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鑄大錢
近日銀貴錢賤,官民交困,群思補救之方計,惟有請鑄大錢,尚是通變宜民
之一法。余前在廣西撫任,即經切實上陳,為戶部議格不行。復緣江蘇撫任引疾
得請,附謝恩摺內上陳,則留中未發(fā)。近聞京中臺諫亦有請鑄大錢之摺,上曾向
樞廷索取余原摺呈覽,又聞此事已交各直省督撫悉心妥議,而迄未見有切實敷陳
者。昨安徽王曉林中丞植,向吳紅生太守索余兩次疏稿,余以第二疏即系申明前
疏未盡之意,且系留中之件,未便宣布,而第一疏已經部議,各省周知,因即錄
副與之,而索閱者愈多,遂鈔付手民如左以應之。其詞云:竊謂今日銀價之貴,
固由銀少,亦由錢多,錢非能真多也,由于私鑄之錢充斥,遂至銀、錢兩不得其
平。臣竊以為今日變通之計,莫如籌錢之有余,以補銀之不足,銀之產有限,銅
之產無窮,考《禹貢》“惟金三品”,銅實與金、銀并重,當王者貴,其貴賤之
權亦操之自上耳,上之權可以頃刻變人之貴賤,獨不可以頃刻變物之貴賤乎?古
者泉刀之設,皆取資于銅,周時圜法,輕重銖兩雖不可考,然觀其遺制,有徑尺
者,有數(shù)寸者,可知當千當百,自有等差,而歷代值錢法之窮,因之有大錢之制,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也。現(xiàn)在江、浙、閩、廣東南數(shù)省,習用洋錢,即外國之大
錢也,不過取其輕利便于交易耳。今若鑄為大錢,其利用即與洋錢無異,與其用
外國之大錢,何如用中國之大錢!惟利之所在,私鑄在所必防,然防大錢之私鑄,
較之防小錢為易,但須輪廓分明,刻畫工致,磨洗淳凈,多用清、漢文以經緯其
間,品愈貴者,其制愈精,則偽造者不難立辨,即如今日洋錢有洋鑄、土鑄之分,
民間一目了然,則大錢之官鑄、私鑄,又何難了如指掌?且錢質精好,工本不輕,
私鑄者無從獲利,即可不禁而自止。然后將民間舊有私鑄之小錢,隨地設局收買,
以備改鑄大錢之用。其大錢之等差,或酌用當十、當五十,及當百、當五百、當
千,分為五品,仍令與制錢相輔而行。查現(xiàn)在一錢之重,不過一錢二分,惟當十
大錢不必用十錢之銅,當百大錢不必用百錢之銅,制造雖精而工本不致過費,銅
亦日見有余。此法一行,將民間舊積之私錢并外國所來之洋錢,皆當自廢。查新
疆錢法,舊以五十普兒為一騰格,今定以百普兒為一騰格,每騰格直銀一兩,即
合于古者當十之大錢,當日定制,似即因銀少之故,迄今行之,并無格礙難通,
則內地又何妨仿照辦理。臣愚昧之見,所論似駭聽聞,然于古有據(jù),于今為宜,
誠使大錢之法一行,則天下之銅皆將與銀同貴,可使旬日一月之間財源驟裕,何
慮而不出此?或謂大錢之行,后必有弊,此則全視乎行法之人,即如捐例之開,
亦孰敢保其無弊?應請飭下親信重臣,會同部臣,博考舊章,從長計議。凡立法
不能無弊,而理財全在用人,得其人則弊自輕而利自重,否,則如廣東之六百萬
銀,徒以資寇而毫不見功,豈不重可惜哉!
◎請行鈔法
昨聞有請以人家赤金濟銀之不足,并申金器首飾之禁者,尚未知部議如何,
余謂銀雖不足而金則如故,若并此而括索之,藏富于民之謂何?且今日之漏卮,
病在通銀于夷,然其事未嘗不繁重難行,若變?yōu)橥ń鹩谝?,則簡便莫過于此,其
勢將有莫之能御者矣。于是又有以開礦為生財之源者,又有以行貝為助銀之用者,
而非常之原,黎民懼焉,無已,則不如請行鈔法之為便。行大錢有利而不能無弊,
行鈔法亦有利而不能無弊,而集事之易,鈔法較勝于大錢。憶余官京師時,聞蔡
生甫學士以奏請行鈔鐫秩,嘗惜其不知本朝故事。伏查皇朝《三通》中,備載順
治八年曾造鈔十二萬有奇,至十八年因國用充裕而止,學士不知考此,而但泛引
明制,于議實疏然。即前明十便之說,未始不“犁然有當于人心”:一曰造之之
本省,二曰行之之途廣,三曰赍之也輕,四曰藏之也簡,五曰無成色之好丑,六
曰無稱兌之輕重,七曰無工匠之奸偷,八曰無盜賊之窺伺,九曰不用錢,用鈔,
則銅悉可以鑄軍器,十曰鈔法行,則民間貿易不用銀,天下之銀可盡入內庫。真
乃十全善法,何不可行?語云:“窮則變,變則通?!被蜃?yōu)榇箦X,或變?yōu)殁n法,
實為今日之亟務,皆足以充財用而致富強,若長守而不變,則不但不能通,且恐
不知所屆矣。近在江南讀王亮生學博所撰《錢幣芻言》,至詳且確,謝默卿郡丞
又穩(wěn)括為《鈔貫說》,至簡而明,皆可坐而言、起而行者。成書具在,毋庸贅述,
惟近許辛木農部又著《鈔幣論》以辟之,則不過斗妍騁巧于文字間,不得謂后起
者勝矣。
◎開礦議
礦利之興古矣,《周禮》有[A040]人之職,[A040]即礦也,“掌金、玉、錫、
石之地,而為之厲禁以守。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巡其禁令?!贝思?br/>
后代廠稅之始?!稘h書地理志》言朱提山、益州山皆出銀,后魏延昌中,有司奏
長安驪山有銀礦,又恒州白登山有銀礦,唐貞觀初,侍御權萬紀奏宣、饒二州銀
大發(fā),采之歲可得數(shù)百萬,東漢劉承鈞國用日削,五臺山僧繼容募民鑿山,取礦
烹銀以輸,劉氏賴以足用。宋太宗至道末,天下歲入銀十四萬余兩,真宗天禧末,
天下歲入銀八十八萬余兩,神宗元豐初元,冶銀二十一萬余兩,金世宗大定間,
許民采銀,二十分取一為稅。明洪武間,陜西商縣有鳳凰山銀坑八所,福建尤溪
縣有銀屏山坑冶八所,浙江溫、處等屬有銀場,永樂間福建浦城縣有馬鞍等銀坑
三所,貴州有葛溪銀場,南(此下疑脫一“有”字)大理銀冶,萬歷間歲有進
礦稅銀三百余萬兩。今人無不言開礦有害者,大都鑒于前明之用宦官監(jiān)收礦稅耳,
不知委用宦官,則凡事皆有害,何獨開礦?我朝康熙五十二年,大學士、九卿議
禁開礦,上諭曰:“天地自然之利,當與民共之,不當以無用棄之,要在地方處
置得宜,毋致生事。”又乾隆四年兩廣總督奏英德縣銅坑煉出銀,該縣洪祭礦
出銀過多,請封閉,上諭曰:“銀亦天地間自然之利,可以便民,何必封禁?”
煌煌圣諭,仁義并行,固不欲興利以擾民,亦未嘗閉地而塞利。嘉慶年間,英煦
齋師亦嘗抗疏云:“中國銀有日減,無日增,安得不短絀?則莫如取諸礦廠,或
官為經理,或任富商經理,即使官吏難保侵漁,富商或飽囊橐,總系取棄置之物,
以濟生民之用。且可養(yǎng)贍窮民,雖聚集多人,而多人即藉以謀生,未始無益?!?br/>
皆通達政體之言,非迂儒所能識,斯固籌國用者所宜體察而施行也。
◎行貝議
行貝之議,尤駭聽聞,特齊民狃于目前習而不察耳。今民間貴重之物,皆曰
貨寶,貿易之事,皆曰買賣,其字無不從貝,可見古時通行之物,至今尚不能沒
其名??悸氊愔?,自夏時已然,《儀禮》之“江貝”,鄭氏注云:“貝,古以
為貨?!被笇挕尔}鐵論》云:“夏時以元貝?!敝^夏以貝為幣也?!稘h書食貨志》:
大貝四寸八分以上,壯貝三寸六分以上,幺貝二寸四分以上,小貝寸二分以上,
不盈寸二分者不得為朋。又分貝貨為五品。大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
壯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五十;幺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三十;小貝以二枚為一朋,
直十;不盈寸二分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是謂貨貝五品。至秦始廢貝用錢,漢
時猶錢、貝并用,晉以后遂不行至今。竊謂物之貴賤,視乎人之所尚,若果行貝,
則上以是令,下以是聽,即與銀同。近人有用貝五美之說,其一曰遵圣,贊曰:
貝之為物,載于圣經,今日用之,先民是程;二曰復古,贊曰:貝之為物,中古
所寶,今日用之,行古之道;三曰有文,贊曰:銀曰紋銀,貝曰文貝,美在其中,
采發(fā)于外;四曰無偽,贊曰:鈔之難行,人為易偽,貝出于水,實生于地;五曰
便民,贊曰:錢重銀輕,可以致遠,貝亦如銀,便于流轉,數(shù)語盡之矣。
◎英夷
英夷初至中國,未嘗不馴謹,自道光二十年以后,始逐漸驕肆,名為恭順,
實全無恭順之心,嘗與云臺師談及往事,師深為扼腕,曰:“尚記得嘉慶二十二
年,我為兩廣總督時,首以嚴馭夷商、洋商為務,蓋洋商受英夷之利益,英
夷即仗洋商之庇護,因此愈加傲黠不馴,我每遇事裁抑之。時英船在黃浦與民
人爭水,用鳥槍擊死民人,我嚴飭洋商,必得兇犯方登船,而此犯即拔刀自刎死。
又弗闌哂國夷人打死民婦,我立獲兇犯,照例絞決抵罪。道光初,英夷有
護貨之兵船,在伶仃山用槍擊死小民二人,我飭洋商向英國大班勒取兇手,大
班詭言只能管貿易事務,兵船有兵頭,職分較大,我令不能行于彼。我旋飭傳諭
兵頭,兵頭復詭稱夷人亦有被民傷重欲死者多人,欲以相抵,我察其詭詐,傳諭
大班,如不獻出兇手,即封艙停止貿易。大班又稱實不能獻出兇手,無可如何,
情愿停貿易。時兵船已詭避在外洋,將匝月,我持之益堅,大班乃率各夷人全下
黃浦大船,稟稱無可如何,只好全幫回國,不做買賣。我發(fā)印諭,言爾愿回即回,
天朝并不重爾等貨稅。于是英國大貨船二十余號,收拾篷桅,作為出口之勢,
仍上稟云:大人既許回國,何以炮臺上又設兵炮?我又加印諭,言虎門炮臺本是
終年常設,并非此時待爾等出口欲加轟擊,且天朝示人以大公,豈有許爾等回國
復行追擊之事。于是各船不得已而出口,復又旋轉在外洋校椅灣,停泊多時,而
其兵船遂真遠遁矣。未幾,大班又稟兵船不知何時遠遁,我等實愧無能,大人如
準入口貿易,固是恩典,否則亦只好回國等語,而洋商亦代為稟求,并令大班寄
稟回國,告知國王,下次貨船來粵,定將兇犯縛來,方準入口,否則不準。大班
亦同此稟求,我始應允。直至三年春,始照舊開艙通貨。此事冬末春初,凡夷商
人等皆惶惶,言關稅必由此大缺,且恐別滋事端,城中各官亦有為緩頰者,我一
人力持,以謂國體為重,貨稅為輕,索兇理長,斷不可受其欺脅。并飭其以后兵
船不許復來,非是護貨,適以害貨等印諭。及四、五年貨船來粵,稟稱前此犯事
兵船不敢回國,委不知向何處逃散,無從尋獲,而四、五、六年間此種兵船亦實
不復至,我對眾曰:此所謂‘可欺以其方’也。自我去粵后,兵船復來,門人盧
厚山亦仿我之意行之,時有褒嘉之旨云:‘玩則懲之,服則舍之,尚合機宜,不
失國體也?!劥撕笪┝稚倌露讲恳嗍卮朔?,而情事頓殊,為之慨然而已!”
◎鴉片
近日英夷就撫而雅片之禁漸弛,漏卮之弊愈不可稽,于是留心國計者僉議,
請令各直省普種罌粟花,使中原之鴉片益蕃,則外洋自無可居奇之貨,且罌粟漿
之成鴉片,其毒究不如烏土、白皮之甚,則吸煙者之害亦不甚深,可以逐漸挽救,
其用心可謂苦矣,其設想亦可謂周矣,然究非政體之所宜,即陳奏亦恐難邀俞允。
愚謂為今之計,則不如仍用前許青士太常所奏,甚可行也。按道光十六年四月太
常寺少卿許乃濟一摺,奉旨交廣東大吏會同妥議,不知彼時如何覆奏,未見施行。
今節(jié)錄其原摺如左,以備采擇。云:為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應請變通辦理
事。竊照鴉片煙本屬藥材,其性能提神止泄辟瘴,見于李時珍《本草綱目》。本
名阿芙蓉,惟吸食必應其時,謂之上引,則廢時失業(yè),莫此為甚。甚者氣弱中干,
而灰齒黑,有明知其害而不能自己者,誠不可不嚴加厲禁,以杜惡習也。查鴉片
煙之品有三,一曰烏土,一日白皮,一曰紅皮,皆英咭利屬國所出,乾隆以
前海關則例列入藥材項下,每百斤稅銀三兩。其后遂入例禁,嘉慶初年食鴉片者,
罪以枷杖,今遞加至徒流絞候各重典,而食者愈多,幾遍天下。乾隆以前鴉片入
關,稅后,交付洋行兌換茶葉等項;今以功令森嚴,不敢公然易貨,皆用銀私售,
嘉慶年間每歲約來數(shù)百箱,近竟多至二萬余箱,烏土為上,每箱約洋銀八百元,
白皮次之,約洋銀六百元,紅皮又次之,約洋銀四百元,歲售銀一千數(shù)百萬元。
以庫平紋銀七錢計算,歲耗數(shù)銀總在一千萬兩以上,由是洋銀有出無入矣。夫以
中國易盡之藏,填海外無窮之壑,日增月益,貽害將不可言?;蛴^夷人之互市,
為拔本塞源之計,在中朝原不惜捐此百余萬兩之稅銀,然西洋諸國通市者千有余
年,販鴉片者惟英咭利耳,乃因英咭利而概絕諸國之互市,則瀕海數(shù)十
萬眾恃通商為生計者,將何以處之?且夷船在大洋外隨地可以擇島成廛,內洋商
船皆得轉致,又從何而絕之?比歲夷船周歷閩、浙、江南、山東、天津、奉天各
???,其意即在銷售鴉片,雖經各地方官隨時驅逐,然聞私售之數(shù)亦已不少,是
但絕粵海之互市,而不能止私貨之不來。且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藉以為利,法
愈峻,則胥役之賄賂愈豐,棍徒之計謀愈巧。道光元年兩廣督臣阮元,曾嚴辦澳
門屯戶葉恒澍夷商一案,繼任督臣盧坤,亦曾拿獲梁昌榮一案,起出煙泥一萬四
千余個,格殺生擒者共數(shù)十人,并將窯口匪徒姚九、區(qū)寬等籍產入官,查辦非不
認真,而此害終不能戢。蓋匪徒之畏法,不如其騖利,揆其鬼蜮技倆,法令亦有
時而窮。更有內外匪徒冒充官差,以搜查鴉片為名,乘機搶奪,良民受累不堪。
此等流弊皆起自嚴禁以后。究之食鴉片者,率皆浮惰無志不足輕重之輩,亦有逾
耆艾而食此者,不盡促人壽命,海內生齒日繁,斷無減耗戶口之虞,而歲竭中國
之脂膏,則不可不早為之計。閉關不可,徒法不行,計惟仍用舊例,準夷商將鴉
片照藥材納稅,入關后,只準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夷人納稅之費,輕于行
賄,諒彼亦必樂從。洋銀應照紋銀一體禁其出洋,有犯被獲者,鴉片銷毀,銀兩
充公。至文武員弁、士子兵丁,或效職趨公,或儲材待用,豈可聽其沾染惡習,
至蹈廢時失業(yè)之愆!惟用法過嚴,轉恐互相容隱,如有官員、士子、兵丁私食者,
應請立即斥革,免其罪名,寬之正所以嚴之也。該管上司及統(tǒng)轄各官有知而故縱
者,仍分別查議。其民間販賣吸食者,一概勿論?;蛞沙诮谡w有關,不知觴
酒、衽席,皆可戕生,附子、烏頭,豈無毒性,從未聞有禁之者,且弛禁僅屬愚
賤無事之流,若官員、士子、兵丁,仍不在此數(shù),似無傷于政體。而以貨易貨,
每年可省中原千萬余金之偷漏,孰得孰失,其事了然。倘復瞻顧遲回,徒循虛事,
誠恐鴉片終難禁絕,必待日久民窮財匱而始轉計,則已悔不可追。謹以上聞,伏
乞密飭粵省督撫及海關監(jiān)督,確查以上各情節(jié),如果屬實,速議變通辦理章程,
以杜漏卮而裕國計。臣不勝惶悚待命之至。
◎水雷
粵東近傳咪利堅國夷官創(chuàng)造水雷之法,遣善泅水者潛至敵人船底,借水
激火,迅發(fā)如雷,雖極堅厚之船,罔不破碎?;浭⊙笊膛诵照呷绶ㄖ圃?,凡九閱
月而成,曾經將水雷器具二十副赍京,恭呈御覽,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奉旨交直
隸總督、天津總兵會同演試,旋據(jù)覆奏:于九月在天津大沽??跁菰?,用徑
八寸長丈六杉木四層扎成木筏,安于海面,墜定錨纜,將吃藥一百二十斤水雷送
至筏底,系定引繩,拔塞后待時四分許,轟然一聲,激起半空,將木筏擊散,碎
木隨煙飛起,其海面水勢亦圍圓激動,洵為火攻利器云云。并纂成《火雷圖說》
進呈刊布。竊謂此器甚好,非夷人之巧心莫能創(chuàng)造,非洋商之厚力,亦莫能仿成,
惟是大海茫茫,波濤洶涌,此器如何能恰到敵船之底,又恰能使敵船渾然罔覺,
坐待轟擊,則皆非瞀儒淺識之所敢知矣。
◎炮考
《歸田瑣記》中有《說炮》一條,頗中今日情弊,而炮之緣起,未之詳也,
或以為問,余乃摭拾所見各書告之曰:炮字俗作包,潘安仁《閑居賦》“炮石
雷駭”,其最先見者矣,李注:“炮石,今之拋石也?!比弧墩f文》無“炮”字,
“”字注云:“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機以追敵?!笔窃S氏以“”為“炮”。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fā)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炮。”自后人有火炮之制,俗遂
從火作“炮”字,非也?;鹋谥茫家娪谒螚钊f里《海蝤船賦》,序云:“宋
紹興三十一年,金兵欲濟江,虞允文伏舟七寶山,舟中發(fā)一霹靂墜炮,墜水中,
硫磺得水,火自跳出,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霞,瞇其人馬之目,金兵大敗?!比淮?br/>
乃紙炮,用石灰以瞇目,非以炮子為攻擊之具也。炮之用鐵,始于金,名曰震天
雷。以火炮攻城,始于元世祖得回回所獻新炮,以攻破襄陽,名曰襄陽炮。明永
樂間平交址,始得神機槍炮法,至嘉靖二年,佛郎機寇廣州,指揮柯榮御之,賊
敗遁,官軍獲其二舟,得其炮,即名為佛郎機,詳見《明史紀》。又《兵志》云:
“佛郎機炮式,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數(shù)百斤。”炮之用銅,
始見于此。至我朝天聰五年,始造紅衣大炮,名曰天佑助威大將軍,崇德八年,
又造神威大將軍炮,康熙十五年,又造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康熙二十八年,又造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詳見《皇朝禮器圖式》。造火藥法,《百金方》中所載
頗詳,蓋硝、磺、炭三者,皆須研得極細,必搗至萬杵以外,愈多愈好,炭用柳
條,以細如筆管者為妙,必去皮去節(jié),帶皮則煙多,有節(jié)則易炸也。制好后,必
須放手心燃之,藥去而手心不覺熱者,方為合式。余提兵上海時,蘇州局員來繳
新制火藥,余嫌其未凈,令以手心試之,委員皆縮手不前,曰:“前繳藥時,皆
不如是?!庇嘣唬骸按嗽嚮鹚幎ǚㄒ?,然則前此收藥之皆不如法可知矣?!币蝰g
回,令其再搗,再繳時,以白紙鋪棹上試之,藥去而紙絕不燒,于是眾始嘆服云。
◎天主教
湖北黃崗吳德芝有《天主教書事》一篇云:“西洋國天主教,前未之有也。
明季,其國人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先后來中國,人多信之。其術長于推步象
緯,使之治歷,頗有奇驗,又善作奇技淫巧及燒煉金銀法,故不耕織而衣食自裕。
浸假延蔓,各直省郡邑建立大廟,曰天主堂,宏麗深邃,人不敢窺,而各以一西
人主之。細民愿歸之者,必先自斧其祖先神主及五祀神位,而后主者受之,名曰
吃教人,按一名與白銀四兩,榜其門以赤紙,上畫一長圈,中列十字架、刀、錐、
鉤、槊等器?;蛟唬浩渌钌褚皂菟?,故門畫磔器也。每月朔望,男女齊集堂中,
ト門誦經,及暮始散。有疾病不得如常醫(yī)藥,必其教中人來施針炙,婦女亦倮體
受治。死時主者遣人來殮,盡驅死者血屬,無一人在前,方扃門行殮,殮畢,以
膏藥二紙掩尸目,后裹以紅布囊,曰衣胞,紉其項以入棺?;蛟唬航铓毷乱载谒?br/>
人睛,作煉銀藥,生前與銀四兩,正為此也,故死時不使聞知。若不聽其殮法者,
謂之叛教,即令多人至其家,凌辱百計,權四兩之子母而索之。窮民惑于此,每
墮其術中,而士大夫之嗜利無恥者,皆幸其煉術可得,相與尊信之,稱之曰西儒,
而其主如所在地方,必與其長吏相結,厚饋遺,有事則官長徇庇之,以故其教益
張。所刻《口鐸》一書,其言謂萬物主于天,而天又主于天主,一概圜壇方澤、
光岳祀典、宗廟祖考,皆極其唾罵,而惟一心致敬天主。又言自無始以來,倘非
有天主操持焉,則天久傾頹、地久翻覆矣。又言天主之神,則生于漢哀帝十四年,
其說之狂悖如此。工繪畫,雖刻本亦奇絕,一幀中煙云人物,備諸變態(tài),而尋其
理,皆世俗橫陳圖也。又能制物為倮婦人,肌膚、骸骨、耳目、齒舌、陰竅無一
不具,初折疊如衣物,以氣吹之,則柔軟溫暖如美人,可擁以交接如人道,其巧
而喪心如此。康熙中,黃岡令劉公澤溥深惡之,議毀其廟,逐其人,胥吏有從其
教者,懲以重典,不旬日而上官下檄,反責以多事,蓋錢可通神也。雍正二年,
浙江制府滿公上言其惡,朝廷納之,禮部議覆:奉旨西洋人除留京辦事人員外,
其散處直隸各省者,應通行各該督撫轉飭各地方官,查明果系精通天文及有技能
者,起送至京效用,余俱遣至澳門安插。其從前曾經內務府給有印票者,盡行查
送內務府銷毀。其所造天主堂,令皆改為公所。凡誤入其教者,嚴為禁諭,令其
改行,如有仍前聚眾誦經者,從重治罪。地方官若不實心禁飭,或容隱不報,如
之。三月,奉通檄盡逐其人,以其堂為義學、公所,百年污穢,一旦洗濯,因喜
書其事”云云。按:此事在雍正初,至今剛逾百年,而其焰復張,甚為可恨,因
錄舊事,以正告夫當事主持者。
◎均賦
余藩牧吳中時,目擊田賦之重,曾有均田之議,旋以引疾歸里,未及上陳,
附見其說于《退庵隨筆》中。蓋亦國初人有此議,曾見其書,而忘其姓氏,既而
再四思之,此說究有難行,我朝一視同仁,究未便為此挹彼注茲之請,而同輩中,
亦有竊笑其迂者。近讀梁紹壬《秋雨庵隨筆》,所載一條,較為平允,臚陳原委,
亦更詳明,因亟錄之,以資決擇。其略曰:“江南之蘇、松,浙江之嘉、湖,江
西之南昌、袁、瑞等府,賦重于他處,人皆曰,此明太祖惡張士誠、陳友諒,因
而仇視其民也,而實不盡然。蓋其害實起于宋之官田,迨有明中葉,復攤官田
重賦并于民田,遂貽禍至今??脊偬铩⒚裉镏郑弑静幌嗤?,官田輸租,民
田納賦,輸租故額重,納賦故徵輕。宣和元年,浙西、平江諸州,積水新退,田
多曠業(yè),當時在廷計利諸臣,獻議募民耕種,官自收租,謂之官田,厥后加以籍
沒。蔡京、王黼、韓胄等,又充逾限三分之一之田盡屬之官,而官田于是乎浸
廣矣。沿及元世,相沿不革,元末張氏竊據(jù)有吳,又并元妃嬪親王之產入焉。明
祖滅張氏,其部下官屬田產,遍于蘇、松,明祖既怨張氏,又籍其田,并后所籍
富民田,悉照租額定賦稅。正統(tǒng)時,巡撫周忱奏請減官田額,又奏官田乞同民田
起科,部議格不行。嘉靖中,嘉興知府趙瀛,請以官田重賦,攤于民田而均之,
趙固以官田、民田,有同一丘而稅額懸殊,故創(chuàng)并則之議,不知官田自當減賦,
民田不可增賦,同時蘇、松亦仿其議,奏請允行,自是官田之名盡去,而民田概
加以重賦。我朝平定江南,以萬歷時額賦為準,時已無復有官、民之分,但官田
雖減,猶未為輕,民田既增,彌益其重,然則江右南昌、袁、瑞浮糧所以早蒙豁
免者,由官田名額未除,蘇、松、嘉、湖浮糧所以難邀蠲除者,以官田名額既去,
均于民田之賦,竟指定為正供,不復推求往時攤之故。韓世琦、慕天顏先后披
陳,卒格不行。雍正二年,特恩除蘇州額征銀三十萬兩,松汀十五萬兩;乾隆二
年,又除蘇州額征銀二十萬兩,民力固可稍舒,然舊額太重,雖屢減仍無益也。
如有為民請命者,誠能縷述其所以然之故,知宋不括官田,則無此重賦,明不攤
民田,則亦無此重賦,為今之計,莫若均賦一法;請即以蘇、松鄰壤,東接嘉、
湖,西連常、鎮(zhèn),相去不出三四百里,其間年歲豐歉,雨早溢,地方物產,人
工勤惰,皆相等也,以之較常、鎮(zhèn)賦額,則每畝浮加幾倍,宜查常、鎮(zhèn)之額,按
其最重者,定為蘇、松、嘉、湖之賦,則用以指陳入告,以普朝廷惠愛東南氓庶
之至意,則百世蒙其福矣。
◎斛制
今之官斛規(guī)制,口狹底闊,起于宋賈似道,元至元間,中丞崔言其式口狹
底闊,出入之間,盈虧不甚相遠,遂行于世,至今沿之不改。蓋斛口小,則斛面
或淺或滿,盈虧固自有限,所以杜作奸者,其法至善,賈雖奸相,而此一物規(guī)制,
固百世不可易也。
◎赦令
謝梅莊曰:自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其后孔明惜赦,孟光責赦,而文中子
乃甚其詞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狈蛏庹?,先王仁政之一,蓋愚民當創(chuàng)懲
之后,未必無悔悟之心,而人主除已往之愆,亦與民更始之義,但當以數(shù)為戒,
不必以無為美也。秦皇兩世,不聞有赦,唐德宗之季,十年不赦,而陸宣公、陽
道州皆死于貶所,此三主者,刑何嘗平哉!
◎科目
近日捐輸之例,層見疊出,無識者流,乃竊竊憂之,以為此風不止,必有礙
于科目,且恐將來廢科目之說,或由此而開,則斷斷不然。捐輸自捐輸,科目自
科目,不能舉一廢一,且恐轉瞬即有停捐輸之事,而終古必無廢科目之虞??筒?br/>
聞乾隆初有廢科目之疏乎?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疏云:“科舉而取,案格
而官,已非良法,況積弊已深,僥幸日眾,古人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
所當為之職事也,今之時文,徒空言而不適于用,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一;墨卷房
行,輾轉抄襲,贗辭詭說,蔓衍支離,以為茍可以取科第而止,此其不足以得人
者二;士子各占一經,每經擬題,多者不過百余,少者僅止數(shù)十,古人畢生治之
而不足,今則數(shù)月為之而有余,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三;表、判可以預擬而得,答
策就題敷衍,無所發(fā)明,此其不足以得人者四;且人材之盛衰,必于心術之邪正,
今之僥幸求售者,弊端百出,探本清源,應將考試條款改移而更張之,別思所以
遴拔真才實學之道”云云。奉旨飭議,時鄂文端公為首相,力持議駁云:“謹按,
取上之法,三代以上出于學,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
唐至今出于科舉??婆e之法,每代不同,而自明至今,則皆出于時文。三代尚矣,
漢法近古而終不能復占,自漢以后,累代變法不一,而及其既也,莫不有弊。九
品中正之弊,毀譽出于一人之口,至于賢愚不辨,閥閱相高,劉毅所云‘下品無
高門,上品無寒士’者是也??婆e之弊,詩賦則祗尚浮華而全無實用,明經則專
事記誦而文義不通,唐趙匡舉所謂‘習非所用,用非所習,當官少稱職吏’者是
也。時文之弊,則今舒赫德所陳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無弊,在乎因時而補
救之。蘇軾有言,觀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道在于責實。蓋能責賓,則雖由今
之道,而振作鼓舞,人才自可奮興;若專務循名,則雖高言復古,而法立弊生,
于造士終無所益。今舒赫德所謂時文、經義,以及表、判、策、論,皆為空言剿
襲而無所用者,此正不責實之過耳。夫凡宣之于口、筆之于書者,皆空言也,何
獨今之時文為然?且夫時文取士,自明至今殆四百年,人知其弊而守之不變者,
非不欲變,誠以變之而未有良法美意以善其后,且就此而責其實,則亦未嘗不適
于實用,而未可一概訾毀也。蓋時文所論,皆孔、孟之緒余,精微之奧旨,未有
不深明書理而得稱為佳文者,今徒見世之腐爛抄襲,以為無用,不知明之大家如
王鏊、唐順之、瞿景淳、薛應等,以及國初諸名人,皆寢食經書,冥搜幽討,
殫智畢精,殆于圣賢之義理,心領神會,融洽貫通,然后參之經史子集,以發(fā)其
光華,范之規(guī)矩準繩,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稱為文,雖曰小校,而文武干濟、英
偉特達之才,未嘗不出于其中。至于奸邪之人,迂懦之士,本于性成,雖不工文,
亦不能免,未可以為時藝咎。若今之抄襲腐爛,乃是積久生弊,不思力挽末流之
失,而轉咎作法之涼,不已過乎!即經義、表、判、策、論等,茍求其實,亦豈
易副?經文雖與《四書》并重,而積習相沿,慢忽既久,士子不肯專心肄習,誠
有如舒赫德所云,數(shù)月為之而有余者。今若著為令甲,非工不錄,則服習講求,
為益匪淺。表、判、策、論,皆加核實,則必淹洽乎詞章,而后可以為表;通曉
乎律令,而后可以為判;必有論古之識,斷古之才,而后可以為論;必通達古今,
明習時務,而后可以為策。凡此諸科,內可以見其本原之學,外可以驗其經濟之,
何一不切于士人之實用?何一不可見之于施為乎?必變今之法,行古之制,則將
治宮室,養(yǎng)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于是,軍旅謀于是。又將簡不率
教者,屏之遠方,終身不齒,毋乃徒為紛擾而不可行!又況人心不古,上以實求,
下以名應。興孝,則必有割股、廬墓以邀名者矣;興廉,則必有惡衣菲食、弊車
羸馬以飾節(jié)者矣。相率為偽,其弊尤繁,甚至借此虛名,以干進取,及乎蒞官之
后,盡反所為,至庸人之不若,此尤近日所舉孝廉方正中所可指數(shù),又何益乎!
若乃無大更改,而仍不過求之語言文字之間,則論、策今所見行,表者賦頌之流,
即詩賦亦未嘗盡廢,至于口問經義,背誦疏文,如古所為帖括者,則又僅可以資
誦習,而于文義多致面墻。其余若《三傳》科、史科、明(原誤為名)法、書學、
算、崇文、宏文生等,或駁雜蕪(原作無)紛,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圣學而
勵真才矣。則莫若懲循名之失,求責實之效,由今之道振作補救之為得也。我皇
上洞見取士源流,所降諭旨,纖悉畢照,司文衡、職課士者,果能實心仰體力除
積習,杜絕僥幸,將見數(shù)年之后,士皆束身《詩》、《禮》之中,潛心體用之學,
文風日盛,真才日出矣。然此亦特就文學而言耳,至于人之賢愚能否,有非文字
所能決定者,故立法取士,不過如是,而治亂盛衰初不由此,無俟更張定制為也。
舒赫德所奏,應毋庸議。”奏上,奉旨依議,科目之不廢者,鄂文端公之力也。
◎冗員
道光十二三年中,各直省皆奉敕裁汰冗員。直隸省自通判以下共裁去二十余
員。廣東省裁廉州府同知,肇慶府通判,高、廉兩府司獄,南海、番禺兩縣河泊
所大使,長寧、始興兩縣訓導。江南省裁江蘇華亭縣主簿一缺,所司水利,改歸
縣丞兼管;鎮(zhèn)江府照磨一缺,所司稽查渡江、救生船事,改歸鎮(zhèn)江府知府兼管;
金壇縣湖溪巡檢無巡防之實,江寧府照磨無專管事宜,揚州府檢校無專司之事,
均裁去;所有稽查邗溝閘座、督夫啟閉事宜,改歸揚州府經歷兼管。陜甘省裁丞
ヘ等官五員。江西省裁建昌府水利通判一缺,九江府督糧通判一缺,又撫州、袁
州、九江三府府磨,又武寧縣高坪司巡檢、新淦縣山司巡檢、德興縣白河司
巡檢三缺。又云貴省奏錦屏縣幅員偏小,所有知縣、典史、訓導,俱著裁汰,地
丁錢糧,就近改歸開泰縣管理,惟錦屏地方民、苗雜處,未便乏員,著改設錦屏
縣丞一員,仍歸開泰縣管轄,又裁磐石司巡檢一缺。又南河裁丹徒縣丞、儀征縣
閘官、如皋縣縣丞、興化縣縣丞。又南裁曲靖府同知,劍州所屬彌沙井鹽大使,
并曲靖、永昌、大理三照司獄,順寧府知事。又浙江裁紹興府北塘通判,衢州府
糧捕通判,杭州府屬之城北務,錢塘縣屬之西溪務,湖州、紹興二府司獄,寧波
府屬象山、趙岙巡檢,嚴州府屬建德縣縣丞。又長蘆裁蘆東、滄州運判一缺,歸
并天津運同;膠、萊運判一缺,歸并濱、樂運同;興國場大使一缺,歸豐財場兼
管;又登寧場大使一缺,信陽場大使一缺,并著鄰境壽樂場兼管。又湖南裁岳州
同知一缺,永順、常德兩府通判二缺,郴州、道州州判二缺,巡檢七缺,訓導六
缺。又福建裁縣丞二缺,司獄六缺,巡檢九缺,皆雜見邸報中。所裁已不為少,
然此外尚有不實不盡者,惟在各督撫大吏隨時察看辦理,亦撙節(jié)之一端,圣經所
謂生財大道,食之者寡,不得謂非當時之急務也。
近日銀貴錢賤,官民交困,群思補救之方計,惟有請鑄大錢,尚是通變宜民
之一法。余前在廣西撫任,即經切實上陳,為戶部議格不行。復緣江蘇撫任引疾
得請,附謝恩摺內上陳,則留中未發(fā)。近聞京中臺諫亦有請鑄大錢之摺,上曾向
樞廷索取余原摺呈覽,又聞此事已交各直省督撫悉心妥議,而迄未見有切實敷陳
者。昨安徽王曉林中丞植,向吳紅生太守索余兩次疏稿,余以第二疏即系申明前
疏未盡之意,且系留中之件,未便宣布,而第一疏已經部議,各省周知,因即錄
副與之,而索閱者愈多,遂鈔付手民如左以應之。其詞云:竊謂今日銀價之貴,
固由銀少,亦由錢多,錢非能真多也,由于私鑄之錢充斥,遂至銀、錢兩不得其
平。臣竊以為今日變通之計,莫如籌錢之有余,以補銀之不足,銀之產有限,銅
之產無窮,考《禹貢》“惟金三品”,銅實與金、銀并重,當王者貴,其貴賤之
權亦操之自上耳,上之權可以頃刻變人之貴賤,獨不可以頃刻變物之貴賤乎?古
者泉刀之設,皆取資于銅,周時圜法,輕重銖兩雖不可考,然觀其遺制,有徑尺
者,有數(shù)寸者,可知當千當百,自有等差,而歷代值錢法之窮,因之有大錢之制,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也。現(xiàn)在江、浙、閩、廣東南數(shù)省,習用洋錢,即外國之大
錢也,不過取其輕利便于交易耳。今若鑄為大錢,其利用即與洋錢無異,與其用
外國之大錢,何如用中國之大錢!惟利之所在,私鑄在所必防,然防大錢之私鑄,
較之防小錢為易,但須輪廓分明,刻畫工致,磨洗淳凈,多用清、漢文以經緯其
間,品愈貴者,其制愈精,則偽造者不難立辨,即如今日洋錢有洋鑄、土鑄之分,
民間一目了然,則大錢之官鑄、私鑄,又何難了如指掌?且錢質精好,工本不輕,
私鑄者無從獲利,即可不禁而自止。然后將民間舊有私鑄之小錢,隨地設局收買,
以備改鑄大錢之用。其大錢之等差,或酌用當十、當五十,及當百、當五百、當
千,分為五品,仍令與制錢相輔而行。查現(xiàn)在一錢之重,不過一錢二分,惟當十
大錢不必用十錢之銅,當百大錢不必用百錢之銅,制造雖精而工本不致過費,銅
亦日見有余。此法一行,將民間舊積之私錢并外國所來之洋錢,皆當自廢。查新
疆錢法,舊以五十普兒為一騰格,今定以百普兒為一騰格,每騰格直銀一兩,即
合于古者當十之大錢,當日定制,似即因銀少之故,迄今行之,并無格礙難通,
則內地又何妨仿照辦理。臣愚昧之見,所論似駭聽聞,然于古有據(jù),于今為宜,
誠使大錢之法一行,則天下之銅皆將與銀同貴,可使旬日一月之間財源驟裕,何
慮而不出此?或謂大錢之行,后必有弊,此則全視乎行法之人,即如捐例之開,
亦孰敢保其無弊?應請飭下親信重臣,會同部臣,博考舊章,從長計議。凡立法
不能無弊,而理財全在用人,得其人則弊自輕而利自重,否,則如廣東之六百萬
銀,徒以資寇而毫不見功,豈不重可惜哉!
◎請行鈔法
昨聞有請以人家赤金濟銀之不足,并申金器首飾之禁者,尚未知部議如何,
余謂銀雖不足而金則如故,若并此而括索之,藏富于民之謂何?且今日之漏卮,
病在通銀于夷,然其事未嘗不繁重難行,若變?yōu)橥ń鹩谝?,則簡便莫過于此,其
勢將有莫之能御者矣。于是又有以開礦為生財之源者,又有以行貝為助銀之用者,
而非常之原,黎民懼焉,無已,則不如請行鈔法之為便。行大錢有利而不能無弊,
行鈔法亦有利而不能無弊,而集事之易,鈔法較勝于大錢。憶余官京師時,聞蔡
生甫學士以奏請行鈔鐫秩,嘗惜其不知本朝故事。伏查皇朝《三通》中,備載順
治八年曾造鈔十二萬有奇,至十八年因國用充裕而止,學士不知考此,而但泛引
明制,于議實疏然。即前明十便之說,未始不“犁然有當于人心”:一曰造之之
本省,二曰行之之途廣,三曰赍之也輕,四曰藏之也簡,五曰無成色之好丑,六
曰無稱兌之輕重,七曰無工匠之奸偷,八曰無盜賊之窺伺,九曰不用錢,用鈔,
則銅悉可以鑄軍器,十曰鈔法行,則民間貿易不用銀,天下之銀可盡入內庫。真
乃十全善法,何不可行?語云:“窮則變,變則通?!被蜃?yōu)榇箦X,或變?yōu)殁n法,
實為今日之亟務,皆足以充財用而致富強,若長守而不變,則不但不能通,且恐
不知所屆矣。近在江南讀王亮生學博所撰《錢幣芻言》,至詳且確,謝默卿郡丞
又穩(wěn)括為《鈔貫說》,至簡而明,皆可坐而言、起而行者。成書具在,毋庸贅述,
惟近許辛木農部又著《鈔幣論》以辟之,則不過斗妍騁巧于文字間,不得謂后起
者勝矣。
◎開礦議
礦利之興古矣,《周禮》有[A040]人之職,[A040]即礦也,“掌金、玉、錫、
石之地,而為之厲禁以守。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巡其禁令?!贝思?br/>
后代廠稅之始?!稘h書地理志》言朱提山、益州山皆出銀,后魏延昌中,有司奏
長安驪山有銀礦,又恒州白登山有銀礦,唐貞觀初,侍御權萬紀奏宣、饒二州銀
大發(fā),采之歲可得數(shù)百萬,東漢劉承鈞國用日削,五臺山僧繼容募民鑿山,取礦
烹銀以輸,劉氏賴以足用。宋太宗至道末,天下歲入銀十四萬余兩,真宗天禧末,
天下歲入銀八十八萬余兩,神宗元豐初元,冶銀二十一萬余兩,金世宗大定間,
許民采銀,二十分取一為稅。明洪武間,陜西商縣有鳳凰山銀坑八所,福建尤溪
縣有銀屏山坑冶八所,浙江溫、處等屬有銀場,永樂間福建浦城縣有馬鞍等銀坑
三所,貴州有葛溪銀場,南(此下疑脫一“有”字)大理銀冶,萬歷間歲有進
礦稅銀三百余萬兩。今人無不言開礦有害者,大都鑒于前明之用宦官監(jiān)收礦稅耳,
不知委用宦官,則凡事皆有害,何獨開礦?我朝康熙五十二年,大學士、九卿議
禁開礦,上諭曰:“天地自然之利,當與民共之,不當以無用棄之,要在地方處
置得宜,毋致生事。”又乾隆四年兩廣總督奏英德縣銅坑煉出銀,該縣洪祭礦
出銀過多,請封閉,上諭曰:“銀亦天地間自然之利,可以便民,何必封禁?”
煌煌圣諭,仁義并行,固不欲興利以擾民,亦未嘗閉地而塞利。嘉慶年間,英煦
齋師亦嘗抗疏云:“中國銀有日減,無日增,安得不短絀?則莫如取諸礦廠,或
官為經理,或任富商經理,即使官吏難保侵漁,富商或飽囊橐,總系取棄置之物,
以濟生民之用。且可養(yǎng)贍窮民,雖聚集多人,而多人即藉以謀生,未始無益?!?br/>
皆通達政體之言,非迂儒所能識,斯固籌國用者所宜體察而施行也。
◎行貝議
行貝之議,尤駭聽聞,特齊民狃于目前習而不察耳。今民間貴重之物,皆曰
貨寶,貿易之事,皆曰買賣,其字無不從貝,可見古時通行之物,至今尚不能沒
其名??悸氊愔?,自夏時已然,《儀禮》之“江貝”,鄭氏注云:“貝,古以
為貨?!被笇挕尔}鐵論》云:“夏時以元貝?!敝^夏以貝為幣也?!稘h書食貨志》:
大貝四寸八分以上,壯貝三寸六分以上,幺貝二寸四分以上,小貝寸二分以上,
不盈寸二分者不得為朋。又分貝貨為五品。大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
壯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五十;幺貝以二枚為一朋,直三十;小貝以二枚為一朋,
直十;不盈寸二分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是謂貨貝五品。至秦始廢貝用錢,漢
時猶錢、貝并用,晉以后遂不行至今。竊謂物之貴賤,視乎人之所尚,若果行貝,
則上以是令,下以是聽,即與銀同。近人有用貝五美之說,其一曰遵圣,贊曰:
貝之為物,載于圣經,今日用之,先民是程;二曰復古,贊曰:貝之為物,中古
所寶,今日用之,行古之道;三曰有文,贊曰:銀曰紋銀,貝曰文貝,美在其中,
采發(fā)于外;四曰無偽,贊曰:鈔之難行,人為易偽,貝出于水,實生于地;五曰
便民,贊曰:錢重銀輕,可以致遠,貝亦如銀,便于流轉,數(shù)語盡之矣。
◎英夷
英夷初至中國,未嘗不馴謹,自道光二十年以后,始逐漸驕肆,名為恭順,
實全無恭順之心,嘗與云臺師談及往事,師深為扼腕,曰:“尚記得嘉慶二十二
年,我為兩廣總督時,首以嚴馭夷商、洋商為務,蓋洋商受英夷之利益,英
夷即仗洋商之庇護,因此愈加傲黠不馴,我每遇事裁抑之。時英船在黃浦與民
人爭水,用鳥槍擊死民人,我嚴飭洋商,必得兇犯方登船,而此犯即拔刀自刎死。
又弗闌哂國夷人打死民婦,我立獲兇犯,照例絞決抵罪。道光初,英夷有
護貨之兵船,在伶仃山用槍擊死小民二人,我飭洋商向英國大班勒取兇手,大
班詭言只能管貿易事務,兵船有兵頭,職分較大,我令不能行于彼。我旋飭傳諭
兵頭,兵頭復詭稱夷人亦有被民傷重欲死者多人,欲以相抵,我察其詭詐,傳諭
大班,如不獻出兇手,即封艙停止貿易。大班又稱實不能獻出兇手,無可如何,
情愿停貿易。時兵船已詭避在外洋,將匝月,我持之益堅,大班乃率各夷人全下
黃浦大船,稟稱無可如何,只好全幫回國,不做買賣。我發(fā)印諭,言爾愿回即回,
天朝并不重爾等貨稅。于是英國大貨船二十余號,收拾篷桅,作為出口之勢,
仍上稟云:大人既許回國,何以炮臺上又設兵炮?我又加印諭,言虎門炮臺本是
終年常設,并非此時待爾等出口欲加轟擊,且天朝示人以大公,豈有許爾等回國
復行追擊之事。于是各船不得已而出口,復又旋轉在外洋校椅灣,停泊多時,而
其兵船遂真遠遁矣。未幾,大班又稟兵船不知何時遠遁,我等實愧無能,大人如
準入口貿易,固是恩典,否則亦只好回國等語,而洋商亦代為稟求,并令大班寄
稟回國,告知國王,下次貨船來粵,定將兇犯縛來,方準入口,否則不準。大班
亦同此稟求,我始應允。直至三年春,始照舊開艙通貨。此事冬末春初,凡夷商
人等皆惶惶,言關稅必由此大缺,且恐別滋事端,城中各官亦有為緩頰者,我一
人力持,以謂國體為重,貨稅為輕,索兇理長,斷不可受其欺脅。并飭其以后兵
船不許復來,非是護貨,適以害貨等印諭。及四、五年貨船來粵,稟稱前此犯事
兵船不敢回國,委不知向何處逃散,無從尋獲,而四、五、六年間此種兵船亦實
不復至,我對眾曰:此所謂‘可欺以其方’也。自我去粵后,兵船復來,門人盧
厚山亦仿我之意行之,時有褒嘉之旨云:‘玩則懲之,服則舍之,尚合機宜,不
失國體也?!劥撕笪┝稚倌露讲恳嗍卮朔?,而情事頓殊,為之慨然而已!”
◎鴉片
近日英夷就撫而雅片之禁漸弛,漏卮之弊愈不可稽,于是留心國計者僉議,
請令各直省普種罌粟花,使中原之鴉片益蕃,則外洋自無可居奇之貨,且罌粟漿
之成鴉片,其毒究不如烏土、白皮之甚,則吸煙者之害亦不甚深,可以逐漸挽救,
其用心可謂苦矣,其設想亦可謂周矣,然究非政體之所宜,即陳奏亦恐難邀俞允。
愚謂為今之計,則不如仍用前許青士太常所奏,甚可行也。按道光十六年四月太
常寺少卿許乃濟一摺,奉旨交廣東大吏會同妥議,不知彼時如何覆奏,未見施行。
今節(jié)錄其原摺如左,以備采擇。云:為鴉片例禁愈嚴,流弊愈大,應請變通辦理
事。竊照鴉片煙本屬藥材,其性能提神止泄辟瘴,見于李時珍《本草綱目》。本
名阿芙蓉,惟吸食必應其時,謂之上引,則廢時失業(yè),莫此為甚。甚者氣弱中干,
而灰齒黑,有明知其害而不能自己者,誠不可不嚴加厲禁,以杜惡習也。查鴉片
煙之品有三,一曰烏土,一日白皮,一曰紅皮,皆英咭利屬國所出,乾隆以
前海關則例列入藥材項下,每百斤稅銀三兩。其后遂入例禁,嘉慶初年食鴉片者,
罪以枷杖,今遞加至徒流絞候各重典,而食者愈多,幾遍天下。乾隆以前鴉片入
關,稅后,交付洋行兌換茶葉等項;今以功令森嚴,不敢公然易貨,皆用銀私售,
嘉慶年間每歲約來數(shù)百箱,近竟多至二萬余箱,烏土為上,每箱約洋銀八百元,
白皮次之,約洋銀六百元,紅皮又次之,約洋銀四百元,歲售銀一千數(shù)百萬元。
以庫平紋銀七錢計算,歲耗數(shù)銀總在一千萬兩以上,由是洋銀有出無入矣。夫以
中國易盡之藏,填海外無窮之壑,日增月益,貽害將不可言?;蛴^夷人之互市,
為拔本塞源之計,在中朝原不惜捐此百余萬兩之稅銀,然西洋諸國通市者千有余
年,販鴉片者惟英咭利耳,乃因英咭利而概絕諸國之互市,則瀕海數(shù)十
萬眾恃通商為生計者,將何以處之?且夷船在大洋外隨地可以擇島成廛,內洋商
船皆得轉致,又從何而絕之?比歲夷船周歷閩、浙、江南、山東、天津、奉天各
???,其意即在銷售鴉片,雖經各地方官隨時驅逐,然聞私售之數(shù)亦已不少,是
但絕粵海之互市,而不能止私貨之不來。且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藉以為利,法
愈峻,則胥役之賄賂愈豐,棍徒之計謀愈巧。道光元年兩廣督臣阮元,曾嚴辦澳
門屯戶葉恒澍夷商一案,繼任督臣盧坤,亦曾拿獲梁昌榮一案,起出煙泥一萬四
千余個,格殺生擒者共數(shù)十人,并將窯口匪徒姚九、區(qū)寬等籍產入官,查辦非不
認真,而此害終不能戢。蓋匪徒之畏法,不如其騖利,揆其鬼蜮技倆,法令亦有
時而窮。更有內外匪徒冒充官差,以搜查鴉片為名,乘機搶奪,良民受累不堪。
此等流弊皆起自嚴禁以后。究之食鴉片者,率皆浮惰無志不足輕重之輩,亦有逾
耆艾而食此者,不盡促人壽命,海內生齒日繁,斷無減耗戶口之虞,而歲竭中國
之脂膏,則不可不早為之計。閉關不可,徒法不行,計惟仍用舊例,準夷商將鴉
片照藥材納稅,入關后,只準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夷人納稅之費,輕于行
賄,諒彼亦必樂從。洋銀應照紋銀一體禁其出洋,有犯被獲者,鴉片銷毀,銀兩
充公。至文武員弁、士子兵丁,或效職趨公,或儲材待用,豈可聽其沾染惡習,
至蹈廢時失業(yè)之愆!惟用法過嚴,轉恐互相容隱,如有官員、士子、兵丁私食者,
應請立即斥革,免其罪名,寬之正所以嚴之也。該管上司及統(tǒng)轄各官有知而故縱
者,仍分別查議。其民間販賣吸食者,一概勿論?;蛞沙诮谡w有關,不知觴
酒、衽席,皆可戕生,附子、烏頭,豈無毒性,從未聞有禁之者,且弛禁僅屬愚
賤無事之流,若官員、士子、兵丁,仍不在此數(shù),似無傷于政體。而以貨易貨,
每年可省中原千萬余金之偷漏,孰得孰失,其事了然。倘復瞻顧遲回,徒循虛事,
誠恐鴉片終難禁絕,必待日久民窮財匱而始轉計,則已悔不可追。謹以上聞,伏
乞密飭粵省督撫及海關監(jiān)督,確查以上各情節(jié),如果屬實,速議變通辦理章程,
以杜漏卮而裕國計。臣不勝惶悚待命之至。
◎水雷
粵東近傳咪利堅國夷官創(chuàng)造水雷之法,遣善泅水者潛至敵人船底,借水
激火,迅發(fā)如雷,雖極堅厚之船,罔不破碎?;浭⊙笊膛诵照呷绶ㄖ圃?,凡九閱
月而成,曾經將水雷器具二十副赍京,恭呈御覽,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奉旨交直
隸總督、天津總兵會同演試,旋據(jù)覆奏:于九月在天津大沽??跁菰?,用徑
八寸長丈六杉木四層扎成木筏,安于海面,墜定錨纜,將吃藥一百二十斤水雷送
至筏底,系定引繩,拔塞后待時四分許,轟然一聲,激起半空,將木筏擊散,碎
木隨煙飛起,其海面水勢亦圍圓激動,洵為火攻利器云云。并纂成《火雷圖說》
進呈刊布。竊謂此器甚好,非夷人之巧心莫能創(chuàng)造,非洋商之厚力,亦莫能仿成,
惟是大海茫茫,波濤洶涌,此器如何能恰到敵船之底,又恰能使敵船渾然罔覺,
坐待轟擊,則皆非瞀儒淺識之所敢知矣。
◎炮考
《歸田瑣記》中有《說炮》一條,頗中今日情弊,而炮之緣起,未之詳也,
或以為問,余乃摭拾所見各書告之曰:炮字俗作包,潘安仁《閑居賦》“炮石
雷駭”,其最先見者矣,李注:“炮石,今之拋石也?!比弧墩f文》無“炮”字,
“”字注云:“建大木置石其上,發(fā)機以追敵?!笔窃S氏以“”為“炮”。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fā)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炮。”自后人有火炮之制,俗遂
從火作“炮”字,非也?;鹋谥茫家娪谒螚钊f里《海蝤船賦》,序云:“宋
紹興三十一年,金兵欲濟江,虞允文伏舟七寶山,舟中發(fā)一霹靂墜炮,墜水中,
硫磺得水,火自跳出,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霞,瞇其人馬之目,金兵大敗?!比淮?br/>
乃紙炮,用石灰以瞇目,非以炮子為攻擊之具也。炮之用鐵,始于金,名曰震天
雷。以火炮攻城,始于元世祖得回回所獻新炮,以攻破襄陽,名曰襄陽炮。明永
樂間平交址,始得神機槍炮法,至嘉靖二年,佛郎機寇廣州,指揮柯榮御之,賊
敗遁,官軍獲其二舟,得其炮,即名為佛郎機,詳見《明史紀》。又《兵志》云:
“佛郎機炮式,以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數(shù)百斤。”炮之用銅,
始見于此。至我朝天聰五年,始造紅衣大炮,名曰天佑助威大將軍,崇德八年,
又造神威大將軍炮,康熙十五年,又造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康熙二十八年,又造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詳見《皇朝禮器圖式》。造火藥法,《百金方》中所載
頗詳,蓋硝、磺、炭三者,皆須研得極細,必搗至萬杵以外,愈多愈好,炭用柳
條,以細如筆管者為妙,必去皮去節(jié),帶皮則煙多,有節(jié)則易炸也。制好后,必
須放手心燃之,藥去而手心不覺熱者,方為合式。余提兵上海時,蘇州局員來繳
新制火藥,余嫌其未凈,令以手心試之,委員皆縮手不前,曰:“前繳藥時,皆
不如是?!庇嘣唬骸按嗽嚮鹚幎ǚㄒ?,然則前此收藥之皆不如法可知矣?!币蝰g
回,令其再搗,再繳時,以白紙鋪棹上試之,藥去而紙絕不燒,于是眾始嘆服云。
◎天主教
湖北黃崗吳德芝有《天主教書事》一篇云:“西洋國天主教,前未之有也。
明季,其國人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先后來中國,人多信之。其術長于推步象
緯,使之治歷,頗有奇驗,又善作奇技淫巧及燒煉金銀法,故不耕織而衣食自裕。
浸假延蔓,各直省郡邑建立大廟,曰天主堂,宏麗深邃,人不敢窺,而各以一西
人主之。細民愿歸之者,必先自斧其祖先神主及五祀神位,而后主者受之,名曰
吃教人,按一名與白銀四兩,榜其門以赤紙,上畫一長圈,中列十字架、刀、錐、
鉤、槊等器?;蛟唬浩渌钌褚皂菟?,故門畫磔器也。每月朔望,男女齊集堂中,
ト門誦經,及暮始散。有疾病不得如常醫(yī)藥,必其教中人來施針炙,婦女亦倮體
受治。死時主者遣人來殮,盡驅死者血屬,無一人在前,方扃門行殮,殮畢,以
膏藥二紙掩尸目,后裹以紅布囊,曰衣胞,紉其項以入棺?;蛟唬航铓毷乱载谒?br/>
人睛,作煉銀藥,生前與銀四兩,正為此也,故死時不使聞知。若不聽其殮法者,
謂之叛教,即令多人至其家,凌辱百計,權四兩之子母而索之。窮民惑于此,每
墮其術中,而士大夫之嗜利無恥者,皆幸其煉術可得,相與尊信之,稱之曰西儒,
而其主如所在地方,必與其長吏相結,厚饋遺,有事則官長徇庇之,以故其教益
張。所刻《口鐸》一書,其言謂萬物主于天,而天又主于天主,一概圜壇方澤、
光岳祀典、宗廟祖考,皆極其唾罵,而惟一心致敬天主。又言自無始以來,倘非
有天主操持焉,則天久傾頹、地久翻覆矣。又言天主之神,則生于漢哀帝十四年,
其說之狂悖如此。工繪畫,雖刻本亦奇絕,一幀中煙云人物,備諸變態(tài),而尋其
理,皆世俗橫陳圖也。又能制物為倮婦人,肌膚、骸骨、耳目、齒舌、陰竅無一
不具,初折疊如衣物,以氣吹之,則柔軟溫暖如美人,可擁以交接如人道,其巧
而喪心如此。康熙中,黃岡令劉公澤溥深惡之,議毀其廟,逐其人,胥吏有從其
教者,懲以重典,不旬日而上官下檄,反責以多事,蓋錢可通神也。雍正二年,
浙江制府滿公上言其惡,朝廷納之,禮部議覆:奉旨西洋人除留京辦事人員外,
其散處直隸各省者,應通行各該督撫轉飭各地方官,查明果系精通天文及有技能
者,起送至京效用,余俱遣至澳門安插。其從前曾經內務府給有印票者,盡行查
送內務府銷毀。其所造天主堂,令皆改為公所。凡誤入其教者,嚴為禁諭,令其
改行,如有仍前聚眾誦經者,從重治罪。地方官若不實心禁飭,或容隱不報,如
之。三月,奉通檄盡逐其人,以其堂為義學、公所,百年污穢,一旦洗濯,因喜
書其事”云云。按:此事在雍正初,至今剛逾百年,而其焰復張,甚為可恨,因
錄舊事,以正告夫當事主持者。
◎均賦
余藩牧吳中時,目擊田賦之重,曾有均田之議,旋以引疾歸里,未及上陳,
附見其說于《退庵隨筆》中。蓋亦國初人有此議,曾見其書,而忘其姓氏,既而
再四思之,此說究有難行,我朝一視同仁,究未便為此挹彼注茲之請,而同輩中,
亦有竊笑其迂者。近讀梁紹壬《秋雨庵隨筆》,所載一條,較為平允,臚陳原委,
亦更詳明,因亟錄之,以資決擇。其略曰:“江南之蘇、松,浙江之嘉、湖,江
西之南昌、袁、瑞等府,賦重于他處,人皆曰,此明太祖惡張士誠、陳友諒,因
而仇視其民也,而實不盡然。蓋其害實起于宋之官田,迨有明中葉,復攤官田
重賦并于民田,遂貽禍至今??脊偬铩⒚裉镏郑弑静幌嗤?,官田輸租,民
田納賦,輸租故額重,納賦故徵輕。宣和元年,浙西、平江諸州,積水新退,田
多曠業(yè),當時在廷計利諸臣,獻議募民耕種,官自收租,謂之官田,厥后加以籍
沒。蔡京、王黼、韓胄等,又充逾限三分之一之田盡屬之官,而官田于是乎浸
廣矣。沿及元世,相沿不革,元末張氏竊據(jù)有吳,又并元妃嬪親王之產入焉。明
祖滅張氏,其部下官屬田產,遍于蘇、松,明祖既怨張氏,又籍其田,并后所籍
富民田,悉照租額定賦稅。正統(tǒng)時,巡撫周忱奏請減官田額,又奏官田乞同民田
起科,部議格不行。嘉靖中,嘉興知府趙瀛,請以官田重賦,攤于民田而均之,
趙固以官田、民田,有同一丘而稅額懸殊,故創(chuàng)并則之議,不知官田自當減賦,
民田不可增賦,同時蘇、松亦仿其議,奏請允行,自是官田之名盡去,而民田概
加以重賦。我朝平定江南,以萬歷時額賦為準,時已無復有官、民之分,但官田
雖減,猶未為輕,民田既增,彌益其重,然則江右南昌、袁、瑞浮糧所以早蒙豁
免者,由官田名額未除,蘇、松、嘉、湖浮糧所以難邀蠲除者,以官田名額既去,
均于民田之賦,竟指定為正供,不復推求往時攤之故。韓世琦、慕天顏先后披
陳,卒格不行。雍正二年,特恩除蘇州額征銀三十萬兩,松汀十五萬兩;乾隆二
年,又除蘇州額征銀二十萬兩,民力固可稍舒,然舊額太重,雖屢減仍無益也。
如有為民請命者,誠能縷述其所以然之故,知宋不括官田,則無此重賦,明不攤
民田,則亦無此重賦,為今之計,莫若均賦一法;請即以蘇、松鄰壤,東接嘉、
湖,西連常、鎮(zhèn),相去不出三四百里,其間年歲豐歉,雨早溢,地方物產,人
工勤惰,皆相等也,以之較常、鎮(zhèn)賦額,則每畝浮加幾倍,宜查常、鎮(zhèn)之額,按
其最重者,定為蘇、松、嘉、湖之賦,則用以指陳入告,以普朝廷惠愛東南氓庶
之至意,則百世蒙其福矣。
◎斛制
今之官斛規(guī)制,口狹底闊,起于宋賈似道,元至元間,中丞崔言其式口狹
底闊,出入之間,盈虧不甚相遠,遂行于世,至今沿之不改。蓋斛口小,則斛面
或淺或滿,盈虧固自有限,所以杜作奸者,其法至善,賈雖奸相,而此一物規(guī)制,
固百世不可易也。
◎赦令
謝梅莊曰:自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其后孔明惜赦,孟光責赦,而文中子
乃甚其詞曰:“無赦之國,其刑必平?!狈蛏庹?,先王仁政之一,蓋愚民當創(chuàng)懲
之后,未必無悔悟之心,而人主除已往之愆,亦與民更始之義,但當以數(shù)為戒,
不必以無為美也。秦皇兩世,不聞有赦,唐德宗之季,十年不赦,而陸宣公、陽
道州皆死于貶所,此三主者,刑何嘗平哉!
◎科目
近日捐輸之例,層見疊出,無識者流,乃竊竊憂之,以為此風不止,必有礙
于科目,且恐將來廢科目之說,或由此而開,則斷斷不然。捐輸自捐輸,科目自
科目,不能舉一廢一,且恐轉瞬即有停捐輸之事,而終古必無廢科目之虞??筒?br/>
聞乾隆初有廢科目之疏乎?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疏云:“科舉而取,案格
而官,已非良法,況積弊已深,僥幸日眾,古人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
所當為之職事也,今之時文,徒空言而不適于用,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一;墨卷房
行,輾轉抄襲,贗辭詭說,蔓衍支離,以為茍可以取科第而止,此其不足以得人
者二;士子各占一經,每經擬題,多者不過百余,少者僅止數(shù)十,古人畢生治之
而不足,今則數(shù)月為之而有余,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三;表、判可以預擬而得,答
策就題敷衍,無所發(fā)明,此其不足以得人者四;且人材之盛衰,必于心術之邪正,
今之僥幸求售者,弊端百出,探本清源,應將考試條款改移而更張之,別思所以
遴拔真才實學之道”云云。奉旨飭議,時鄂文端公為首相,力持議駁云:“謹按,
取上之法,三代以上出于學,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
唐至今出于科舉??婆e之法,每代不同,而自明至今,則皆出于時文。三代尚矣,
漢法近古而終不能復占,自漢以后,累代變法不一,而及其既也,莫不有弊。九
品中正之弊,毀譽出于一人之口,至于賢愚不辨,閥閱相高,劉毅所云‘下品無
高門,上品無寒士’者是也??婆e之弊,詩賦則祗尚浮華而全無實用,明經則專
事記誦而文義不通,唐趙匡舉所謂‘習非所用,用非所習,當官少稱職吏’者是
也。時文之弊,則今舒赫德所陳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無弊,在乎因時而補
救之。蘇軾有言,觀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道在于責實。蓋能責賓,則雖由今
之道,而振作鼓舞,人才自可奮興;若專務循名,則雖高言復古,而法立弊生,
于造士終無所益。今舒赫德所謂時文、經義,以及表、判、策、論,皆為空言剿
襲而無所用者,此正不責實之過耳。夫凡宣之于口、筆之于書者,皆空言也,何
獨今之時文為然?且夫時文取士,自明至今殆四百年,人知其弊而守之不變者,
非不欲變,誠以變之而未有良法美意以善其后,且就此而責其實,則亦未嘗不適
于實用,而未可一概訾毀也。蓋時文所論,皆孔、孟之緒余,精微之奧旨,未有
不深明書理而得稱為佳文者,今徒見世之腐爛抄襲,以為無用,不知明之大家如
王鏊、唐順之、瞿景淳、薛應等,以及國初諸名人,皆寢食經書,冥搜幽討,
殫智畢精,殆于圣賢之義理,心領神會,融洽貫通,然后參之經史子集,以發(fā)其
光華,范之規(guī)矩準繩,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稱為文,雖曰小校,而文武干濟、英
偉特達之才,未嘗不出于其中。至于奸邪之人,迂懦之士,本于性成,雖不工文,
亦不能免,未可以為時藝咎。若今之抄襲腐爛,乃是積久生弊,不思力挽末流之
失,而轉咎作法之涼,不已過乎!即經義、表、判、策、論等,茍求其實,亦豈
易副?經文雖與《四書》并重,而積習相沿,慢忽既久,士子不肯專心肄習,誠
有如舒赫德所云,數(shù)月為之而有余者。今若著為令甲,非工不錄,則服習講求,
為益匪淺。表、判、策、論,皆加核實,則必淹洽乎詞章,而后可以為表;通曉
乎律令,而后可以為判;必有論古之識,斷古之才,而后可以為論;必通達古今,
明習時務,而后可以為策。凡此諸科,內可以見其本原之學,外可以驗其經濟之,
何一不切于士人之實用?何一不可見之于施為乎?必變今之法,行古之制,則將
治宮室,養(yǎng)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于是,軍旅謀于是。又將簡不率
教者,屏之遠方,終身不齒,毋乃徒為紛擾而不可行!又況人心不古,上以實求,
下以名應。興孝,則必有割股、廬墓以邀名者矣;興廉,則必有惡衣菲食、弊車
羸馬以飾節(jié)者矣。相率為偽,其弊尤繁,甚至借此虛名,以干進取,及乎蒞官之
后,盡反所為,至庸人之不若,此尤近日所舉孝廉方正中所可指數(shù),又何益乎!
若乃無大更改,而仍不過求之語言文字之間,則論、策今所見行,表者賦頌之流,
即詩賦亦未嘗盡廢,至于口問經義,背誦疏文,如古所為帖括者,則又僅可以資
誦習,而于文義多致面墻。其余若《三傳》科、史科、明(原誤為名)法、書學、
算、崇文、宏文生等,或駁雜蕪(原作無)紛,或偏長曲技,尤不足以崇圣學而
勵真才矣。則莫若懲循名之失,求責實之效,由今之道振作補救之為得也。我皇
上洞見取士源流,所降諭旨,纖悉畢照,司文衡、職課士者,果能實心仰體力除
積習,杜絕僥幸,將見數(shù)年之后,士皆束身《詩》、《禮》之中,潛心體用之學,
文風日盛,真才日出矣。然此亦特就文學而言耳,至于人之賢愚能否,有非文字
所能決定者,故立法取士,不過如是,而治亂盛衰初不由此,無俟更張定制為也。
舒赫德所奏,應毋庸議。”奏上,奉旨依議,科目之不廢者,鄂文端公之力也。
◎冗員
道光十二三年中,各直省皆奉敕裁汰冗員。直隸省自通判以下共裁去二十余
員。廣東省裁廉州府同知,肇慶府通判,高、廉兩府司獄,南海、番禺兩縣河泊
所大使,長寧、始興兩縣訓導。江南省裁江蘇華亭縣主簿一缺,所司水利,改歸
縣丞兼管;鎮(zhèn)江府照磨一缺,所司稽查渡江、救生船事,改歸鎮(zhèn)江府知府兼管;
金壇縣湖溪巡檢無巡防之實,江寧府照磨無專管事宜,揚州府檢校無專司之事,
均裁去;所有稽查邗溝閘座、督夫啟閉事宜,改歸揚州府經歷兼管。陜甘省裁丞
ヘ等官五員。江西省裁建昌府水利通判一缺,九江府督糧通判一缺,又撫州、袁
州、九江三府府磨,又武寧縣高坪司巡檢、新淦縣山司巡檢、德興縣白河司
巡檢三缺。又云貴省奏錦屏縣幅員偏小,所有知縣、典史、訓導,俱著裁汰,地
丁錢糧,就近改歸開泰縣管理,惟錦屏地方民、苗雜處,未便乏員,著改設錦屏
縣丞一員,仍歸開泰縣管轄,又裁磐石司巡檢一缺。又南河裁丹徒縣丞、儀征縣
閘官、如皋縣縣丞、興化縣縣丞。又南裁曲靖府同知,劍州所屬彌沙井鹽大使,
并曲靖、永昌、大理三照司獄,順寧府知事。又浙江裁紹興府北塘通判,衢州府
糧捕通判,杭州府屬之城北務,錢塘縣屬之西溪務,湖州、紹興二府司獄,寧波
府屬象山、趙岙巡檢,嚴州府屬建德縣縣丞。又長蘆裁蘆東、滄州運判一缺,歸
并天津運同;膠、萊運判一缺,歸并濱、樂運同;興國場大使一缺,歸豐財場兼
管;又登寧場大使一缺,信陽場大使一缺,并著鄰境壽樂場兼管。又湖南裁岳州
同知一缺,永順、常德兩府通判二缺,郴州、道州州判二缺,巡檢七缺,訓導六
缺。又福建裁縣丞二缺,司獄六缺,巡檢九缺,皆雜見邸報中。所裁已不為少,
然此外尚有不實不盡者,惟在各督撫大吏隨時察看辦理,亦撙節(jié)之一端,圣經所
謂生財大道,食之者寡,不得謂非當時之急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