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正文

晚禱的悲哀

讀畫記:那些瘋狂或憂傷的美 作者:丁建元 著


晚禱的悲哀

落日的余暉呈現(xiàn)出微暖的橘黃,仿佛帶著神賜的福意在天際散射開,也流溢到匍匐的土地上。那夕照,雖然有著些許的燦爛,將空中靜浮的云絮、云縷映成了絳紅,卻為黑色的厚云所阻礙,使得從地平線上閃耀的光芒含有了黯淡。暮靄和著地氣,融成了潮濕的灰青色,越來越濃地籠罩著大地。白日的喧雜開始平息,漸漸轉(zhuǎn)入了靜謐。該是雞禽入塒、牛羊入欄的時候了,依稀從遠處的村莊的高樹上,聽到了雀鳥的聒鳴。近處的經(jīng)過翻耕的田疇,一犁一犁排開的覆卷的濕土,如微微的波浪。不遠處,隱約看到散亂的綠色的草堆,或者是挖土豆之后留下的秧蔓。四處越來越暗,已經(jīng)看不清村莊和林灌的輪廓,唯有那座老教堂矗立在那里,尖尖的塔樓直指向天空。

就在這時候,那塔樓上的鐘聲響了,“當——”“當——”,沉重的、宏穆的音律,隨著那鐘錘的第一聲敲擊,剛剛?cè)腱o的大地仿佛悸動了一下,立時就進入鐘聲的迷茫里,它的脈息就隨著鐘聲起伏。鐘聲,以緩慢、有力的節(jié)奏,一聲一聲從教堂那里響起,一輪一輪,一波一波地向四周擴展著,擴散著,召喚著四周遠近所有的信徒。那對年輕的夫妻雖然早過了收工時候,但是依然在忙著刨收土豆。聽到鐘聲,幾乎本能地放下工具,迅速站定、低首,默默地向上帝做著祈禱。

鐘聲依然咣咣地響著,它震顫著的水輪狀的肢體,以它特有的音質(zhì),和黃昏的沉郁、凝重,和殘照的光與色融合起來,在天地間恰適的高度上蕩漾著,紛亂密集地撒下它讖語般的音符。那鐘聲的無解性,在空間的無限性和神秘性,以不容置疑的威嚴和感召力量,震撼著凡世間所有的靈魂。兩位祈禱者就在逆光里站著,并為鐘聲所浸圍。他們的身影高大而莊重,正好與地平線相交成兩個十字架。男子的雙腿微微分開,低下頭去,兩手提著剛從頭上摘下來的破帽子,臉與胸完全隱在背光的黑暗里。那女子側(cè)應(yīng)著夕光,雙手并握靠在胸前,頭向前傾著。兩個人的姿勢,細看上去并不自然,反而顯得僵硬而笨滯,似乎倉促站好心神未穩(wěn)就立即進入了沉默。但從他們的姿勢和表情中,可以看到從心底透出的卑順和安從。

出身于農(nóng)民的法國畫家米勒,一直如所有的農(nóng)民那樣,耕作在巴比松的土地上,生兒育女并且終老于斯。他從小受祖母的影響并且銘記、遵從著老人的教誨:首先做一個基督徒,信奉上帝,把教義中所包含的人道情懷深深根植在生命里。同樣的生活遭際和體驗,使他直接并深刻地理解了法國農(nóng)民的品質(zhì)和命運:他們?nèi)蚀取⑸屏?、懦弱、隱忍,在田地里耘耕不輟,艱苦地播種與收獲,但是總不能擺脫貧困的壓迫;重重的賦稅把他們的腰都壓彎了,但他們還是在無望中掙扎,偶爾有幾聲嘆息和呻吟,透盡了世間無限的凄楚和悲涼。米勒就是要描寫這些“不說道理而充滿生命的人物,不叫喊不絮叨而強于忍從,未嘗敢追尋那意義而緊握著人生定規(guī)的人物”。

picture

? 讓-弗朗索瓦·米勒,《晚鐘》86cm×111cm 1858—1859年

這些最卑下、最可憐的人們,就如這兩位年輕的農(nóng)民。畫中微仰的角度,使他們的身體有幾分挺拔。男子的臉是瘦削的,頭發(fā)粗亂,高高的鼻子下是緘默的嘴。穿著開懷的小襖,剛過肚臍,幾乎系不上扣子,袖子又瘦又短;而那破舊的褲腿也高高縮離開雙腳,一雙笨重的鞋子沾滿了泥土。那女子,穿著又厚又硬的暗紅色的棉袍,顯得臃腫而寒磣,雖然衣著如此,但為了勞作時不致磨破,又用破圍裙護起來。與身體相比,他們的腦袋略微顯小,這是經(jīng)年的體力勞動所致:自小就開始的幾乎沒有休歇的辛勞,使他們的骨骼強壯了,只有這樣才能抵得住生計的付出,耐得住無奈的饑寒。而土地需要勞動者的,也只有這些了。法國農(nóng)民對土地有與命相等的依戀:“在內(nèi)心把土地和他的家庭以及職業(yè)視為一體,也就是把土地和他自己視為一體?!保℉.孟德拉斯)自然,祖祖輩輩相同的命運和遺傳,頭腦的功用漸漸弱化了,他們沒有文化,也不會受到什么教育,更不會去尋找什么人生的、生活的意義,只要相信上帝就足夠了。只要記住幾句經(jīng)文,也就明白了窮困的緣由。

他們穿著如此,吃的又是什么?是土豆,口袋里、籃子里那些沾著黑土的土豆。他們就靠咀嚼這些簡單的甚至可能不充足的食物來填充腸胃,再轉(zhuǎn)化成耕種土地的力氣。所用的幾件工具,一支鐵叉豎插在地上,一只樹條編成的小籃子,再就是一架矮矮的小輪推車。使用的工具同樣粗簡而原始,勒魯瓦-古蘭曾經(jīng)說過,人是“通過一層物體(工具、器械)的中介來適應(yīng)自己的環(huán)境。……人類就在這樣一種中間層之中取食、自我保護、休息和行動”。“工具的作用就是最直接地延展四肢的功能……因此工具僅次于身體,最徹底地與自我合為一體?!保R美爾)工具表明了人對自然的開發(fā)利用的程度,這程度也證明著他的生存質(zhì)量。落后的工具也標志著落后的生活。這對年輕夫妻,他們離幸福還那么遙遠。

但是,他們還要感恩于上帝,還要向主進行謙卑、虔誠的祈禱。根據(jù)基督教的教義,今生的苦難乃是上帝的安排,是注定如此的。它是神的意志,人只有履行考驗,只有靜默無怨地接受、忍受,才會在來世進入至福至樂的天堂。每日向晚的鐘聲,都是上帝的一次蒞臨、啟誡和導領(lǐng),是一次完美的撫慰??茨晴娐暲锏呐耍瑴厝?、善良,臉上充滿淡淡的哀愁,但又有著無限的恭順。她完全沉浸在鐘聲制造的幻境里,仿佛圣主的靈此時正在天地間飄動著,在黃昏的橘黃的和淡紅的光芒里,似乎翔飛著無數(shù)潔白的天使……

祈禱,低默地做出的最簡單的儀式。信徒就以這簡化的儀式向著上帝展開了自己。祈禱的過程是一種尋找,也是一種在冥想中的發(fā)現(xiàn)。它“是一只伸向黑暗的手,它要把握住慈愛的東西,從而變成一只饋贈的手,祈禱就是躍入消逝與產(chǎn)生之間的改變一切的弧光中,完全融進弧光中,把它無法估量的光包容到自己的生存這張極易破碎的小搖籃里”(卡夫卡)。那低低的從唇間念出的禱辭也是獨白,在寂靜中恍惚產(chǎn)生了一種傾聽,那虛無中的上帝仿佛在這獨白中悄悄臨近,變成了一種確在,正在以悲憫、憐愛和理解的目光看著這些苦弱的垂下頭去的子民。在這之前,人們只是渴望的東西,這時仿佛成為活生生的真實,人在經(jīng)驗著超驗的高貴和親切。獨白變成了與上帝的交流和溝通,甚至與上帝相擁合。在全神貫注里,他會感到剎那間擺脫了世間所有的窮苦、艱難與憂傷,遠離了孤獨、孤弱和無助,身心沐浴著神的惠顧的光芒,肉體變得輕松而透明,因為,福祉已經(jīng)被天父預(yù)定在未來。

恩格斯曾經(jīng)滿含同情地看著這些難民,如是感喟:他們雖絕于物質(zhì)的解救,卻追尋著精神的解救以代替物質(zhì)的解救,他們追尋意識上的安慰,以免完全絕望?;浇棠酥了械墓爬献诮?,都是屬于苦難者的。當生活的重負壓得人們筋骨欲要折斷,生存的環(huán)境惡劣、殘酷而且人無力改變,希望依然渺茫的時候,基督教虛幻的末世神話,許以此生之外的天堂,好像從黑云的空隙投給茍活者一縷陽光。它在講經(jīng)的圣壇前,在禮拜日燃起的一盞盞白蠟燭的光暈里,在定時的簡短的祈禱中,讓人暫時忘卻或者排遣了百結(jié)愁腸,釋化了積壓在靈魂中的悲涼,也算是麻木中的一時的憩息。宗教,的確是苦難者的呻吟,“是人民的鴉片”,使人們在醉感里想象著最終的救贖,雖然今生不會而且永遠不會得到應(yīng)兌,但它卻在維系眾生世世代代的掙扎,使其不至于徹底沉淪。

馬克思也認為,那時的法國農(nóng)民,同樣是社會階層中最低下的弱勢群體。自古至今,一輩一輩,以僅有的或者租來的土地為生,在一小塊粗糙的土地上終生經(jīng)營。土地使他們彼此分散著,因此也孤立著。他們的生產(chǎn)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因此,他們無法形成一個向心的集體,卻是由一些“同名數(shù)”相加形成的。馬克思在這里用“同名數(shù)”這個詞,乃是看到了作為個體的農(nóng)民只是數(shù)量上的,而非質(zhì)量上的。他們沒有文化,沒有個性,沒有深度,更沒有思想。作為人所具有的天賦(本質(zhì))和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意識,他們在漫長的歲月里,以陳舊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早已將其銷蝕殆盡。他們的窮苦導致了愚昧和無知,他們不會反思,不會質(zhì)疑和拷問命運。祖輩如此,也就潛在地變成了命該如此,只有默認和相信。于是,宗教就成為他們唯一的信仰。

然而,宗教并非只是“人民的鴉片”。其實,在每個人的天性里,都有著接受宗教的因素。人是需要合群的,他懼怕孤獨和處弱,人本來就是厭惡風險的生物,他的心靈永遠不能沒有托付。宗教不能完全與愚昧構(gòu)成等式,皈依它的也不僅僅是農(nóng)民,還有達官貴人,有握著權(quán)杖、戴著金冠的帝王,有戴著夾鼻眼鏡的教授、科學家,甚至有奸宄、梟雄、混世魔王。信教,與其說是因為無知,不如說是因為“限度”。當人生跌宕無著、頓挫有艱,悲喜禍福如同旋渦使人載沉載浮的時候,他看到了世事的無常、今生的飄忽和人的渺小。甚至還有卓越之人,獨離了庸眾,孑然站在知識的疆界上,也就愈加看到了無知那巨大的黑暗,他也就對自己的智能開始了懷疑,一種無力、無望擊穿了他的心壁,如同古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那雙蠟制的翅膀,達到接近太陽的高度后,反而臨近了自己的劫命,最后翅膀熔化栽入大海。他明知道宗教的虛無,但依然要把這虛無當成神圣的實在,并且安放自己的今生和心靈。

基督教給予了蒼生也包括這兩位年輕的夫妻安慰,同時它也在安慰中施行了欺騙和奴役。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認真應(yīng)罪、受罪、認罪的過程,在罪之中才可能完成贖罪。布道者和衛(wèi)道者共同地反復(fù)向信徒們灌輸?shù)摹白锔幸庾R”,已經(jīng)如遺傳的基因那樣潛存在信民的血肉里。他們此生所承受的一切,所有的折磨和蹂躪,都是報應(yīng),是從始祖那里開始的罪孽。今世的人面對的種種痛苦,也在證明著那前世之罪的深重。只有追隨上帝,不住地祈禱和懺悔,把這一輩子當成一次達到拯救的勞役,才是擺脫苦海的唯一途徑。對此,恩格斯憤怒地進行抨擊:對于時代的敗壞,對于一般物質(zhì)貧困和道德貧困的控訴,基督教的罪業(yè)意識回答是,本來如此,世界的墮落,罪在于你……于是,權(quán)勢者的無道、殘忍和荒淫,人間的道德敗壞與無恥,人性的淪喪和腐靡,由此所造成的種種不公,都能在這里找到合理性的解釋,這一切都是為了使“你”最終凈化,成為上帝的子民。

由此而言,對于一群像草一樣的民眾、一群卑弱的以土為生的農(nóng)民,對于一對年輕的農(nóng)民夫妻,除了種植、收獲并咀嚼土豆和每日定時祈禱,他們又能怎樣?他們能在真實的世界上尋找到幸福的出路嗎?他們永遠也不能“緊握人生的定規(guī)”。

picture

? 讓-弗朗索瓦·米勒,《撿麥穗的人》54cm×66cm 1848年

鐘聲依然緩慢地響著,對于黑夜來臨前的鐘聲和信徒的祈禱,魯?shù)婪颉W托曾經(jīng)論述說,上帝原是棲居在濃密的黑暗中的。當黎明來臨,神圣就像朝露一樣從人的心中蒸發(fā)掉了。因為這時候人們不再仰望上天,而是狹隘地局限在塵世,兩眼盯在腳下的土地上?!叭祟愰_始工作,開始勞作,直到傍晚。”在平庸和瑣碎中是見不到上帝的,只有夜晚又一次來到,沉寂、模糊的黑夜里,“那可敬畏者離我們更近……”所以鐘聲響起的開始,是在示告著救世主的臨駕。

年輕的男子和女子,就這樣站在田野里,以祈禱而朝拜天主。他們生活的路還很長,也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但從他們身上,人們看不到一絲反抗命運的跡象。一切都在沉郁、壓抑的氣氛中,只有鐘聲,一陣陣傳來,那洪闊之音,加重了夜色的澀滯,逐漸變得凄迷和蒼涼。直到夜幕完全覆蓋了無邊的大地,也淹沒了他們倆歸家的疲勞的背影。只在遠處看不見的村莊里,隱隱閃著點點螢尾般的燈火,盈盈如淚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