有契約的權利。這是契約區(qū)別于以命令、服從為特征的行政治理的重要標志。失去了平等的原則 ,就不可能使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平等的原則和自愿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失去了平等,當事人就不可能自愿簽訂契約,即使簽訂了契約,契約也不可能真實地反映當事人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契約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是契約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基礎。
當然,在現實中也有一些不平等的契約,比如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是指在簽訂條約的雙方中,一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壓等手段,脅迫另外一方簽署的條約。由于締約雙方的談判地位不對等,導致最后締結的條約不平等。因此條約通常都會對某一方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產生侵害。
第四,契約的簽訂受法律的保護,是以不違背國家法律為基礎的。
任何違背法律的契約都是無效的,是不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比如企業(yè)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如果違反了國家的勞動法,其勞動合同就是無效合同。
第五,契約所約定的交易方式與其他的交易方式相比,能夠給當事人帶來更多利益或者更加有效的利益保障。
現代的法律經濟學認為,如果契約不能夠給人們帶來任何利益和利益保障,人們就不會簽訂契約。這是制定契約的最基本的條件。
概括這五個基本條件,我們可以得出,契約的成立有六大要素和三大原則。六大要素包括:自愿、平等、認可、寬容和妥協、民主、法律;三大原則包括:責任原則、權利原則和義務原則。它們之間的基本關系如下圖所示:
契約成立的六大要素和三大原則
契約關系的核心就是締結契約的各方之間權利、義務、責任的平衡與互動。契約關系的確立就意味著契約主體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必須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契約不僅強調自由意志,更強調契約主體的責任。同時,契約本身就是一個承諾,是對未來關系的一種約定。因此,契約的履行需要締結契約的各方恪守信用。沒有契約,就沒有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和諧。人是社會動物,契約是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理性選擇。人們之間物質利益的來往,有法律的契約;行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約。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原本作為民事法律的契約開始逐漸成為人與人交往的道德基礎。當契約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時,契約精神就形成了。
契約箴言
沒有契約,就沒有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和諧。
當契約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時,契約精神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