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說,BMI加腰圍的方法比較合理。很多科研結(jié)果都表明身體形狀對健康有很大影響。蘋果型身材和梨型身材是常見的兩種體型,蘋果型指的就是大腹便便型,彌勒佛就是典型的蘋果型。梨型說白了就是細腰兒,或者可以稱為不倒翁型?!袄妗辈粌H比“蘋果”站得穩(wěn)當一些,也更健康一些。中國歷史上最喜歡細腰的要數(shù)楚靈王了,“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位楚王就是楚靈王?!瓣套邮钩敝械某跻彩沁@位靈王。晏子如此不招靈王待見,不一定是因為矮,可能是因為腰粗。
廢話少說,現(xiàn)在讓我們隆重推出蜂腰指數(shù)(FYI)作為我們的減肥指標。FYI(Feng Yao Index)就是腰圍和臀圍之比。剛才提到的蘋果和梨型身材是西方醫(yī)學界提出的名詞,作者在此提出一個嶄新概念,就是葫蘆身材。葫蘆身材的特點就是細腰、豐乳和肥臀,廣大的女性朋友們,要減你就減成葫蘆吧。
為了防止作弊,我們規(guī)定了腰圍的量法。量腰圍時,尺子要覆蓋肚臍(如果能蓋得住的話)并且和地面平行,你正常呼氣和吸氣,然后取平均值。量臀圍你就看著辦吧。讓我們再重復一遍減肥目標:勒緊褲腰帶,降低 FYI!人體的四大物質(zhì)
說到四大物質(zhì),讓我們先講一講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樸素的物質(zhì)觀,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們作為五種最基本的要素構(gòu)成了世間萬物。印度也有“五行”,是指“地、水、風、火、空”五種自然因素。和中國的五行相比,印度“缺錢”(金)、“無樹”(木),多了些虛無(空)和飄渺(風)。古希臘人要實際一些,索性把虛無的“空”去掉,五行就變成了四大元素:“氣、水、土、火”。這四大元素和佛教中的觀點非常一致,佛教中的“四大”就是“地、水、火、風”,佛教中的“地”對應著古希臘的“土”,佛教中的“風”對應著古希臘的“氣”。
“四大”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酒、色、財、氣”,“四大皆空”,就是看破紅塵,頓生歸隱之念,發(fā)出了“六十歲來一夢輕,飄然四大御風輕”的感
嘆 。對于“四大皆空”的解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佛者見佛,俗者見俗。李斗這首詩中的“四大”指的就是“地、水、火、風”。筆者尋思良久,發(fā)現(xiàn)佛教中的“四大”是對印度“五行”的延伸和完善。佛教把印度五行的“空”單獨列出來和“四大”并列,“空”是“四大”的終結(jié)也是“四
“四大”就是萬物,
大”的起始。這是道家的“有”和“無”,“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
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老子苦口
婆心地說了半天,即“空生四大,四大皆空”。
萬物都由“四大”基本要素組成,人體也不例外,從現(xiàn)代化學的角度來看,
氫(H)、氧 (O)、碳 (C)、氮 (N)是組成人體的四大基本元素。氫原子占了人
體原子總數(shù)的 63%;氧原子占人體原子總數(shù)的 25.5%;碳原子約占 9.5%;氮
原子的含量最低,只有大約1.4%。和“酒、色、財、氣”不一樣,這“四大”
要是一“皆空”,你就只剩下了不到 0.6%的其他元素。
從分子水平上看,水、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人體的“四大”基本物質(zhì)。水還是佛教中的“水”;蛋白質(zhì)作為人體最基本的物質(zhì)構(gòu)成,應該是“地”;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之源,就算是“火”吧;脂肪是“風”,合理的脂肪含量,就是春風送暖,沒有它,花不會開;太多的脂肪就是臺風,威脅
著人的健康和安全。
水——生命之源
一個水分子(H 2O)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這個簡單的化合物構(gòu)成了人體 45%~75%的重量。人體水含量最高的四種東西依次為:林黛玉的一把辛酸淚、曹操在華容道嚇的那一身白毛汗、孫悟空在如來佛手指上撒的那泡尿、鴛鴦樓里武松在墻上留名時蘸的血,“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淚水中 99%的成分是水,鹽的含量為 0.6%左右,“滿紙荒唐‘鹽’,一把辛酸淚”的“其中味”原來就是這個意思。汗水中有 98.5%左右的成分是水,曹操的那身“白毛汗”里雜質(zhì)較多,含水量 98%。尿由腎臟生成,是新陳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之一,水份占了尿液重量的 97%,其他為尿素、尿酸、氨和硫酸鹽等。很多人認為人體內(nèi)血液的含水量最高,但事實上血液含水量僅為95%。肌肉中富含水分,大約有 75%的組成是水,所以說“肌肉男”的水分都較高。人的骨骼也含有大約 22%的水分。脂肪的含水量很低,只有 14%左右。一般男子脂肪含量要低于女性,成年男性的平均含水量為體重的 60%左右,而女性平均含有 55%的水。當然,脂肪含量因人而異,人體含水量也會各不相同,脂肪含量越多,含水量就越少。所以說,《西游記》里看起來干巴瘦兒的孫猴子其實比肥頭大耳的八戒更水靈。
對于成人來說,保證每天喝兩升水是非常必要的。為什么?經(jīng)統(tǒng)計,成人每天通過尿液排出的水大約有一升半。除此以外,人體通過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排出的水有 1升左右。如此算來,你需要每天補充兩升半的水。但一般來講,每天人體通過食物獲得的水分大約占總消耗量的兩成,也就是半升,這就是每天要喝兩升水的原因。而減肥的人需要多補充水分,這一點會在以后做一些解釋。
作為生命的基礎,蛋白質(zhì)占了人體干重的一半左右。蛋白質(zhì)是由瑞典化學家永斯·貝采利烏斯(Jons Jakob Berzelius)于 1838年發(fā)現(xiàn)的。比起約
翰·道爾頓和安托萬·拉瓦錫來說,貝采利烏斯的名頭可要小多了,可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不低。他和以上兩位科學家以及愛爾蘭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一起被認為是現(xiàn)代化學之父。人類對蛋白質(zhì)的認識過程非常緩慢,發(fā)現(xiàn)蛋白質(zhì)后 80多年,美國化學家詹姆斯·薩姆納(James Batcheller Sumner)才首次證明了酶也是一種蛋白質(zhì),從而完成了人類對蛋白質(zhì)認識的第一次飛躍,薩姆納也因此獲得了 194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蛋白質(zhì)主要由碳(C)、氫(H)、氧(O)、氮(N)四種元素組成,其基本單位是氨基酸。人體一共有 20種基本氨基酸,其通式可以寫為 H2NCHRCOOH。蛋白質(zhì)是肌肉的主要組成物質(zhì),也是構(gòu)成大腦、內(nèi)臟、血液、毛發(fā)、骨骼、皮膚、神經(jīng)、抗體、酶等的基本物質(zhì)。當人體能量不足時,人體會通過分解蛋白質(zhì)來獲得必要的能量。對于減肥者來說,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不是科學飲食而是簡單粗暴地節(jié)食,人體就會通過分解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質(zhì)來獲得能量。由于肌肉被分解,肌肉所含水分也會被排出體外,這樣減肥者會短期內(nèi)減掉很多重量,但是你減肥的目的并沒有達到,你不但沒有減掉脂肪,你還失去了肌肉和骨骼中的蛋白質(zhì),不僅使你的脂肪含量增加,還會導致骨質(zhì)疏松,這種“減重不減肥”的方法無益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