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做一個游戲之前,貝克先要說一個故事情節(jié),如:“一位住在海邊的漁民已經(jīng)三天沒有打到魚了,這天他來到海邊,又劃著他的漁船出海打魚了,突然他看見不遠處有一群帶魚,他撒開網(wǎng)……”扮演漁民的孩子于是去抓扮演帶魚的孩子,頓時活動場上一片歡樂的叫喊聲。
華德福教育認為幼兒的模仿是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未經(jīng)過頭腦的思考。到了學齡期的兒童,頭腦中有了獨立的形象,不再是大人做什么他做什么了,這時他的行動來自他內心的愿望。老師要通過形象化的教學,激發(fā)孩子的想象,然后再用行動來表達出他們的理解。比如漁民捕撈帶魚,孩子的活動就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有時老師會說:“你們將要走過一座窄窄的橋,注意下面有張著大嘴的饑餓的鯊魚?!焙⒆觽兊南胂笠幌伦颖患せ睿榫w被調動起來,單調的走獨木板的活動變得富有戲劇性。
游戲總是圍繞主題進行,避免了體育活動中的乏味、不連貫性。游戲還能增加孩子的集體意識,必須是大家在一起才能玩,平日里最難以相處的學生,在游戲中卻能愉快地合作、配合。特林丒芬森認為:“游戲需要配合和相互影響,這為班集體的團結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自由玩耍的時候,我也能感到在教室里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操場上卻迎刃而解。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班主任,我經(jīng)驗不足,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創(chuàng)造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空間,尊重他們人際交往的需要?!?
麥克荷華德福學校比我在國內見到的任何一所學校都要大,但他們沒有田徑場,沒有運動跑道。貝克老師說,三、四年級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相對一、二年級,身體的活動逐漸和語言分離,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于運動。但體育課沒有任何競技項目,如跑步、跳遠、跳高、球類、投擲等,僅是跑動性的游戲。讓孩子仍然保留在孩子的狀態(tài),不要過早地讓他們涉足競技性的體育運動。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適當參加有比賽的體育活動,到了十年級,還組織各種球隊與外校比賽。
在七年級的體育課上,貝克老師把全班分為兩個組,其中一個組,貝克老師給他們一張校園地圖,上面有些特殊的標志,兩至三人為一小隊去尋找地圖上標出的地點,在該地點上有圖章,蓋上印表明找到此處。由于校園很大,要按時完成任務,有時還得奔跑如飛。
另一組學生打籃球,男、女生混合在一起。我在操場上站了將近一個半小時邊看學生打籃球邊向貝克老師請教。貝克老師說,男、女生混合上體育課,他們彼此可以從異性那里學習,男孩學習女孩的優(yōu)雅、友好,女孩學習男孩的敏捷、迅速。貝克老師認為,四肢的運動既是身體和精神內在力量的表達,又能促進心靈健康的成長,運動幫助孩子建立運動感、平衡感、空間意識和內在的和諧,還能影響到思考、感情和意志的健全發(fā)展。
反思國內體育課的達標考試,其實每個人的體能不一樣,有人強壯,有人體弱,有人跑得快,有人跳得遠,怎么能拿一個標準去衡量?體育課考試,對于學生鍛煉身體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除了考試,難道沒有其他方法能讓孩子們鍛煉身體嗎?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他們的天性是喜歡運動的。即使對于大學生來說,最受歡迎的課還是體育課。如果一定要考試的話,怎樣設定考試標準?國內的體育課似乎是為運動會做準備,不少達標項目是按運動會中的項目設置的,這違背了體育最原始的精神——享受身體運動的快樂!
200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