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袋子嗎?”
“給你,5毛一個?!?/p>
收銀員又一次“扔”出了一個塑料袋。
我一邊把書裝進那個不知道什么時候被弄壞了的塑料袋里,一邊想念起了與這個書店有著天壤之別的東京的書店。
在東京的書店,店員一定會詢問顧客說“應(yīng)該怎樣為您把書包起來呢?”。自明治時代開始,“書籍是個人財產(chǎn)的一部分”這個意識在日本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所以我們買書的時候,習(xí)慣于把每一本書都仔仔細細地用“包書紙”包裹起來。當(dāng)然,如果買好幾本書的話,書店會免費為我們顧客提供手提袋。下雨的時候,為了不讓書被淋濕,店員還會在手提袋面再罩上一個塑料袋。
1989年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我一直在出版社工作。剛開始上班的第一個月,我被派到一家書店當(dāng)實習(xí)店員。那家書店每天早上9點開始營業(yè),但是所有店員必須7點上班。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每位店員都要一張一張地準備好幾百張“包書紙”。書店的店長教導(dǎo)我們說:“書,首先承載著作者的靈魂,其次承載著讀者的靈魂。所以必須精心對待!”,因此,我們會特別認真的包好每一本書,然后再交給顧客。
離開了北京的書店,我感覺肚子有點餓了,于是獨自一人走進了書店隔壁的一家面館。我點了一碗韓式泡菜拉面,可是等了十分鐘之后,服務(wù)員端上來的竟然是一碗牛肉拉面!
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碗里的面都不是韓式泡菜拉面。我對服務(wù)員說“上錯了”,不料得到了一句硬生生的回答——“等一下!”之后,我雖然望眼欲穿,但卻再也沒有看到那個服務(wù)員的影子。因為半天都沒有被撤下去,所以這碗牛肉拉面在我的眼皮底下一點一點地泡發(fā)了。于是,我向另一個服務(wù)員抱怨了幾句,結(jié)果,他冷冰冰地回了我一句“這事兒不歸我管,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