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企業(yè)通過銀行卡和個人支票在個人支付領域建立了牢固的市場壁壘。同時,美國移動運營商的市場力量也不足以獨自推廣基于NFC等移動技術的支付手段,并發(fā)起對傳統(tǒng)銀行支付體系的挑戰(zhàn)。移動支付作為新的支付形式,對市場的滲透過程較為艱難。
市場競爭激烈,群雄混戰(zhàn)。美國移動支付產業(yè)尚未形成主導模式,運營商、金融企業(yè)、商戶以及第三方企業(yè)都希望自行掌控移動支付產業(yè)鏈,分享移動支付的發(fā)展紅利。谷歌在2011 年,與Sprint(斯普林特公司)合作推出谷歌電子錢包線下NFC支付功能,但是由于手機等設備的缺失以及Verizon(韋里孫通信)等對手的封殺,谷歌電子錢包自推出兩年以來依然難以普及,下載量不到3 000 萬。2012 年10 月,Verizon、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T-Mobile(一家跨國電信公司) 三家公司則聯(lián)合開發(fā)了Isis(移動支付系統(tǒng)),挺進NFC支付市場,與谷歌電子錢包展開競爭。
此外,NFC移動支付還要面對其他支付方式的競爭?;诨ヂ?lián)網(wǎng)所積累的龐大用戶群,貝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依然保持領先。2009 年創(chuàng)立的Square(移動支付系統(tǒng))則迅速崛起,創(chuàng)建不到3 年已有60 億美元的年交易額。2012 年6 月終端零售商戶也在積極布局移動支付,包括沃爾瑪、塔吉特在內的零售商聯(lián)盟 MCX(商家顧客交易系統(tǒng))正在部署基于二維碼的移動支付商業(yè)運用。
日韓:產業(yè)鏈合作的典范
日本、韓國移動支付業(yè)務普及率均較高。截至2010 年,日本市場大約有9 800 萬用戶使用移動支付業(yè)務,移動支付滲透率超過50%。韓國的移動支付滲透率甚至高于日本,目前有70%的電子支付由手機來完成,手機支付用戶占比60%。
FeliCa(費利卡)統(tǒng)一技術基礎。在日本,F(xiàn)eliCa-IC(費利智能卡)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2001 年FeliCa就已經(jīng)在JR East(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的預付IC卡“Suica”、BitWallet(比特錢包公司)的電子貨幣“Edy”等中被采用,2005 年基于FeliCa技術的芯片的出貨量已超過1 億枚。2005 年11 月以信用卡公司JCB為主導,由多家運營商和信用卡機構發(fā)起成立的“移動支付聯(lián)盟”,旨在建立跨發(fā)卡機構、跨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標準,推進消費者使用機購物。韓國三大運營商也均提供具有信用卡功能和基于FeliCa標準的預付費智能卡手機支付業(yè)務。