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已成為商業(yè)交際的一種媒介。在復雜的商業(yè)往來之中,除了正式宴請或交易之外,難保不會有“陷阱”存在,使醉眼蒙眬的人吃虧上當。
然而,人性使然,所謂“不飲斗酒”、“不飲連席酒”或承認自己醉了都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了解一些判斷自己或別人醉到什么程度的方法相當必要,否則有可能慘遭“美人計”或“仙人跳”、“偷梁換柱”等。
大致上,喝到指頭動作稍有笨拙是輕微的醉感;說話聲音大,意氣昂揚,是較進一步的醉意;有睡意,輕微的腳步不穩(wěn),則再深一層;話多,用打火機時不靈活,不能一人走路,有人攙扶時也歪歪斜斜的,則是更深一層;語言不清,一句話反復不已,容易笑也容易哭,則醉得更深;動作遲鈍,言語含糊不清,搖晃后會嘔吐和打盹兒,已是大醉;在任何地點都會睡倒,則是處于爛醉狀態(tài)。
酒不醉人人自醉,喝酒最可怕的還是酒色財氣齊集。遇上這一類的場合應酬,千萬要把握原則——隨時保持神志清醒,了解自己是為了交際應酬而到此一游。
酒喝多會勞形傷身。學一點卻酒的藝術在日常交際中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試舉幾例僅供參考。
1.針對后果卻酒,智在前車之鑒
飲酒當然應是喝好而非喝倒,讓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那種不顧實際的勸酒風,說到底也不過是以把人喝倒為目的,此乃勸酒之大忌。
當酒已喝到一半量時,應向東道主或勸酒者說明情況。如:“感謝你對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能喝三兩酒,今天因喝得格外稱心,多貪了幾杯,再喝就‘不對勁’了,還望你能體諒?!比绱碎_脫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運用這種實實在在地說明后果和隱患的卻酒術,只要勸酒者明白“樂極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就會見好就收。
2.滿面笑容卻酒,智在以柔克剛
有不少人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酒精(久經)考驗”的拒酒者,任憑你天花亂墜地勸,他只是笑瞇瞇地頻頻舉杯而不飲,而且振振有詞。張某喬遷之日,特邀親朋祝賀。小李也在其中,然而小李平素很少飲酒,且酒量“不堪一擊”。酒宴上,小王提議和小李單獨“意思”一下,小李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淺,忙起身,一個勁地扮笑臉,說圓場話:“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經常見面,不必客氣?!薄澳憧次液鹊脻M面紅光,全托你的福,實在是……”結果也使小王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