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我曾寫過一篇短文:《佛教對于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我在里面講到朱子教人用白豆黑豆來“系念”,起一善念,則投白豆一粒于器中;起一惡念,則投黑豆。我認為,這個辦法來自印度佛教。我舉了《賢愚經(jīng)》卷十三的一個例子。我的結(jié)論是:“從這個小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宋代理學不但在大的思想方面受了佛教的影響,連許多人們平常不注意的末節(jié)也居然受到佛教的影響了?!?/p>
后來翻閱漢譯佛典,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類似的例子,更足以證成我的前說。我現(xiàn)在再舉出幾個例子,稍加詮釋,并引申談一談佛典中的“黑”與“白”。
《摩訶僧祇律》卷十三:
羯磨已,此比丘應作二種色籌:一者黑,二者白。不應唱言:非法者捉黑籌,如法者捉白籌。應如是唱:如是語者取黑籌,如是語者取白籌。
如果覺得這不夠清楚,我再從對應本中舉出一個例子?!妒b律》卷三十五:
若比丘已作行籌人,隨僧多少應作二種籌:一分長,一分短;一分白,一分黑。說如法者,為作長籌;說非法者,為作短籌。說如法者,為作白籌;說非法者,為作黑籌。
所謂“籌”,是小竹片。這里講的是用投籌的辦法來裁決和尚中的爭端。我不講裁決的過程,因為那同我要講的無關(guān)。我想著重指出的是,在這里,黑籌和白籌盡管用途不一樣——黑豆和白豆以及黑白石子象征的是惡念和善念,黑籌與白籌和善惡念頭無關(guān)——可是黑仍然表示反面的近乎惡的東西,而白則表示正面的近乎善的東西,東西不同,含義則一。關(guān)鍵不在東西,而在顏色。
白黑象征善惡,還表現(xiàn)在其他場合。我舉幾個例子?!陡菊f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九:
苾芻當知,若純黑業(yè)得純黑異熟。若純白業(yè)得純白異熟。若黑白雜業(yè)得雜異熟。是故苾芻應離純黑及黑白雜業(yè),當勤修學純白之業(yè)。
對幾個名詞需要解釋一下?!皹I(yè)”,梵文karma,巴利文kamma,指的是人們的所作所為?!爱愂臁?,也譯為“報”或者“果報”,梵文和巴利文都是vipka,我們平常所謂“報應”?!鞍讟I(yè)”,指的是善行,“黑業(yè)”,指的是惡行。善行得善報,惡行得惡報。《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反復說明這個善惡報應的道理,到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二,更言簡意賅地說明:“汝等芯芻當知,黑業(yè)還得黑報;若行白業(yè),還得白報。”
“黑”,梵文,krsna,巴利文kanha;“白”,梵文ukla,巴利文sukka。“黑業(yè)”,梵文krsna-karma,巴利文kanha-kamma:“白業(yè)”,梵文ukla-karma,巴利文sukka-kamma?!昂诋愂欤ê趫螅?,梵文krsnavipka,巴利文kanha-vipka;“白異熟”,梵文ukla-vipka,巴利文sukka-vipka。同在其他語言里一樣,白的顏色總是同“光明”聯(lián)系在一起,引申為“善”。黑的顏色總是同“黑暗”聯(lián)系在一起,引申為“惡”。
黑白不但同業(yè)報相聯(lián)系,而且還同人的思維直接聯(lián)系?!赌窍缺惹鸾?jīng)》說:“因知善惡,知當所行,別知黑白思惟”。有時甚至同“出家”“在家”聯(lián)在一起。
在中國,黑白有時也有類似的含義;但決不像佛典中這樣具體,這樣復雜;用途決沒有這樣廣泛。
199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