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與技能”的評價要求
“知識與技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這一評價內容重在提升智能?!爸R與技能”易分解,易表象化,因此,個體的“雙基”學習水平程度便于量化評價。傳統(tǒng)教學評價通常通過對“知識與技能”的內容分解和目標分類,建立雙向細目表,再通過某種測量方式完成對學生“雙基”的水平評價。新課程學生評價也關注學生知識的認知和技能的訓練,同時更強調學生對“雙基”的感受、體驗、理解和運用,形成個體意義上的認知結構。
①基礎知識的評價
基礎知識包括事實、概念、法則、定理、公式等。對于基礎知識的評價,傳統(tǒng)評價習慣于把這些內容分類為“識記”“理解”“應用”和“分析”等評價目標。而新課程評價則認為知識是在知識范疇和感性材料相結合的基礎上構建的,離開主體的建構活動,就不會有知識產生。知識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在不同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構。所以新課程評價,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對知識經驗的感受,努力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對知識的建構。
②基本技能的評價
技能是在應用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練習而形成的一種活動方式,按其性質和特點分,有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種。前者如在頭腦中形成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聯(lián)想、遷移等智力,后者是在活動中所形成的書寫、打字、彈琴、駕駛等實際本領。對兩類基本技能的評價,新課程關注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生基本技能評價的重點是:
a.強調對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評價。如關注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積累素材的習慣;重視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資料的能力。
b.注重學生獲取知識、主動學習能力的評價。如具有在特定的活動中獲得經驗的能力;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對科學有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具有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
c.重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如具有實事求是,對事物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具有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具有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對問題做出自己的解釋、假設和結論的能力;具有對假設、猜想進行實驗實證的能力等。
d.強調學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評價。如具有傾聽、表達與交流,與人進行溝通、合作、發(fā)展的意識;能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與他人共同承擔任務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