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以其特有的方式發(fā)人深省,甚至可以說很吸引人,但是我們仍然要問:如果在一個社區(qū)(甚至是故事中的男人認為適合居住的社區(qū))里,鄰居們發(fā)現(xiàn)是妻子在毆打丈夫,那他們將有怎樣的反應呢?我想人人都知道問題的答案。第一個例子將引起人們的關注,第二個例子將招致人們的嘲笑。在16世紀和17世紀的歐洲,村民們曾經(jīng)用表演諷刺喜劇的形式,嘲笑被妻子毆打的丈夫;他們甚至會讓被妻子毆打的丈夫游街,丈夫倒坐在一頭驢上,每個人都可以嘲笑他。據(jù)我所知,在非洲,沒有任何一個社會做得如此過分。(也沒有任何一個非洲社會燒死那么多女巫--當時的西歐,是一個尤其殘暴的地區(qū)。)但是在世界的大多數(shù)地方,認為一種形式的野蠻行為至少可能合法而其他的全部非法這種假設,是兩性之間建立關系的框架。
我想要強調的是,在上面提到的事實和一命換一命的可能性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lián)系。人類學家喜歡用圖表的形式來展示優(yōu)先的婚姻形式。有時,這些圖表是非常漂亮的:
雙方交表婚制的理想形式
有時,它們具有優(yōu)美的簡潔性,如下面蒂夫人姐妹交換的例子:
如果遵從自己的欲望,人類極少把自己安排到對稱的模式中,因為這種對稱性會使人類付出慘痛的代價。在蒂夫人的例子中,阿奇亞實際上情愿如此描述:
在古老的體系中,擁有受監(jiān)護人的老人,無論他多么老態(tài)龍鐘,哪怕他是一個失去了手腳的麻風病人,他也總是能夠娶一個年輕的新娘;沒有女孩敢拒絕他。如果另一個男人被老人的受監(jiān)護人吸引,那么這個人就會把自己的受監(jiān)護人強行送給老人,以實現(xiàn)交換。那個男人的受監(jiān)護人就要悲慘地背上老人的山羊皮口袋,和他一起回家。如果她跑回了自己的家,她的主人將把她抓住并毆打,然后把她帶回去交給老人。老人很滿意,咧嘴笑起來,露出他黑黑的臼齒?!安徽撃闳ツ模崩先烁嬖V她,“你都會被帶回來交給我;所以別再胡思亂想了,安心定居下來做我的妻子?!迸┰瓴话?,恨不能早一點死去。當一些女人被強迫送給老人時,她們甚至會自殺;盡管如此,蒂夫人也毫不在乎。
最后一句話說明了一切。引用這句話似乎有失公平(顯然,蒂夫人還是很在乎的。因為他們知道阿奇亞支持采用立法的方式廢除類似行為,但他們還是選他作為首席議會代表),但是它已經(jīng)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觀點:某些暴力行為,在道德層面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一個守衛(wèi)毆打逃跑的受監(jiān)護人,沒有鄰居會沖進來干涉。即使鄰居真的出面干涉,他們也只是建議守衛(wèi)采用更溫和的手段,把她交給她的合法丈夫。正是因為女人們知道這是她們的鄰居甚至父母將會采取的做法,“交換婚姻”這才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