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偷情”這股風吹遍大江南北后,又有了一個更富哲學意味,更有理論依據(jù)的名字——柏拉圖式精神出軌。
先不說亞偷情是否屬于柏拉圖理論中精神戀愛的范疇,先說說沒有性的精神戀愛是否真的存在于塵世中熙來攘往的男女之間?
要找尋這一問題的答案,就得翻一下歷史,看看為何這位活在公元前的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會被后人拖進男女的愛情圈子里去,為何他的名字會被世人濫用,當作無往不利的法寶,在婚姻和愛情、男人和女人之間拋來拋去?
柏拉圖出生于公元前427年,逝于公元前347年,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世界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涉及領域極其寬泛,在天文、數(shù)學、教育、政治經濟方面都有建樹,而其中柏拉圖的愛情觀最為人們所熟知。
柏拉圖高深的理性哲學深奧難懂,通過后人腦子過濾之后,那些哲學概念或是走形,或是流失。而人們又將這些一知半解的理解和塵俗世欲混雜在一起,于是得到了一個錯誤的信念:男人和女人可以在靈魂里面談戀愛,柏拉圖式愛情的改變便應運而生。
人們似乎誤解了柏拉圖的真正身份,他是一個哲學家而非婚戀專家。也就是說,柏拉圖關于愛情的解釋不過是為了突出一個哲學概念。而“柏拉圖式愛情”的真正含義,就是哲學當中的“節(jié)制”。節(jié)制才是柏拉圖真正想要表達的理念,他并非讓愛情穿越了時空,也并非將愛情限定在靈魂交流之中,而是推崇節(jié)制。在柏拉圖看來,有所節(jié)制地釋放自己的熱情和欲望,才能獲得愛情。節(jié)制不會令人意亂神迷,不會讓人輕易就在巔峰與低谷之間擺動。而愛情卻是一種讓人大起大落的情緒波動,只有在愛情上加點節(jié)制,才是幸福。
柏拉圖為世人構筑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愛情殿堂,然而,這個殿堂卻是帶有濃烈理想主義色彩的烏托邦。在他的眼中,愛情就應該像宗教一樣,崇尚愛情的人應該像教徒一樣虔誠和善良。顯然,柏拉圖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的思維高深莫測,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他腦海中所有關于愛情的理念,都應該是在節(jié)制之下進行的,只有節(jié)制的愛情才能給人帶來愉悅。現(xiàn)代人理解中那種超乎時空的愛戀,并不是柏拉圖愛情的精髓。愛情帶來的盲目和迷亂,都是柏拉圖所排斥的。然而,柏拉圖大概不會想到,愛情這玩意兒還能從生理上來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