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這些事
到二〇〇一年年底了,想想今年讀過的今年出的書,一下子就想到——
楊憲益的《漏船載酒憶當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一本回憶錄,前半部分寫少年生活和在國外的學習、游歷,像流浪漢傳奇;后半部分個人生活與當代政治聯(lián)系緊密,像政治性的自辯書。前半部分更有趣。其中寫了這么一件事:他輕松通過了牛津大學入學考試的筆試,口試的時候,主考人問他學希臘文和拉丁文有多久。“我在倫敦跟一位私人教師學了五個月?!敝骺既撕艹泽@,因為英國人要學七八年才考得出。楊憲益被決定延遲一年,多學一點希臘文和拉丁文再入學。
王元化的《九十年代日記》(浙江人民出版社)是個人生活的記錄,也是一部關切現(xiàn)實的書,我們也許能夠通過一個人貫穿九十年代的思想、活動和交往,對于我們自己所置身其中的社會文化現(xiàn)實獲得更為充分的理解。書里面也頗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譬如,王先生一九九七年重返清華園,尋訪自己小時候住過的地方,與一位老人為早年此地的情形發(fā)生爭論,老人一急,說,我三十年代就住在這里。王先生說,我二十年代就住在這里。惹得同行的人大笑。
陳思和的《談虎談兔》(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是他最近兩年文章的結集,其中很大篇幅論述九十年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從一九八八年開始,陳思和每一兩年編一本文集,都取與生肖有關的書名。如今十二年過去了,一個人文知識分子所走過的道路在一整套編年體文集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墩劵⒄勍谩窞檫@一套個人的書作了一個很厚重、很堅實的結。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莫言的長篇《檀香刑》(作家出版社)、紅柯的中短篇集《躍馬天山》(長江文藝出版社)和王德威編選的臺灣小說集《第凡內(nèi)早餐》(上海文藝出版社)是我閱讀中感受頗深的幾種。這三種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而閱讀,其實是非常需要差異巨大的東西來滿足、來考驗、來培養(yǎng)的。順此而言,閱讀當然也常常需要跨越虛構和紀實之間的界限,我以為,老威的《中國底層訪談錄》(長江文藝出版社)是特別值得一讀的,從這里面能夠讀到實的生活和實的人生。魯迅曾多次說讀書要和實生活相結合,略微偏一下這個意思,我們可以說,有時,一些書里就有實生活,只是這樣的書并不多。
寫流行音樂評論的李皖今年出了一本《傾聽就是歌唱》(四川文藝出版社),這個書名起得真不錯。好幾年前,讀李皖在《讀書》上的“聽者有心”專欄,就想,這人是誰呀?怎么讀他的文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默契呢?后來聽說是復旦畢業(yè)的,就更感親近了。到讀《傾聽就是歌唱》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曾經(jīng)一起在一個排球班練過兩年排球。我會糊涂到這種程度?,F(xiàn)在,借著這個機會,向當年一塊兒打排球的家伙打個招呼:哎,你好,新年好。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