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律有何不同?
當問到“怎樣做才正確”時,我們就是在提出一個道德問題。法律有時會涉及這個問題,有時卻很難解答。例如,停止對一位病入膏肓的年邁阿姨進行生命維持治療,這是否正確?此時,我們有必要了解她簽署的醫(yī)療授權(quán)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你好友的妻子背叛了他,而你猶豫著是否要將此事告知好友,此時就沒有適用的法律了,而這恰恰是問題所在。不過,幾乎沒有人希望國家來管理這類私事。
但就“這是正確的嗎”這個問題訴諸法律,還是有意義的。上述第一個例子,法律要求“尊重預(yù)先約定”,就是基于道德原則中的尊重患者意愿。即使在法律強制要求家庭成員和醫(yī)護工作者尊重那些想要停止生命終期護理的患者之前,患者也有權(quán)使其意愿得到尊重。既然患者有這樣的權(quán)利,那其他人就有義務(wù)尊重患者的權(quán)利。這無疑是法律授予的義務(wù)。再沒什么能比得上法律的效力,它鼓勵人們?nèi)プ稣_的事情。
不過,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存在著某些不合理的法律條文。從道德角度來看,這類法律不應(yīng)獲得人們的尊重。在美國的一些地方,法律規(guī)定非裔美國人只能使用單獨的飲水器,坐在電影院的樓座(假如允許他們進入影院),坐在公交車的后排。這些法律是不公平的。因此在1955年,當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拒絕給白人讓座時,雖然違反了法律,但她的做法并沒有錯。可她還是為自己的非暴力反抗付出了代價,她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些人認定某些法律法規(guī)是不公平的,他們在選擇破除這些不合理法律的同時,也做好了承擔相應(yīng)后果的準備。
在文明社會中,法律是必要的,但法律有時也并非正確。因此,當你自問“我該怎么做”時,你需要參考法律(視情況而定),但是不要太迷信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