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可以裝一個“經(jīng)驗體驗性機器”(experience machine),一生中只要你喜歡時,它就可以刺激你的大腦并帶給你幸福感。我問過很多人,他們是否想使用這種機器,他們的回答是:他們都寧可不要這種幸福機器。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暫時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須來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類卻發(fā)明了許多捷徑去取得暫時性的感官愉悅:毒品、巧克力、肉欲、購物、手淫以及電視等。但我并不是說你應該戒掉所有的捷徑。
我們誤以為自己可以通過這些捷徑獲得幸福、愉悅、舒適、狂喜,但實際上,這些捷徑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所以許多人雖然坐擁億萬家財,但心靈一片空虛。沒有意義的尋歡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更多的虛偽,使你沮喪,當年老時才意識到自己虛度了一生。
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yōu)勢與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當我在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講授積極心理學這門課時,我發(fā)現(xiàn)了優(yōu)勢和美德的價值。我告訴學生們約翰·海特的故事:他是弗吉尼亞州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以給人們吃油炸蟋蟀的方式研究厭惡的情緒,后來他轉(zhuǎn)向研究道德厭惡(moral disgust)。他給被試穿上一件T 恤,告訴他這是希特勒穿過的,然后觀察被試的表情。當他研究過很多消極情緒,弄得自己都快要受不了時,又轉(zhuǎn)而研究跟道德厭惡相反的情緒,他把這種情緒叫做升華(elevation)。他收集了很多體現(xiàn)人性美好的故事,故事反映出當事人的情緒。一個1 歲的弗吉尼亞大學新生說了一則關于升華的典型故事。
一個下雪的晚上,我們從救世軍(Salvation Army ,美國著名的慈善機構(gòu))做完事回家時,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鏟雪。我們中有個人請司機放他下車,我以為他要抄近路回家,但當我看到他拿起圓鏟幫老太太鏟雪時,我感到喉頭緊縮,好像有東西哽在里面,我感動地掉下眼淚。我想把這件事告訴每個人,這個男生在我心中是那樣美好。
我班上的學生想知道做好事是否比找樂子(感官愉悅)更容易得到幸福感。激烈辯論的結(jié)果是,每個人回家作個比較,在下堂課之前,分別去做一件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還有一件好事,然后把這兩件事寫成報告交上來。
這份作業(yè)竟然改變了他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做一時感官愉悅的事(如與朋友一起閑聊、看電影或吃巧克力圣代)與做好事的感覺相比,黯然失色,當我們很自然地去幫助別人時,一天都會過得很幸福。有一位大三的學生說:
我侄子打電話問我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問題,我?guī)退治鼋獯稹N液荏@訝地發(fā)現(xiàn),在那天隨后的時間里,我很愿意聽別人訴說,愿意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態(tài)度溫和了許多,別人也比平常更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