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下,很容易制訂過高的期望,例如:考試非要考到95分以上才行,如果孩子考不到,不是嘮叨就是責罰。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夠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會覺得壓力很大,形成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事實上,學??颇慷嗲译y易不同,不應以單一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如果硬性規(guī)定,那么孩子就會覺得不合理,而且容易產生反抗心理。
有些父母雖然沒有硬性規(guī)定要考多少分,但卻喜歡拿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如經常說:“為什么XX能考100分而你就做不到?”“XX同學考幾分?為什么他的分數比你高?”在這種比較中,如果孩子老是被別人比下去(因為父母總有辦法找到更高的標準來進行比較),孩子不僅會灰心喪氣而產生厭學心理,有時更會遷怒于成績高過他的同學。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如果過高,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令父母滿意,就很容易氣餒,甚至干脆放棄。孩子如果放棄努力,即使?jié)摿υ俸?,也無法表現出好的成績。筆者問卷調查造成低成就的原因中,期望過高而給孩子造成壓力便是其中之一。
期望過高,免不了要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當孩子做完功課后,父母會要求他再多做些、多念些,復習之后又要求預習,數學做完后要再做英語作業(yè),課內作業(yè)做完再加課外作業(yè),總是見不得孩子有空閑的時間,總希望孩子能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學習上。父母連續(xù)不斷的要求會讓孩子產生學習壓力,覺得認真做完也沒有用,反正父母一定會給自己更多的功課,于是他們便以拖拉的方式進行逃避,不僅讀書沒效率,潛力也浪費了。
期望過高會產生負面影響;期望過低,孩子不必努力就可輕易達成目標,潛力就不容易得到開發(fā),同樣也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
期望過低,可能是父母對孩子不夠了解或受過去教育背景的影響而形成的。有些家庭由于父母忙于事業(yè),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有些則因為嚴厲或權威式的管教態(tài)度,以及消極的教育方式的影響,使得親子之間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彼此了解有限,因此不容易配合孩子的能力制訂適宜的期望。有些父母誤以為孩子能力很差,因而對孩子期望不高。
教育背景及過去的成長經驗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如果以自己的成就標準來要求孩子,而孩子的實際能力又并不差的話,就很可能制訂過低的期望而影響其進步。有些父母在年幼時受到上一代的嚴厲要求,于是非常能夠理解這種痛苦,不希望孩子遭受相同的折磨,因此盡量不給孩子壓力,孩子功課不好,父母也總安慰他說:“沒關系,功課不代表什么。”“分數夠及格就已經很不錯了。”除非孩子能力真的很差,否則類似言論及過低的期望會造成孩子過于放松、安逸,并增長其惰性,潛力就不易得到發(fā)揮了。
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或過低,不但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而且也會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期望過高,在教育孩子時就可能會采取嚴厲的態(tài)度;期望過低,也許會對孩子比較放任。不論嚴厲或放任,對孩子的發(fā)展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因此,父母應利用本書第二章所介紹的認識孩子潛能的方法,針對自己孩子的能力,為孩子制訂符合其能力的合理且具挑戰(zhàn)性的適宜的期望值。
期望值適宜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得到孩子的理解與接納。孩子不了解則無所依循;如果排斥,孩子就可能拒絕配合,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溝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此外,平時也要重視親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若覺得被關愛和了解了,他們自然就會去接納父母的期望,并積極努力地達成父母的愿望。
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
父母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要一致,這樣效果才會比較好;如果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前后矛盾或步調不一,就很容易讓孩子混淆不清、無所適從,影響其潛力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