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根茨并沒有將選帝侯財富的故事刻畫成羅斯柴爾德家族后來成功的核心要素:他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獲得成功)的經(jīng)營方法還有一些別的見解?!八兄卮蠼灰字械某晒?,”他說,“并非純粹依賴于選擇和對有利時機的利用,更多的是靠利用謹慎選擇的基本箴言?!背怂麄儭熬鞯墓芾砗陀欣闹車h(huán)境”,幫助羅斯柴爾德家族獲得絕大部分成功的還有一些“原則”。其中一條是:
五兄弟需在利益互通的氛圍中開展自己的聯(lián)合業(yè)務……任何動議,無論它來自哪個人,都需要經(jīng)過集體討論;每項業(yè)務活動,即使無足輕重,都必須在一致同意的基礎上實施,并且需要每個人都出力參與;每項業(yè)務的成果由五兄弟平分。
在選帝侯的財富故事中,選帝侯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兄弟般的故事情節(jié)似乎正是受到了羅斯柴爾德五兄弟彼此關系的啟發(fā)。1817年(即在奧地利國王授予他們爵位之后),他們公布了自己的家族盾徽,其中一個圖案是一只手臂握著五支箭,象征著五兄弟的團結—N·M·羅斯柴爾德公司至今仍在其信紙上印有這個徽章。五兄弟后來采用的箴言—“和睦,團結,勤勉”—更精確地描述了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中羅列的品德。
根茨是眾多作家中第一個用非常友好的(如果不是阿諛奉承的話)筆調(diào)描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而有關這個家族的更富感情色彩的故事能夠在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說中找到,他對這個家族非常熟悉(而且與根茨一樣,對他們的財富也甚有興趣)。例如,在迪斯雷利的《科寧斯比》(Coningsby,1844年)一書中,主角西多尼亞與列昂內(nèi)爾·德·羅斯柴爾德非常像(盡管并非完全一致)。書中,西多尼亞的父親在半島戰(zhàn)爭中掙了一筆錢,然后他“決定移民英國,也將自己數(shù)年中形成的商界網(wǎng)絡帶去了哪里。他在巴黎恢復平靜后抵達英國,一同抵達的還有他的巨額資產(chǎn)。他將所有的資金押在了滑鐵盧貸款上,而這次戰(zhàn)役讓他變成歐洲最大的資本家之一”。戰(zhàn)爭結束后,他和他的弟兄們將自己的錢借給了歐洲諸國,他也因此“變成了世界資本市場的主人和大師”。年輕的西多尼亞也具備了作為銀行家的一切技巧:他是一個善于社交的數(shù)學家,并且“嫻熟地掌握了主要的歐洲語言”。在《坦克雷德》(Tancred,1847年)一書中,以羅斯柴爾德家族人物為原型的猶太女孩埃娃問:“誰是巴黎最富有的人?”坦克雷德回答說:“我認為是倫敦最富有的那個人的兄弟。”當然,他們和埃娃擁有一樣的“種族和信仰”。顯然,迪斯雷利以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為原型的書中人物,經(jīng)常充當了作者的傳聲筒,反映了迪斯雷利對猶太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處地位的看法。我們不能將小說中的人物看做是“活生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不過,這些“模特兒”在書中留下了無數(shù)可以追尋的蹤跡,也使得這些小說具備了歷史學家夢寐以求的真實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