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身健體
習練太極拳,可提升習練者的身體素質(zhì),從而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反應敏捷。
身強體壯的標準,從太極拳的角度來分析——從陽的方面看:身體柔軟,富有彈性,有利于氣血流通,能及時避免不必要的摔倒、擦傷;皮肉筋脈骨通透,富有彈性,從而有利于內(nèi)外氣息的交融。從陰的方面看:內(nèi)外之氣融通、充足,并流行不滯,從而使人精力旺盛,不容易疲勞、吃飯少;意念專一、精神集中、靈動順達,頭腦反應敏捷,做事成功率高,睡眠少;精神提得起,放得下,虛澈靈明,事理圓融,頭里面經(jīng)常保持空明的狀態(tài)等。
從6歲開始練太極拳的朱鶴亭先生,88歲時依然能站著連續(xù)講課3小時,不喝一口水,邁臺階、比畫動作、寫板書,利落瀟灑,無一絲一毫拖泥帶水和澀滯衰老之感。
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高鐵生先生,練拳30余年,離休后,65歲時還能到北京的延慶跳蹦迪——跳前體檢顯示其心臟像年輕人一樣健康。
筆者經(jīng)常習練太極拳,內(nèi)在的精氣神旺盛。如果感冒了,不用吃藥打針,只要放松地睡上一覺,醒來后就全身輕松,感冒無影無蹤。
人到中年,經(jīng)常出現(xiàn)精力不濟的情況,稍微地努力工作一下,就感覺很累,很疲勞,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就是從出生到中年,人一直在消耗生命能量和磨損承載生命能量的軀體,這種生命能量就是——氣;這個軀體就是使氣得以良好流通的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功夫界謂之通透度。這個時候,如果能通過太極拳有無相生地互動,就可實現(xiàn)陰陽平衡,氣血流通,內(nèi)氣充溢,精神飽滿。
有——軀體之四肢百骸,即陽面,屬太極拳中能看得到的動作招法,如正反扭環(huán)、公轉(zhuǎn)自轉(zhuǎn)、放大縮小、折迭往復、對拉拔長、周身如球等的錘煉。
無——內(nèi)在里,遍布周身上下內(nèi)外之主宰人的生命活動的神意氣,如神的虛靈明凈、意的靈動專注、氣的充足充沛等和諧共濟。
如此這般,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里,容納氣的空間就會擴大加深,即傳統(tǒng)太極拳界、功夫界所說的通透度好、松得好,這樣,氣血流通得好了,自然會身心內(nèi)外舒暢,內(nèi)外之氣通達周身,使人的精氣神不外露,內(nèi)斂、內(nèi)收、內(nèi)求、內(nèi)化,從而對精力的恢復有莫大幫助。如此這般,人就又能像年輕人一樣,可以加班,可以說話不累,可以走南闖北而不倦了。
當然,這還因修煉太極拳的時間、對太極拳理法理解的深度,以及依據(jù)太極思維處理各種事務的水平而有所不同。
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強身健體之目的呢?
其一,形不破體——動作招式圓綿連活、隨曲就伸、偏沉則隨、內(nèi)外相合、自然舒適、柔凈飄逸,在演練太極拳和日常生活中,均做到松穩(wěn)慢勻。
其二,氣不涌出——練太極拳千萬不要追求氣感,亦不能讓氣在身體的某個部位集聚,要“氣遍周身不稍滯”,更不能隨意發(fā)脾氣?!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jié)……”這些致病的七情,要避免,力爭做到松散透空。
其三,意不著相——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這個境界,需一定時間的錘煉和默識揣摩,錘煉和默識揣摩的重要內(nèi)容是松空圓滿。
其四,神不外露——行拳走架和日常生活中,要收視返聽,七分向內(nèi),三分向外,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要逐漸實現(xiàn)松化凈樂。神——虛靈、凈空,仿佛天空之空,能包容整個虛空。既然能包容整個虛空,則心量就會無限大,就會超越名和利的桎梏,從而輕松面對一切苦難。
強身健體的關(guān)鍵,是建立有效補充生命能量(精氣神)和解除疲勞的秘密通道,這個通道藏在太極拳中,有心人一定要發(fā)現(xiàn)之、踐行之,深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