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足于人,做人一定要有道義在,做事一定要很完滿。“失足”,就是被人抓住把柄。古代為官者,最害怕的一個東西,就是“百官行述”?!鞍俟傩惺觥笔菍iT記錄官員隱私的。為官為人,一旦被別人掌握把柄,就會很容易丟掉自己的浩然正氣。人要自律,一定要時時刻刻警惕,不做那些不合道義的事情。年輕時不謹(jǐn)慎,沒想到自己前途無量,有時說話做事不注意、交友不慎,會為未來發(fā)展埋下隱患。尤其是因小失大,做下一些“失足”之事,十年、二十年以后追悔莫及,所以,要從小處謹(jǐn)慎、從小時謹(jǐn)慎。
不失色于人,色,指的是容色,是和人交往時要做到彬彬有禮、謙恭卑和,要在對人的態(tài)度上自律,不能隨意施之粗暴。真正的君子,對生民懷有仁愛之心,對天下萬物抱有謙卑之念,總是在一舉手一投足之處,顯露出自己的修養(yǎng)和敬意。也正是因此,我們才常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謙卦》),君子溫潤如玉,就在這個“謙”字上,“自牧”即自律。
不失口于人,說話不夸飾,不欺騙,不輕易許諾,言語要平實,要有緘默沉靜的功夫。也即是前面講過的“口不妄言”。年輕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往往容易口不擇言,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或者很不恰當(dāng)?shù)脑?,不僅容易傷人,而且也容易傷己。
君子若能在這三方面都嚴(yán)格自律,就能做到貌足畏、色足憚、言足信。立身堂堂正正,坦蕩之余又懷有謙恭之貌,言語平實不欺,就能使人敬畏而不能辱,威信樹立而不能欺,自然身正而令于人。
自律,是人心性深處的修養(yǎng),這就需要: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格言聯(lián)璧?存養(yǎng)》)
世俗的煩惱,指的是無休無止的人事紛擾、人情煩擾,一定要耐得住、放得下,隨時隨地保持坦蕩、淡定的心境,把心中的一切牽隔、纏繞都割卻。人生世間,難免有瑣事纏身,有流言煩惱,這時候就要看人的修養(yǎng),究竟是能看破,還是因之亂了心神。
靜心工作、讀書的時候,有人來給你講他的痛苦遭遇,聽一聽、安慰一下即可,不能聽了以后浮想聯(lián)翩,比他本人還要心腸糾結(jié)。人都喜歡閑談、聊天,但實際只有無用的閑聊越來越少,才是人的成熟的表現(xiàn)。比如讀書期間,有的同學(xué)們喜歡在宿舍里義憤填膺地議論家事、國事、天下事,甚至晚上秉燭夜談,多聽多想。研究生階段就不再空議論了,開始議論專業(yè)的事;而到博士,一個宿舍兩個人基本就不閑談了,有事說事,無事就各自忙碌。成熟,就是廢話越來越少,事情越做越多,事業(yè)越做越大。
在煩惱時、在紛亂時、在閑散時,都要能靜下心來,憂郁傷感可以,少刻放松也可以,但都不要過分分散自己的精力,要有自我約束的精神。無論是煩惱紛擾處,還是熱鬧繁盛處,都要有這份自律的功夫。
少年時,尤其要淡得下境地濃艷,濃艷就是在風(fēng)花雪月之所、姹紫嫣紅之處,面對五光十色的誘惑,一定要淡定下來,不要輕易地被引誘。有的英雄在濃艷處喪志亡身,就是不能過這一關(guān)。佛家講難能取得真經(jīng)、轉(zhuǎn)成正果,正是需要不斷經(jīng)歷濃艷繁華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