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人們做某件事情或采取某種行動的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就是滿足其內心的某種滿足感。如果他所從事的這件事情,或者他采取的這種行動,不能給行動主體帶來一定的滿足感、愉悅感,就會使其感到厭煩、無聊,甚至覺得受到束縛,或感到痛苦。試想,有誰面對自己從內心就感到討厭的事情,依然會充滿激情地去做呢?無法獲得內心的滿足,就無法激發(fā)自身的動機,不想去做,或者即使做也是敷衍的、應付的,怎么可能做好?
有一個煙癮很大的人,他一直都想戒煙,但是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總是過一段時間以后,他就不能夠控制,又開始復吸。很多時候,當他再想吸煙時,就會給自己找出若干的理由,說服自己沒有必要這么折磨自己。結果戒煙戒了一年多,卻沒有一點效果。他的親戚朋友對他也是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
最后在一位心理學家的幫助下,這個有著嚴重煙癮的人居然真的不再吸煙,堅持了很久,并慢慢把煙給戒了。那么這位心理學家使用了什么樣的神奇方法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心理學家只給他看了兩張照片,一張是不吸煙的健康人的肺,一張是因為吸煙而患有肺癌的人的肺??粗缓窈竦慕褂透采w和損壞的肺,有嚴重煙癮的人被震撼了,他什么也沒有說就離開了。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吸過煙。
是什么力量,讓這個煙癮如此嚴重,而屢戒都不能成功的人,最后卻如此簡單地下定決心去戒煙呢?那就是吸煙這種不健康的行為讓他真正發(fā)自內心地感到厭惡,而對不吸煙這種健康的行為著實地感到滿意。這樣就激發(fā)了他戒煙的強烈動機。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某種行為本身的意義,從而達到改變人們行為方式的目的。從理論上說,是行得通的。當某種原本令人厭惡的行為,會給人帶來某種滿意的體驗,人們就會接受它,當某種原本會給人帶來快感的行為,會對人造成某種傷害,人們就會摒棄它。這就是內心滿足感對人們的行為動機的激發(fā)作用。
對于銷售人員來說,如何激發(fā)自己的工作動機,如何調動客戶的購買動機,是十分重要的兩件事。
銷售工作是辛苦的,富于挑戰(zhàn)的,同時也是殘酷的,會經常遭受挫折。因此,如果銷售人員總是遭受這樣的內心體驗,必然會對銷售工作產生厭倦,會感到痛苦而不愿意全力以赴,甚至不愿意繼續(xù)做下去,這樣,就會失去動機,輕易放棄。而如果能讓銷售人員從這份富有挑戰(zhàn)的工作當中體驗到刺激、快樂以及莫大的收獲,他就會在這種愉悅的內心體驗下,激發(fā)出強烈的動機,使其做出更出色的成績。
而面對客戶,想要調動其購買的積極性,就要想方設法引起他內心的滿足感,讓他從購買你的商品中獲得實惠,獲得利益,獲得好處,從而產生強烈的購買動機,主動掏錢購買你的產品。
總之,銷售工作不是銷售人員的獨角戲,不僅要使自己擁有工作的熱情和強烈的銷售動機,還要善于引導客戶,讓客戶產生強烈的購買動機,要善于讓客戶主動購買。否則不管你的商品有多好,你要是硬塞給客戶,客戶無論如何是不會接受的。銷售人員要善于發(fā)揮一些心理影響力,來調動和改變自己以及客戶的行為,促使銷售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